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前脑啡肽基因修饰人胚胎肾细胞的构建

白凤;杨保仲;薛朝霞;潘喻飞;黄平

关键词:脑啡肽类, 细胞系, 生物, 基因修饰, 基因疗法
摘要:目的 构建人前脑啡肽基因(hPPE)修饰的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细胞).方法 重组质粒pcDNA3.1(+)/hPPE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Not Ⅰ进行双酶切获得hPPE基因,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PPE基因与表达载体同源重组,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扩增、纯化,测定病毒滴度,再将重组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EK293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PPE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慢病毒载体阳性克隆测序结果和基因库的hPPE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含有hPPE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滴度为2.07×108TU/ml.转染慢病毒载体后的HEK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未见到GFP荧光.转染Ubc-GFP-L.V.空病毒载体的HEK293细胞,可见到较强的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到经慢病毒载体转染后的HEK293细胞中hPPE基因表达呈阳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hPPE基因修饰的HEK293细胞,使hPPE基因可在HEK293细胞中稳定表达.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0.25 μg/kg组(D1组)和右美托咪啶0.50 μg/kg组(D2组).C组、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啶0.25 μg/kg和0.50μg/kg( 15 ml),输注时间15 min.3组均采用全身麻醉,于切皮前即刻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法(VRS)评估苏醒5min时疼痛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VRS评分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VRS评分、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5μg/kg可改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作者:陆姚;余骏马;董春山;刘齐;李蕾;徐瑞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患儿术前用药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普通外科或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92例,年龄1~6岁,其中1~3岁及4~6岁儿童各4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段分层后随机分为2组(n=46):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约20 min由家长陪同进入麻醉准备室,分别于10 min内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 mg/kg或右美托咪啶1 μg/kg.采用异丙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于用药前(T1)、与家长分离(T2)和进入手术室(T3)时记录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镇静评分、HR、MAP、RR、SpO2.于T2,3时记录患儿进入睡眠状态(镇静评分4分)的发生情况.记录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3时mYP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D组T3时HR及T2,3时MAP降低,M组T3时HR升高(P<0.05);与M组比较,D组T2,3时镇静评分和睡眠发生率升高,T2时HR降低(P<0.05),mYPAS评分、RR、MAP、SpO2、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强于咪达唑仑,需注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潘守东;马旭波;陈刚;张弦;冯敏;纪莹童;陈增芳;于沛洁;任宪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女性患者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比较

    目的 比较女性患者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方法 选择女性甲状腺或乳腺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 55岁,BMI 18~2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A组、B组、C组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效应室靶浓度(Ce)为3.5 μg/ml,麻醉维持Ce分别为1.0、1.2、1.4 μg/ml;D组麻醉诱导时Ce为3.8μg/ml,麻醉维持Ce为1.2 μg/ml.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恢复指数、罗库溴铵用量;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和术中肌松程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肌松程度深,肌松满意率高(p<0.05),B组、C组、D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和C组比较,D组起效时间短(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和D组罗库溴铵用量、恢复时间、恢复指数降低(P<0.05).B组和D组罗库溴铵用量、恢复时间、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Ce 3.8 μg/ml,麻醉维持Ce1.2 μg/ml,可产生满意的肌松条件,且有利于术后肌松恢复,是一种适用于女性患者的TCI给药方案.

    作者:张化;张卫;樊肖冲;赵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异氟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BDNF和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氟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7d的SD大鼠48只,体重12~17 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4):对照组(C组)和异氟醚麻醉组(1组).Ⅰ组吸入2.5%异氟醚3 min,然后吸入1.5%异氟醚4h;C组吸入空气4h.麻醉结束即刻每组取4只大鼠,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检测血糖浓度.分别于麻醉结束即刻和麻醉结束后6、24和48 h(T-4)时各处死大鼠5只,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钾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体2(KCC2)、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体1( NKCC1)、BDNF和p-ERK的表达,计算NKCCI/KCC2比值.结果 麻醉结束即刻两组大鼠均未发生酸碱失衡、低氧和低血糖等.与C组比较,Ⅰ组T3和T4时海马KCC2表达下调,NKCC1/KCC2比值升高,T1和T2时海马BDNF和p-ERK的表达下调(P<0.05),各时点海马NKCC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麻醉通过下调BDNF和p-ERK的表达,导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发育延迟.

