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刚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在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RAb,并比较治疗前后TRAb变化.结果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Grave病TRAb阳性率为89.26%(133/149,P<0.01),毒性甲状腺瘤TRAb阳性率为87.93%(51/58,P<0.01),甲状腺癌TRAb阳性率为91.30%(21/23,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TRAb阳性率为29.45%(43/146,P<0.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在甲状腺炎患者中,桥本氏甲状腺炎TRAb阳性率为66.67%(8/12,P<0.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亚急性甲状腺炎;133例TRAb阳性Grave病患者治疗后,有115例TRAb转为阴性,18例仍为阳性.115例TRAb转为阴性的Grave病患者有29例(25.22%)停药0.5~1a复发,复发后TRAb又转为阳性.18例治疗后TRAb仍为阳性的Grave病患者有16例(88.89%)停药0.5~1a复发.结论 TRAb测定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诊断价值,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氏甲状腺炎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还可用于Grave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监测.
作者:孙卓祥;申爱华;顾英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一大批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简称GMC)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1].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实验,1994年美国Calgene 公司栽培的延熟保鲜的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作者:高立;张莉;杨本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及胰岛素增敏剂干预治疗后效果.方法 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及健康对照30例,测定患者的腹围、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分析,根据正常对照人群HOMA-IR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定为胰岛素抵抗,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80人)与非胰岛素抵抗组(20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伴胰岛素抵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一组给予基础治疗,另一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增敏剂,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干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瘦素均存在独立相关,胰岛素增敏剂干预治疗组部分指标与基础治疗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瘦素、胰岛素抵抗可能均参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硬化的形成,在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可有效降低多个危险因素.
作者:米娜;王旭光;李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对130例10~18岁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2~18个月,术后1a症状完全缓解者73例(56.15%),部分缓解者32例(占24.61%).结论 认为鼻内窥镜手术配合药物治疗鼻窦炎安全有效.
作者:程良军;庞太忠;刘延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频功率(CHF)和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因素及低频功率、心功能分级、心率(HR)和射血分数(EF)对CHF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血压分析56例CHF患者(CHF组)、5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48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的HRV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HRV各频域指标,CHF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CHF组LFP与心功能分级(r=-0.515,P<0.001)和HR(r=-0.401,P<0.001)呈负相关,与EF(r=0.494,P<0.001)呈正相关,与年龄无关.对照组和高血压组,高频功率(HFP)随年龄增大而降低,LFP与年龄(高血压组r=-0.486,P<0.001;对照组 r=-0.316,P=0.029)及HR(高血压组 r=-0.385,P=0.005;对照组 r=-0.461,P<0.001)呈负相关.结论 CHF组LFP主要受心功能分级、HR和EF影响,与年龄无关.LFP和其他已有的预测因子结合用于CHF患者猝死危险性分级可提高其诊断敏感性.
作者:王政霞;孙晓斐;丛培玲;武宗寅;任长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ADA和CRP检测在肺结核、肺癌及肺部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美国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DA,用Nycocard READERⅡ检测血清CRP;对照组106例,肺结核组72例,肺部感染组90例,肺癌组65例.结果 肺结核、肺癌组ADA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肺部感染组,P<0.05, 肺部感染组AD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肺结核组ADA显著高于肺癌组P<0.05,各疾病组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结核组CRP明显高于肺癌组,而低于肺部感染组P<0.05.ADA对肺结核、肺癌和肺部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83.2%、52.8%和10.9%,各疾病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CRP对肺结核、肺癌和肺部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88.9%、55.6%和95.2%,肺癌的敏感度明显低于肺结核、肺部感染,P<0.05.结论 血清ADA和CRP联合检测在肺结核、肺癌和肺部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高昶;陈磊;高立;王登芹;马潇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大肠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CEA蛋白(p-CEA)和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 PLC)检测游离癌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中收集58例大肠癌患者和15例大肠良性病变病人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分别采用RT-PCR方法检测腹腔液中游离癌细胞CEAmRNA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中p-CEA,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结果 CEAmRNA表达阳性率(64.0%)明显高于p-CEA(31.0%)或PLC(24.0% ,P<0.05).CEAmRNA表达阳性率随着侵袭深度而增加.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用于大肠癌腹腔脱落细胞的诊断,但RT-PCR方法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敏感性佳.
作者:孙树印;焦华;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在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收治的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复发疝共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壁切口疝9例,腹壁沟复发性直疝5例,斜疝12例,其中3例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结果 所有26例经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7a,无复发,亦无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仍是治疗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疝的理想选择.
作者:袁家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63例股骨骨折病人分析,探讨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方法 根据股骨骨折分型,及选择适合交锁髓内钉固定病人,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骨折愈合51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8例;结论 规范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手术适应症.
作者:王海滨;蔡国强;张元民;刘书成;孔祥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在药物作用前后变化的可靠性.方法 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 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变化便捷、可靠.
