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魏玉美
孙某,女,56岁,因原发性高血压脑栓塞后遗症服用脑复新1片/次,每日3次维持治疗.半个月后,发现右前臂伸侧皮肤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红斑,边界清楚,自觉痒感,停药后1周,红斑消退,遗留褐色色素沉着斑.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独立的临床及病理类型的肿瘤.根据其临床特点又可称为癌性乳腺炎或乳腺炎样癌及急性乳腺癌.1 临床表现炎性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0~54岁,大多数发生于绝经后的早期. 临床特点是肿瘤发展快,病程常为数周或数月.乳房表面皮肤红肿至少占乳房表面1/3以上,皮肤增厚,有时有疼痛,热感,皮肤亦有桔皮样改变,腋淋巴结常有肿大.肿瘤很快可累及整个乳房,以后表面皮肤出现卫星结节等.病理检查皮内及皮下的淋巴管内常有癌细胞,并常有血管或淋巴管侵犯.
作者:戴荣国;毛海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分析实验室承担着医用化学、生物化学、预防医学三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常备有一些化学试剂和配制溶液,储存不当就会变质,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造成实验误差,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因此,严格地储存试剂,不仅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而且还能提高药品的利用率,节省教学经费.本文就此作一肤浅的分析.
作者:郝丽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经炮制后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对药材进行加热处理、加水处理、加辅料处理和除去某一部分等几种.
作者:彭延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80岁,因腹胀、腹痛无肛门排气排便2天入院.既往史:患者3天前因胃部不适,饮食差,在曹县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食道钡餐透视,报告为胃炎.入院体格检查:T:36.5,P:85次/分,R:19次/分,BP:17/11kPa,神志清,急性痛苦貌,呼吸音清,心率85次/分,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张玉荣;潘秀兰;蔡昌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5岁。因扁桃体发炎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800万单位,在液体输入一半时患者感全身搔痒、胸闷、气短、胸部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同时看见地上有许多兔子老鼠爬行,故用手在地上摸来摸去,体检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既往无阳性家族史,精神检查:幻听、幻视、被害妄望、被控制感、被跟踪感,情感活动受幻觉、妄望影响,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行为行动作怪异,考虑患者非青霉素过敏所致。
作者:王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超长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及采用介入技术治疗本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经B超及下腔静脉双向造影,下腔静脉病变段长度超过5cm的患者31例(男18例,女12例) ,年龄27~52岁,平均32.4岁,阻塞段长度5~12cm (平均7.1cm) ,闭塞近远端压差21~29cmH2O,平均24.6cmH2O,所有病例先行下腔静脉穿刺术,观察穿刺术中造影情况. 穿刺成功后,观察PTA时球囊压迹的变化,并对21例患者行内支架置放术.结果 28例患者治疗获得成功,总治疗成功率为90%,其中27例患者显示了下腔静脉双膜闭塞的影像学特征,治疗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腹水缓解率为71%(22/31),腹水消失率为35%(11/31),闭塞近远端压差降至5~12cmH2O(平均8.4cmH2O).结论双膜闭塞为下腔静脉超长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其治疗成功率与下腔静脉膜性闭塞型Bud-chiari综合征成功率一致.
作者:赵念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不同的社会、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方法系统观察了92例住院肿瘤患者社会、心理方面护理诊断分类及发生频率,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不同分期患者的社会、心理护理诊断分类进行分析.结果具有焦虑和惧怕心理的患者达50%以上;30%~40%的患者存有抑郁、无望、无能为力和调适障碍;近10%的患者存在不合作及潜在性暴力行为.近1/2的患者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妥协和失去能力).男性患者无望感和社交活动障碍较女性患者多,少部分年轻患者具有潜在的暴力行为,中年(31~55岁)患者焦虑、抑郁、预期性哀伤和调适障碍均较显著;而老年患者抑郁、孤独感、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和社会隔离相对较多.结论不同的恶性肿瘤患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心理状态,受到性别、年龄、职业、病期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引起许多问题,这些为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作者:任庆运;张玉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酰四氢叶酸、氟脲嘧啶、顺铂组成的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初治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用甲酰四氢叶酸、氟脲嘧啶、顺铂组成联合化疗方案LFD,计划每个病人至少用2周期,多用6周期,观察LF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 LFD方案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有效率为55.3%,1、2、3年生存率为67.3%、42.1%、28.3%;影响疗效的因素为月经状态、转移部位、转移器官数目、是否接受过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术后无复发生存间期;主要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等,心脏毒性轻微,Ⅲ、Ⅳ度毒性发生率低,病人耐受性好,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LFP方案是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副作用多轻微,特别是心脏毒性小,耐受性好,可做为一线方案.