    作者:刘婷;王寿平;王志;陈英圳;彭书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50例,年龄18~64岁,BMI<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5):胸段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A组行T3.4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腔注射0.5%罗哌卡因7~10 ml;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T4椎旁神经穿刺,注射0.5%罗哌卡因25 ml.记录围术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寒战、胸闷、呼吸困难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针刺法确定术侧阻滞范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中寒战、胸闷、呼吸困难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2组均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组患者术侧阻滞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的麻醉,且其效果优于胸段硬膜外阻滞.

    作者:刘胜强;温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去甲肾上腺素对限制性输液腹部手术老年患者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去甲肾上腺素对限制性输液腹部手术老年患者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结肠切除术或直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4岁,BMI 18-24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常规输液组(A组)和限制性输液组(B组).A组术中按常规方法补液,B组术中以5 ml·kg-·h-1速率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同时静脉输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0.01~0.03 μg· kg-1·min-,维持MAP≥65 mm Hg,术中失血量以等容量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补充.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手术开始后1h、2h及出麻醉恢复室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和中心静脉压(CVP),并于上述时点分别采集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的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和氧摄取率(ERO2).分别于术前及手术开始后1h时采用胃张力计法测定胃粘膜pH值.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和术后1d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Hb、血清白蛋白、尿素(BUN)和肌酐(Cr)的浓度.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中CI、Hb、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DO2I升高,CVP和ERO2降低,术后CVP降低,术后1d时Hb和血清白蛋白浓度升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P< 0.05),胃粘膜pH值、肾功能指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排气时间、出院时间和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预防肠道手术老年患者术中因限制性输液所致低血压时,可增加氧供,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胃肠道微循环和氧耗无明显不利影响.

    作者:叶卉;邱晓东;景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人工建立褪黑素节律对妇科手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人工建立褪黑素节律对妇科手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病人18例,年龄25~50岁,体重45~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6):空白对照组(C组)、安慰剂对照组(P组)和褪黑素组(M组).分别于术前1d、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21:00熄灯前10 min时,M组口服褪黑素胶囊6mg;P组口服安慰剂.术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采用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别于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6:00、10:00、14:00、16:00、18:00、20:00、22:00、0:00、3:00时,留取尿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褪黑素浓度.分别于术前1d、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21:00至次日6:00时,监测多导睡眠图,计算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Ⅰ期睡眠时间、Ⅱ期睡眠时间、Ⅲ期睡眠时间、Ⅳ期睡眠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和总清醒次数.记录病人对术前1d、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夜间睡眠质量评分(0分为基本无睡眠,10分为睡眠良好).结果 与C组和P组比较,M组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6:00、0:00和3:00时尿液褪黑素浓度升高,手术当天的总睡眠时间和Ⅰ期睡眠时间延长,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夜间睡眠质量评分升高(P<0.05).结论 人工建立褪黑素节律可改善妇科手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

    作者:程永炜;郭向阳;叶铁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异氟醚麻醉对大鼠血皮质醇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氟醚麻醉对大鼠血皮质醇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36只,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n=6)、O2组(O组,n=6)和异氟醚组(I组,n=24).I组通入2%异氟醚2h,纯氧流量3 L/min,O组仅通入纯氧.O组于停止通入纯氧后进行水迷宫实验,Ⅰ组分别于停止给药后2h、1、7、14 d取6只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中记录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空间探索实验中记录穿越平台次数和游泳总路程.每个时点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取眼眶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取海马组织,测定BDNF和NGF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O组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游泳总路程缩短,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Ⅰ组于停止给药后1d时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均延长,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游泳总路程缩短、海马BDNF含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 异氟醚麻醉对大鼠认知功能短期内有一过性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皮质醇释放与海马BDNF合成有关,而与海马NGF合成无关.

