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东
目的 探讨前臂逆行筋膜瓣在毁损性断掌静脉回流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11例毁损性断掌彻底清创后进行总体布局,背侧皮肤缺损处利用前臂逆行筋膜瓣覆盖,二期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1例患者存活10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0.9%.9例术后随访12 ~ 30个月,再植手掌外观基本满意或比较满意,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优7例,良2例.结论 前臂逆行筋膜瓣在毁损性断掌再植中的应用提高了断掌再植的成活率,且损伤小,安全性好.
作者:赵维彦;赵世伟;张海欧;邱旭东;朱春雷;赵炳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拇指功能占整个手功能的40%,离断后应力争再植,同时应当保留有效长度.而常规的断指再植方法,为了皮肤能够覆盖创面,需短缩部分指骨,当皮肤缺损较多时就会严重影响手指的外观和功能.拇指近节半环形皮肤组织缺损,指端血供和感觉丧失,需急诊重建,修复不当远端指体将坏死,临床上皮瓣修复的方法较多,各有利弊[1-7].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由于拇指掌侧半环形缺损面积较大,我们采用以指总动脉为蒂的双叶岛状皮瓣瓦合修复11例患者,并重建远端血供和感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云锋;伍辉国;张文正;张春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足部甲外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0年3月至2013年12月,对16例手足部指/趾甲以外的不明原因的疼痛患者诊断为血管球瘤,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和包膜.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病理检查结果均证实诊断为血管球瘤.经过6 ~ 70个月的随访(平均25个月),1例于术后6个月疼痛复发再次手术,其余病例疼痛均消失.结论 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仔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及部分辅助检查,可以明确手足部甲外血管球瘤的诊断,术中完整的切除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金光哲;郭全伟;巨积辉;熊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两种细胞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于肩袖损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用冷冻干燥法及溶剂蒸发法处理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制备两种固体支架;观察两种支架表层结构的差异,测定两种支架吸水溶胀率及材料拉伸度;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两种支架组的浸提液共同培养,MTT试验分析浸提液对培养细胞的影响;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HE及Hoechst染色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对细胞分化方向进行检测.结果 冷冻干燥组较溶剂蒸发组表现出多孔状,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较低的拉伸机械强度;两组支架均表现出低细胞毒性,可提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的场所.两组支架均无明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表达,溶剂蒸发组支架可以诱导其向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 两种方法制备的支架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溶剂蒸发组支架可作为细胞载体将来有希望用于肩袖损伤中腱骨界面的修复.
作者:陈情忠;秦宏玖;龚炎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带血管髂骨瓣重建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们对5例AO分型为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髂骨瓣移植重建关节面.术后随访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的活动范围.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可1例.所有患者均无钉道感染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带血管髂骨瓣移植能重建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及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圣亮;王剑利;王五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 男,15岁.因左足第三趾肿胀疼痛10个月入院.10个月前左足被他人踩伤,伤后轻度肿胀,无开放性创口,无明显疼痛,仍能正常运动,随后肿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疼痛,于多家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诊断为左足第三趾末节趾骨骨折,并建议休养、保守治疗.10个月来症状无好转,左足第三趾肿胀、疼痛进一步加重,遂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全身情况良好,无消瘦,精神状态良好,左足第三趾自趾端至趾根部增粗,以末节为明显,皮色略红,皮肤未见浅表静脉扩张,无破溃,皮温正常.触之疼痛明显,感觉功能正常,末梢血运良好(图1).
作者:史占广;张君;张展;刘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高频超声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松解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术中进行高频超声检测,观察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在术前及术中的变化,测量各断面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及前后径.结果 术中高频超声观察到术前超声显示的正中神经受压位点在行神经松解术后消失.对中度CTS患者,正中神经厚度比(TR)在术前与术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重度患者,CSA-O及TR在术前与术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02).结论 运用高频超声可判断术中正中神经受压部位是否解除.对于中重度CTS患者,术中高频超声测量的TR可用于对正中神经松解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莉;艾尔肯·热合木吐拉;贾潇天;彭峰;杨剑云;蔡佩琴;虞聪;陈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科应用(拇)甲皮瓣修复拇指套脱伤,联合足背穿支皮瓣修复(拇)甲皮瓣供区50例,取得满意的外形、手功能及(拇)甲皮瓣供区的修复.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8 ~ 49岁,平均34岁.损伤原因:辗扎伤12例,冲压伤18例,电锯伤15例,绞伤5例.所选套脱伤手指均为拇指,左手18例,右手29例,双手3例.50例患者清创后均为皮肤软组织缺损,按皮缘所在平面以三类六区分法分类统计如下[1]:Ⅰ B15例(占30%),ⅡA25例(占50%),ⅡB 10例(占20%).
