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虎;王焱林;王成天;张宗泽;饶艳;颜学滔;李卉
调控吸入麻醉药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旋转挥发罐的刻度而达到所需的麻醉深度.与麻醉药效应相关程度较高的为吸入麻醉药的有效血药浓度~[1],由于挥发罐流出的药物首先要在麻醉环路形成一定的浓度,再在肺泡内形成一定的浓度,麻醉药经过两次缓冲才能进入血液,旋转挥发罐刻度并不能准确地调控血药浓度.
作者:吴琦;刘瑞芳;赵连英;张芳;类维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喉罩对气道刺激小,操作简单,临床广泛应用.但采用喉罩通气时,颈内静脉穿刺难度增加,常误伤颈总动脉以及周围组织.因此,喉罩通气下应该如何选择适宜的穿刺路径从而避免误伤颈总动脉以及周围组织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全麻患者喉罩通气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适宜位点,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作者:马浩南;李恒林;李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术前口服曲马多缓释剂对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2组(n=30):安慰剂组(C组)和曲马多组(T组).C组于术前48、36、24、12、0.5 h时口服维生素C片1片(100 mg),T组于相同时点口服曲马多缓释片1片(100 mg),共计500 mg.两组均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麻醉,拔除气管导管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1h送返病房.PACU内静脉注射芬太尼5~10μg,5 min后重复注射,维持VAS评分<4分.病房内采用10 μg/ml芬太尼100 ml行PCIA(负荷量10μg、背景输注速率20 μg/h、PCA剂量5μg、锁定时间15 min).记录PACU内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PCIA芬太尼用量、有效按压次数(D_1)和实际按压次数(D_2),计算D_1/D_2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后PACU内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术后48 h内PCIA芬太尼用量和D_1/D_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服500 mg曲马多缓释剂可减轻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
作者:吴城;肖旺频;程惠平;姚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20~280 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组)和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HO-1抑制剂组(HI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在冠状动脉下穿线;IP组于缺血前采用结扎/放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各5 min,重复3次的方法行缺血预处理;HI组于缺血预处理前1 d腹腔注射锌原卟啉Ⅸ 10 ms/ks,其余同IP组.于再灌注结束时测定心肌HIF-1α、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HO-1活性、SOD活性及MDA含量,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P组和HI组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P组心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清TNF-α和IL-6浓度降低,心肌HIF-1α和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HO-1活性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1);与IP组比较,HI组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心肌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HO-1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或0.01),心肌HIF-1α的mB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HIF-1α诱导HO-1活性增强有关.
作者:何祥虎;王焱林;王成天;张宗泽;饶艳;颜学滔;李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20%脂肪乳剂对骨科手术患者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后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单侧上肢手术患者2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65~80kg,随机分为2组(n=12):NaCl溶液组经10 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5 ml/kg;脂肪乳剂组经10 min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1.5 ml/kg.随后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鞘穿刺,注射0.5%罗哌卡因30 ml.于给予罗哌卡因后2、5、10、15、20、30、45、60、90、120 min时各采集肘正中静脉血样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绘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NaCl溶液组比较,脂肪乳剂组给予罗哌卡因后45~120 min时血药浓度升高,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大(P<0.05或0.01),血浆峰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可增加骨科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在血浆中的分布,减少其在组织中的分布,从而降低毒性反应.
作者:陆捷;江伟;王爱忠;王圆;万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1岁,孕35周,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因活动后胸闷气短,BP升高10 d入院.术前检查:发绀,BP 155/120 mm Hg(1 mm Hg=0.133 kPa),HR 102次/min,杵状指趾,呼吸音粗,NYHA分级IV级,心脏听诊闻及左第2肋间3级双期杂音.
作者:林多茂;卢家凯;卿恩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成年和老龄大鼠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表达和空间分布的差异.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只,按月龄分为成年组(4~6月龄,n=5)和老龄组(24~28月龄,n=5),提取大鼠腓肠肌总RNA.根据编码大鼠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ε亚单位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并合成引物对,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组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ε亚单位mRNA表达量.用四甲基罗丹明-α-银环蛇毒标记大鼠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发标记物发光,观察受体分布情况,并测定受体分布区的面积、长度和宽度.结果 与成年组比较,老龄组大鼠腓肠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ε亚单位mRNA表达量降低(P<0.05),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分布区面积、长度和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分布形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老龄可下调大鼠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表达,但并不改变运动神经轴突末梢与骨骼肌纤维的接触面积.
