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激素抵抗型哮喘疗效观察

郑心;刘玉霞

关键词:激素抵抗型哮喘, 发作期, 中医联合疗法,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激素抵抗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发作期激素抵抗型哮喘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医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拔罐+针灸)组20例,氨茶碱组20例,观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浆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患者肺功能、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联合组在调节转录因子活性及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氨茶碱组.结论:中医联合疗法可有效抑制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的活性,缓解气道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刘锋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刘锋认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以进行性骨髓衰竭、髓枯精亏为根本矛盾,可分为急劳髓枯温热型和急劳髓枯虚寒型,治宜补肾生髓、活血化瘀法.

    作者:唐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补肾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近20年补肾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运用Meta-分析统计相关数据.结果:33项研究1 41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1.23,95%可信区间(CI值)为(1.19,1.28),合并效应量检验P<0.00001.结论:补肾中药治疗AS效果显著.

    作者:王海军;张建英;滕佳林;杨继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补脾益肺针刺法治疗咳嗽44例

    感冒后咳嗽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久治难愈.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1].2005年5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补脾益肺针刺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4例患者均为外感后咳嗽,皆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发病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持续3周以上,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此次发病前均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听诊两肺无干、湿性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此次针刺前均静滴抗生素治疗5~14 d无效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20~55岁,病程21~59 d,平均44d.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1~48岁,病程22~ 57d,平均46d.

    作者:杨玉霞;刘丽华;张风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大骨节Ⅰ号治疗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大骨节Ⅰ号治疗成人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大骨节Ⅰ号,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以简明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SF-MPQ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SF-MPQ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骨节Ⅰ号治疗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疼痛远期治愈率、临床疗效、安全性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李庆兵;李翼哲;徐智勇;吉海春;罗建;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宋金元时期寒温用药之变化

    宋代受张仲景《伤寒论》影响,多用温热方药.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特色来看,温热方药使用广泛,并形成了滥用温燥温补的流弊.金元四大家针对流弊,主张褒水贬火,倡导寒凉用药,张子和、刘完素主张心火旺、肾水亏,朱丹溪立相火妄动、阴虚火旺之学说,李杲主张阴火炽盛、脾胃气虚之说,这对继承和发扬辨证论治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涛;刘丽宁;张重州;黄玉剑;李新莉;冯兴志;李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激素抵抗型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激素抵抗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发作期激素抵抗型哮喘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医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拔罐+针灸)组20例,氨茶碱组20例,观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浆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患者肺功能、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联合组在调节转录因子活性及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氨茶碱组.结论:中医联合疗法可有效抑制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的活性,缓解气道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郑心;刘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大黄及其含药血清指纹图谱比较分析

    目的:探求并优化大黄及其含药血清的指纹图谱,为在细胞体系中运用含药血清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大黄含药血清,进行血清蛋白沉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梯度洗脱获得大黄及其含药血清的指纹图谱,并对大黄及含药血清指纹图谱出峰时间的分布进行非参数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甲醇作为蛋白沉淀剂处理含药血清得到的结果好.指纹图谱出峰时间统计分析显示,出峰时间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所提供的含药血清优化处理方法及色谱条件可以作为大黄含药血清指纹图谱检测的常规方法,大黄含药血清含有大黄的主要成分,可以应用含药血清代替水煎液用于细胞体系研究.

    作者:季旭明;程明;王世军;王成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清经散治疗血热型月经先期32例

    目的:观察清经散加减治疗血热型月经先期的疗效.方法:52例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以清经散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有效19例,总有效率95.0%,两组远期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经散对血热型月经先期疗效确切,止血调周远期疗效更佳.

    作者:陶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桂枝汤原方临床应用概况

    对近年来桂枝汤原方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行概述.原方具有外调营卫、内和阴阳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原方及其组分能调节体温、免疫功能、汗腺分泌、肠蠕动,并有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通过统计207例应用桂枝汤加减方治疗的病例发现,原方5味药在加减方中具有重要作用,桂枝、芍药更是重中之重,医者可以根据患者病证适当加减药物,但应明确原方的主导地位.参考文献44篇.

    作者:王永春;周军;刘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类风湿关节炎病机理论研究进展

    回顾近10年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的文献,总结其基本病机为内外因相合、本虚标实,主要表现为因虚致痹、脏腑功能失调、瘀热痹阻、热毒入络、痰瘀互结几种类型.参考文献35篇.

