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质瘤中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细胞增殖和凋亡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崔文;孔霞;曹慧玲;王旭;高继发;王舟;任启伟;王学春;吴人亮

关键词:胶质瘤, 基因突变, 基因产物, 增殖, 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MNA)和凋亡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 P16蛋白表达及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NA);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应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SSCP阳性标本中p53基因5-8外显子碱基突变谱和氨基酸顺序改变.应用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凋亡的改变.结果 结果显示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7%(40/96),其中Ⅱ级肿瘤阳性率为27.3%(13/53),Ⅲ、Ⅳ级肿瘤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63.6%(7/11),低分级与高分级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 4.88, P<0.05).SSCP检测结果显示34/96(35.4%)例胶质瘤出现p53基因异常移动的单链DNA电泳带,主要分布在5,7,8外显子.在40例P53蛋白阳性的病例中有32例呈现该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改变,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基本一致.DNA序列分析显示,17例SSCP有异常电泳带的标本中均存在p53基因突变,而且主要发生在5-8外显子,突变类型多数为点突变或碱基缺失,突变位点多分布在第5外显子130-175号密码子之间,第8外显子270-291密码子之间,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多.p16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60.4%(58/96),其中Ⅱ级肿瘤为39.6%(21/53),Ⅲ、Ⅳ级肿瘤为81.2%(26/32)、100%(11/1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P16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的肿瘤.复合表达研究显示,p53蛋白的表达与p16缺失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96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检测显示,PCNA 标记指数(PCNA Label Index, PCNA L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而凋亡指数 (Apoptosis Index, A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减, PCNA LI/AI之比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结论 p53异常表达和突变是胶质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与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53突变更常位于5、7、8外显子,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多.p53基因突变可以通过p53蛋白的表达来间接反映,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及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p16的缺失更多见于高级别的胶质瘤,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胶质瘤发生、发展与PCNA的高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密切相关,PCNA LI/AI比PCNA LI或AI单独检测更能反映胶质瘤的病理特征及恶性行为.p53基因突变、p16基因表达的缺失及PCNA LI的增高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协同作用并与肿瘤的分化和异常增生显著相关,而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受p53、p16基因的调控,p53及p16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胶质瘤逃逸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济宁市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济宁市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指导开展2型糖尿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选取济宁市2型糖尿病患者94例,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超重肥胖OR=4.870,高血压病史OR=2.815,糖尿病家族史OR=5.110,吸烟OR=10.903,性格外向OR=8.499,经常进行体育锻炼OR=0.144.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吸烟、性格外向等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琥;王文军;杜珍;周军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PROM)指临产前胎膜破裂,与羊膜腔感染、早产组成一组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综合征候群.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3.03%~21.9%.胎膜破裂后,由于屏障作用消失,将可能引起羊膜腔感染,使围产期母儿疾病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PROM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相关,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作者:刘丹茹;于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并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0例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加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加左卡尼汀(A组)和倍他乐克组(B组).两者均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卡维地洛3.125mg qd开始,每周递增半片,直至大量6.25mg,每天2次.稳定剂量维持6个月,并应用左卡尼汀3g加入250ml液体中静滴,每日1次,共2周.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mg每天2次开始,每周增加半片,大量为50mg每天2次,稳定剂量维持6个月.每周测量血压、心率、评定心功能、治疗前后查超声心动图、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卡维地洛加左卡尼汀治疗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P<0.01),心率减慢(P<0.01),血压下降(P<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卡维地洛加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并能改善左室重塑,安全有效.

    作者:刘雪玲;谢瑞华;闫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体位对V7~9导联QRS波电压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对心电图V7~9导联QRS波电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成年受检者,依次取平卧位、右侧卧位、坐位描记心电图,保持V7~9导联电极位置不变.并做自身3种不同体位时V7~9QRS波电压的对比,找出相关性及规律性.结果 与平卧位比较,右侧卧位时V7~9导联部分负向Q波显示加深,正相R波既有增高也有降低,呈无规律性,S波未见明显改变.与平卧位相比,坐位时正相R波显示轻度减低,越靠近V9越明显.负相Q波和S波加深较多,范围在0.05~0.15mv.结论 不同体位对V7~9导联QRS波的电压有轻度影响.

    作者:公秀云;李先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麻疹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功能变化

    麻疹的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及典型皮疹等临床特征,主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及心血管功能不全等,近几年报道肝脏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当高,但麻疹对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影响鲜有报道.今就我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麻疹病例的胃肠道消化功能的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瑞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青少年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对130例10~18岁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2~18个月,术后1a症状完全缓解者73例(56.15%),部分缓解者32例(占24.61%).结论 认为鼻内窥镜手术配合药物治疗鼻窦炎安全有效.

