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及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女性足(足母)趾复发性嵌甲

李庆霖;刘俊志;李惠斌

关键词:嵌甲, 足, 外科手术
摘要:嵌甲合并感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足部疾病,多见于足部(足母)趾,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趾甲护理不当及外伤等,导致趾甲向深部勾状生长,长人甲皱襞并嵌入甲沟内,使甲沟消失,引起甲畸形[1].同时局部多合并有感染,因局部引流不畅,常导致感染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女性对足部趾甲美容及护理不当或不正确的修剪趾甲,经常穿高跟鞋等原因,使足部嵌甲合并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颈前倾角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自2003年至2007年,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颈前倾角导向器用于股骨颈穿钉手术中,其中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问骨折21例,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共计36例,应用方便,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振奎;高杰;孙泰安;朱承涛;赵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青少年体育赛跑中髂前上棘撕脱骨折5例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5例,患者均为体育400m接力及100m短距离赛跑的竞技者,采用早期手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方;李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复方干预3周模拟失重大鼠骨丢失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3周模拟失重大鼠骨骼改变的干预作用,初步观察模拟失重情况下,复方对钙荆(牡蛎醋酸水解物)的协同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雄性,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尾吊模拟失重3周,中药复方(含熟地黄、怀牛膝、黄芪、当归、牡蛎醋酸水解物等)水煎剂灌胃.观察中药对模拟失重大鼠血清钙与磷水平、后身骨密度、骨矿盐含量、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模拟失重3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钙磷均显著升高(P<0.01),后身骨密度、骨力学强度均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血钙磷升高程度有减小趋势,骨密度显著提高(P<0.01或0.05),骨力学强度有较大改善趋势.结论:3周尾吊模拟失重可造成大鼠后身骨量显著丢失和强度下降,中药可较好地改善上述情况.单纯补充钙剂不足以对抗模拟失重所致骨丢失,复方中熟地黄、怀牛膝、黄芪、当归等可能对钙剂牡蛎起到了协同作用.

    作者:周鹏;胡素敏;佟海英;傅骞;杨佳;高学敏;张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髌股关节紊乱(髌骨倾斜、髌骨半脱位)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原因,而髌骨排列和运动轨迹异常及由此形成的应力分布异常所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髌股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常见病.表现为膝前疼痛、髌骨轨迹异常和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随着人们对以软骨退变为主要特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髌股关节紊乱在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占有很高比例,其治疗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2005年12月至2007年4月完成病例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俞国旭;魏敏民;徐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29例康复治疗体会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atlanto 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是一种多发于儿童、也发生于成年人的疾病.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29例,报告如下.

    作者:苏江宁;赵晓勇;梁树军;李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髂骨取骨术后并发症及对策

    髂骨取骨术是一常见手术,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少见,但并未引起广大临床骨科医师的重视.我们随访到1996年5月至2006年7月因各种原因行髂骨取骨术的患者607例,对其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与机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赵福亭;王超;吕爱军;丁树伟;董永伟;赵军旗;张寿强;何福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病理性表达的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fitis,AS)活动期骶髂关节滑膜的病理性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与对照组(骨盆骨折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它们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活动期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阴性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为强直性眷柱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子,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骨与软骨的破坏及成骨硬化过程密切相关,控制VEGF的表达可能阻断AS的骨质破坏及病理性成骨硬化,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钱奕铭;初同伟;李建明;刘玉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生物学标志物CTX-Ⅱ对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骨性关节炎早期诊断是医学中的难题,由于疾病发展缓慢,早期往往不引起临床症状,也无X线表现,故传统的诊断方法难以早期诊断,丧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导致后期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有部分患者发展为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后采取手术方法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早期诊断关节软骨损伤成为目前OA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有学者曾提出对可疑的OA患者可以用关节镜检查诊断,此是理想的诊断方法,虽然其创伤小、恢复快.但也属于手术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这不仅人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治疗费用昂贵,使绝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欲在0A患者的体液中手找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BM)来及时反映关节软骨代谢状态,并揭示病情活动或预后.而CTX-Ⅱ是可反映软骨降解的BM之一.

