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妮;姜淑君;张宛夏
患儿,女,2天,体重3 kg,足月顺产.生后4小时开始呕吐、腹胀,未排胎便.生后无窒息,母孕期无异常.查体:反应尚好,心肺(-),腹胀明显,肝脾不大,肠鸣音1~2次/min,神经系统无异常.灌肠后胎粪排出,可进奶.4小时后又开始呕吐,无自行排便.腹平片示:左腹及中下腹肠腔明显胀气扩张,有数个液平.钡剂灌肠示:乙状结肠至盲肠肠管普遍变细,呈蚯蚓状,宽约0.7 cm,肠袋变浅,部分消失,蠕动消失,加压后仍不见肠管扩张,直肠正常.诊断:先天性小结肠症.给予静脉营养1周,渐改母乳喂养,用开塞露或灌肠刺激排便1~3次/d.住院3周,患儿有时可自行排便,出院.
作者:高海妮;姜淑君;张宛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48岁.以手足心、背心、头顶部灼痛及两肋下冷痛1年余,加重3月就诊.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手足心、背心、头顶部灼热疼痛(如火烧感)及两肋下冷痛(如触冰感),伴严重失眠、头晕、精神萎靡、纳差、口苦等,大便正常,小便淋沥不畅,但无尿痛.无外伤史、传染病史、家族史,月经一直正常.经多家大医院全面检查(T3、T4、血糖、心电图、B超、X线等),排除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颈椎骨质增生、糖尿病、肝炎、肿瘤、心脑血管病变等器质性疾病,拟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经雌激素替代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病情一直未见缓解.近3个月来,上述症状无明显诱因加重,几乎彻夜不能寐,各处求医未能奏效,遂来我处求治.查:T 36.8℃,P 80次/min,R 19次/min,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毕光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候群,诊断不难,但对于首发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具备上述症候群,且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早期常易误诊.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2例高龄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小儿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治疗方法是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取出异物,我们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将75例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取除异物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江;马星钢;石磊;李浩;刘延芹;赵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支气管扩张症肺组织降钙素(CT)蛋白表达水平与其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分析4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组织,对其气道上皮内神经内分泌细胞(NEC)计数,并与19例无肺部疾患的尸检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可见被染成棕红色的CT阳性细胞,它们分布于肺内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间,以支气管分叉处较多见.支气管扩张症组肺组织内5 000个上皮细胞中CT阳性细胞数为(67.48±11.03)个,非支气管扩张症组肺组织内CT阳性细胞数仅为(5.02±1.00)个,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支气管扩张症肺组织高水平CT表达可能与其慢性炎症改变有关,其局部CT表达增高可能系机体对支气管扩张病变的一种局部性代偿或调节机制.
作者:张新民;米贤洋;唐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儿,女,8岁,主因左耳流脓1年余,发热伴阵发性抽搐2天入院.入院前2天,患儿突然发热(39.5℃),随后出现阵发性的抽搐及惊哭,剧烈时有角弓反张,且有张口受限及吞咽不便,颈部僵硬,但无呕吐,无外伤史,经询问家长经常用不清洁棉签沾耳.查体:T 39.5℃,P 158次/min,R 34次/min.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张口受限,咬肌僵硬,上下门齿1 cm.双侧瞳孔等大,颈项强直,发作时呈角弓反张.
作者:姚会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全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损伤的亚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难治性多系血细胞减少.难治性贫血(RA)是MDS的常见类型,应用造血原料治疗无效,雄激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单一药物疗效均较差,我们设计了雄激素+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DS-RA的方案,于1999年~2000年共治疗65例MDS-R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梅;张岩;李英华;刘丽;王修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有其优越性,也有严格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操作技巧.我们自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对60例冠心病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中,有6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均获支架1次释放成功.
作者:崔振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孙定隆老师系贵阳中医学院内科副教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年,学验俱丰,尤擅治疗疑难杂症,理论独到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孙老,目睹治愈诸多疑难险症.现举以升降散加减抢救小儿重症肺炎1例以飨同道.