    作者:程良军;庞太忠;刘延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240例健康无难产指征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组(导乐组)和非导乐陪伴组(对照组)各120例.导乐组由1名有经验助产士陪伴,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精神鼓励、心理安慰、支持和产程监护;对照组以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任何干预.两组产妇分别于出现临产先兆时和产后30min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心理状态;观察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和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 导乐组分娩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分娩前(P<0.01)和对照组分娩后(P<0.01),而对照组分娩前后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导乐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导乐组产程时间和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不仅能改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负性心理,而且对产妇的生理指标有正性干预作用.

    作者:李娟;杨慎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泗河流域银杏叶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目的 提取并分析泗河流域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探讨它们与银杏生长的相关性.方法 先用溶剂浸取法制得银杏叶提取物,然后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总黄酮和银杏总内酯的含量.结果 不同生长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差异显著并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 选择佳采摘期和2~5a树龄的银杏树叶可获得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

    作者:孔凡栋;赵全芹;孙勤枢;王洪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CMV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和冠心病病人组巨细胞病毒抗CMV-IgM抗体.结果 在231例病人标本中,巨细胞病毒的抗体阳性为95例(41.1%);在对照组中,365例健康查体者巨细胞病毒阳性84例(23.0%).两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值为22.08,P<0.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病人同心绞痛组和隐匿性冠心病组病人相比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04,P<0.05和6.21,P<0.025).结论 冠心病病人有较高的HCMV感染率,HCMV感染启动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是致AS的重要因素,HCMV感染可能是AS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作者:邵泽伟;王曹春;山凤莲;孟红;孙鹏;秦玲;董海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部疾病血清ADA和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ADA和CRP检测在肺结核、肺癌及肺部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美国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DA,用Nycocard READERⅡ检测血清CRP;对照组106例,肺结核组72例,肺部感染组90例,肺癌组65例.结果 肺结核、肺癌组ADA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肺部感染组,P<0.05, 肺部感染组AD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肺结核组ADA显著高于肺癌组P<0.05,各疾病组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结核组CRP明显高于肺癌组,而低于肺部感染组P<0.05.ADA对肺结核、肺癌和肺部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83.2%、52.8%和10.9%,各疾病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CRP对肺结核、肺癌和肺部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88.9%、55.6%和95.2%,肺癌的敏感度明显低于肺结核、肺部感染,P<0.05.结论 血清ADA和CRP联合检测在肺结核、肺癌和肺部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高昶;陈磊;高立;王登芹;马潇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频功率(CHF)和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因素及低频功率、心功能分级、心率(HR)和射血分数(EF)对CHF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血压分析56例CHF患者(CHF组)、5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48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的HRV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HRV各频域指标,CHF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CHF组LFP与心功能分级(r=-0.515,P<0.001)和HR(r=-0.401,P<0.001)呈负相关,与EF(r=0.494,P<0.001)呈正相关,与年龄无关.对照组和高血压组,高频功率(HFP)随年龄增大而降低,LFP与年龄(高血压组r=-0.486,P<0.001;对照组 r=-0.316,P=0.029)及HR(高血压组 r=-0.385,P=0.005;对照组 r=-0.461,P<0.001)呈负相关.结论 CHF组LFP主要受心功能分级、HR和EF影响,与年龄无关.LFP和其他已有的预测因子结合用于CHF患者猝死危险性分级可提高其诊断敏感性.

    作者:王政霞;孙晓斐;丛培玲;武宗寅;任长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济宁市城乡社区医疗现状的调查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医疗现状,探讨城乡医疗服务的制约和发展因素.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地理位置,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宁市12县市区内21所社区医疗服务站和21所乡镇卫生院,调查分析城乡医疗的现状.结果 城区组和农村组在纳入医疗定点、独立法人资格医疗用房来源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 医疗服务纳入医疗定点是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秦峰;高海燕;杨承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在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收治的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复发疝共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壁切口疝9例,腹壁沟复发性直疝5例,斜疝12例,其中3例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结果 所有26例经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7a,无复发,亦无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仍是治疗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疝的理想选择.