    作者:张超;朱昭琼;彭晶;谢冕;郑雪;樊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9~80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针刺经穴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A组选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和曲池穴,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 30 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TCI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均行PCIA.记录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组维持时间延长、维库溴铵、异丙酚、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显效时间、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结论 针刺经穴可延长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的维持时间,增强术中和术后镇痛效应.

    作者:丁依红;顾陈怿;沈利荣;吴凉森;施征;陈跃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 HIF-1α)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1R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采用夹闭肾下腹主动脉20 min再开放的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缺血前30 min静脉输注艾司洛尔200 g·kg-1·min-1,输注时间为1h;IR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h;S组不阻断腹主动脉,于分离腹主动脉后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h.再灌注24和48 h时随机抽取大鼠6只,采用Tarlov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L4,5脊髓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IF-1α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各时点HIF-1α表达上调,Tarlov评分降低(P< 0.05),E组HIF-1α表达上调(P<0.05),Tarlo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E组各时点HIF-1α表达上调,Tarlov评分升高(P<0.05),脊髓病理学损伤j减轻.结论 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其上调脊髓组织HIF-1α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小兵;刘志群;吴论;石翊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体外膜肺氧合用于重度气管狭窄患者气道重建术的效果

    先天性气管发育异常、创伤性疤痕狭窄、气管原发性肿瘤或者气管周围肿物压迫、气管切开引起的狭窄、邻近组织放射治疗后的狭窄等,均可导致重度气管狭窄[1].其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气道重建;采用钬激光或氩气刀切除气管内肿物;气管支架植入等[2].由于患者重度气管狭窄,不仅清醒局部麻醉下无法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而且在全麻诱导后存在无法建立有效气道的风险.本院对4例重度气管狭窄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完成气道重建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宏伟;费悦;祝继洪;钟泰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麻素受体2在谷氨酸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大麻素受体2(CB2受体)在谷氨酸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26h;小胶质细胞损伤组(Ⅰ组)细胞于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中孵育24h;CB2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M1241组细胞于含2 μmol/L AM1241的培养基中孵育2h,然后于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CB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M630组细胞含2 μmol/L AM630的培养基中孵育2h,然后于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孵育24h.测定细胞活力和LDH释放量,观察细胞形态学.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AM1241组和AM630组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量增加(P<0.05);与Ⅰ组比较,AM1241组细胞活力升高,LDH释放量减少(P<0.05),AM630组细胞活力和LDH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通过抑制CB2受体的功能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

    作者:张霞婧;贾济;陈希瑶;朱萧玲;何二涛;王强;陈绍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和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Ⅱ组先采取脊椎-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稳定后全麻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状态熵45~60.于入室后、气腹完成、气腹后10 min、术中持续牵拉子宫、拔除喉罩和拔除喉罩后10 min(T0-5)时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浓度,术毕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术后48h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T3-5时血浆AE和NE浓度、T3,5时血浆DA浓度降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躁动和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48 h时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时的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麻.

    作者:姜爱华;陈林静;史秀姗;辛德乾;丁永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吗啡耐受或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嘌呤受体P2X4表达的变化

    目的 评价急性吗啡耐受或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嘌呤受体P2Y4 (P2X4R)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n=5)、急性吗啡耐受组(M组,n=5)和炎性痛组(F组,n=20).F组建立福尔马林炎性痛模型,M组和NS组鞘内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10 μg(10 μl)/次,2 h/次,连续6次,后1次给药后2h处死取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NS组和M组分别于每次给药后(T1-6)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L),F组于致炎后4、7、10和14d时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PWL后处死取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X4R表达.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F组致炎后4~14 d PWL明显降低,M组T1-5时PWL升高,T6时P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M组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2X4R表达上调,F组在致炎后第4天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2X4R表达上调,于第7天时P2X4R表达至峰值,第10天和第14天时P2X4R表达逐渐下调(P<0.01).结论 急性吗啡耐受或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2X4R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与急性吗啡耐受和炎性痛的形成有关.

