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志文;惠增龙
手术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的重要措施.内固定器材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内固定器材的改善可以明显地提高骨折治疗水平.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的TiNi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强度低、比重低、耐疲劳、耐腐蚀、耐磨损、低磁性、无毒性等特点[1],已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器材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临床经验少,应用技术还不成熟.
作者:刘士懂;李德民;刘华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附件骨MRI在脊椎骨髓瘤、转移瘤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侵及附件骨的脊椎骨髓瘤、转移瘤各32例,包括病变的数目、分布、形态、大小等方面.结果:脊椎骨髓瘤附件骨弥漫性受侵,呈小斑片状、结节状,附件骨的形态多无明显改变,其周围很少有软组织肿块包绕.而脊椎转移瘤附件骨多为单一部位受累,呈团块状,形态较大,多有肿块包绕,常致附件骨增粗较明显,甚至完全破坏.结论:脊椎骨髓瘤、转移瘤附件骨MRI表现的差异性,有助于对二者的鉴别,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黄文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2例;年龄21~73岁,平均54岁.脊髓损伤平面与类型:C22例,C31例,C45例,C518例,C615例,C711例,C8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45例.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表现为脊髓中央综合征的29例,脊髓前侧综合征为10例,BrownSepuard综合征3例,脊髓后部损伤的为3例.结果:56例无颈椎骨折或脱位的颈髓损伤患者中,48例伤后1周之内接受颈椎CT扫描检查,颈髓病变的检出率为79.17%.52例在伤后1周之内、4周后接受MRI检查,脊髓病变阳性检出率为90.38%.A组:26例在伤后1周之内接受手术治疗,完全改善2例,明显改善15例,部分改善6例,无改善3例.B组:3例在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明显改善1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1例.C组:5例在2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脊髓功能均无改善.D组:17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完全改善1例,明显改善9例,部分改善2例,无改善5例.有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并发症死亡.结论:MRI对了解脊髓病变部位与程度,原发病病变的情况,预测病理变化的转归,都明显优于CT检查.治疗方面非手术治疗不可缺少,但适时选择手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作者:林阳;马楚平;刘磊;梁江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可调悬吊式内固定器(adjustable hang-fixer,AH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腰椎滑脱患者,男16例,女19例;年龄28~56岁;应用AHF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板间开窗(interlaminar fenestration)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后,椎间植入Cage进行椎体间融合,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综合评估:优2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7.1%.内固定松动、移位、矫正度丢失1例.结论:AHF系统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周英杰;赵庆安;马虎升;史相钦;郑怀亮;曹海云;郭艳幸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探讨其治疗疗效.方法:对164例胫骨骨折病例,早期使用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后期改用小夹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结果:1例血运不良并感染截肢、8例骨不连、15例迟缓愈合,其余140例全部愈合.结论:外固定器与小夹板固定优势互补,手术操作简单,早期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又可克服小夹板早期固定不牢靠的缺陷;后期使用小夹板固定,能有效防止外固定器针道感染及应力遮挡,免除二次手术痛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多发或粉碎性骨折固定欠牢固,存在局限性.
作者:余松;莫挺飞;古安武;王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5月-2002年6月收治中嗄旯晒蔷惫钦?02例(GardenⅠ、Ⅱ型40例,Ⅲ、Ⅳ型62例),采用Richards钉内固定(A组)26例,AO嵌嗝都友箍招穆菸贫つ诠潭?B组)32例,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C组)44例.结果:所有病例经平均39个月的随访,三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192、145、94 d,C组和B、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骨折愈合率平均为73%,91%,100%,C组和B、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功能优良率分别为50%,75%,95%,C组和B、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髋内翻发生率、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15.04%,12.56%,6.81%和23.08%,15.63%,6.81%,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率和功能优良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唐吉平;蒋顺琬;罗强;曾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应用AO张力带钢丝,术后能早期做膝关节功能锻炼,使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1].近年来,应用髌骨爪,效果也相当肯定,而且也能早期做膝关节功能锻炼[2].
作者:黄强民;杨聪林;张雄文;莫炳宏;陆景华;李潜慧;王健龙;徐恒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自1993年10月-2004年6月运用伤科七厘散加味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挫伤200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陈淡峰;朱宗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自2000年5月-2003年10月共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得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Rokkanan等[1]于1984年首先应用可吸收聚合材料成怪瘟契坠亟诠钦?以后逐渐有应用于治疗松质骨骨折、累及关节面骨折、截骨矫形固定及关节融合的报道.我国自1993年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也取得了满意效果[2],现就其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子来;陈允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颈髓损伤是一种后果十分严重的创伤,对其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等一直存在着争议.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颈髓损伤2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国康;倪建国;屠玉兰;洪元宏;陈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自1998年8月-2003年12月共收治25例臀肌挛缩症,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杜长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Ⅰ期手术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5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31.6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Ⅰ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1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提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Ⅰ期内固定安全可靠.
作者:刘仲前;唐六一;吕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992年12月-1997年10月,作者所在地区4家医院先后发生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死亡.经临床分析认定并发症原因是切口内使用青霉素失误导致该药物直接经破溃的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报告如下.
作者:刘毅;郑维辉;邓江;刘利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髌骨骨折临床上较为多见,但纵形骨折比例却比较小,由于损伤后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我们自1998-2003年收治髌骨纵形骨折15例,为加强对此损伤的认识,现结合临床就其诊断与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张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男19例,女16例)经CT、MRI证实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史3个月~4年,椎间盘突出0.20~0.40 cm,平均0.24 cm,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并结合颈椎牵引治疗.32例得到随访,随访3~38个月.分别按病史、年龄分组.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随访评分,本组优12例,良7例,好转6例,无效7例.结论:颈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由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简单、效果明显、安全.
作者:燕春山;王兵;冯芳军;潘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梯度高糖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1~2日龄SD大鼠颅盖骨中分离出OB,倒置显微镜下及HE染色观察其形态,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ase)染色法、钙化结节染色、Van-Gieson染色鉴定细胞后用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加入到成骨细胞培养体系中,作用不同时间,应用MTT比色法、ALPase含量测定、矿化结节形成量等来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在OB培养48 h时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但>15 mmol/L的溶液在72 h时则呈抑制效应,其中以≤15 mmol/L的糖溶液在培养早期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或P<0.01),而在培养较长时也无明显抑制效应;≥30 mmol/L的糖溶液在OB培养7 d时显著抑制ALPase的分泌(P<0.05);≥10 mmol/L的糖溶液在培养18 d时对矿化结节的形成也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10 mmol/L的糖溶液对OB分泌ALPase及矿化结节形成无抑制作用.结论:高糖可影响OB增殖、分化与矿化能力,OB增殖耐受的糖浓度为≤15 mmol/L,OB分化与矿化过程耐受的糖浓度为<10 mmol/L.
作者:苏友新;陈智能;杨连梓;郑良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骨科自1998年2月-2003年2月对71例臀肌挛缩症的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岳志文;惠增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肩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男性,以前脱位为常见,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我院自1996年采用改良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6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科自1998-2002年自拟中药外洗配合手法按摩穴位、功能锻炼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5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范相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