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兰
1986~1995年,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患者76例,均行急症手术治疗,其中75例切口甲级愈合.现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广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U波在心电图上较小,因而易被忽视,近年来研究发现U波改变与冠心病、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综述如下. 正常U波:U波是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圆钝状的低平波,其方向与T波相同,时限0.10~0.30秒,V2、V3导联可高达0.2~0.3mv,肢体导联波幅低,一般在0.1~0.15mv,额面电轴+ 60°[1],鲁端等报道正常组U波振幅在- 0.02~ 0.12mv[2],U波时限0.17±0.02秒,U波上升支较快,下降支较缓慢,Ta-Ua间期为0.19±0.024秒.U波异常为U波倒置、U波增高、U波低平等,这些改变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吕凤真;赵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脑活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6例患儿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对照组)28例,普通治疗合并丹参注射液、脑活素治疗组(观察组)38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平均住院天数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于HIE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注射液、脑活素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减少,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作者:葛惠兴;李功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精神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异常率.方法通过TCD检测127例门诊精神病人的脑血流改变.结果发现127例患者脑血流异常率为77.1%,并发现40岁以上的病人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而40岁以下的病人以血流速度增快或双侧血流不对称为主.结论 TCD检测结果提示精神病人的功能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脑血流改变有关.
作者:孙冠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历介绍患者男,33岁,不明原因伤及头部,当时昏迷,昏迷时间不详,大小便失禁,被他人发现后送院就诊,以特重型颅脑损伤收入院.查体:深昏迷,呼吸深,心率9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9/11kPa,口唇、指甲紫绀,枕部及左乳突后枕部有8cm×6cm 、3cm×3cm 、3cm×2cm 大小头皮下血肿三个,左侧瞳孔直径约3.5~4mm,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约1.5mm,光反射弱,压眶无反应,双下肢巴彬氏征(+).头颅CT示:左颞顶硬膜下血肿约60ml,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立即去手术室行左颞顶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20小时于右顶枕部、左枕部又出现了硬膜外血肿约50ml、25ml,再次行血肿清除后病情仍无好转,于术后52小时病情加重,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病人出现脑疝,立即第三次去手术室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回监护室监护,3天后病人意识渐清醒,术后一周能回答简单问话,住院31天能步行出院.
作者:曹丹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措施.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保守治疗:禁饮食,持续有效的胃肠碱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加强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结果 13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对该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保守治疗.
作者:李步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试通过对任城区十年疫情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规律,为今后制定相应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任城区十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时间聚集性用合量合成表示法进行探讨,数据用χ2检验处理.结果本区总体发病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四类传染病十年总发病构成比为:肠道类80.62%,虫媒及动物源性类11.48%,呼吸道类7.67%,血源及性病类0.23%.发病时间聚集性M值均小于30.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大<防治法>的实施力度,才能控制发病.
作者:孙秋菊;昝雪荣;张国庆;陈代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酰四氢叶酸、氟脲嘧啶、顺铂组成的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初治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用甲酰四氢叶酸、氟脲嘧啶、顺铂组成联合化疗方案LFD,计划每个病人至少用2周期,多用6周期,观察LF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 LFD方案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有效率为55.3%,1、2、3年生存率为67.3%、42.1%、28.3%;影响疗效的因素为月经状态、转移部位、转移器官数目、是否接受过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术后无复发生存间期;主要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等,心脏毒性轻微,Ⅲ、Ⅳ度毒性发生率低,病人耐受性好,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LFP方案是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副作用多轻微,特别是心脏毒性小,耐受性好,可做为一线方案.
作者:陈尔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发病急,视力损害严重,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临床上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认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眼科医生对其临床表现、体征也较熟知,其治疗方法多采用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但疗效不甚满意,并发症也多.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及激光治疗,收到了可喜的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杜香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1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8例进行高频喷射通气,B组57例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和间歇指令性通气,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 A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其死亡率3.4%,低血压发生率1.7%,肺部感染发生率1.7%,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行高频喷射通气治疗,通气频率快,气道压、胸内压低,对循环干扰小,优于间歇正压通气.