作者:金荒漠;张欢;杨拔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不同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月龄18月,体重400~550 g,随机分为3组(n=8):生理盐水组(NS组)、长链脂肪乳剂组(LLE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LE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0 mg/ks麻醉,监测ECG、BP和HR,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2 ml/100 g,通气频率60次/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5 mg维持肌松.NS组、LLE组和MLE组分别经颈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和20%中/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输注速率均为3 ml·ks~(-1)·min~(-1);5 min后均静脉输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ks~(-1)·min~(-1),直至出现心跳停止.记录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结果 与NS组比较,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增加(P<0.05);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链脂肪乳剂和中/长链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可减轻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
作者:张鸿飞;雷洪伊;李凤仙;张庆国;蔡清香;徐世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气管插管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和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从而诱发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可增加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1-2]).有研究表明,艾司洛尔可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心血管反应~([3]).本研究拟评价艾司洛尔对全麻病人气管插管诱发QT间期延长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兆平;顾美蓉;房宁宁;孙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鞘内置管术为鞘内连续给药和收集脑脊液提供了便利,且便于行为学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应用广泛.1976年Yaksh等~([1])报道了经寰枕膜鞘内置管术,但该方法存在术后死亡率和瘫痪率高等弊端~([2-3]);此后相继出现了经胸段鞘内置管术和经腰段鞘内置管术~([4-5]),均具有置管位置准确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缺点,如经胸段鞘内置管术操作复杂.
作者:章沿锋;张小洺;姚尚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脂肪乳剂复合肾上腺素对布比卡因诱发兔心脏停搏的复苏效果.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4组(n=6),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开胸暴露心脏,麻醉给药后60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布比卡因10 mg/kg,心跳停搏后行胸内心脏按压,限定按压时限30 min,同时Ⅰ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s 10 min;Ⅱ组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8 ml/kg 10 min;Ⅲ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s 10 min,同时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25 μg/kg后静脉输注0.1%肾上腺素120 min,维持MAP 80~90 mm Hg;Ⅳ组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8 ml/kg 10 min,同时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25 μg/kg后静脉输注0.1%肾上腺素120 min,维持MAP 80~90mm Hg.肾上腺素极量为8μg·kg~(-1)·min~(-1).记录开始复苏后30 min内和120 min内兔生存情况,记录Ⅲ组和Ⅳ组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Ⅰ组和Ⅱ组复苏全部失败.与Ⅲ组比较,Ⅳ组开始复苏后120 min内的生存率升高,生存时间延长,肾上腺素用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 脂肪乳剂不仅可有效复苏布比卡因诱发的兔心脏停搏,还可降低肾上腺素用量.
作者:罗中兵;王杨;李文献;王嘉锋;邓小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TK)对兔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2周无神经功能障碍的日本大耳白兔40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V组)和低、中、高剂量HTK组(L组、M组和H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V组于第1次枕大池注血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d,L组、M组和H组每天分别耳缘静脉注射HTK 0.002 5、0.005 0、0.010 0 PNAU/kg,连续14 d0于枕大池注血前1 d(T_1)及注血后每天评价神经功能并记录进食量,于T_1及枕大池第1次注血后5、7、14 d(T_(2~4))时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测定基底动脉直径,第15天时取基底动脉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V组低进食量和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与V组比较,L组、M组和H组低进食量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T_3时基底动脉直径增加,H组T_4时基底动脉直径增加(P<0.05);与T_1时比较,V组T_(2,3)时基底动脉直径缩短(P<0.05),L组、M组和H组T_(2,3)时基底动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基底动脉直径增加(P<0.05);与L组和M组比较,H组T_4时基底动脉直径增加(P<0.05).结论 耳缘静脉注射HTK(0.002 5~0.010 0 PNAU/kg,连续14 d)可改善兔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莫云长;王一川;董冬梅;王均炉;晁娟;刘珺;陈伟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喉罩是一种兼有面罩和气管导管优点的通气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对气道刺激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置人喉罩时需要足够的麻醉深度,否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体动、呛咳和喉痉挛等~[1].异丙酚复合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可有效地抑制患者喉罩插管反应.舒芬太尼为新一代芬太尼衍生物,起效快、镇痛确切,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较弱.
作者:李娜;陈勇;谢贤和;梁敏;高允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二硫代氨基吡咯烷预先给药对LPS诱发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72只,体重200~25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LPS组和二硫代氨基吡咯烷组(PDTC组).LPS组腹腔注射LPS 8 mg/kg;PDTC组尾静脉注射二硫代氨基吡咯烷120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LPS 8 mg/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LPS后1、3/6、12 h时,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大鼠,下腔静脉取血样后处死,开胸取心脏,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和NF-κB p65的活性;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和PDTC组各时点血清cTnT浓度升高,心肌组织TLR4表达上调,NF-κB p65活性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PDTC组各时点血清cTnT浓度下降,心肌组织NF-κB p65活性降低,注射LPS后6、12 h时心肌组织TLR4表达下调(P<0.01),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二硫代氨基吡咯烷可减轻LPS诱发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NF-κB的活性和TLR4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敏;冷玉芳;王晓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在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控烟框架公约,并在2006年开始实施,但是控烟方式和途径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国外控烟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医务人员介入控烟活动,医生简单的建议可显著增加病人戒烟的几率~([1-3]).因此,医生在病人戒烟中可起到关键性作用,就整个控烟运动而言,应该能够担当领袖的职责.
