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洲
目的 探讨AL患者CSF中sIL-2R、M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0例AL患者CSF中sIL-2R、MCP-1的水平,以20名正常者为对照.结果 AL合并CNSL组CSF中sIL-2R[(113.53±52.65) U/ml]较CNSL缓解组[(8.16±9.35) U/ml,P<0.01]及未合并CNSL组[(7.43±8.42) U/ml,P<0.01]显著升高,CNSL组CSF中MCP-1水平[(842±196)pg/ml]较CNSL缓解组[(1780±263)pg/ml,P<0.01]及未合并CNSL组[(1230±112)pg/ml,P<0.01]明显降低;AL患者骨髓缓解组较治疗无效及死亡组CSF中sIL-2R低表达[(5.02±1.65)U/ml vs(22.60±10.26)U/ml,t'=3.82,P=0.018]、MCP-1升高[(1346±146 )pg/ml vs (1063±73) pg/ml,t'=6.05,P<0.01].结论 动态监测sIL-2R、MCP-1两者水平变化有助于CNSL的早期诊断、估计预后及判断疗效.
作者:张海国;叶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对脑红核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伤后28d采用辣根过氧化酶逆行示踪技术标记 RN神经元,应用四甲基联苯胺呈色反应显示红核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 SCI后28dHRP标记RN神经元胞体模糊,排列零散,HRP标记RN神经元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减少(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SCI后对脑RN神经元和RST具有逆行性的损伤作用,这在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形态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孔令胜;于如同;聂冬丽;陈德勤;赵万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中p38MAPK通路与EGR-1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蓝(MTT)、RT- 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SB203580 (15μmol/L)干预后细胞的凋亡、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及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改变;EGR-1 mRNA表达及p-gp、磷酸化p53蛋白及p3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SB203580(15μmol/L)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见MCF-7/Adr细胞发生显著凋亡,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药物的耐受性显著降低;伴随p38MAPK通路活性抑制和EGR-1 mRNA表达增加,磷酸化p5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p-gp蛋白显著下调.结论 提示p38MAPK通路与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密切相关,p38MAPK通路调控的EGR-1激活参与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形成.
作者:崔文;孔灵玲;肖兰;王旭;张国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氨溴索注射剂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查和统计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观察记分和血气分析指标(PaO2及PaCO2).结果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调查与体征检查评分及血气指标改善程度经t检验,氨溴索针剂组显著高于溴己新组(P<0.05).结论 氨溴索注射剂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溴已新针剂.
作者:李芳;李月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花生糊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用束缚水浸应激法复制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肉眼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及测定胃液pH值,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花生糊能显著减轻胃黏膜的病理变化,降低溃疡指数(36.2 vs 60.2;P<0.01),升高胃液pH值(1.67 vs 2.45;P<0.01).结论 花生糊对大鼠应激性溃疡胃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苏红;申琳琳;程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致使脑干与天幕裂孔发生撞击、牵拉、扭转导致脑干挫伤、出血、水肿等改变.其典型临床表现多为伤后立即陷入持续昏迷状态,轻者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严重时常呈深度昏迷,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软瘫,生命体征多有早期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心跳及血压明显波动.双侧瞳孔时大时小,眼球位置凝视,一侧或双侧锥体束征阳性.经常出现高热、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呃逆,甚至伴发脑性肺水肿,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为颅脑损伤治疗上的一个难题.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牛秋红;王召平;冯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颅面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进行讨论和研究.方法 对CT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对其CT表现进行了分析对照和研究.结果 30例中,29例为多发,仅1例为单发,其中囊样型3例、硬化型16例、混合型11例.结论 CT检查能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
作者:刁望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乳腺中有些癌表现出广泛的化生性改变,如鳞状细胞、梭形细胞和异源性间充质成分化生.有些梭形细胞瘤细胞形态较温和,仅呈轻-中度异型性,呈编织束状排列,此型肿瘤还常常含有鳞状上皮化生区域,近年来,将此型肿瘤命名为乳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现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1例乳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2岁,患者10d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体积1.5cm×2.0cm×1.5cm,质硬,活动差,触痛,无明显桔皮样改变,未及明显肿大腋窝淋巴结,于2005年12月8日收入我院,入院B超示:左乳腺外下象限低回声肿块,癌可能性大.患者完善术前检查,于12月11日进行手术,术中送冰冻,冰冻报告:(左)乳腺化生性癌,次日冰冻返石蜡切片镜检: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无明确的包膜,梭形细胞排列呈条索状,束状,细胞胞质略丰富,核纤细,核异型性不明显,梭形细胞间有散在的上皮样梭形细胞,并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作者:李亮;徐芳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局麻下行耳后小切口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局麻下辅助静脉镇静镇痛技术下施行耳后小切口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加丙泊酚组(D组)30例和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芬太尼加丙泊酚组 (F组)30例,观察患者术前(G0)切皮(G1)术中行桥小脑角探查时(G2)微血管减压后或三叉神经感觉后跟部分切断后(G3)以及停药后10min(G4)的SBP、DBP、HR、RR、ECG、SPO2的变化情况,麻醉效果,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基础SBP、DBP、HR、RR、ECG、SPO2相似, RR于G1, G2时 D组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合作度好, F组术中合作度可.结论 丙泊酚及小剂量舒芬太尼辅助局麻用于耳后小切口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具有意识恢复快、镇痛作用确切,对呼吸无明显抑制作用、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湘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中丙溴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完善检测过程,优化检测条件,建立起简便高效的提取净化方法和准确、快速、灵敏的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将中毒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8ng, 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5.4%±5.85%)、(91.2%±11.5%)、(92.8%±5.5%).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合人血液中丙溴磷的检测.
