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多发性损伤并发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例

申书安

关键词:多发性损伤,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摘要:患者,男性,42岁.因车祸致头、胸等部位受伤后昏迷4小时入院.查体:T 37℃,P 130次/min,R 34次/min,BP 80/50mmHg(1 mmHg=0.133 kPa).浅昏迷状态,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
疑难病杂志相关文献
  •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CD62P及CD63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通心络组还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和CD63水平,并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变化.同时选择18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人组.结果治疗前通心络组、对照组血浆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治疗后通心络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同时血浆CD62P和CD6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通心络组及对照组血浆 CD62P和CD63水平仍高于健康人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以抑制UAP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有良好的抗心绞痛疗效.

    作者:孙尚文;赵玉霞;梁济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恙虫病长期发热7例

    恙虫病发热过程,超过1月者较为少见.笔者近18年来收治恙虫病长期发热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曾传生;曾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下消化道出血、高钙危象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患者,男,70岁.主因间断便血1周,加重19小时于2003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1周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便血2次,为大便表面覆盖鲜血,无脓血便,每次约30~50 g,未诊治.19小时前无诱因再次解鲜血便,内含暗红色血块,共4~5次,总量约1 000 g,无呕血、腹痛、头晕.

    作者:武天明;李建静;王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Tourette综合征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7岁.因咳嗽2年久治不愈来诊.2年前1次感冒后出现咳嗽、吐白痰,经静脉注射抗生素,口服止咳化痰药,症状减轻,不再吐痰,但遗有干咳,长期不愈.咳嗽为非痉挛性,时轻时重.

    作者:宋小宁;李代瑛;于传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HBsAg、抗-HCV与手工操作方法的比较

    为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我站引进了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HBsAg和抗-HCV,现将此系统与手工操作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脑疾患16例临床误诊分析

    小脑疾患因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我院自1994~2004年10年中共收治小脑疾患患者43例,误诊16例,误诊率37.21%,现将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徐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的下降幅度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ST段的下降幅度对预后的影响及进一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78例AMI患者按溶栓后60 min、120 min、180 min、1 d、3 d等各时段记录的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分为ST段基本回到基线(恢复≥90%)(A组)、ST段恢复≥50%而<90%(B组)和ST段恢复<50%(C组).比较3组的住院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功能,对ST段反复波动者、左室功能差者进一步治疗.结果 C组较A组、B组CPK峰值、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A组预后佳、左室功能良好,C组建议进一步行PTCA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多.结论心电图监测AMI溶栓后ST段的变化,有助于对预后评估并及时为高危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静;吴琴;杨振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A组),25例老年健康人(B组)测定血Hcy,颈动脉超声检测IMTc,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Hcy明显高于B组(P=0.001),A组患者IMTc亦明显高于B组(P=0.003),Hcy与IMTc呈正相关(r=0.754,P=0.000).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起重要作用,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雯;郭进;郭文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常见病,而以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症状的DKA临床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申小茜;李美琼;王丽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严重多发性损伤并发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例

    患者,男性,42岁.因车祸致头、胸等部位受伤后昏迷4小时入院.查体:T 37℃,P 130次/min,R 34次/min,BP 80/50mmHg(1 mmHg=0.133 kPa).浅昏迷状态,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

    作者:申书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误诊2例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变异较大,症状复杂,尤其是非典型甲亢或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易被误诊.现报告2例.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636例老中青年肺癌临床对比分析

    本文对1988年1月~2002年12月金山区疾病防治中心(金山众仁护理院前身)肺科、老年科共收治住院的肺癌636例进行对比观察,并试图探讨老、中、青3组病例各自特点.

    作者:杨旦红;夏曙梅;李楚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循证医学(一)--概述

    随着医学科学,特别是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社会、个人对医疗服务水平,主要是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无论患者或医生都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仅仅以医师个人临床经验为基础或辅以非系统的参考资料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此,循证医学乃应运而生.循证医学作为<疑难病杂志>继续教育栏目选题,更为恰题.如果说临床上80%~90%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多可藉临床经验和各临床专科学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得以解决,疑难病症的医疗处理则需在广泛收集文献证据,充分考虑对患者的利弊得失而做出审慎决策,此正是循证医学的基本过程.

    作者:李良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纠治低钠血症时出现脱髓鞘现象1例

    患者,男,8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8年,加剧3天伴气急、浮肿于2004年2月28日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状况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BP 120/80 mmHg(1 mmHg=0.133 kPa),P 130次/min,心界向两侧扩大,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双肺可闻湿口罗音,双下肢有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

    作者:韩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Bartter综合征伴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

    患者,男性,34岁.主因间断下肢瘫软10余年,加重伴口渴、多饮、多尿2月于2004年4月入院.患者于199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瘫软、无力,重时不能活动,呈间断发作,于当地医院查血钾偏低,给予补钾后缓解,后长期服用氯化钾控释片,维持治疗.1999年于北京301医院肾穿刺诊断为肾小球旁器细胞增生症(Bartter综合征).

    作者:王广宇;单巍;朱旅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早期微创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临床观察

    自2001年10月~2004年4月间,我们采用贾保祥教授发明的YL-1型针钻一体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超早期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孝东;齐国豪;陈继强;邱峰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难治性蝶腭神经痛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蝶腭神经痛又称翼腭神经痛、翼管神经痛、Sluder综合征,1908年由Sluder首次发现并命名[1].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非典型性面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拟就有关蝶腭神经痛的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姚蓉;倪家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面神经炎1例

    患者,女,55岁,以双眼闭合不全并口角歪斜5天之主诉入院.病前有吹风受凉史.

    作者:张晨红;张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孕产妇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发生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种构成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1年来26例孕产妇并发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栓塞12例(46.15%),重度妊高征4例(15.38%),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各2例(各占7.69%),子宫破裂、HELLP综合征、子宫内感染、妊娠晚期急性脂肪肝、大量库血输入、产后溶血性尿毒症各1例(各占3.84%).26例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注重原发病预防和治疗、早期祛除DIC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保辉;王素平;梁文丽;王瑞玲;付钢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疣状胃炎与HP的关系探讨

    疣状胃炎(痘疹性胃炎)是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是圆形隆起,中心呈脐样凹陷,是胃黏膜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其周围黏膜有慢性炎症浸润及腺管上皮增生.本文探讨疣状胃炎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上消化道疾病的联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并对疣状胃炎不伴或伴有相关疾病发病率及HP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吴洁琼;张锋利;秦小玲;杜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