作者:于春华;Yu Shi;David O.Warner;罗爱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2008年1月起,本课题组将每日诊疗目标表格用于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中每例病人的不同治疗性干预.首先评估住院医生和护士对病人情况的知晓度2周,第1周未应用该表格,第2周应用该表格.每天随机选2例病人,向主管住院医生和护士询问病情.评估标准:完全知晓为5分;大部分知晓为4分;部分知晓为3分;了解一点为2分;不知晓为1分,其中5分和4分判定为对病人病情知晓.应用表格前,住院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诊疗知晓度评分分别为(3.21±0.71)分和(2.29±0.49)分,应用表格后,评分分别为(4.79±0.27)分和(4.07±0.61)分,应用表格后住院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诊疗知晓度评分明显高于应用表格前(P<0.05).2008年病人SICU住院时间短于2007年(P<0.05).提示每日诊疗目标表格是科学管理SICU的措施之一,对医护人员达成有效的共识和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积极地作用.
作者:罗哲;薛张纲;诸杜明;程立宏;何义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抑制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Ⅰ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肝细胞,随机分为3组(n=48):对照组(C组)、重组鼠MIF组(rMIF组)及rMIF+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组,分别于1640培养液、含rMIF20 ng/ml的1640培养液、含rMIF 20ng/ml及L-NAME 100 μmol/L的1640培养液中孵育3 h,随后采用配体结合实验计算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Kd),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与Kd值呈反比.实验Ⅱ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经右侧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rMIF低剂量组(rMIF-L组)、rMIF中剂量组(rMIF-M组)及rMIF高剂量组(rMIF-H组)分别经右侧股静脉注射rMIF 50、100、200 n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于给药前即刻(T_0)、给药后5min(T_1)、3 h(T_2)、6 h(T_3)、12 h(T_4)及24 h(T_5)时测定血清NO_2~-/NO_3~-水平.结果 实验Ⅰ与C组比较,rMIF组和rMIF+L-NAME组Kd值增大(P<0.05);rMIF组和rMIF+L-NAME组K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 T_0~5时4组大鼠血清NO_2~-/NO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抑制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的机制与NO无关.
作者:卜敏;景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实施区域阻滞麻醉时,严重的并发症莫过于局麻药中毒诱发的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因没有特效救治措施,仅可进行一般性的心肺复苏支持,被动地等待过量的药物从机体排出,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患者死亡.
作者:宋琳琳;许幸;吴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μ阿片受体A118G基因(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对妇科手术患者电刺激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全切术患者152例,汉族,年龄20~50岁,体重指数19~21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A/A组)、突变型杂合子组(A/G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G/G组).采用电刺激测定患者痛阈和耐痛阈.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结果 A/A组76例,A/G组56例,G/G组20例;G等位基因频率为31.6%.三组间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组耐痛阚低于A/A组和A/G组(P<0.05);A/A组和A/G组耐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RM1 A118G基因突变可导致妇科手术患者耐痛阈降低,对痛阈无影响.
作者:王中玉;张卫;阚全程;常琰子;袁静静;储勤军;路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后处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0例,年龄26~64岁,体重53~73 ks,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后处理组(P组).C组吸入0.5%~2.0%七氟烷,P组在开放载瘤动脉前吸入0.5%~2.0%七氟烷,开放载瘤动脉即刻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术毕,血浆靶浓度设为1.2μg/ml,同时下调七氟烷吸人浓度,维持BIS 40~60.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_0)、阻断载瘤动脉即刻(T_1)、开放载瘤动脉即刻(T_2)、开放载瘤动脉后30min(T_3)、1 h(T_4)及术毕(T_5)时测定脑脊液压力,于T_0、T_3、T_5及术后24 h(T_6)时测定脑脊液F_2-异前列腺素(F_2-IsoPs)、α-生育酚(α-T)及γ-生育酚(γ-T)的浓度.结果 与T_0时比较,L_(4,5)时C组脑脊液压力降低,T_(3~5)时P组脑脊液压力降低,T_(3,5,6)时两组脑脊液α-T及γ-T的浓度降低,F_2-IsoPs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T_(3,4)时脑脊液压力降低,T_(3,5,6)时γ-T浓度升高,F_2-IsoPs浓度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后处理可增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王海云;王国林;于泳浩;罗猛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