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ilson框架固定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效果的比较

毕聪杰;谢丹;于东海;蔡秋萍;李星国

关键词:呼吸, 人工, 俯卧位, Wilson框架
摘要:目的 比较Wilson框架固定的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脊柱手术并需使用Wilson框架固定的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 ~ 64岁,BMI< 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按理想体重,VCV组设定潮气量10ml/kg,PCV组调节麻醉机大吸气压力,设定潮气量10 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内.于气管插管后仰卧位10 min、俯卧位30 min时,记录VT、RR、分钟通气量(MV)、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MAP和HR.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生理死腔量/潮气量比率(VD/VT).结果 与仰卧位10 min时比较,2组俯卧位30 min时Ppeak升高,Cdyn、VT及MV降低(P<0.05).与VCV组比较,PCV组Ppeak降低,RR、Cydn升高(P<0.05),VT、MV、OI、VD/VT和Pmean、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容量控制通气比较,压力控制通气可改善Wilson框架固定的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通气效果,减轻俯卧位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效果的可靠性

    目的 评价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效果的可靠性.方法 严重脓毒症患者142例,年龄28 ~ 87岁,性别不限.入ICU后静脉输注等渗晶体液,使患者6h内CVP≥8mmHg、MAP≥65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尿量≥0.5 ml·kg-1 ·h-1行液体复苏治疗.按液体复苏治疗结局分为2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于液体复苏前即刻、液体复苏后6、12和24 h时,取中心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ScvO2;取外周静脉血样,测定乳酸浓度,计算乳酸清除率.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液体复苏后6、12和24 h时乳酸清除率降低(P<0.05),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

    作者:于斌;田慧艳;胡振杰;赵钗;武新慧;王澜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MMP-2及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60~180 g,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35 mg/kg,3d后血糖≥16.7 mmol/L为2型糖尿病大鼠.于注射STZ后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低于基础值80%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制备成功,取模型制备成功大鼠8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7):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NP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Cur组和SC组于注射STZ后14 d时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和玉米油4 ml/kg,1次/d,连续14 d,DNP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取27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于模型制备前、模型制备后及姜黄素给药结束后第3、7和14天时(T1-5)测定MWT和TWL.于T3-5时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I4-6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和MMP-2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NP组、Cur组、SC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MMP-2和MMP-9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比较,Cur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MMP-2和MMP-9表达下调(P<0.05),SC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减轻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MMP-2和MMP-9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吴绍胜;孙传峰;曹红;李佳佳;史小婷;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3月龄,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GSK-3β抑制剂氯化锂组(LiCl组).采用夹闭腹主动脉45 min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组和LiCl组于再灌注前30 min时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 ml和GSK-3β抑制剂氯化锂15 mg/kg.再灌注48 h时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TUNEL法测定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前角IL-6、IL-8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R+ LiCl组脊髓前角细胞凋亡率升高,IL-6和IL-8的表达上调,IL-10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LiCl组脊髓前角细胞凋亡率降低,IL-6和IL-8的表达下调,IL-10表达上调(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GSK-3β激活后可能通过促进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参与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吕帅国;李廷坤;李长生;卢锡华;吕志锋;吕淼淼;董铁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5 ~ 70岁,体重50~ 7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定组(ORD组).ORD组于气管插管完成后10 min,阻断下肢血流5 min,恢复灌注5 min,重复3次,进行缺血预处理,同时先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1.0 μg/kg 15 min,然后以0.5μg·kg-1 ·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于单肺通气即刻、30 min、1、和2 h(T1-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和呼吸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IL-1β和IL-10的浓度.于T1和T34时,收集呼出气冷凝液,测定pH值.结果 与C组比较,ORD组T2-4时氧合指数升高,呼吸指数降低,T3-4时血浆TNF-α和IL-1β的浓度降低,呼出气冷凝液pH值升高,T4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5).结论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炎性反应,减轻气道酸化,从而减轻肺损伤.

