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圆;李瓦里;房纬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方法、手术时机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3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男48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36.6岁.鲜新膝关节脱位40例,陈旧膝关节脱位23例.按Wascher膝关节脱位分型标准:KD-Ⅰ型1例,KD-Ⅱ型13例,KD-Ⅲ型17例,KD-Ⅳ型18例,KD-Ⅴ型14例.结合物理与影像学检查评判患膝稳定性.单纯开放手术治疗53例,单纯关节镜治疗4例,关节镜加开放手术治疗4例,截肢1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膝MRI阳性率100%(39/39),膝应力位X线检查阳性率100%(19/19),膝关节镜阳性率93.3%(14/15).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前陈旧伤组平均(37.17±5.33)分,新鲜伤组平均(37.41±5.38)分;治疗后陈旧伤组平均(67.33±14.72)分,新鲜伤组平均(82.45±12.13)分(Z=-3.061,P=0.002).结论:膝关节应力位X线检查、MR及关节镜检查对评判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稳定性有积极意义,失稳性创伤膝关节脱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早期,鲜新伤以修复为主,陈旧伤以重建为主.
作者:徐云钦;严世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行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组45例(47髋)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翻修术的患者,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岁(55~78岁).术中将后方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分别重建固定于前上方原先切开的关节囊断端和大转子顶端的软组织处,回顾性分析术后假体脱位率及脱位的风险因素.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均翻修29例(31髋),更换内衬5例(5髋),髋臼、股骨翻修的分别是10例(10髋)和1例(1髋).第1次翻修的有29例(30髋),第2次翻修的有15例(16髋),第3次翻修的有1例(1髋).X线评估包括翻修前后下肢长度,髋臼位相,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和假体松动.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年,除1例感觉前方不稳外,无髋关节感染及脱位发生,该例X线片示髋臼假体过度前倾但无脱位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髋臼、股骨假体发生松动各1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13±15.53)分升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3.59±6.93)分(P<0.05).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6髋,良5髋,可5髋,差1髋.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软组织张力恢复满意基础上,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重建有助于降低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张春才;王伟良;林瑞新;蔡春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1],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THR术后康复是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但与疾病本身有关,也与手术操作技术、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以及对康复治疗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赵雪圆;李瓦里;房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假体置换术后周围骨溶解是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髋关节的功能与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制有充分的认识,在诊断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术后的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二磷酸盐在防治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方面有积极意义,但仍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以髋关节置换为切入点,对假体周围骨溶解作简要综述.
作者:祖罡;毕大卫;费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掌骨颈骨折又称拳击者骨折(boxing-fracture),临床常见,闭合复位较容易,固定较困难.临床常用掌指关节及近指间屈曲90°位外固定法,固定时间长,患者痛苦大,易出现近指间关节功能受限,临床效果欠佳.
作者:孙鲁伟;王景彦;李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正骨手法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功法又是手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功法训练,手法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功法训练对于提高手法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应引起骨伤科医生的重视.
作者:应有荣;应光华;应方光洁;应戟;张锏;朱让腾;张德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髌股固定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经皮行髌骨上极与股骨髁部固定,再经皮穿针及经皮缝合固定骨折断端的方法治疗髌骨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8~73岁,平均32.4岁.采用B(o)stman临床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迭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按B(o)stman疗效标准:优秀20例,良好3例.结论:采用髌股固定缝合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对位准确、关节功能恢复好、无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等优点.
作者:毕宏政;王晓光;杨茂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左踝关节隐痛3年加重2个月,2007年3月24日入院.3年前因下雨路滑扭伤左踝部,伤后左踝部稍有肿痛,当时未予重视.以后每遇到剧烈活动后左踝关节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
作者:鲁建勇;唐康来;邓亚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在仅采用X线平片条件下实现对骨的局部区域进行三维测量.方法:采用低速骨锯制作多层薄骨片,叠摞成螺旋阶梯,作为与临床实际拍摄对象接近的标定块,测试了其厚度与X线灰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得到厚度与X线灰度的相关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拟合,并且在骨质厚度小于3.8mm时,可以简化为线性拟合.结论:借助本文骨性螺旋阶梯标定块,能实现通过X线平片灰度较精确地计算X线穿过的骨质厚度.
