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刘玉红

关键词:茶藨子木层孔菌, 多糖硫酸酯, 抗肿瘤, 小鼠
摘要:目的:探讨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PRP-S18和PRP-S22)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PRP-S18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RP-S22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RP-S18联合环磷酰胺组、PRP-S22联合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测定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低剂量(每天20 mg/kg)时,PRP-S18和PRP-S22对小鼠的肿瘤抑制率高,分别为34.99%和33.47%;在此剂量下,PRP-S对肿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没有影响。 PRP-S18和PRP-S22与环磷酰胺合用均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抑制率,其中PRP-S18与环磷酰胺合用后未加重环磷酰胺单独应用造成的免疫损伤。结论:PRP-S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与环磷酰胺合用后抑瘤率明显提高。PRP-S佳活性的发挥需要一个合适的硫酸取代度和适宜剂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保元养心汤加味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保元养心汤加味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180例冠脉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加保元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防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冠脉狭窄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养心汤加味具有减少冠脉术后再次狭窄的作用。

    作者:闫西鹏;卢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调经种玉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经种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脾肾阳虚型PCOS患者30例,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调经种玉汤,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每月的B超、基础体温及月经第22天的孕酮情况,以了解患者是否排卵。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周期排卵率42%。结论:调经种玉汤能调节PCOS患者的内分泌紊乱,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排卵率。

    作者:李瑞丽;傅金英;于胜男;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四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雷公藤提取物中内酯类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内酯类含量的影响。方法:氯仿渗漉、氯仿回流、水提醇沉、醇提水沉4种提取方法提取雷公藤粗提物;将粗提物经柱层层析分离纯化,以所得雷公藤内酯类的含量为指标,考察4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结果:4种提取方法的氯仿萃取物量及雷公藤内酯类粗品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氯仿回流法、氯仿渗漉法、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结论:氯仿回流法和渗漉法对雷公藤内酯类提取率较高,但氯仿用量大,实验成本较高。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适宜工业大生产。

    作者:付志明;尹履伟;李佳;韩春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试论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其应用

    李东垣尤重视脾胃,创制“阴火”一词,阴火即是相火,以强调因为元气亏虚所致的妄行的相火。生理上阴火起于下焦,内寄于心包络、少阳;病理上,根据相火妄动作用的部位不同,表现有所不同,并确立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之法。

    作者:盛倩;孙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综汤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例

    目的:探讨肾综汤治疗毒瘀互结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肾综汤加激素治疗;对照组31例单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对照组7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综汤能明显改善毒瘀互结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且能防治患儿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妮娜;孙响波;潘月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的文献调查分析

    目的:收集心肌梗死临床试验报告的终点指标,分析终点指标在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PubMed数据库有关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信息填写中文、英文文献调查表;借助频数分布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分别从文献概况、研究年份、使用频率、主次分布、观察时段、组合规律六个方面统计终点指标的选择和使用情况。结果:筛选文献156篇,收集心肌梗死的临床终点指标36种;包含终点评价的心肌梗死国内研究报告逐年增多;常使用的终点指标依次为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等;出现频率高的终点指标组合为“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结论: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发作等是心肌梗死疗效评价常选用的终点指标,临床研究终点指标的使用有待规范。

    作者:赵晨;戴国华;龙凤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仁青常觉镇痛、抗疲劳、免疫作用药理研究

    目的:研究仁青常觉对小鼠镇痛、抗疲劳、免疫能力的作用。方法:通过热板实验观察仁青常觉镇痛作用,通过负重游泳实验观察仁青常觉抗疲劳作用,通过墨汁吞噬实验观察仁青常觉对小鼠的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仁青常觉0.15 g/kg灌胃给药能显著升高小鼠的痛阈值;0.4,0.2,0.1 g/kg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0.2,0.1 g/kg能显著增强脾虚小鼠的单核细胞吞噬指数和活性。结论:仁青常觉具有镇痛、抗疲劳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脾虚小鼠免疫功能。

    作者:孙鹏;付琼玲;薛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髋-膝关节屈伸角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髋、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再给予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 d,使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评定系统比较患者髋、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参数。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足跟着地时髋、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值,髋关节的屈伸角度大值和膝关节支撑相和摆动相关节的屈曲角度大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步态运动,提高步行功能。

    作者:李旗;田福玲;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PRP-S18和PRP-S22)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PRP-S18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RP-S22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RP-S18联合环磷酰胺组、PRP-S22联合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测定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低剂量(每天20 mg/kg)时,PRP-S18和PRP-S22对小鼠的肿瘤抑制率高,分别为34.99%和33.47%;在此剂量下,PRP-S对肿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没有影响。 PRP-S18和PRP-S22与环磷酰胺合用均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抑制率,其中PRP-S18与环磷酰胺合用后未加重环磷酰胺单独应用造成的免疫损伤。结论:PRP-S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与环磷酰胺合用后抑瘤率明显提高。PRP-S佳活性的发挥需要一个合适的硫酸取代度和适宜剂量。