作者:彭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广泛使用各种髓内针内固定,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我院自1999年4月~2003年11月使用逆行穿针的方法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37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温举;马洪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脑卒中后常伴发呃逆,多呈顽固性,临床治疗上颇为棘手.国内外曾有报道顽固性呃逆主要系低钙血症,其次是低镁血症所致[1].我科自2001年6月~2003年1月对60例住院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脑卒中患者常规作血清钙、镁检查,发现患者普遍存在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给予静脉补钙、补镁治疗后疗效显著,现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刘清;郑士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49岁.因多饮、多尿、消瘦15年,双眼视物不清3年入院.曾确诊糖尿病(2型),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加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查体:BP 150/90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底视网膜见新生血管球,右眼静脉有片状出血区,动脉变细,中央光反射增强.实验室检查:FBG 10.5 mmol/L,2 h BG 9.7 mmol/L,尿糖(++),尿蛋白(++),TC 8.6 mmol/L,TG 6.2 mmol/L.诊断:(1)2型糖尿病;(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糖尿病肾病;(4)高脂血症.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每日主食500 g,适当锻炼,给予普通胰岛素早20U,午15U,长效胰岛素晚17.5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5 g口服,3次/日,1周后复查FBG 11.5 mmol/L,2 h BG 8.9 mmol/L,长效胰岛素加量至52U,早餐前30 min皮下注射,1次/d,10日后复查FBG 13.2 mmol/L,2 h BG 11.2 mmol/L,长效胰岛素继续加量至64U,2周后复查FBG 10.74 mmol/L,2 h BG 13.73 mmol/L,考虑是否为继发性糖尿病,故查GH 22 μg/L,PRL 0.792 nmol/L,Ins 32.1 mU/L,Ins-Ab 0.40%.垂体CT未见异常.
作者:张敏;齐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腹血糖受损(IFG)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预后有明显影响[1],但其与血脂异常的合并率及治疗效果报道尚少,本文对124例IFG患者中74例合并血脂异常者,根据血脂异常类型给予血脂康或吉非洛齐治疗,观察调脂治疗后患者血脂、血糖的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邓晓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血运重建(溶栓和介入)是目前挽救心肌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血管再通后常常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和血管无复流(no-reflow )或低复流(low-flow)现象.前者由于异常氧化(过氧化)、钙超载等原因造成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1].因此人们在强调心外膜动脉开放的同时,注重对MIRI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
作者: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传统观点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为梗死区导联ST段抬高的镜像改变,近年来研究认为可能为梗死区对应部位心肌缺血所致,其临床重要性受到重视[1].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心脏泵功能的临床特点.
作者:窦存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曾探讨了尿内皮素(ET)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1],检测尿ET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现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和速率法检测泌尿系感染者的尿液ET及尿肌酐(Cr)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尿液ET在泌尿系感染中肾脏炎症时的临界值,以探讨检测尿ET在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光江;杨文东;魏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6岁,以神志不清4小时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右上肢无力、言语不清住院治疗,当时血压、血脂正常.CT示左内囊腔隙性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出院.4小时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伴呕吐、二便失禁.查体:T 39.8℃,P 86次/min,BP 22/8.5 kPa(1 kPa=7.5 mmHg).深昏迷,潮式呼吸,心律规整无杂音,双肺呼吸音粗,但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眼底检查:动脉变细,反光增强,A∶V=1∶2,眼底未见渗出、出血,视乳头无水肿.
作者:章宜武;林臻;杨仕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进行性口齿不清6天、不懂言语4天、口角歪斜3天于2000年1月6日入院.患者发病前9天与同事进餐后曾出现呕吐4次,均为胃内容物,不伴头痛、发热等不适,其他人无类似症状;入院前6天出现口齿不清,并进行性加重;4天前出现语言理解困难,3天前出现口角歪斜及饮水呛咳.收入当地医院并行头颅CT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圆形、卵圆形低密度病灶,性质待查;MRI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可见多个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异常信号影,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其中右侧额叶病灶大,灰白质分界不清.
作者:葛朝莉;韩漫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性,25岁,已婚,未孕.劳力性气急、心慌25年,加重伴发热、咯血1天入院.该患者自幼出现活动或感冒后气急,严重时伴有心慌,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1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咯新鲜血,总量约100 ml.既往无肝炎、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病史.体检:T 37.7℃,P 110次/min,R 22次/min,BP 11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红润,二尖瓣面容,巩膜充血,口唇紫绀.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音有力.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杵状指(趾).
作者:刘永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1月,少尿20余天,胸闷、心慌、气喘2天于2003年6月15日入当地医院,当时查血WBC 16.7×109/L,N 0.91,BUN 51.8 mmol/L,Cr 1 657 μmol/L,尿红细胞(+++),尿蛋白(++).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利尿及透析治疗11天,后胸闷、心慌、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加重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7.8℃,R 30次/min,BP 140/60 mmHg(1 mmHg=0.133 kPa).平卧位,球结膜充血明显,全身未见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34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作者:屈磊;腾维亚;周木秀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