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文;郭晓辉;徐传伟;张向前
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多采用肌瘤摘除术、子宫切除术及激素治疗.鉴于外科手术的创伤大和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无疑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笔者对1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才;何凤丽;魏书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0~65岁.烧伤创面Ⅲ度面积>5%,入院时间2~7 h,长达16 h.植皮区多为躯干四肢各部位,供皮区以头皮为主.术前准备:①抗休克治疗,尿量、呼吸、脉搏、体温控制在理想范围内.②做各处创面组织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用有效抗生素.
作者:耿玉友;王荣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计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6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部位:同侧踝部2例,同侧足跟部2例,对侧足背部1例,对侧内踝部1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4 cm~7 cm×10 cm.切取内踝上皮支皮瓣面积:4 cm×7 cm~8 cm×17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痂下愈合.结论:内踝上皮支皮瓣局部转移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同侧或对侧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张锴;范启申;孙书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微波是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的首选方法之一,但同其他方法一样,存在治疗后复发的问题,我们采用微波、克疣淋、复方鸦胆子(GP)液联合治疗CA,取得了很好疗效.
作者:孙春梅;王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麻醉辅用异丙酚用于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选择年龄40~60岁,ASA Ⅰ~Ⅱ级的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入室后先经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所用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
作者:曹淑珍;肖珂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贵;王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成人股骨小转子以下、距膝关节间隙9 cm以上的各种类型的股骨干骨折,我院多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204例,效果满意.
作者:岳迎新;张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院自1992-2000年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病人300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105例(阳性率为35%),现对该组患儿的致病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维宝;刘清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88年-2001年12月,作者收治的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诱导缓解期化疗1个疗程以上,资料较完整的共38例.现将其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陈焕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肾动脉狭窄所致的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约占高血压病人的5%~10%[1,2],药物治疗效果差,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RA)及支架置入术(PTSP),目前被认为是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措施[3].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笔者对31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实施PTRA及PTSP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娥;张凤英;吕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所致的常见病,多发生于45~55岁,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或诱导闭经及改善全身状况.常用的方法是刮宫、性激素治疗或破坏子宫内膜(如子宫内膜冷冻),效果不佳者行子宫切除.近年来我们利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28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尹秀琴;赵智;郭庆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儿童意外损伤已成为当前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1~3].为了解医院内儿童意外损伤的分布特点,对我院1993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收住院的569例儿童意外损伤的损伤类型、多发年龄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盖志敏;张素桂;王彩霞;吴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合并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合并症患者63例(男14例,女49例)进行手术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甲亢并桥本病33例,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并门脉高压症6例,并异位甲状腺4例,并胸骨后甲状腺肿2例.术后甲亢症状均得到缓解,合并症治愈或明显好转,没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甲亢伴有桥本病、结节性甲状腺肿、门脉高压症、异位甲状腺等合并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田长承;吴孟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类型,它是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中间类型,治疗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预后,本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治疗UAP 60例,临床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秀华;商月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小儿50例为治疗组,同期来门诊查体的健康小儿20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越高心肌酶也越高,经治疗后,随胆红素下降心肌酶明显下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活性高,对其应常规行心肌酶测定和心电图检查.
作者:郑振文;郭晓辉;徐传伟;张向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自2001年9月份开展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以来,对16例因长期输血且近期又有明显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系统跟踪观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凤;谷金君;徐广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其临床生物学表现独特、治疗棘手、预后差而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近5年来收治老年AML患者2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学霞;张化道;孙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报告1997年6月~2001年5月应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2例.方法:采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闭合复位23例,切开复位9例.结果:随访半年以上23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应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李贤让;陈鸿辉;陈瑞光;刘向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双后肢缺血预处理(IPC)及肝脏缺血预处理(IPC)组家兔肝脏细胞及细胞器形态学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及单纯肝脏缺血再灌注(I/R)组进行比较.结果:双后肢IPC及肝脏IPC组肝细胞在光镜下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电镜观察见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完好,线粒体嵴稍模糊,而I/R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膜部分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线粒体嵴大量减少,有的线粒体髓样变性,有的内膜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双后肢IPC与肝脏IPC具有同样的对抗I/R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作者:吕忠船;荆鹏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治疗有长足的进展,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中原因之一是当前临床对心衰的诊疗存在一些误区,因而影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作者:张文博;徐文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