作者: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王立赞;闫萍;温红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济宁市城区流动人口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表调查济宁市城区流动人口健康及门诊服务利用等情况.结果 共调查流动人口400人,两周患病率为155‰,慢性病患病率为127.5‰,两周就诊率为92.50‰,不同人群门诊服务利用也有差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医疗保障制度等因素对门诊服务利用有影响.结论 济宁市城区流动人口门诊服务利用水平低,其门诊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张良;周金娜;桑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发生与IL-2或IL-6水平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无弱应答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从健康人群中随机选取30个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和正常应答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CTLL-2和7TD1方法监测IL-2和IL-6活性水平.比较两组IL-2和IL-6活性水平,并建立起IL-2和IL-6活性水平与抗-HBs滴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以通过IL-2和IL-6活性水平来预测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发生.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IL-2活性水平的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应答者(P<0.01),无弱应答的IL-2活性水平和正常应答者的平均值分别为74.5±64.1 u/ml 和298.0±101.1u/ml.并且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在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应答者组中抗-HBs滴度与IL-2活性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8.正常应答者组的IL-6活性水平(58.98±16.4)明显高于无弱应答者组(30.1 0±1 2.4)(P<0.05),而且在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应答者组中抗-HBs滴度也与IL-6活性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P<0.05).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的发生可能与被接种者体内IL-2、IL-6活性水平有关.提示我们,为了降低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的发生率,可以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少量IL-2或IL-6.
作者:孔令斌;安锐;林立;杨志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黄芪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4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a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与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随诊1a,观察反复发作情况;并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该病患儿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黄芪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治疗1a内反复发作减少3次或3次以上者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黄芪能调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预防其反复发作.
作者:高秀芬;满宜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巨大脑垂体瘤开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脑垂体瘤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除2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对脑垂体瘤开颅术后并发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商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MNA)和凋亡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 P16蛋白表达及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NA);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应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SSCP阳性标本中p53基因5-8外显子碱基突变谱和氨基酸顺序改变.应用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凋亡的改变.结果 结果显示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7%(40/96),其中Ⅱ级肿瘤阳性率为27.3%(13/53),Ⅲ、Ⅳ级肿瘤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63.6%(7/11),低分级与高分级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 4.88, P<0.05).SSCP检测结果显示34/96(35.4%)例胶质瘤出现p53基因异常移动的单链DNA电泳带,主要分布在5,7,8外显子.在40例P53蛋白阳性的病例中有32例呈现该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改变,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基本一致.DNA序列分析显示,17例SSCP有异常电泳带的标本中均存在p53基因突变,而且主要发生在5-8外显子,突变类型多数为点突变或碱基缺失,突变位点多分布在第5外显子130-175号密码子之间,第8外显子270-291密码子之间,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多.p16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60.4%(58/96),其中Ⅱ级肿瘤为39.6%(21/53),Ⅲ、Ⅳ级肿瘤为81.2%(26/32)、100%(11/1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P16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的肿瘤.复合表达研究显示,p53蛋白的表达与p16缺失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96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检测显示,PCNA 标记指数(PCNA Label Index, PCNA L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而凋亡指数 (Apoptosis Index, A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减, PCNA LI/AI之比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结论 p53异常表达和突变是胶质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与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53突变更常位于5、7、8外显子,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多.p53基因突变可以通过p53蛋白的表达来间接反映,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及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p16的缺失更多见于高级别的胶质瘤,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胶质瘤发生、发展与PCNA的高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密切相关,PCNA LI/AI比PCNA LI或AI单独检测更能反映胶质瘤的病理特征及恶性行为.p53基因突变、p16基因表达的缺失及PCNA LI的增高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协同作用并与肿瘤的分化和异常增生显著相关,而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受p53、p16基因的调控,p53及p16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胶质瘤逃逸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崔文;孔霞;曹慧玲;王旭;高继发;王舟;任启伟;王学春;吴人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日本OlympusvV-70电子胃镜和psd-20高频电发生器及相应规格的电疗圈套器治疗上消化道息肉22例,达到预期疗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住院和门诊上消化道息肉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8~74岁;其中食管息肉3例(3枚),胃息肉16例(21枚),十二指肠球部息肉3例(3枚),总计息肉27枚,其中长蒂或亚蒂型17枚,宽基无蒂7枚;息肉直径0.5~2.5cm.
作者:段瑞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一般资料:60例全部为我院门诊患儿,以无食欲、进食少或拒食、形体消瘦、面色少华为主要表现.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小1岁,大9岁半;病程短2个月,长2a.
作者:聂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医疗现状,探讨城乡医疗服务的制约和发展因素.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地理位置,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宁市12县市区内21所社区医疗服务站和21所乡镇卫生院,调查分析城乡医疗的现状.结果 城区组和农村组在纳入医疗定点、独立法人资格医疗用房来源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 医疗服务纳入医疗定点是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秦峰;高海燕;杨承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下降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下降原因、梗死部位及溶栓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血压变化与年龄、梗死部位和血压下降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结论 AMI患者低血压状态,适当掌握扩血管药的剂量和输液速度.血压是可逆的,预后较好.
作者:易宪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PROM)指临产前胎膜破裂,与羊膜腔感染、早产组成一组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综合征候群.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3.03%~21.9%.胎膜破裂后,由于屏障作用消失,将可能引起羊膜腔感染,使围产期母儿疾病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PROM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相关,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作者:刘丹茹;于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