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信;吴新民;李军;肖锋;刘晓颖;孟美金
核因子κB(NF-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包括神经元)核内的转录调节因子,在免疫、应激反应、炎症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NF-кB的活化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还是损伤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应用Western 印迹分析技术检测缺氧再灌注后大鼠脑皮质内NF-кB的表达,并通过观察其下游靶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的变化以期阐明NF-кB在缺氧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崔睿;赵宏;丛长慧;魏雷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52岁,76kg,左胸锁乳突肌前缘中部5cm×5cm肿块1年,拟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X线胸片正常,术前访视插管条件可,张口度4cm,颈部外形正常,前屈大于165°,后仰大于90°.
作者:王珊娟;张马忠;杭燕南;王家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出血迅猛难以控制,常造成手术时间延长、肿瘤切除不彻底及大量输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增加等.本院将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用于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以控制术中出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屠重棋;杨经文;胡云洲;何沛霖;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寻求一种有效、简单易行、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的应激性高血糖调控模式.方法颅脑外伤24h内入院急症手术患者80例,以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G1(<6)、G2(7~10)和G3(11~15)三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治疗亚组与对照亚组;术中每隔1h测定血糖1次.高血糖术中调控模式:1.用公式Ⅰ:胰岛素用量(U)=(末次血糖-正常血糖)×18×体重×0.6×10×1000-1×2-1 (胰岛素∶葡萄糖=1∶2),计算将入室血糖降至正常体内所需胰岛素总量M,用输液泵将M在2h内输注完毕.2.根据公式Ⅱ:胰岛素拮抗度IR=[1-(末次血糖-正常血糖)/正常血糖]×100% ,(1)IR<0,采用公式Ⅰ再次计算胰岛素值,并用2h泵注,之后采用公式Ⅲ.(2)IR>0,直接用公式Ⅲ.3.根据公式Ⅲ:胰岛素维持量(U/h)=(末次血糖×18)/150,计算维持量.结果 GCS评分越低,血糖含量越高,胰岛素拮抗越严重;血糖含量越高,预后越差;治疗亚组与对照亚组的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的三步法胰岛素调控模式安全、有效;早期、连续的胰岛素调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勇;王国林;马中书;李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甘利欣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4例风心病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甘利欣组(G),麻醉诱导后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ml加甘利欣2.5mg·kg-1泵入,对照组(C)10%葡萄糖50ml泵入.于麻醉诱导后10min(T0)、转流后30min(T1)、开放主动脉后30min(T2)、术毕(T3)、术后4h(T4),术后24h(T5) 测血浆TNF-α、IL-1β、IL-11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活性.测定麻醉诱导后10min(t0)、体外循环后10min(t1)、30min(t2)、术毕(t3)的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TNF-α、IL-1β、IL-10、MDA和Mn-SOD在体外循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G组TNF- α在T1和T2低于C组(P<0.05),在T1-T3、T5,C组IL-1β高于G组,IL-10低于G组(P<0.05);C组MDA在T2-T4高于G组(P<0.05);C组Mn-SOD的活性在T1、T2低于G组(P<0.05或0.01). C组的 RI 在转流后升高,且在t1、t3高于G 组.结论甘利欣可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引起的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杨立平;常业恬;邹定全;李辉;周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嗜铬细胞瘤患者因肿瘤分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不同,其临床表现、术前准备、术中肿瘤摘除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处理均有差异[1].血管扩张药硝普钠(SNP)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已成功用于该手术[2-4].本文拟观察两种药物对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肿瘤摘除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作者:顾尔伟;刘学胜;张野;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颅内肿瘤病人在麻醉苏醒期,拔管的刺激可引起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如能在适宜的麻醉状态下进行拔管,既能保持病人呼吸道的防御反射能力,又能减轻这一不良反应[1].本研究拟采用异氟醚和异氟醚复合异丙酚两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低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佟德惠;王泓波;刘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应用贝朗神经刺激器(Stimuplex HNS11,德国)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近80例,其中引出膈神经刺激6例,阻滞经过及术后随访均类似.现将其中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滨阳;王昆鹏;崔文瑶;王俊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ICU镇静,近年来国外关于异丙酚对气道平滑肌张力作用的报道较多,观点不一,但国内少见报道.本研究拟讨论异丙酚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TSM)张力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工作中静脉麻醉药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刁玉刚;祖剑宇;马虹;王俊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硬膜外镇痛因其镇痛效果好、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我院SICU科于1998年1月~2002年4月对920例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镇痛,现将有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万晓红;黄青青;苏美仙;万林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病人认知功能近期损害的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术前与术后的10~15d用韦氏智力量表、Benton视觉保持测验对30例病人评估,病种包括法乐氏三联征及四联征矫治术各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双腔右心室矫治术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并对体外循环中所测数值与手术前后智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言语智商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101±16,术后94±16,P<0.01),总智商亦明显下降(术前104±16),术后100±15,P<0.01),操作智商未见下降.(2)术后领悟及总智商的差异与体外循环时的动脉流量呈正相关性(P<0.05).(3)术后言语智商的下降与低pH值呈正相关性(P<0.05),与PaCO2值呈负相关性(P<0.05).(4)Benton视觉保持测验提示手术对病人视觉记忆保持能力及视觉空间结构能力有较明显的损害.结论亚低温对脑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术后近期仍有认知功能损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大脑具广泛影响.体外循环时,动脉流量过大、氧流量过高及CO2的过度降低加重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唐维国;张永奎;何松彬;黄鉴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及对中性粒细胞(PMN)在内皮细胞上粘附数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脐带体外培养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异丙酚组、内毒素组、异丙酚+内毒素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量.