    作者:路建;肖旺频;周红梅;周清河;赵烨钧;沈颖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激动大麻素受体2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效果

    目的 探讨激动大麻素受体2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8只,体重20 ~ 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组(J组)和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大麻素受体2拮抗剂组(JS组).采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30 min,再灌注45 min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60 min,J组腹腔注射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JWH133 20 mg/kg,JS组腹腔注射JWH 133 20 mg/kg和大麻素受体2拮抗剂SR144528 30 mg/kg.于再灌注45 min时,取肝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以及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α(MIP-1α)和MIP-2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IP-1α、MIP-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J组和JS组肝组织TNF-α、MIP-1α和MIP-2含量升高,TNF-α、MIP-1α、MIP-2和ICAM-1的mRNA表达上调(P< 0.05);与I/R组比较,J组肝组织TNF-α、MIP-1α和MIP-2含量降低,TNF-α、MIP-1α、MIP-2和ICAM-1的mRNA表达下调(P<0.05),J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J组比较,JS组肝组织TNF-α、MIP-1α和MIP-2含量升高,TNF-α、MIP-1α、MIP-2和ICAM-1的mRNA表达上调(P<0.05).J组肝组织较I/R组和JS组减轻.结论 激动大麻素受体2可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预防效果,机制与抑制肝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李勇;殷霞丽;吴瑶;姬诺;李冰冰;金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μ阿片受体外显子7在大鼠内啡肽-2镇痛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μ阿片受体外显子7在大鼠内啡肽-2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2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阴性siRNA对照组(N-siRNA组)和μ阿片受体外显子7-siRNA组(E7-siRNA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30μl,N-siRNA组鞘内注射阴性siRNA质粒20μ1+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10μg,E7-siRNA组注射μ阿片受体外显子7-siRNA质粒20 μl+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10μl,1次/d,连续3d.于第4天时(基础状态)测定机械痛阈,痛阈测定结束后lh时,鞘内注射内啡肽-2 10 μg.分别于给予内啡肽-2后5、20、40和60 min时测定机械痛阈,计算镇痛效应百分比.结果 3组间基础机械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N-siRNA组给予内啡肽-2后各时点镇痛效应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7-siRNA组给予内啡肽-2后5和20 min时镇痛效应百分比降低(P<0.01).结论 μ阿片受体外显子7参与了大鼠内啡肽-2的镇痛效应.

    作者:陈锋;张宗泽;陈冬玲;王焱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38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 ~ 64岁,体重50 ~ 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9):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经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随后以0.5 μ g·kg-1 ·h-1的速率输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单肺通气即刻、单肺通气30、60 min、恢复双肺通气即刻、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及术后30 min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和呼吸指数,提取中性粒细胞核蛋白,测定NF-κB DNA结合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呼吸指数、血浆TNF-α、IL-6的浓度和中性粒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降低(P<0.05);2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中性粒细胞NF-κB的激活,有助于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作者:喻红彪;李刚;杨毅;闫磊;徐桂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60~ 180 g,采用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3 ml/kg灌胃,每周2次,共8周,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灌胃结束后2周时,取肝硬化大鼠3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7):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1组、R2组和R3组).采用结扎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分支30 min,再灌注90 min的方法制备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1组、R2组和R组分别以0.4、2.0和10.0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5 min,停止输注10min后,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再灌注90 min时,抽取腹主动脉血样,测定血清ALT和AST的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测定SOD活性、MDA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活化的caspase-3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R1组、R2组和R3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R1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和R3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下调(P<0.01).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文华;王兰兰;林鹏焘;公维义;郑昊;李丽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C视频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引导患儿气管插管术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患儿HC视频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6岁,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HC视频喉镜组(H1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1组).40例可能存在困难气道的全麻手术患儿,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6岁,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HC视频喉镜组(H2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2组).麻醉诱导后,H1组和H2组用HC视频喉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M1组和M2组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采用Cormark-Lehane分级评价声门显露程度,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情况、H2组和M2组气管插管成功时的张口度;记录气管插管过程中口唇、牙齿、牙龈及咽喉部软组织损伤的发生情况和术后24 h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M1组比较,H1组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声门显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过程中口唇、牙齿、牙龈、咽喉部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降低(P<0.05).与M2组比较,H2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气管插管成功时张口度减小,声门显露程度降低,气管插管过程中口唇、牙齿、牙龈、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HC视频喉镜引导患儿气管插管术操作简便、快捷,较Macintosh喉镜成功率高,刺激小,并发症少,可优先考虑用于困难气道患儿.

