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期计划再手术治疗地震多发伤

王北岳;赵建宁;郭亭

关键词:地震, 多发损伤, 损伤控制, 骨折, 再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治疗后地震多发伤病员的处理及APACHE Ⅱ评分判定计划再手术时机.方法:于2008年5月18日至6月30日对21例已实施DC的危重地震伤病员进行内科支持、外科干预,于重症监护室(ICU)恢复生理潜能,连续APACHE Ⅱ评分,判定伤病员生理状况及创伤程度,分期分阶段对骨与软组织伤实施关节内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改外固定支架为坚强的内固定方式、椎体爆裂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以及软组织重建等确定性手术.结果:通过二期计划再手术策略对伤病员的确定性治疗,21例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并发症少,伤残率低,无死亡事件.结论:适时评估患者生理潜能、判定手术时机、正确的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此类伤病员的并发症、伤残率及病死率.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17分法)评分,根据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结果:手术时间:A组(116.0±27.9)min,B组(120.0±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148.0±68.3)ml,B组(152.0±6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41.1%)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B组38例(76.0%)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改善率(61.1±24.5)%,B组改善率(5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曲夹角(6.3±5.1)与术后颈曲夹角(6.6±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夹角(5.9±5.1)与术后颈曲夹角(4.8±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学利;王善金;王云力;刘献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国骨伤》2008年第10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侧方突出1例

    患者,女,50岁.不明原因出现右小腿后外侧及足背麻木疼痛20d.侧卧位及劳累后加重.查体:L4.5、L5S1右侧间隙深压痛、叩击痛并伴右下肢及足背放射痛,右足背感觉迟钝,右<足,母背伸力减弱,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不典型.

    作者:郭艳幸;赵庆安;章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震区转诊伤员15例治疗体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23日我院接收由成都军区总院转诊的地震骨伤病员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谭远超;王亮;黄相杰;蒋琬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膝关节僵硬48例

    膝节僵硬多为膝部骨折、韧带损伤手术及长期制动等各种原因造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一个治疗上的难题.自2003年至2006年采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膝关节僵硬4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兆宏;邱晗;柳伟;雷利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在西藏高原地区的应用价值及策略

    胫腓骨骨折在四肢长骨骨折中常见,也是常见的开放性骨折.随着带锁髓内钉技术的发展,受到广大学者推崇,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愈来愈广.但钢板固定在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是常用治疗方法,仍有较大应用价值.以往考虑到创口闭合困难及担心钢板外露等因素,把钢板置于胫骨外侧肌肉下,现仍为很多医生所沿用,但这种固定往往破坏了外侧软组织绞链,不符合生物力学和张力带固定原则,给骨愈合造成一定影响.统计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将钢板置于胫骨内侧治疗胫腓骨骨折5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殷成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肌腱结嵌压固定保留胫骨止点的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以自体骨栓肌腱结嵌压固定保留胫骨止点的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体骨橙肌腱结嵌压固定保留胫骨止点的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断裂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8~32岁,平均22岁;左、右膝各10例.取自体腘绳肌腱,保留肌腱的胫骨止点,两端编织缝合后预张.建立胫骨、股骨隧道,并制作胫骨骨桥结构,股骨隧道为内窄外宽结构.骨栓肌腱结嵌入股骨隧道内,牵引线带着肌腱结远端的腱束经股骨、胫骨隧道穿出,与胫骨止点上的肌腱交叉,在胫骨骨桥上打结并缝合固定.术后患膝以支具固定在屈曲45位.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61.5±4.6)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2.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栓肌腱结嵌压固定保留胫骨止点的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方法为生物学固定,避免使用高值耗材,降低了手术费用,且有利于腱-骨愈合.

    作者:宋光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汶川地震老年伤员的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后我院收治的14例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方法.结果:经过4~8周的处理,14例老年伤员均获得有效治疗.所有伤员预后良好,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肺栓塞、褥疮、脑卒中等并发症,出院时合并的内科疾患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况良好,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对老年伤员的伤情与全身状态评估,小组方式的治疗护理与康复,积极营养支持,根据伤情积极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提高老年地震伤员疗效的关键.

    作者:付青格;张春才;王志伟;苏佳灿;许硕贵;曹烈虎;刘欣伟;李卓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汶川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14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战地条件下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14例进行总结回顾,观察战地条件下通过及时诊断并采用神经吻合术、修复术以及保守治疗等治疗方法对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结果:14例患者全部获得4周随访,所有患者神经损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地震伤中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战地条件下应因地制宜,结合患者伤情,早期给予有效治疗.