    作者:袁家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胶质瘤中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细胞增殖和凋亡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MNA)和凋亡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 P16蛋白表达及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NA);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应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SSCP阳性标本中p53基因5-8外显子碱基突变谱和氨基酸顺序改变.应用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凋亡的改变.结果 结果显示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7%(40/96),其中Ⅱ级肿瘤阳性率为27.3%(13/53),Ⅲ、Ⅳ级肿瘤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63.6%(7/11),低分级与高分级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 4.88, P<0.05).SSCP检测结果显示34/96(35.4%)例胶质瘤出现p53基因异常移动的单链DNA电泳带,主要分布在5,7,8外显子.在40例P53蛋白阳性的病例中有32例呈现该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改变,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基本一致.DNA序列分析显示,17例SSCP有异常电泳带的标本中均存在p53基因突变,而且主要发生在5-8外显子,突变类型多数为点突变或碱基缺失,突变位点多分布在第5外显子130-175号密码子之间,第8外显子270-291密码子之间,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多.p16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60.4%(58/96),其中Ⅱ级肿瘤为39.6%(21/53),Ⅲ、Ⅳ级肿瘤为81.2%(26/32)、100%(11/1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P16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的肿瘤.复合表达研究显示,p53蛋白的表达与p16缺失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96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检测显示,PCNA 标记指数(PCNA Label Index, PCNA L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而凋亡指数 (Apoptosis Index, A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减, PCNA LI/AI之比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结论 p53异常表达和突变是胶质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与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53突变更常位于5、7、8外显子,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多.p53基因突变可以通过p53蛋白的表达来间接反映,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及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p16的缺失更多见于高级别的胶质瘤,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胶质瘤发生、发展与PCNA的高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密切相关,PCNA LI/AI比PCNA LI或AI单独检测更能反映胶质瘤的病理特征及恶性行为.p53基因突变、p16基因表达的缺失及PCNA LI的增高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协同作用并与肿瘤的分化和异常增生显著相关,而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受p53、p16基因的调控,p53及p16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胶质瘤逃逸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崔文;孔霞;曹慧玲;王旭;高继发;王舟;任启伟;王学春;吴人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银染法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变化初探

    目的 探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在药物作用前后变化的可靠性.方法 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 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变化便捷、可靠.

    作者: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王立赞;闫萍;温红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椎前后路术23例护理体会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23例颈椎前后路手术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以下.

    作者:王秀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其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人类EPO分子量在35KD左右,由166个氨基酸组成.胚胎时期肝脏是EPO的主要产生器官,而在出生后,肝合成EPO逐渐减少,肾脏成为EPO的主要产生部位.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技术证实EPO的产生细胞主要位于肾皮质近曲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或基底膜内.

    作者:糜涛;李新建;张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测定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在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RAb,并比较治疗前后TRAb变化.结果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Grave病TRAb阳性率为89.26%(133/149,P<0.01),毒性甲状腺瘤TRAb阳性率为87.93%(51/58,P<0.01),甲状腺癌TRAb阳性率为91.30%(21/23,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TRAb阳性率为29.45%(43/146,P<0.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在甲状腺炎患者中,桥本氏甲状腺炎TRAb阳性率为66.67%(8/12,P<0.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亚急性甲状腺炎;133例TRAb阳性Grave病患者治疗后,有115例TRAb转为阴性,18例仍为阳性.115例TRAb转为阴性的Grave病患者有29例(25.22%)停药0.5~1a复发,复发后TRAb又转为阳性.18例治疗后TRAb仍为阳性的Grave病患者有16例(88.89%)停药0.5~1a复发.结论 TRAb测定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诊断价值,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氏甲状腺炎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还可用于Grave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监测.

    作者:孙卓祥;申爱华;顾英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A230树脂和包膜活性炭灌流吸附剂清除甲基对硫磷比较

    目的 比较HA230树脂和包膜活性炭对血液中甲基对硫磷的灌流清除率.方法 采用HA230树脂和包膜活性炭吸附柱分别对甲基对硫磷中毒血样进行灌流吸附,灌流后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火焰光度检测)测定毒物残留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 每毫升血甲基对硫磷加标量为30g,吸附剂用量80mg时,HA230树脂的清除率约为97%并接近平台,包膜活性炭清除率约为80%,但用量120mg时,包膜活性炭清除率可达96%,并呈现平台.结论 HA230树脂与包膜活性炭均能迅速有效地清除血中大部分甲基对硫磷,但HA230树脂的清除率高于包膜活性炭,清除效果更佳.

    作者:陈雁君;高知义;曹华伟;刘君;程晓平;张建萍;赵晓霞;王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15名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济宁市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WHOQOL-BREF量表,对济宁农村地区315名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和睦程度、子女经济支持、子女回家频率8个因素均能影响生存质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经济收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两项因素对生存质量影响大.结论 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重点应放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障身体健康上.

    作者:王乐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