    作者:何伟;黄梦朦;刘铁帅;张冰;曾睿峰;上官王宁;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慢性痛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慢性痛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Ⅰ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前注射m-AIP组(M-S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N-C组)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术前注射m-AIP组(M-C组).S组及M-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但不进行结扎,其余各组采用CCI法制备慢性痛模型.S组及M-S组分别于假手术前15 min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及m-AIP 20μl;N-C组及M-C组分别于CCI术前15 min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及m-AIP 20μl.于术前及术后第4、7、10、14、17、21和28天时测定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WL)及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术前及术后第7、14、21和28天时测定步入潜伏期时间(STL).实验Ⅱ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180~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后注射m-AIP组(S-M组)、CCI术后对照组(C-N组)、CCI术后注射m-AIP组(C-M组).S-M组假手术后7d鞘内注射m-AIP 20μl,C-N组及C-M组于CCI分别于术后7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及m-AIP 20μl.于给药前及给药后2、4和8h时测定TWL、MWT和STL.结果 实验Ⅰ 与S组比较,N-C组术后各时点TWL缩短,MWT降低,术后第7、14和21天时STL缩短,M-C组术后各时点TWL缩短,MWT降低,术后第14和21天时STL缩短(P<0.05);与N-C组比较,M-C组术后第4、7和10天时MWT升高,第4和7天时TWL延长,第7天时STL延长(P<0.05).实验Ⅱ 与S-M组比较,C-N组给药后各时点TWL和STL缩短,MWT降低,C-M组给药后各时点STL缩短,给药后8h时TWL缩短,MWT降低(P<0.05),给药后2和4h时TWL和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N组比较,C-M组给药后2和4h时TWL延长,MWT升高(P<0.05),各时点S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MKⅡ参与了慢性痛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形成.

    作者:钱玥;张兢;顾小萍;马正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空白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DEX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03 μg· kg-1·min-1(10 min),气管插管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30 μg· 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前1 d(T0)、术后6 h(T1)、术后24 h(T2)时采集静脉血样,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并于T0、T2、术后48 h(T)、72 h(T4)、7 d(T5)、1个月(T6)时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与T0时比较,2组T1时血清BDNF浓度升高,C组T2.3时MMSE评分降低,DEX组T2时MMSE评分降低,血清BDNF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EX组T3,4时MMSE评分升高,T2时血清BDNF浓度升高(P<0.05),T5,6时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有助于改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可能与其增强机体内源性BDNF的生成有关.

    作者:葛亚丽;龙丰云;郭芳;方向志;高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七氟醚预处理对肝癌切除术患者肠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癌切除术患者肠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右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 ~ 60岁,体重50 ~ 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气管插管后开始吸入七氟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2.0%,持续吸入30 min后洗出.于麻醉诱导前(T0)、肝门阻断即刻(T1)、肝门开放1 h(T2)、开放3 h(T3)、开放6 h(T4)、术后24 h(T5)时抽取动脉血样,采用EHSA法测定血清TNF-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和D-乳酸盐的浓度.结果 2组患者血清TNF-α和D-乳酸盐浓度于T2时开始升高,T4时达峰值,T5时开始下降(P<0.05);血清Ⅰ-FABP浓度于T2时开始升高,T3时达峰值,T4时开始下降(P<0.05).与C组比较,S组T2-T5时血清TNF-α、Ⅰ-FABP和D-乳酸盐浓度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减轻肝癌切除术患者肠损伤.

    作者:韦美良;陈序;原见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避免了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和器官功能损伤,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但是术中应激反应和手术创伤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肺部管理对转归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抗炎作用.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可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1-2].本研究拟评价右美托咪定对OPCABG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薛峰;褚海辰;张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治疗起效时间和治疗疗程的影响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对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治疗起效时间和治疗疗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5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单纯电休克治疗(ECT)组(ECT组)、异丙酚+ ECT组(PE组)、氯胺酮+ECT组(KE组)和氯胺酮+异丙酚+ECT组(KPE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后,C组、D组和ECT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 PE组和KE组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或氯胺酮10 mg/kg; KPE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和异丙酚80mg/kg.除C组和D组外,其余各组待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行ECT(电流50 mA、频率50 Hz、正弦波、脉冲宽度0.7 ms、持续1 s),以引起强直-阵挛抽搐发作为处理成功,ECT 1次/d,连续7d.于建模前、建模后1d及每次ECT结束后(T08)行旷场实验,记录水平活动距离与直立次数.于建模后2d和治疗结束后1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D组、ECT组、PE组、KE组T1-8时和KPE组L5时水平活动距离与直立次数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KPE组T6.8时水平活动距离、直立次数及治疗后逃避潜伏期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CT组和PE组T6-8时、KE组及KPE组T4-8时水平活动距离与直立次数增加,ECT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K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与ECT组和PE组比较,KE组T47时、KPE组T4-8时水平活动距离与直立次数增加,K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与KE组比较,KPE组T6-7时水平活动距离与直立次数增加,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缩短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治疗的起效时间和治疗疗程.

