学术投稿

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吕忠船;荆鹏程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形态学, 肝脏
摘要: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双后肢缺血预处理(IPC)及肝脏缺血预处理(IPC)组家兔肝脏细胞及细胞器形态学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及单纯肝脏缺血再灌注(I/R)组进行比较.结果:双后肢IPC及肝脏IPC组肝细胞在光镜下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电镜观察见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完好,线粒体嵴稍模糊,而I/R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膜部分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线粒体嵴大量减少,有的线粒体髓样变性,有的内膜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双后肢IPC与肝脏IPC具有同样的对抗I/R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性应用抗病毒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病毒唑和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单疱)病毒角膜炎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7例,单眼发病34例,双眼发病3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8~73岁;初发者29例,复发者8例;上皮性角膜炎26例,基质性角膜炎11例;发病时间5~21 d.

    作者:赵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指尖完全离断再植11指治疗体会

    自1989年以来,我们对8例11指指尖完全离断进行再植,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11指,男6例8指,女2例3指,年龄16~40岁.病因:切割伤3例5指,机器绞伤5例6指.

    作者:曹广凤;张爱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分析

    数十年前人们就发现QT间期存在导联间的差异,但一直被认为是记录伪差所致未予重视.1985年Campbell等发现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因而提出了QT离散度(QTd)这个概念.然而直到1990年才由Day等首先证实QT离散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进行临床分析,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牟世芬;张敏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波与克疣淋、复方鸦胆子液联合治疗尖锐湿疣

    微波是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的首选方法之一,但同其他方法一样,存在治疗后复发的问题,我们采用微波、克疣淋、复方鸦胆子(GP)液联合治疗CA,取得了很好疗效.

    作者:孙春梅;王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辅用异丙酚行上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麻醉辅用异丙酚用于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选择年龄40~60岁,ASA Ⅰ~Ⅱ级的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入室后先经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所用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

    作者:曹淑珍;肖珂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围生期心肌病38例临床分析

    自1998年11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围生期心肌病38例,出院后随访1年,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林花;侯冬霞;崔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残角子宫4个月妊娠破裂2例报告

    例1. 患者32岁,因停经4+个月计划外妊娠,于1992年3月8日入院要求引产.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1年11月3日,量同以往,经期无腹痛.入院查体:T 36℃,P 80 次/min,R 20次/min,BP 16/10 kPa,青年女性,发育营养好,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腹软,耻骨上触及4+个月妊娠大子宫.

    作者:贾凤华;孙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败血症105例病原分析

    本院自1992-2000年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病人300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105例(阳性率为35%),现对该组患儿的致病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维宝;刘清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洛塞克配合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吻合口溃疡68例

    吻合口溃疡为消化性溃疡经胃肠切除后再发生的溃疡,其中以吻合口或吻合口附近、空肠粘膜上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多见.H2-受体拮抗剂及其它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对本病疗效不够理想,溃疡愈合后复发率也较高.笔者近3年来应用洛赛克配合羟氨苄青霉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增会;熊庆林;李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短波并电脑中频治疗面神经炎160例疗效分析

    面神经炎是神经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几年来我们采用超短波并电脑中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奉梅;苏长海;吴耀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临床分析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其临床生物学表现独特、治疗棘手、预后差而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近5年来收治老年AML患者2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学霞;张化道;孙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60例分析

    自1996-2001年笔者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6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赵建周;邢召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卵巢肿瘤76例分析

    笔者对本院2002年1月-2001年6月经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肿瘤,并住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6例病人加以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东露;龚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附32例报告)

    目的:报告1997年6月~2001年5月应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2例.方法:采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闭合复位23例,切开复位9例.结果:随访半年以上23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应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李贤让;陈鸿辉;陈瑞光;刘向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室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把90例病人分为MESSS<25分组及MESSS≥25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内科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结果:MESSS<25分,内科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与手术治疗无显著性差异;MESSS≥25分,需行脑室引流术,才能挽救病人生命,而双侧脑室引流疗效又优于单侧脑室引流.结论:对脑室出血病人应根据MESSS评分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艳;王芳;钟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52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atomas,DTICH)较少见,我院自1988年7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52例,均经CT或手术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赵学林;徐军;刘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开放性胫腓骨折外固定架治疗25例

    自1995年7月-2000年3月,我们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13~65岁;受伤时间0.5~4 h.并髌骨粉碎性骨折2例,脾破裂1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4例,下1/3段骨折11例,大面积皮肤挫裂伤2例.

    作者:张景林;杨树玲;叶道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在促宫颈成熟及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有机械刺激、雌激素与催产素、人工破膜等,均是通过内源性PG增加,激活胶原酶与弹性蛋白酶,使胶原纤维分解,结构松解、宫颈伸展而发挥作用.直接应用外源性PG效果会更好.米索前列醇(米索)近年在产科领域应用广泛,笔者用其促宫颈成熟及晚期妊娠引产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华;薄万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氧氟沙星栓剂治疗淋球菌性阴道炎120例

    氧氟沙星是抗菌谱广、细菌耐药发生率低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好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为特异性地阻断细菌DNA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繁殖.氧氟沙星对淋球菌的体外MIC90为0.06 mg/L,作用强大,据报道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淋菌性外阴、阴道炎50例,总有效率为100%,但未见氧氟沙星栓剂治疗淋菌性阴道炎的报道.我们制备了氧氟沙星栓剂,并进行了120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杜金芳;张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和TCD对颈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

    为探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对颈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笔者于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对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系统TIA的85例病人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延秋;张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