作者:赵艳霞;陈雁君;金永久;张建萍;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壶腹癌及癌旁组织中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壶腹癌标本及癌旁组织中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16和nm23在肿瘤与瘤旁组织中的含量都有明显差异,壶腹癌中p1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16和nm23在壶腹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旭;付敬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行硬膜外麻醉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8例择期行下腹部、会阴区手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年轻组.监测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1)、切皮前(T2)、手术结束时(T3)的MAP、HR、心率变异性各成份及TPI.结果 与T1时间点比较,老年组T2时MAP、HR、LF、LF/HF、TP明显降低(P﹤0.05),而末梢灌注指数明显升高(P﹤0.05),T3时除产生与T2时相同变化外HF也明显降低(P﹤0.05);年轻组T2时仅TP降低(P﹤0.05),其它各监测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T3时仅HF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在T2、T3时LF和TP老年组均低于年轻组(P﹤0.05).结论 心率变异性、末梢灌注指数监测分析可较好的评估硬膜外麻醉后机体自主神经变化.
作者:岳忠勇;逄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在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损伤早期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血β2微球蛋白是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监测的敏感指标.
作者:于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尾核中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尾核内微量注射L-精氨酸、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生理盐水,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4,8,12,24和48 h大鼠尾核nNOS mRNA表达的变化;新生Wistar大鼠尾核神经元原代培养液中加入L-精氨酸、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生理盐水,观察给药12 h尾核n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尾核给药24 h内L-精氨酸组nNOS mRNA表达较正常增强(P<0.05),而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组nNOS mRNA表达较正常减弱(P<0.05),48 h恢复正常.体外尾核原代神经元培养,nNOS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和在体实验相一致.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尾核中NOS活性是一氧化氮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中枢痛觉调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刘玉红;刘海青;白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西布曲明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建立肥胖模型,给予西布曲明(10mg/kg)干预4周,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得到稳态下葡萄糖输注速率,以李氏方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包括抵抗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结果 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及抵抗素低于对照组而瘦素高于对照组.西布曲明干预后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升高,血清瘦素及抵抗素水平有所减低,但差异不显著,而脂联素水平上升显著.结论 西布曲明可以提高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和其促进脂联素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于利霞;于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振动对雄性新西兰兔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组(接振强度为3.02m/s2)、B组(接振强度为6.13m/s2)、C组(接振强度为12.26m/s2)和1个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接振强度测定精浆中精子的密度、活动力、活动率、畸形率.通过去透明带仓鼠卵-精子穿透试验和精子低渗膨胀试验评价精子的受精能力.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A、B、C 3个试验组精浆中精子的活动力、活动率、卵子受精率及低渗肿胀率呈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精子的畸形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精子的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后肢接振可降低精子的活动力、活动率及卵子受精率及低渗肿胀率,增加精子的畸形率,从而影响生殖功能.
作者:祝海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氨氯地平)40例,B组(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 两药联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作者:张慧玲;魏广和;李清贤;赵家琦;甘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液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病理改变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5%普萘洛尔软膏外用构建豚鼠耳部的银屑病样病理改变模型,设对照组及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液治疗组.光镜下观察各组局部皮肤病理变化.结果 鸦胆子油乳液溶液治疗组Baker评分和炎症细胞浸润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与赋形剂对照组及造模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5%鸦胆子油乳液溶液治疗组与2.5%鸦胆子油乳液溶液治疗组相比,Baker评分及炎症细胞浸润数均存在显著差异.鸦胆子油乳液DMSO溶液外涂未见局部刺激、过敏症状,实验豚鼠各主要脏器未发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鸦胆子油乳液DMSO溶液外涂可改善豚鼠耳部银屑病样模型的病理变化,与浓度高低成正相关.
作者:于腾;邱莹;孙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RT)对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抗瘤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UPRT,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出阳性克隆菌,加入5-FC厌氧条件下培养24h后取其上清,加到B16-F10细胞培养液中,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阳性克隆菌可正确表达UPRT基因.与对照组比较,CD组、UPRT组及CD/UPRT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与CD组及UPRT组比较,CD/UPRT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CD/UPRT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损伤性改变,而CD组、UPRT组变化不如前者.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UPRT基因可明显增强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杀伤作用.
作者:郭志英;任启伟;安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与评价洸府河(市区段)铬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在济宁市区凯赛大桥等八处水域采集水样,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铬(Ⅵ)及总铬的含量.结果 整个洸府河(市区段)水中铬(VI)含量和总铬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Ⅱ类的标准限值,其中凯赛大桥采样点的铬(VI)含量低于Ⅰ类的标准限值,而且,各采样点水中总铬含量均高于铬(VI)含量,说明水中还有其他价态的重金属铬存在.结论 得到洸府河的准确的铬污染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河水中的铬来源、评价其影响并积极探讨其治理方式、方法.
作者:郭建丽;张建萍;范坤;张龙穆;赵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