    作者:李正南;卫小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Barton骨折

    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背侧、掌侧缘骨折.合并腕的半脱位,是一种较少见的关节内骨折.自1998年以来对2l例Barton骨折患者采用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胡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施治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关节软骨MRI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关节软骨MRI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Doll法分为2组.试验组32例40个关节,男6例,女26倒;年龄43~65岁,平均为52.2岁.对照组28例33个关节,男5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54.4岁.试验组予中医辨证中药口服.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及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时予MR检查及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观察关节承重区软骨的变化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60例全部随访13~17个月,平均15.3个月.试验组膝关节MRI显示显效15个关节,有效17个关节,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8个关节,有效11个关节,总有效率为57.6%.试验组ISOA评分治疗后平均为(0.35±0.16)分,对照组ISOA评分治疗后平均为(3.68±0.18)分,经统计学分析,t=6.94,P<0.05,故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显著减缓或抑制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退变,减轻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洪美;张志强;闵重函;李辉;荆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国骨伤》2008年第9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999年至2003年用将脉络宁复合液用于硬膜外腔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6例,其中210例完成了36个月远期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源;侯进才;卢锦玲;徐碌琦;高飞宇;杨玉红;万政佐;支满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性关节炎诱导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明显增加的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痛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因此通过建立OA动物模型来探讨其病理机制并寻找合理有效的诊疗手段成为研究OA的重要方法,而诱导性动物模型又是其中较常用的一种.它包括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两种.非手术方法主要有药物注入、关节制动、关节撞击等,手术方法主要有破坏关节稳定性、改变关节应力、关节刻痕等.该文就以上内容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能为正确合理地选择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沈彦;金红婷;童培建;肖鲁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5例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手术复住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4倒;年龄19-68岁,平均37.6岁.合并髋关节脱位者41例.全部后侧Kocher-Langenbeek切口.结果: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X线复位标准和Matta改良的d'Aubigne临床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8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结果优30例,良10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9%.本组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愈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粉碎程度、手术经验是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随着现代交通和工农渔业的快速发展,骨折、脱位合并四肢主干血管损伤者也随之增加.动脉开放损伤容易诊断,多能得到及时治疗,而闭合性损伤容易被忽视而漏诊或误诊,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轻者造成患肢缺血性损害,部分肢体功能丧失,重者则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自2000年至2006年收治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损伤患者34例,修复动脉34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红军;毕卫伟;王晨霖;丛海波;隋海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全髋置换术治疗感染后髋关节退变7例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感染后髋关节退变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7例有既往髋关节感染病史的髋关节退变,男5例,女2例;年龄30~65岁,平均45.8岁;感染静息期均达10年以上,平均19.5年.术前采用Kim方法评估髋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其中I型3例,II型4例.术前主要依据体格检查以及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来排除活动性感染.手术采用髋外侧切口,彻底切除关节周围的瘢痕组织,松解软组织,全部选择非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1~44个月.平均33.5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复发、下肢神经功能损伤或深静脉栓塞形成等并发症.到末次随访.平均Harnis评分由术前平均44.5分提高到84分,没有出现假体的松动,或明显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感染后的髋关节退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前排除活动性感染的可能.

    作者:杨胜武;朱雄白;李悦;叶澄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

    目的:探讨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8例.Levine-Edwards分型:I型6例.Ⅱ型17例.Ⅱa型5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7例.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针点.根据C2椎弓根的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针方向,向头侧倾斜25°~30°,向中线倾斜30°~35°.应用测深器确定螺钉长度,一般为24~30mm.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愈合,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未出现颈椎不稳和螺钉松动.结论:单节段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刺稳定性,且较少干扰上颈椎的生理功能.其适应证应限于骨折可复住的病例.

    作者:胡勇;马维虎;徐荣明;阮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及坠落伤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逐渐增多.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会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目前多主张手术干预.2000年至2006年收治63例胫骨平台骨折,现对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各种具体的治疗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的远期效果.

    作者:黄海涛;周中;江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骨折

    桡骨远端陈旧骨折一般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骨折48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波;刘波;戴振国;李伟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脊柱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其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胸腰椎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多以开放复位内固定为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术后因坚强内固定产生的应力遮挡导致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器应用于临床,收治各类胸腰椎骨折共45例,疗效满意.

    作者:宋西正;汪向东;王文军;刘洪;韦建;王麓山;姚女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