    作者:陈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建议

    学术流派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地方医学流派研究、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教育与传承研究、古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五个方面,研究中存在系统研究偏少、学术流派评价标准不规范、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欠深化、典型流派研究方法不成熟等问题.今后研究工作的佳组织模式应是在统一规划之下,组织专家开展大规模科研协作,围绕学术流派研究领域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作者:宋咏梅;张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海桐皮饮片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海桐皮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5个产地10个GMP认证饮片厂家的海桐皮饮片进行水分测定、浸出物测定和薄层鉴别.结果:通过10批海桐皮饮片水分和浸出物测定,暂定其水分含量不得过10.0%,以干燥品计算稀乙醇浸出物的含量不得少于10.0%,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且与显微鉴别一致,可实现准确、快速的鉴别.结论:海桐皮饮片质量控制方法增加了水分检测、浸出物测定和薄层鉴别,可以更好地控制饮片质量.

    作者:李心沁;张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紧张型头痛病因病机分析

    认为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根本是素体虚弱、阴血亏虚,发病的诱因常为外邪侵犯,发病的特点是内外合邪,拘急而痛;常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局部劳损导致气血失常,不通、不荣则筋脉失养,拘急作痛;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营血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

    作者:沈姗姗;胡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肝、肠系膜淋巴结IRAK-4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活性对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的影响,以及星蒌陈气汤的靶向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星蒌承气汤组,每组分24h、48 h、72h三个时间亚组,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肝组织、肠系膜淋巴结IRAK-4 mRNA表达,并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肝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IRAK-4 mRNA在三个不同时间点表达较正常组升高,星蒌承气汤组肝组织IRAK-4 mRNA表达较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降低,星蒌承气汤组还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海滨;唐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试论抵当丸非丸剂

    一般认为《伤寒论》中抵当丸是丸剂.通过梳理历代有关丸剂的论述,参考抵当丸和大陷胸丸方后注,得出抵当丸是汤剂的结论.并论述了药物组成相同的抵当汤和抵当丸治疗血热互结重证和缓证的原理,对临床治疗轻重不同的疾病,斟酌药物的剂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中华;王义国;骆真;丁然;徐志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理论研究进展

    概述了针刺治疗脑瘫(CP)的中西医理论研究.中医学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病位不外乎脑及脾胃、肾,涉及肝,但却各有偏重.针刺治疗本病在选穴、针刺方法、留针的时间与疗程方面都有一些规律可循.现代医学证实,针刺可改善患儿脑部病灶的血供和营养,促进CP尤其是痉挛型患儿的康复.综合针刺康复模式虽在临床广泛运用,但有待进一步改进.参考文献26篇.

    作者:陈栋;鲍超;刘跃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胃炎复合剂治疗Hp相关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炎复合剂治疗Hp相关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糜烂性胃炎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胃炎复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PPI方案(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观察治疗第14天、第28天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第14天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疼痛、灼热或烧心、嘈杂或反酸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28天治疗组在改善胃脘胀满症状积分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复合剂是治疗Hp相关性糜烂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立恒;李春涛;吴小秋;陈慕豪;林勇;李普升;戴诗蕾;倪欢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附子正丁醇及水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乳酸、丙酮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附子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乳酸、丙酮酸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附子正丁醇组、附子水提物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皆灌服苦寒药造模,空白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日1次,连续14 d,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附子正丁醇和水提物组灌服等量的治疗药物,日1次,连续7d,分光光度数法检测大鼠血浆和肝匀浆组织液中的乳酸、丙酮酸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乳酸含量升高(P<0.05),丙酮酸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附子正丁醇组肝组织乳酸含量降低(P<0.05),丙酮酸含量升高(P<0.05);附子水提物组血浆乳酸、肝组织丙酮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附子正丁醇组比较,附子水提取物组血浆乳酸、血浆及肝组织丙酮酸含量较低(P<0.05).结论:附子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虚寒证大鼠的物质代谢有恢复作用.

    作者:刘珊;滕佳林;韩冰冰;刘一洋;杨富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进展

    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对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针刺在改善SAH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状态、减轻头痛症状、降低出血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2篇.

    作者:李成;陆伟慧;徐静艳;蒋云召;徐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伤寒论》煎服法启示

    对《伤寒论》所载方剂有关煎法、服法、药后调护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指出张仲景在遣方用药之际,在煎服方法上也非常重视对脾胃之气和正气的固护,这对指导后世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俞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