    作者:陈婧;闵苏;罗洁;彭丽桦;律峰;黎平;郝学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强龙对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甲强龙对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30 ~ 64岁,体重45 ~ 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中均需阻断肝门行肝部分切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甲强龙组(M组).M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脉输注甲强龙500 mg(溶于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输注速率5 ml/min.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 ~ 45mmHg.吸入1%~3%七氟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MAP 70~ 100 mmHg,HR 50-90次/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术后1、3和5d时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ALT、AST和总胆红素的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M组术后1和3d时血浆AST、ALT和总胆红素的水平降低,术后1、3和5d时血浆TNF-α和IL-6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甲强龙可减轻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张涛;邝立挺;黄文起;马毅;杨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57只,8周龄,体重25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9):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LI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30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LIP组于结扎左冠状动脉20 min时实施远隔缺血后处理:结扎双后肢大腿中、上1/3部位10 min恢复血流再灌注.再灌注30、60、120及180 min时记录ST段幅度.于再灌注180 min时,采集颈静脉血样3ml,检测血清CK-MB活性及cTnI浓度;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体积(IS),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脂联素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RLIP组再灌注各时点ST段抬高,血清CK-MB活性及cTnI浓度和IS升高,心肌组织脂联素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RLIP组再灌注各时点ST段抬高程度降低,血清CK-MB活性及cTnⅠ浓度和IS降低,心肌组织脂联素含量升高(P<0.05).结论 远端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增加心肌脂联素水平有关.

    作者:谢海辉;张曙;李知平;李恒昌;许立新;杜魏;叶志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檗碱预处理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肠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檗碱预处理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肠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2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肝脏冷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小檗碱预处理组(B组).B组于术前7d开始经胃灌注小檗碱200 mg/kg,1次/d,连续7d.I/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8h时,留取肠组织,计算湿/干重比(W/D比),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测定肠组织MDA和SOD水平、细胞色素C、Bax和Bcl-2的表达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B组肠组织损伤评分、W/D比、MDA含量和凋亡细胞计数升高,SOD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墙组肠组织损伤评分、W/D比、MDA含量和凋亡细胞计数降低,SOD活性升高,细胞色素C和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0.05).结论 小檗碱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的肠损伤,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文娜;杜洪印;喻文立;翁亦齐;王永旺;王玉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Wilson框架固定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Wilson框架固定的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脊柱手术并需使用Wilson框架固定的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 ~ 64岁,BMI< 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按理想体重,VCV组设定潮气量10ml/kg,PCV组调节麻醉机大吸气压力,设定潮气量10 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内.于气管插管后仰卧位10 min、俯卧位30 min时,记录VT、RR、分钟通气量(MV)、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MAP和HR.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生理死腔量/潮气量比率(VD/VT).结果 与仰卧位10 min时比较,2组俯卧位30 min时Ppeak升高,Cdyn、VT及MV降低(P<0.05).与VCV组比较,PCV组Ppeak降低,RR、Cydn升高(P<0.05),VT、MV、OI、VD/VT和Pmean、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容量控制通气比较,压力控制通气可改善Wilson框架固定的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通气效果,减轻俯卧位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毕聪杰;谢丹;于东海;蔡秋萍;李星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在氢气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信号通路在氢气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气组(H组)和氢气+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组(HL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组和HL组分别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浓度为99.6%的氢气5 ml/kg,HL组于氢气注射前鼠尾静脉注射LY294002 0.3 mg/kg.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右颈总动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血清CK-MB、LDH活性及AI均升高,心肌Bcl-2、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降低(P< 0.01);与I/R组比较,H组血清CK-MB、LDH活性及AI均降低,心肌Bcl-2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升高(P<0.01),H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HL组血清CK-MB、LDH活性及AI升高,心肌Bcl-2表达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降低(P<0.01).结论 氢气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及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

    作者:谭永星;卫然;李雪梅;马菲菲;林高翔;袁楠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支气管封堵器用于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例,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左室射血分数≥45%,BMI< 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8):双腔气管导管组(D组)和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10 μg/kg和顺阿曲库铵0.15 ~ 0.20 mg/kg行麻醉诱导,5 min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D组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先插入单腔支气管导管,随后插入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行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2 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和气管插管后2 min时记录MAP、HR和平均肺动脉压,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麻醉诱导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记录打开胸膜后肺自然萎陷情况,术毕行术野暴露评分.结果 与D组比较,B组气管插管后MAP和HR降低,气管插管后心率收缩压乘积和平均肺动脉压降低,尼卡地平及艾司洛尔的使用率降低(P<0.05),阿托品及间羟胺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自然萎陷率和术野暴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支气管封堵器用于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不但可提供满意的手术操作空间,而且气管插管诱发血流动力学波动小.

    作者:牛志强;聂宇;单士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