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室梗死34例临床分析

詹志芳

关键词:右室梗死, 心电图, 正性肌力药
摘要:自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共352例,其中发现合并右室梗死34例,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笔者收集了我科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占同期口腔科住院病人1 153例的9.1%,分析如下.

    作者:刘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肿节风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合的微粒观察

    肿节风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抗菌、镇痛消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由于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往往会增加[1],为探讨肿节风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微粒变化的情况,分别将其用5%、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临床(儿科)常用浓度,测定微粒数,选择出适宜与肿节风注射液配伍的输液,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光;张伟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输尿管终端疾病的超声检查

    笔者就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97例输尿管终端疾病的超声检查所见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于元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表现(附12例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表现.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2月至2001年5月经临床证实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12例,均为女性,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6.4岁;采用Siemens Somatom ARC型CT机行颅脑CT检查,并分析CT表现.结果:主要CT表现为:①大片状脑梗死(3例):部位不定、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占位效应较轻;②腔隙性脑梗死(9例):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干;③轻度脑萎缩(5例):局部性或弥漫性.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检查有较高敏感性,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殿敬;薛海波;秦东京;赵明东;王培源;孙荣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莲;伊学;于建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牙源性颌下间隙感染引发脓胸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60岁,于2001年7月6日因呼吸困难入住内科,后经内科检查以胸腔积液转至外科行右胸腔插管对口引流术,放出腐臭脓液约1 000 ml,用0.2%替硝唑注射液与配有青霉素的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到冲洗液清亮为止,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症状明显改善,但脓液仍断断续续流出.

    作者:杨伟;乔立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从Gruentzig于1977年在苏黎世为一名37岁的男性患者施行了世界上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相关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改进及高压释放支架技术的应用,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跃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36岁,木工,因突发意识不清12 h入院.患者于12 h前休息时突发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既往史不详.入院后查体:T 37.3 ℃,P 75/min,R 20/min,BP 170/90 mmHg,一般情况差,昏睡,右侧瞳孔散大,左瞳孔缩小,可见自发性垂直眼震,左鼻唇沟浅,四肢发作性伸性强直,左上、下肢自发活动少,左下肢病理征(+),右下肢病理征(±).

    作者:郑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周林频谱治疗仪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伤口愈合是外科病人康复的终末环节,其是否愈合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我们采用周林频谱治疗仪对小腿外伤及手术病人伤口进行照射,将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翠华;方秀新;张玉枝;李风英;黄秀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前牙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观察

    1999年1月-2002年3月,我们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根管一次性充填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静;周秀萍;毕先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下蝶腭孔电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近两年来,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电凝蝶腭孔区粘膜--蝶腭孔电凝术治疗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该方法是在直视下,定位准确,电凝程度易掌握,病人痛苦小,简单易行,同时可进行双侧治疗.

    作者:吴玉坤;刘亭彦;蒲章杰;马秀芳;蒋东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用卡介苗替代做抗酸染色实验

    抗酸染色法是细菌学实验课必做的一项实验.过去做此实验时,都是在实验前去结核病医院取回抗酸染色结核杆菌阳性的痰标本,然后高压消毒灭菌后再使用.近几年,随着我国对结核病人的随访、治疗等措施的加强,肺结核病人痰中查到结核杆菌的阳性率已很低,我们采用了卡介苗替代做抗酸染色实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邱世翠;高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气管导管治疗肺脓肿24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利用纤支镜留置导管结合X线表现对肺脓肿进行抽吸、冲洗,并局部用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对我们治疗过的24例肺脓肿进行回顾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孔建营;王玉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50例,同期施行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50例作为对照,分析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情况.结果:鼻内窥镜组治愈率为96%,手术时间(35.50±5.20) min,术中出血量(23.22±4.25) ml,疼痛发生率为16%;传统手术组治愈率为90%,手术时间(45.64±6.34) min,术中出血量(31.34±5.64) ml,疼痛发生率为3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中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照明好,术野清晰,直视下手术,易剥离粘连处和及时发现粘膜损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特别是鼻中隔矫正同期完成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及歪鼻矫正手术时更显示其优越性.

    作者:刘亭彦;彭华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尿道膀胱镜治疗尿道损伤63例

    我院自1994年以来,利用尿道膀胱镜置管治疗男性尿道损伤63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天亭;李杰;孙冠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儿泪囊炎

    婴儿泪囊炎多继发鼻泪管阻塞,患儿有溢泪、流脓等症状,对眼球有潜在危险,多种治疗方法效果均差.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1年8月采用透明质酸钠针头冲洗泪道治疗本病68例,治愈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有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下消化道疾病之一,至今国内外尚无较理想的治疗药物.探索中草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临床工作.笔者从1990年5月-1998年6月自拟三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以黄连素、氟哌酸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顺寿;熊美珍;曹之清;陈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过敏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右肩及上臂疼痛,外展、后伸受限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肱骨头结节间沟处明显压痛.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给予曲安缩松混悬注射液40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行痛点封闭治疗.

    作者:荀兰英;李国顺;耿玉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目的:观察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结果: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完全缓解,近期有效率为100%.无大出血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广利;许春华;陈传福;牟爱芹;崔树华;朱培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作用

    通过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及镇痛后局部感觉运动异常,初步探讨PCEA配方中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王建波;盖荣华;齐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