    作者:苏佳灿;李卓东;禹宝庆;曹烈虎;张春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的力学特性.方法:将15具新鲜湿润股骨头标本,分试验组5具和对照组10具(动力髋螺钉DHS和传统外固定支架各5具).在试验时实行等级加载,0~1 800 N,加载速度1.4 mn/min,分别测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扭转力学性能和股骨的极限承载能力,以比较不同器械的优劣.结果:试验组在股骨转子间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股骨的扭转力学性能以及极限承载能力均优于DHS和传统外固定支架(P<0.05).结论: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嵌后比较紧密,无滑动,能有效地防止髋内翻畸形的发生.

    作者:秦玉星;盛国庆;王以进;姜林忠;茅云伟;史荣军;束军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地震挤压伤对肢体骨折术后伤口愈合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震挤压伤对术后伤口愈合影响.方法:肢体在地震时曾被挤压而接受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8例为观察组;以地震时肢体未被挤压接受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7例为对照Ⅰ组,以同期本地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Ⅱ组.分别检查尿常规、肌酸激酶、观察伤口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各组尿颜色、尿常规、肌酸激酶没有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的伤口并发症、伤口愈合率与两个对照组均有差异.结论:地震挤压伤对术后伤口愈合有影响.

    作者:陈福洪;陈泽;段恒琼;万仲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加DBM、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型方法对87例103髋进行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男71例(86髋),女16例(17髋);平均年龄47岁;平均病程1.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跛行,术前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价,根据术前、术后症状,VAS及Harris评分,同时结合影像学表现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超过2年,平均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3分增至术后平均74.0分,平均优良率75.7%.Ⅰ型优良率88%(22/25),Ⅱ型优良率78.7%(37/47),Ⅲ型优良率61.3%(19/3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结合DBM、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既去除了病灶,又利用DBM的骨诱导作用和自体骨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功能,可以恢复股骨头的负重结构,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季卫锋;丁伟航;马镇川;厉驹;童培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二期计划再手术治疗地震多发伤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治疗后地震多发伤病员的处理及APACHE Ⅱ评分判定计划再手术时机.方法:于2008年5月18日至6月30日对21例已实施DC的危重地震伤病员进行内科支持、外科干预,于重症监护室(ICU)恢复生理潜能,连续APACHE Ⅱ评分,判定伤病员生理状况及创伤程度,分期分阶段对骨与软组织伤实施关节内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改外固定支架为坚强的内固定方式、椎体爆裂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以及软组织重建等确定性手术.结果:通过二期计划再手术策略对伤病员的确定性治疗,21例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并发症少,伤残率低,无死亡事件.结论:适时评估患者生理潜能、判定手术时机、正确的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此类伤病员的并发症、伤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王北岳;赵建宁;郭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地震伤中小腿开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经验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于5月15日凌晨抵达重灾区江油市,至7月7日离开54d中,共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3例.山于地震伤在不同时期、不同震级、不同地理环境及建筑物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加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高致残率(截肢、感染、肢体短缩)在地震伤中的高发生率[1],故将这43例的病例特点及我们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许硕贵;吴亚乐;王家林;贲道锋;付强;张福利;范恒俊;李天军;石松;李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骨化三醇与仙灵骨葆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的患者日益增多.本文采用骨化三醇与仙灵骨葆联合治疗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经临床系统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洁;赵东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多见,其预后难以预料,治疗一直颇具挑战性.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4例,取得满意结果.

    作者:顾鸿程;蒋兴良;徐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是个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还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作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踝关节稳定性重建非常重要,但临床上仍发现部分患者虽然影像学资料显示复位固定满意,但并发后期关节炎,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部分患者骨折部皮肤条件差,切开手术感染概率高,为此,我们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踝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刚;郑松;范国民;张玉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地震伤致严重挤压综合征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为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救活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伤致严重挤压综合征35例治疗进行总结回顾,观察全身营养支持、积极局部创面处理辅助血液透析,对挤压综合征患者恢复的作用.结果:经过正确的早期处理,逐步清除局部坏死组织,恢复患者心、肾功能,为后续修复创面打下良好基础.结论:尽早解除压迫,正确处理伤肢,及时对坏死组织清除,减少毒素吸收,辅助人工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提高挤压综合征患者救治成功率.

    作者:苏佳灿;付青格;李卓东;禹宝庆;张春才;曹烈虎;刘欣伟;朱科明;郭志勇;贲道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损害控制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熊雁;杜全印;孙红振;王子明;吴思宇;王爱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汶川大地震后送伤病员病情特点及救治要点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里氏8.0级地震造成37万余人受伤,近90%为肢体创伤病员.其中,10%~15%患者伴有颅面、胸腹部等处创伤.我院于2008年5月23日及28日分两批收治47名震区空运伤病员,其中骨科伤病员41例.本文针对我院接收的41例骨科伤病员的入院时病情特点、治疗措施及原则等作一简要总结.

    作者:赵建宁;王北岳;施鑫;毛广平;包倪荣;钱宏波;丛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