    作者:刘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愤怒郁怒诱发经前期综合征猕猴模型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

    目的: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MS)猕猴模型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探索愤怒、郁怒诱发PMS病证的脑中枢微观机制。方法:应用社会层级压力应激法并配合择时挤压使猕猴出现PMS病证表现,然后依据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后检测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进行分析论证。结果:PMS肝气逆、肝气郁证组猕猴愤怒因子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PMS肝气逆证组又显著高于PMS肝气郁证组(P<0.01),PMS肝气郁证组猕猴抑郁因子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MS肝气逆证组(P<0.01);相较于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各脑区GAB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 PMS肝气郁证组各脑区GABA的含量则明显上升(P<0.01,P<0.05)。结论:应用社会层级压力应激配合择时挤压造模法制备猕猴模型病证发生与中枢GABA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魏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精间病”初探

    通过对《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文献研究和探讨,就“神精间病”病机学说,从心肾不交、形神观、阴阳观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认为“神精间病”病机学说对指导虚劳病、神志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于惠青;于俊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溯源

    通过对“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的文献进行溯源,认为“心主神明”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形成的以五脏五形为核心的理论特色,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流思想。而明以前“脑主神明”与道家及炼丹术相关,明以后受西方医学影响较大。同时指出以“脑主神明”代替“心主神明”,并非一个名称的简单替换,还须建立一个新的医疗模式。

    作者:于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丹参药材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选研究

    目的:优选丹参药材可溶性蛋白质的佳提取工艺,为探讨丹参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丹参药材蛋白质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以丹参药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考察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丹参药材蛋白质的佳提取工艺。结果:建立了丹参药材蛋白质的佳提取工艺:药材粉末中加入30倍量pH值为10的蒸馏水,在60℃条件下超声提取50 min。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能正确反映丹参药材中的蛋白质含量。

    作者:刘杨;包华音;李巧玉;张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气学说对不同时期医家学术思想的影响

    通过对运气学说外延及大运气司天学说的论述,借鉴竺可桢所制之“气候环境史”,陆九芝所提出的“运气司天学说”,指出运气学说不能单纯局限于六十甲子计算法,易水学派、温病学派等医学思想、模式的形成与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亦相关。

    作者:吴昊天;陈广坤;张保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党参合剂对健康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党参合剂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取健康小鼠分别灌胃同等剂量的党参合剂及生理盐水,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对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党参合剂可增加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高腹腔吞噬细胞吞噬百分率,促进抗体生成。结论:党参合剂可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赵永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晋隋唐时期针灸补肾法的应用特点

    目的:探讨晋隋唐时期针灸补肾法的应用特点。方法:查阅晋隋唐时期主要医学文献,对其中有关针灸补肾的资料,如辨证选穴、腧穴配伍、刺灸法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结果:此时期针灸补肾的穴位仍以单穴为主,但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并已出现具体穴位名。医家仍主张“针主泻而灸主补”的观点,阴虚内热者多用针刺法,阳虚里寒者则用灸法。结论:晋隋唐时期是针灸补肾逐步发展的时期,推动着针灸补肾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者:邴长建;周胜红;周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丹参离子导入治疗眼睑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离子导入治疗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眼睑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参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敷双眼和口服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眼睑跳动症状的改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治愈率7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离子导入联合低频脉冲治疗眼睑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张彩霞;李振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张从正治外伤法浅析痛随利减

    列举了张从正应用痛随利减法则治疗外伤疼痛的医论、医案。认为痛随利减的机制是外伤疼痛多源于局部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不通则痛”,用下利的方法起到了刺激并加快气血运行的作用,达到了使人体气血在各部位再分配的效果。

    作者:张普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檗碱脂质体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GSK-3β磷酸化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小檗碱脂质体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其磷酸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脂质体干预大网膜脂肪组织,通过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Realtime PCR检测GSK-3β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GSK-3β、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原药及脂质体可降低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显著下调GSK-3β基因的表达,使pGSK-3/GSK-3β蛋白比值显著升高,皆以1×10-6 mol/L脂质体组调节作用为明显。结论:小檗碱脂质体可显著改善脂肪组织的葡萄糖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SK-3β的磷酸化、使活化GSK-3β减少有关。

    作者:许旌;张洪;苏爱梅;包三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痿方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TRACP-5b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痿方对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骨痿方汤剂和阿仑膦酸钠片,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片,口服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骨密度、血清TRACP-5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值均有提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 TRACP-5b 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痿方可降低血清TRACP-5b、改善骨密度,对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

    作者:任小娟;郭震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