作者:陈尔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7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均用系统非手术治疗方法. 结果 76例各种原因所致SBS病人经系统非手术治疗均获痊愈. 结论 SBS病人术后急性期综合治疗,TPN及治疗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肖永来;齐宏;吕文平;庞新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次性输液器在应用中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几种方便、简易的方法:(1)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一般血管都可使用此法.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18岁,因受凉腹痛、腹泄来院.测体温38℃,诊断为急性肠炎.即给予5%葡萄糖盐水250ml加阿米卡星0.6g静滴,60滴/分,5分钟后患者突然感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到,四肢湿冷,随之心跳停止.即刻给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1mg,肌注,10%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 0.4g,维生素B6 0.4g,10%氯化钾7ml静滴,并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氧气吸入,同时给地塞米松5mg静注,未见改善,又给地塞米松10mg静注,10分钟后,患者四肢温暖,面色逐渐转红润,心跳恢复,呼吸正常,测血压为15/9kPa,住院继续观察治疗.
作者:侯娟;魏玉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1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8例进行高频喷射通气,B组57例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和间歇指令性通气,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 A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其死亡率3.4%,低血压发生率1.7%,肺部感染发生率1.7%,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行高频喷射通气治疗,通气频率快,气道压、胸内压低,对循环干扰小,优于间歇正压通气.
作者:于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儿男性,7岁, 学生, 因左手指不能正常屈伸1年于2000年3月入院.患儿1年前不慎摔伤左前臂,肿胀约2周,经治疗1个月后好转,当时摄片未发现骨折征象.1个月后渐感左手屈指无力,左手食、中、无名、小指中立位常处于半屈曲位,经一年手指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无明显好转,故来院.查体见左前臂稍细于右前臂,左掌中立位时,四指处于半屈曲位,不能主动伸直,被动伸直感疼痛,左拇指主动屈伸可,大、小鱼际无明显萎缩,左腕掌曲时左手四指可主动伸直,背曲时完全屈曲,不能主动伸直.左前臂及掌、指皮肤无感觉异常.
作者:余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在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应. 方法筛选符合肺心病心衰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观察两组心衰改善的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69.75%,两组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 对照组为15%,两组比较,P<0.05. 结论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用于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可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抑制高碳酸血症,改善肾循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慧琴;边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阻OSAS合并CVD患者的血粘度变化,探讨OSAS相关事件与CVD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抽取OSAS合并CVD患者62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观察血糖、血脂、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等指标.结果① OSAS合并CVD组PSG监测,呼吸紊乱次数、呼吸紊乱指数、平均呼吸暂停时间、长呼吸暂停时间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低SaO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OSAS合并CVD患者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合并CVD组血糖、血浆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CGR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 OSAS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呼吸紊乱指数、睡眠低通气、血压增高、红细胞增多、血粘度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OSAS合并CVD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异常,血粘度增高、血脂异常、ET增高是OSAS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陈新华;彭化生;刘心臣;朱明;吴祥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的脑室穿刺引流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不同时机的脑室穿刺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6.92%,对照组为50%.结果发病后6小时以内穿刺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6小时以后穿刺者(76.92%/50%),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越早临床效果越好,早期穿刺引流对缓解颅内压,减少脑疝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作者:葛文景;郑芳文;王秀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历介绍患者男,33岁,不明原因伤及头部,当时昏迷,昏迷时间不详,大小便失禁,被他人发现后送院就诊,以特重型颅脑损伤收入院.查体:深昏迷,呼吸深,心率9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9/11kPa,口唇、指甲紫绀,枕部及左乳突后枕部有8cm×6cm 、3cm×3cm 、3cm×2cm 大小头皮下血肿三个,左侧瞳孔直径约3.5~4mm,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约1.5mm,光反射弱,压眶无反应,双下肢巴彬氏征(+).头颅CT示:左颞顶硬膜下血肿约60ml,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立即去手术室行左颞顶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20小时于右顶枕部、左枕部又出现了硬膜外血肿约50ml、25ml,再次行血肿清除后病情仍无好转,于术后52小时病情加重,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病人出现脑疝,立即第三次去手术室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回监护室监护,3天后病人意识渐清醒,术后一周能回答简单问话,住院31天能步行出院.
作者:曹丹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23岁,在舞厅工作,两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晕、胸闷、情绪低落、流泪等症状,后来逐渐发现与舞曲有关,白日如常人,晚上工作时曾三次昏倒,肢体痉挛样抽搐,历时3秒钟.否认有癫痫及阳性家族史. 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血、尿、大便正常,EEG示:背景节律为9~10C/Sα活动,人为音乐诱发试验2分钟后,病人出现肢体痉挛样抽动,EEG出现阵发性短-中程两侧对称同步4~6C/Sθ活动,杂以多量尖波发放,持续15秒,随即病人意识丧失,几秒后清醒.临床诊断:乐源性癫痫.口服抗癫痫药治疗半年,复查EEG正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儿,女,58天,因咳嗽、气喘3天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于生后1个月易哭闹、吃奶差、乏力,近3天出现咳嗽,气喘,逐渐加重,不伴发热.父母非近亲婚配,母孕期健康,2年前曾患宫外孕,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体温36.5℃,心率146次/分,呼吸68次/分,体重3500g.气喘状,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胸部外观无畸形,左肺中下部叩浊,右肺及左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右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左肺中下部呼吸音低,心音覆盖.
作者:李莉;邵宝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