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华;应光耀;高晶;陆旋;徐琴芳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10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复方丹参滴丸氯沙坦联合治疗组(联用组),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清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氯沙坦组和联用组均能显著降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且联用组优于氯沙坦组.联用组血清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其疗效优于氯沙坦单用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沙坦治疗DN蛋白尿具有增效协同作用.
作者:王凌;林洁欣;陆增生;吴凌康;杨法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分析了近年来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微生物转化机制、转化途径和各类化学成分的转化实例,认为中药化学成分经微生物转化后起到了结构修饰的作用,可提高药效成分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同时产生了重要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参考文献32篇.
作者:朱立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指出中医药在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治疗常见并发症、配合西医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参考文献40篇.
作者:辛丽丽;龚婕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中华本草》筛选出具有利水功效的豆科药物(豆科利水药物)共计74味,将所选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分别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集,分析归纳各项统计数据,以探析豆科利水药物的药性规律.结果:豆科利水药物主归脾胃经,无毒者占大部分,可入食者多,主要高频功效为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止痛、止咳平喘等,以治疗气虚水肿、疮痈肿毒、淋证、咳喘痰多、脘腹胀痛等为主.
作者:史雪;董利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探讨穿龙薯蓣茎叶作为根茎补充药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 μL.结果: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片>茎,三者的含量分别为1.77%、1.03%、0.37%.结论:穿龙薯蓣茎叶可作为薯蓣皂苷的提取资源和补充药源.
作者:高文学;张芳;于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G蛋白含量的影响,初步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中枢镇痛调控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家兔模型,分别在第1天、第4天、第7天造模30 min后耳缘静脉放血.免疫组化法观察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耳缘静脉放血组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缘静脉放血可明显降低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参与镇痛效应.
作者:杨佃会;阚俊祯;马祖彬;韩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肺清脑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复制AD模型大鼠,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进行AchE活性检测.结果:益肺清脑汤可有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AchE活性,其效果优于哈伯因,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益肺清脑汤可通过降低AchE活性,改善胆碱能神经元功能,从而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从实验角度证实了从肺论治AD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谢文松;魏录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商朝“伊尹三黄泻心汤”关系密切,仲景理论应与《汤液经法》有重要联系,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仲景依据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泻心汤演变而成.大黄黄连泻心汤在古代作为经方被各医家传承与沿用,当今临床亦用于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肺出血等疾病,效果显著.
作者:宫庆东;张沁园;王洪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毕可恩对孤独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孤独症的发病与中医的胎毒和胎儿在胎孕期的胎教及婴儿的养护不当有关.
作者:毕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抑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54例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补肾抑抗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血清人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降低,而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抑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诱导免疫耐受.
作者:安利红;陆怡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肾祛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7例,治疗组97例,治以健肾祛瘀方;对照组90例,治以腰痛宁胶囊.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疼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94.4%,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P=0.023;不良事件统计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肾祛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郭继山;杨明利;张承莲;齐平坤;王桂蒙;李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同时配合盐酸苯海索(安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熄风止颤方加减,12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 (P<0.05);两组统一帕金森病症量表(UPDRS)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胡娅娜;郑水红;冯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内镜下中医微观辨证规律.方法:通过观察129例消化性溃疡传统辨证分型、内镜下黏膜大体特征、畸田隆夫分期,总结内镜下中医证候规律.结果:传统中医证型与畸田隆夫分期无关,内镜下黏膜特征同传统辨证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微观辨证与传统辨证具有一致性,可以作为四诊的补充.
作者:曹志群;宋贵发;陈雯雯;张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共7d),模型组和干预组再各分成3个亚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6h组及再灌注24h组.用HE染色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L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凋亡细胞,FasL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L参与了耳蜗IRI后的细胞凋亡,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L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作者:许险艳;林迳苍;李德水;丁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检索近10年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文献,对所获文献的研究方法、具体操作及结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主要分为头针、舌针及辨证针刺,临床中多将此三种治法结合应用.其临床研究方法、评价标准及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参考文献43篇.
作者:刘雅儒;葛宝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泄泻食疗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泄泻食疗的起步阶段;魏晋隋唐时期,泄泻食疗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宋至金元时期泄泻的食疗更加详尽,已有大量的泄泻食疗方药记载;至明清时期,泄泻食疗已趋于完善.
作者:姜德友;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乳癖康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53∶47),检测波长367 nm,流速0.8 mI/min,进样量20 μL.结果:山奈素在0.76~ 3.8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r为0.9986,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03%.结论:采用HPLC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乳癖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俊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法征验录》是清代专论脉舌诊法的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由王名声补注,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李文庭的添笔荟萃大成,王名声的补注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体现了医家争鸣,故从张登初稿、文庭添笔、名声补注三个方面对《医法征验录》舌诊理论进行了探讨.
作者:姚玉婷;严道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陷胸汤加味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血脂、磷酸肌酸激酶(CPK)、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PK酶峰时间、酶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CRP水平均有降低,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在胸痛症状的改善、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血脂水平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安全性良好.结论:解毒通络法不仅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而且可明显降低CRP,降低其促炎效应.
作者:李艳;时建华;吴晓平;冯艳敏;陈宇;许琛;张淋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陆金根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认为肺脾气虚、肠道失润、气机郁滞是本病基本病机,宜益气养阴、润肠增液治其本,开宣肺气、行气通腑治其标,便秘日久,还应佐以活血化瘀法.
作者:熊国华;应光耀;高晶;陆旋;徐琴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