利用PMN分离液从人全血中分离出PMN.在光镜下计数PMN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结果 4μg/ml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和对PMN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40μg/ml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和对PMN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均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40μg/ml异丙酚对PMN与内皮细胞之间的过度粘附有抑制作用,从而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春艳;曹定睿;郑拥军;王建刚;薛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术中应用利多卡因能否减少冠脉分流手术后病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 118例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分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n=57)在切开心包后静注利多卡因1.5mg/kg,继以4mg/min持续输注至术毕,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另加4mg/kg;对照组(n=61)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第9天对病人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各测验项目术后值与术前值相比功能降低等于或超过全部病人该项目术前值的1个标准差判断该项测验出现术后功能恶化;一个病人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术后出现功能恶化判断该病人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 88例病人全部完成手术前后神经精神功能测验,其中对照组45例、利多卡因组43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42.2%(19例)、利多卡因组为20.9%(9例),利多卡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给予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体外循环下冠脉分流手术后病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王东信;吴新民;李军;肖锋;刘晓颖;孟美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连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镇痛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20例行全髋置换术后的病人,氯诺昔康2mg首剂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连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mg·2ml-1·h-1;Ⅱ组(n=10),连续静脉输入氯诺昔康0.32mg·2ml-1·h-1.分别抽取氯诺昔康输注和停止后16个时间点静脉血.用HPLC法测得氯诺昔康及其代谢产物5'-羟氯诺昔康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根据非房室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显示:氯诺昔康消除半衰期为(4.8±2.1) h(Ⅰ组)和(5.0±2.4) h(Ⅱ组).Ⅰ组和Ⅱ组氯诺昔康血浆稳态浓度(Css)分别为(475±106)ng·ml-1和(393±67)ng·ml-1.输注期间病人血浆浓度保持较小波动.结论氯诺昔康半衰期短,但个体间差异大.
作者:张晓丽;王莉;严海;徐惠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1年1月~2001年12月本院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择期腭咽成形术患者,采用浅全麻加表面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气管内插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顾恩华;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海马及颞叶皮质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SGB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处理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分成四组(n=7):SGB组(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采用星状神经节旁置管法制作SGB模型及六血管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0min再灌注30h(E、P、C组)或观察相应时间(S组)后取脑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双侧海马CA1区及颞叶皮质HSP70的表达.结果与P、C组比较,E组双侧海马和颞叶皮质HSP70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5),且双侧之间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持续左侧SGB,可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神经细胞HSP70的过度表达,单侧SGB的效应对于双侧脑组织损伤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全守波;王清秀;刘菊英;杨光;傅南安;朱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对内毒素感染大鼠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LPS,6mg/kg),LPS+HES组(HES,3.75、7.5、15、30ml/kg)及HES对照组(30ml/kg).分别于LPS注入后4h检测肺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干重比、肺组织中性粒细胞(PMN)浸润,2h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 水平.结果 3.75ml/kg和7.5ml/kg HES显著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湿干重比和PMN浸润(P<0.05),3.75、7.5和15ml/kg HES显著降低肺NF-κB活性(P<0.05).结论较低剂量HES具有抑制感染状态下毛细血管漏的作用,这种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PMN浸润、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有关.
作者:田婕;徐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研究发现,不同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控制性降压及血液稀释均为近年来血液保护方面较为有效的措施,两者联合应用亦有报道[2].本研究拟观察等容性血液稀释和高容性血液稀释分别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及血中皮质醇浓度的变化.
作者:周益锋;柳子明;周海燕;王屹;陈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按前瞻性随机临床队列研究设计,收集四个中心的582份合格病例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危险因素和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关系.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h以上或全麻拔管6h后再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共有51例患者发生术后呼吸衰竭(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种类、ASA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史和低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关.结论临床上可根据手术种类、ASA分级、COPD病史和低白蛋白水平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作者:张鸿;薛张纲;蒋豪;孙大金;杭燕南;王祥瑞;庄心良;李士通;徐惠芳;江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缺氧模型,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随缺氧或加入谷氨酸、KCl前后的实时变化.结果异丙酚可明显降低神经元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P<0.01),异丙酚对缺氧、谷氨酸和高浓度KCl诱发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i )的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异丙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与异丙酚抑制[Ca2+]i异常升高有关.
作者:秦晓辉;米卫东;张宏;李楠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