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蒋纯志
一般认为约有30%~40%急性白血病人为原发耐药,即难治性白血病;另外,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有75%终复发,成为复发性白血病.
作者:赵建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绍某,27岁,因剖宫产术后75 d,阴道大流血3次,于1995年12月8日清晨2点急症入院.
作者:刘东霞;刘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痛经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资料表明,痛经率高达20%以上.
作者:杜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分别选择正常妊娠早、中、晚三期妇女45例、40例、4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nexplained habitual abortion UHA)早孕患者39例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育龄期妇女和9例未采用HCG治疗的UHA患者作为对照组.
作者:施桂兰;李滨;司戈;王晓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在无痛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者也越来越多.
作者:马美芳;牛光花;延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短期疗效.方法:43例老年DCM患者中,对照组20例给予地高辛、利尿剂、ACE抑制剂,口服硝酸酯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10 mg、多巴胺60 mg、多巴酚丁胺60 mg溶于5%葡萄糖500 ml中静滴,30 ml/h,每日1次,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无差异(P>0.05).结论: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DCM,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作者:李刚;马士新;张奇志;霍纲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5年7月~1998年7月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临床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忠民;乔秀荣;王曼玲;刘洪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CAP方案[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顺铂(PDD)].用法:CTX 1.0 g/m2,ADM 40 mg/m2第1天和第8天给予,两组用量相同,每4周1次,共3疗程.治疗组PDD用量50~60 mg/m2,总剂量为720~1 080 mg,对照组20~30mg/m2,总量360~450 mg,分别于第4、5、6天给予.结果:治疗组CR 5/26,PR 14/26,总有效率73%;对照组PR 10/26,总有效率39%.两组化疗后毒副反应相近.结论:超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NSCLC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秀伟;曹鄂洪;施毅;夏锡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89年10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共收治肺心病157例,其中病情较重同时并发低渗血症者35例,占22.29%.低渗血症属危重急症,处理不当,死亡率极高.
作者:王加锋;王东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正常人早孕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为探讨抗早孕药物流产率是否与高危因素有直接关系,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雪卿;唐巧红;徐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胎儿监护是利用电子技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的一种新方法,其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至今褒贬不一.我院自1998年以来使用胎儿监护仪监测产程中的胎儿情况,认为使用胎儿监护仪可及早发现胎儿宫内异常,及时纠正,对提高新生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冬梅;张翠香;王树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3年7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中轻度烧伤面迁延不愈者126例.经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郑;刘向军;李保文;于泽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食指背侧皮瓣局部转移在拇指外伤修复中的作用已经肯定[1].但由于第1掌背动脉纤细,且有一定的变异,所以临床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我们采用吻合指动脉的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共进行5例,效果满意.
作者:魏勇;蒋纯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氨甲蝶呤甲酰四氢叶酸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我们于1997年8月~2000年3月对50例输卵管妊娠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丽丽;许建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早产儿由于各种生理功能不健全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在基层医院尤其如此.
作者:夏文英;陈云芳;徐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要求达到解剖复位,使神经管道获得减压.
作者:李其庆;边洪明;谢斌;刘夏田;胡杰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偏头痛是门诊常见病之一,影响广大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对症止痛固然重要,但预防性治疗更有意义.
作者:刘静;王维和;付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17岁.因左额部头皮肿物11年入院.
作者:李金星;赵海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消化道出血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严重征象之一,主要起因于窒息、早产及妊娠期服用抗癜痫药或抗凝药物等.
作者:王兴芹;张明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范卫明;孙晓玲;王玖;高秀芝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