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喜;曹清峰
我科自2001-2004年对7例难复性肩关节脱位采用改良足蹬法复位,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艾俭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自1998-2003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126例,采用牵引加手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许瑞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性疾病,是膝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常导致股部肌肉萎缩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科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13例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韧带修补重建手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光;王乃庞;罗聪;邵汝谊;章银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手术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的重要措施.内固定器材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内固定器材的改善可以明显地提高骨折治疗水平.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的TiNi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强度低、比重低、耐疲劳、耐腐蚀、耐磨损、低磁性、无毒性等特点[1],已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器材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临床经验少,应用技术还不成熟.
作者:刘士懂;李德民;刘华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关注的课题,随着对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深入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对其治疗方法和观点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功林;章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颈髓损伤是一种后果十分严重的创伤,对其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等一直存在着争议.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颈髓损伤2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国康;倪建国;屠玉兰;洪元宏;陈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男19例,女16例)经CT、MRI证实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史3个月~4年,椎间盘突出0.20~0.40 cm,平均0.24 cm,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并结合颈椎牵引治疗.32例得到随访,随访3~38个月.分别按病史、年龄分组.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随访评分,本组优12例,良7例,好转6例,无效7例.结论:颈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由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简单、效果明显、安全.
作者:燕春山;王兵;冯芳军;潘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椎管内肿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其治疗仍存在一些困难.我科近3年来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献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对三种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影响.方法:在兔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剥加入2 mmol/L硝普钠(SNP)、2 mmol/L SNP+马钱子、10-4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10-4mol/LATRA+马钱子;在人胚胎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30 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马钱子,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对软骨细胞凋亡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软骨细胞在加入SNP、ATRA、TNF-α发生凋亡时,加入马钱子能降低SNP、ATRA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率(P<0.01,P<0.05),但对TNF-α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中药马钱子对部分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张梅;李平;汪健;翟志敏;陈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附件骨MRI在脊椎骨髓瘤、转移瘤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侵及附件骨的脊椎骨髓瘤、转移瘤各32例,包括病变的数目、分布、形态、大小等方面.结果:脊椎骨髓瘤附件骨弥漫性受侵,呈小斑片状、结节状,附件骨的形态多无明显改变,其周围很少有软组织肿块包绕.而脊椎转移瘤附件骨多为单一部位受累,呈团块状,形态较大,多有肿块包绕,常致附件骨增粗较明显,甚至完全破坏.结论:脊椎骨髓瘤、转移瘤附件骨MRI表现的差异性,有助于对二者的鉴别,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黄文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尤待探讨的问题是,减压范围多大和哪种方法才能有效地维持术后远期腰椎的稳定.全椎板减压虽然减压范围充分,但破坏了腰椎后张力带结构,术后远期腰椎不稳和椎管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疗效明显下降[1].
作者:马景星;宋会中;路振清;徐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肩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男性,以前脱位为常见,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我院自1996年采用改良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6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骨科自1998年2月-2003年2月对71例臀肌挛缩症的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岳志文;惠增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科自1998-2002年自拟中药外洗配合手法按摩穴位、功能锻炼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5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范相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自1990-2003年,采用鬃针穴位埋藏法治疗颈椎病21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阳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自1993年10月-2004年6月运用伤科七厘散加味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挫伤200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陈淡峰;朱宗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腓骨上段骨折并下段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又称Maisonneuve骨折,临床上对该骨折的治疗存在一定分歧.我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2月治疗该类骨折3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分析讨论如下.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宜昌 443000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王万宏;李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应用AO张力带钢丝,术后能早期做膝关节功能锻炼,使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1].近年来,应用髌骨爪,效果也相当肯定,而且也能早期做膝关节功能锻炼[2].
作者:黄强民;杨聪林;张雄文;莫炳宏;陆景华;李潜慧;王健龙;徐恒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探讨其治疗疗效.方法:对164例胫骨骨折病例,早期使用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后期改用小夹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结果:1例血运不良并感染截肢、8例骨不连、15例迟缓愈合,其余140例全部愈合.结论:外固定器与小夹板固定优势互补,手术操作简单,早期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又可克服小夹板早期固定不牢靠的缺陷;后期使用小夹板固定,能有效防止外固定器针道感染及应力遮挡,免除二次手术痛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多发或粉碎性骨折固定欠牢固,存在局限性.
作者:余松;莫挺飞;古安武;王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