作者:邹兆坤;何明武;姚忠军;胡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佳的手指肉芽肿性血管瘤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36例手指肉芽肿性血管瘤患者,对比评估各治疗方法的创伤性、有效性、安全性.结果 36例患者中,有外院治疗经历的25例,复发时间2周至1个月,其中激光治疗14例,手术治疗7例,放射性同位素敷贴治疗3例,液氮冷冻治疗1例;我院首诊11例.均予以40%尿素注射治疗2~4d,33例患者一疗程治愈,3例患者巩固治疗2d后治愈.结论 尿素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手指肉芽肿性血管瘤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建议推广.
作者:郭晓楠;董长宪;朱晓爽;马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足趾联合肩胛骨皮瓣进行手指伴手掌部分缺失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肩胛骨皮瓣重建缺失手掌,切取双足2至4个足趾进行手指再造,一期完成手的修复重建.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8例严重手指伴手掌部分缺失的患者应用该方法进行手的修复重建.结果 8例手修复重建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第1天发生血管危象,经重新探查吻合血管后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手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按手指功能损害程度的综合评定,全部手功能由术前的10%上升到术后的60%,功能平均增加50%,极大地改善了手的功能.结论 应用足趾联合肩胛骨皮瓣进行手指伴手掌部分缺失的修复重建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勇;张成进;付兴茂;王剑利;隋志强;张雪涛;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6左右.锁骨手术容易损伤锁骨上神经,术后常发生切口刺痛和肩胸部皮肤麻木不适[1].锁骨上神经在锁骨区的分布有规律可循[2],损伤是可以避免的.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们对21例锁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9~52岁,平均42岁.左侧12例,右侧9例;锁骨外端骨折5例,外1/3骨折11例,中段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19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外伤所致.
作者:胡寿勇;石华峰;谢辉;何肖丞;周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第一跖背、跗外侧足背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2个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对足背皮瓣的显微解剖研究,设计共用胫前动静脉或足背动静脉为蒂的第一跖背、跗外侧足背双叶皮瓣,一次修复手部2个手指皮肤缺损.结果 8例皮瓣均Ⅰ期存活,供区足背创面植皮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 ~ 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恢复良好,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足背双叶皮瓣是修复手部2个手指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胡小峰;陈建民;郑晓飞;李建美;周明伟;许光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 男,44岁.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腕部屈曲活动明显受限伴有弹响,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近半个月自觉麻木症状逐渐加重,抓物无力,大鱼际肌出现萎缩,拇指对指、对掌功能受限.临床检查:左腕掌侧正中,腕部屈曲时可触及条索状增粗肿块,随屈肌腱滑动,约蚕豆样大小,质硬,无压痛.X线片显示:左腕关节骨质未见异常.彩超显示:左腕部肌腱处见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切除、神经松解术.术中见左环指指深屈肌腱上有一大小约0.8 cm×0.8 cm圆形肿物,表面光滑,实性,同肌腱的掌侧有粘连,同其他部位无明显的粘连.但其近端同蚓状肌相连,屈指时蚓状肌近端进入腕管内.术后病理检查:灰白色组织块大小约2.0 cm×1.5 cm×0.5 cm,边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间灰红,灰白色部分呈结节样,直径0.7 cm.病理报告:左腕部肌内黏液瘤(图1).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左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恢复正常,拇指对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朱玉辉;王雨露;梁献丹;王宏家;吕豪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钛质弹性髓内钉顺行技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对33例明显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钛质弹性髓内钉顺行技术治疗.术后随访患、健侧第五掌骨头干角及第五掌指关节活动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前臂、肩、手残障功能评分表(DASH)评估患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平均用时15.5 min(5~ 32 min),术中C臂机透视平均7.8次(5~13次,持续0.5s/次),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平均随访16.9个月(7~ 30个月),所有患儿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无一例出现尺神经手背支麻痹、指背伸肌腱损伤、掌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患侧第五掌骨头干角由术前(48.8±3.0)°改善至术后(15.8±1.8)°(P< 0.001),术后第五掌骨头干角与健侧(15.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患侧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87.9±4.3)°与健侧(89.1±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术后DASH评分平均1.7分(0~6.0分).结论 采用钛质弹性髓内钉顺行技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及术中透视辐射量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术后疗效及功能恢复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沈恺颖;徐蕴岚;王志刚;蔡海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指端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手部损伤,治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利弊.2003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应用自己设计的手指局部皮瓣修复225例指端缺损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225例286指,男156例,女69例;年龄15个月至75岁,平均32.3岁.伤指指别:拇指34指,示指77指,中指81指,环指65指,小指29指.致伤原因:切割伤122例,挤压伤103例.手术一次完成1块皮瓣的169例,2块皮瓣的51例,3块皮瓣的5例.指背侧局部皮瓣192块,指掌侧局部皮瓣94块.指端缺损面积为3.0cm×2.0cm~1.5 cm× 1.4 cm,切取皮瓣面积为4.0 cm× 2.0 cm~ 2.4 cm×1.5 cm.