作者:钟红刚;卜海滨;董福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7例,对手术摘除的髓核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探讨突出髓核组织与临床发病及相关情况.
作者:ZHAO Ji-rong;赵继荣;李红专;李盛华;黄小玲;骆元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占60%,致残率高达20%~30%[1].跟骨骨折85%~90%为跟骨关节内骨折[2].由于其解剖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对其治疗一直令人不满意,正如Magnuson[3]指出:没有一种骨折象跟骨骨折那样带来30%~70%的功能障碍.
作者:窦榆生;廖永华;师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标准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颈长和股骨矩保留对偏心距重建的作用,并研究偏心距重建对软组织平衡的影响.方法:68例(71髋,男30例,女38例;年龄17~89岁,平均63.5岁)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并获得随访,采用Harris评分,Cybex-6000等速测定患髋外展肌力,测得偏心距、股骨矩、假体颈长,综合评估手术结果.结果:假体颈长对偏心距的影响较股骨矩大(t=3.07,P<0.01),并与偏心距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01,但两者对Harris评分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偏心距较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小(t=2.91,3.31,P<0.01).偏心距获得重建的髋关节术后外展肌力较偏心距重建不足者优(P<0.05).结论:采用标准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颈长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偏心距的重建作用大于股骨矩的保留,偏心距的重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平衡中主要起到增强术后外展肌力的作用.
作者:王兴中;肖鲁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具有病程迁延、经久难愈而且易复发的特点.如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土黄连液联合抗生素灌注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欧志学;靳嘉昌;黄东;莫晓明;唐刚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是以颈肩痛、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或头痛及眩晕为一组症状的疾病,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1986年美国的Choy及德国的Ascher首先将该方法应用到临床[1],现将2000年1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31例用PLDD方法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根;柳根哲;徐林;刘向春;牟明威;李德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益肾壮骨方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8例,女62例;年龄61~91岁,平均63岁.按AO分型属A型或B1型,Colles骨折80例,Smith骨折7例,Barton骨折3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随机将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中药组予益肾壮骨方水煎服,日1剂,2次/日;西药组予密钙息50单位肌注,2次/周,同时口服钙尔奇D(1片/次,口服,1次/日)和α-骨化醇(每次0.5μg,口服,1次/日),2组均用药2个月.对照组未予任何特殊抗骨质疏松药物.患者于治疗后第4、6、8、12周后摄腕部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对比,2个月后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并进行疗效时比.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中药组平均(7.12±2.32)周及西药组平均(9.25±3.05)周,短于对照组平均(11.57±1.9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中、西药及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3.3%、86.7%、60%,中、西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药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益肾壮骨方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优于西药,同时能显著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述祥;KANG Le;康乐;陈辉强;司徒坚;赵崇达;丁林坚;刘红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治疗6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13~75岁.按AO胫腓骨远端骨折分型:A1型5例,A2型22例,A3型32例,C1型6例.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Ⅰ期愈合59例,胫骨远端切口感染6例.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无输血,出血约100 ml.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8周.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再骨折发生.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优40例,良19例,中6例,差0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满意率90.7%.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佳选择之一.
作者:刘成招;吴李勇;何晓宇;王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分为浅层和深层损伤,程度分为Ⅰ、Ⅱ、Ⅲ度,Ⅲ度损伤常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断裂的部位可在上起点、下止点或韧带中段,对Ⅰ、Ⅱ度损伤可保守治疗,Ⅲ度损伤一经诊断应手术治疗.
作者:方伟松;俞佳烽;邵汝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笔者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第2期与2007年第2期所载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类文章进行了仔细阅读,针对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就实验设计、统计表达与描述和统计分析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为读者在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周诗国;柳伟伟;胡良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脊髓型颈椎病以颈椎退行性变或发育性椎管狭窄为基础,因颈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导致脊髓功能障碍,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脊髓的腹侧、背侧同时受压,单纯采用前方或后方手术,脊髓不能获得彻底减压,影响术后效果.
作者:杜春林;张毅;李俊海;田向东;陈黎明;杨金正;黄沪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