作者:于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对肺结核的疗效、适宜剂量以及在我国应用的前景.方法将91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短程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1.5%和84.1%;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9%和97.7%.胸部X线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7.8%和97.7%,两组分别有58.8%和47.1%的空洞闭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2%和7.8%. 结论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好的抗结核活性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菌有很好的杀灭、抑制作用,且使用安全.
作者:赵新瑞;王卫峰;曹长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失败的有关因素,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方法对2526例行药物流产者中230例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孕龄、孕次及是否伴有严重的妊娠反应等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结论医患双方应加强配合,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作者:邹雪华;魏爱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均安全有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非降压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王荣华;刘国庆;宋建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有效途径及护理要素. 方法治疗组采用抗生素加思密达灌肠,每天1~2次,3~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23例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1%, 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慢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患儿灌肠时的体位、灌肠液的量及护士操作时的手法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作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18岁,因受凉腹痛、腹泄来院.测体温38℃,诊断为急性肠炎.即给予5%葡萄糖盐水250ml加阿米卡星0.6g静滴,60滴/分,5分钟后患者突然感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到,四肢湿冷,随之心跳停止.即刻给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1mg,肌注,10%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 0.4g,维生素B6 0.4g,10%氯化钾7ml静滴,并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氧气吸入,同时给地塞米松5mg静注,未见改善,又给地塞米松10mg静注,10分钟后,患者四肢温暖,面色逐渐转红润,心跳恢复,呼吸正常,测血压为15/9kPa,住院继续观察治疗.
作者:侯娟;魏玉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用卫生巾垫预防褥疮的效果. 方法将220例胸腰椎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用卫生巾垫,对照组用气圈或海绵垫. 结果两组褥疮发生率均为0,观察组皮肤潮红率约1.67%,对照组皮肤潮红率为58%.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 结论卫生巾垫吸潮、透气、表面柔软,使皮肤干燥,可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发生.
作者:刘瑞兰;任庆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四肢大感染创面彻底扩创后用大张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的疗效.方法对33例四肢大感染创面彻底扩创,有肌腱或骨外露的用肌瓣或筋膜瓣局部转移覆盖,采用大张中厚皮片加压打包植皮修复.结果皮片成活率90%以上者28例,占84.8%,皮片成活率60%~89%者5例,占15.2%,所有病例皮片移植后经1~2周换药创面均愈合.结论创面修复后外观良好,感觉恢复,耐磨,大张中厚皮片植皮是修复四肢大感染创面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磊;王霞;张照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23岁,在舞厅工作,两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晕、胸闷、情绪低落、流泪等症状,后来逐渐发现与舞曲有关,白日如常人,晚上工作时曾三次昏倒,肢体痉挛样抽搐,历时3秒钟.否认有癫痫及阳性家族史. 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血、尿、大便正常,EEG示:背景节律为9~10C/Sα活动,人为音乐诱发试验2分钟后,病人出现肢体痉挛样抽动,EEG出现阵发性短-中程两侧对称同步4~6C/Sθ活动,杂以多量尖波发放,持续15秒,随即病人意识丧失,几秒后清醒.临床诊断:乐源性癫痫.口服抗癫痫药治疗半年,复查EEG正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男性,10岁,学生.第二胎足月平产,生长发育正常.6岁时曾从自行车上摔下,左侧颞部有皮下血肿,当时神志清,稍有头痛,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查脑电图正常,服抗生素和止痛片治疗.伤后14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突发烦燥、哭泣,任凭劝说,皆无反应,历时4~10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不能回忆发生经过,以后每月发作1~5次,症状同上,白天、晚上均有发作,以白天为多.
作者:丁春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阻OSAS合并CVD患者的血粘度变化,探讨OSAS相关事件与CVD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抽取OSAS合并CVD患者62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观察血糖、血脂、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等指标.结果① OSAS合并CVD组PSG监测,呼吸紊乱次数、呼吸紊乱指数、平均呼吸暂停时间、长呼吸暂停时间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低SaO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OSAS合并CVD患者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合并CVD组血糖、血浆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CGR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 OSAS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呼吸紊乱指数、睡眠低通气、血压增高、红细胞增多、血粘度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OSAS合并CVD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异常,血粘度增高、血脂异常、ET增高是OSAS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陈新华;彭化生;刘心臣;朱明;吴祥振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