作者:满富强;李树刚;李兴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自体肱骨骨栓内固定术与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术对MasonⅡ型或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手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49例,其中行自体肱骨骨栓内固定治疗23例,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26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8 ~ 36个月,平均24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MasonⅡ型骨折:自体骨栓治疗优良率为86.6%(13/15),可吸收软骨钉治疗优良率为87.5% (14/16);MasonⅢ型骨折:自体骨栓治疗优良率为75.0% (6/8),可吸收软骨钉治疗优良率为80.0% (8/10).结论 应用自体骨栓与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MasonⅡ型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两种内固定材料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徐希斌;储辉;黄洪;李虎;俞航;刘鹏程;武林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拇)甲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是1980年Morrison首先报告应用的,之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被列为修复拇指套脱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拇)甲皮瓣供区并发症的问题,该术式经过了多次改良.目前对于(拇)甲皮瓣供区创面的修复有两种方法,一是植皮修复,二是皮瓣修复.植皮修复主要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覆盖创面,此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但是失败率高,比如植皮破溃、坏死,贴骨瘢痕形成以及瘢痕增生、疼痛等,甚至有继发趾骨坏死的可能,后不得已而采用截趾术来覆盖创面,严重影响了(拇)趾的外形及功能.
作者:侯瑞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腕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采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腕关节炎33例,术前术后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DASH量表评价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腕关节炎的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6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前患侧握力平均为健侧的59.6%(43.2% ~ 68.4%),术后平均为78.2%(66.2% ~ 89.7%).腕关节屈伸范围术前为(76.0±16.0)°,术后为(116.0±18.0)°,尺桡偏术前为(22.0±11.0)°,术后为(42.0±14.0)°;腕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128.0± 18.0)°,术后为(149.0±22.0)°.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术前平均为46.7(33 ~ 69),术后平均为80.5(56~95).DASH量表评分术前平均为42.4(22~53),术后平均为18.2 (12~ 38).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DASH量表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腕关节炎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等优点.
作者:王立;邵新中;张哲敏;吕莉;许娅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 男,18岁.2013年6月因工作不慎将前臂卷入传送带中,导致前臂变形,停机器后将前臂拿出,在当地医院检查,皮肤无裂开,少许擦伤,前臂和手血运良好,无明显感觉功能障碍.X线片示前臂尺骨骨折,明显移位伴桡骨屈曲畸形(图1).当地医院急诊行尺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3个月出现钢板断裂,再次切开复位内固定,第二次手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钢板断裂(图2),遂于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前臂背侧尺侧可见长约10 cm的手术瘢痕,前臂桡偏畸形,旋转功能完全受限,手指活动和感觉正常.X线片示前臂尺骨骨折处钢板断裂,桡骨向掌侧弓形成角,弹性畸形表现,角度为36°(图3).
作者:李智勇;陈郁鲜;路云翔;彭优;王哲;王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掌指关节、腕关节在各角度伸屈活动时,指伸肌腱的长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手指及腕关节训练器对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测量腕关节背屈15°、30°、45°、60°、75°时,腕关节不同位置掌指关节屈曲15°、30°、45°、60°、75°、90°时中指指伸肌腱的变化值.结果 在腕关节不同位置掌指关节屈曲相同角度,中指指伸肌腱变化值无差异.相同角度背屈腕关节中指指伸肌腱向心回缩长度,明显大于掌指关节屈曲指伸肌腱离心延展长度.结论 在屈曲掌指关节时,相同角度背屈腕关节可以避免指伸肌腱过度牵拉而损伤;腕关节背屈45°以上时,可以满足中指掌指关节正常范围内屈曲指伸肌腱延展的需要.
作者:何建忠;张健;高军;白晓明;赵锡楠;李任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