    作者:孔富姣;郭曲练;董良;宋宗斌;陈顺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目的 评价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48例,性别不限,年龄45-92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4):常规药物组(C组)与硬膜外阻滞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组(T组).2组治疗期间均静脉输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6 ml/d,C组还口服阿米替林和加巴喷丁,T组选择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严重的脊神经节段的相应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输注药物配方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和地塞米松50 μg/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速率2~5 ml/h,连续10d,维持VAS评分≤4分.记录硬膜外给药期间与硬膜外给药相关不良反应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尿潴留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T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可有效地缓解严重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任玉娥;刘玉华;刘广召;齐伟光;杜玉敏;丛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其对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管加压素(VP)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的变化及其对转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非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45~79岁,ASA分级和心功能NYHA分级Ⅰ-Ⅲ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基础状态)、切皮前(T2)、切皮后10 min(T3)、30 min(T4)、给予鱼精蛋白后10 min(T5)、术毕(T6)、术后24h(T7)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VP及AngⅡ的浓度.记录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浆VP浓度的不同,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高值组(n=26)和低值组(n=2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血VP浓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高值组比较,低值组T2~T6时血浆VP浓度降低,血浆Ang Ⅱ浓度升高,术中血管麻痹发生率升高,术中及术后扩血管药物使用率降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低LVEF是术中低血VP浓度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1.122(P<0.01).结论 非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血VP和Ang Ⅱ浓度变化趋势相反;低血VP浓度患者术中血管麻痹发生率升高,术后转归较差;术前低LVEF是术中低血VP浓度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彦伟;李书闻;程卫平;王成彬;李秀兰;高宇翔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开胸手术患者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时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开胸手术患者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时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食管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5):单肺通气组(OLV组)、Univent管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U组)、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单肺通气组(E+ OLV组)和依达拉奉预先给药+Univent管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E+U组).OLV组和U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和Univent管;E+ OLV组于单肺通气前,E+U组于肺叶隔离通气前5 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0.5 mg/kg,OLV组和U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T0)、单肺通气后60 min(T1)、术毕(T2)和术后120 min(T3)时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样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10浓度.结果 与OLV组和U组比较,E+ OLV组和E+U组T2和T3时血浆TNF-α和IL-6浓度降低(P<0.05),血浆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减轻开胸手术患者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时的炎性反应.

    作者:何文胜;胡远;张军;姜维;李侠;陈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80岁,体重55~74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EX组).麻醉诱导后DEX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1·h-1,N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5 μg/kg,并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DEX组术后7d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NS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宫颈痛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方梅;董志红;张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型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SLIPA喉罩是一种免充气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气道密封性好、对咽喉部刺激小等优点[1].但在临床使用时仍存在发生返流误吸的风险,并且由于不能放置胃管引流,手术中胃胀气往往影响手术视野.为此,本科室在SLIPA喉罩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SLIPA喉罩,并已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200920315786.0).本研究拟与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喉罩)进行比较,评价新型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作者:王文伟;叶克平;陶敏;王华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及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及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肌醇需求激酶1α(IRE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雄性SD大鼠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以3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3d后血糖≥16.7 mmol/L大鼠为2型糖尿病大鼠.注射STZ 14 d后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低于基础值80%的大鼠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7):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NP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Cur组和SC组于注射STZ 14 d后腹腔注射姜黄素或玉米油100 mg/kg(25mg/ml),1次/d,连续14d,DNP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取27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给予姜黄素后第3、7和14天时测定MWT和TWL,痛阈测定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Iα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NP组、Cur组和SC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1α表达上H调(P<0.05);与DNP组比较,Cur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Iα表达下调(p<0.05).SC组和DNP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1α表达有关.

    作者:党江坤;汪小丹;周林;曹红;吴艳;李军;连庆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