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菌斑固相消耗糖后缓冲容量的变化与龋易感性的关系

包旭东;岳林;高学军

关键词:菌斑, 缓冲力, 细菌密度, 龋易感性
摘要:目的 研究牙菌斑固相代谢糖后缓冲容量的变化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成年高龋者(DMFS≥10,DS≥5)及无龋者(DMFS=0)各10名,分别取4种糖消耗情形下的牙菌斑,即基线菌斑、一次漱糖后即刻菌斑、持续耗糖菌斑和漱糖后恢复期菌斑.样本经离心干燥获得菌斑固相成分,以25mmol/LKCl制备10mg/ml的混悬液,用0.1mmol/L HCl滴定以测定初始pH至pH4的缓冲总量和pH5.2~4区段的缓冲容量,同时对各组进行细菌计数.结果 消耗糖后菌斑固相的缓冲总量均比基线值(208.793±73.338μmolH+/g)低,在pH5.2~4区段,一次耗糖即刻和漱糖前的缓冲容量相同,分别为112.243±28.124μmolH+/g和124.773±27.886μmolH+/g,持续耗糖后下降至93.358±18.356μmolH+/g,恢复期菌斑固相的缓冲容量(144.905±36.857μmolH+/g)显著上升.不同龋易感个体缓冲容量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 糖消耗过程影响菌斑固相的缓冲力,缓冲容量可能不是一个指示龋易感性的敏感指标.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成分在根管充填糊剂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主要目的是消除根管内感染源和根尖周组织炎症,并进行充填,所选择根管充填糊剂要具有持续的消毒作用,能促进尖周病变的愈合,因此,选择带杀菌成分的糊剂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根管充填糊剂虽然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术后引起炎症是其存在的一大缺点[1].目前,为改进这一缺点,在根管充填糊剂中添加抗菌成分已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对目前应用在根管充填糊剂中的抗菌成分加以综述,以期为该领域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作者:张娓;梁新杰;邓旭亮;王英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植入自攻型微种植钉矫治露龈笑的临床研究

    微笑时暴露过多的牙龈常常是矫治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许多的患者因为惧怕手术而放弃治疗.近年来,随着微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棘手的难题得以解决.本文选用国产的自攻型微种植钉对露龈笑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它价格相对低廉,效果显著,使这种微种植钉的广泛使用成为可能.

    作者:赵丹;彭雪姣;沈翔;陆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改良腭托在锁(牙合)病例中的应用

    伴发锁(牙合)的错(牙合)畸形约占总错(牙合)畸形的20%,锁(牙合)不仅大大降低了咀嚼效率,而且由于是一种锁结关系,限制了下颌骨的左右自由移动,可造成下颌骨左右发育不对称,甚至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MJDS)[1].因此,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锁结关系的及早解除,提高咀嚼效率,恢复下颌的自由运动.腭托作为加强上颌支抗装置,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作者利用改良的腭托装置,矫正锁(牙合)加强支抗,使锁(牙合)和固定矫治同时进行,对牙列拥挤伴有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治疗.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邵长江;谢富强;常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国人数字化下颌骨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 建立国人下颌骨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 应用山东男性数字化可视人数据集,在微机上对下颌骨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 重建出下颌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方向上真实的再现了下颌骨、下颌牙的解剖形态,并准确地显示下颌管的位置.结论 本研究实现了对国人下颌骨结构的可视化,为下颌骨的医学美容手术,影像诊断,下颌牙齿种植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可用于医学美学美容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作者:谷方;王钰;李宁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双侧拉杆式阻鼾器治疗OSAS患者18例,3~5个月后复查主观症状及多导睡眠图(PSG).结果 该矫治器的耐受率为89%,鼾声、白日嗜睡、夜间憋醒、口干及咽痛等症状改善或消失,PSG五项监测结果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该矫治器制作简单,戴用舒适,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蒋旭梅;王晓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蛇毒血凝酶静脉注射用于游离组织瓣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口腔颌面外科自体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时,为了减少血管吻合处形成血栓,保证游离组织瓣的存活,手术中避免应用各种止血药,并使用肝素等抗凝剂,均加大了手术的出血量.而移植术后,伤口出渗血的情况是造成第二次探查术的主要原因,也直接影响移植瓣的存活.所以,选择合适的既止血又不形成血栓的止血药,可以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文通过对40例自体肌皮瓣移植术中应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的临床观察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化验对照,得出结果如下.

    作者:姜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牙列(牙合)垫治疗年轻恒牙脱位、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前牙外伤以7~9岁替牙期的儿童多见,约占恒牙外伤的50%~70%[1].传统的固定方法有:钢丝结扎固定法、牙弓夹板固定法、复合树脂固定法、复合树脂+弓丝固定法、托槽弓丝结扎固定法等.由于替牙期儿童牙齿长短不一,乳牙松动,恒牙未萌或萌出不足,给受伤牙固定带来困难.笔者应用全牙列合垫治疗年轻恒牙脱位、半脱位102例,共132颗牙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申秀梅;李和平;胡新宇;李显锋;王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牵引成骨过程中前列腺素E2的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 观察牵引成骨过程前列腺素E2的变化与表达.方法 通过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放射免疫等方法检测牵引成骨过程前列腺素E2的变化和表达.结果 牵引成骨过程前列腺素E2表达增高.结论 前列腺素E2参与了骨牵引过程新骨生成的调节,PGE2的变化与牵引成骨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骆泉丰;王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口腔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浸润与VEGF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粘膜,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CD68及VEGF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1);VEGF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AMs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宏捷;张玉茹;朱晓虹;李秋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口腔医学中的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及算法

    长期以来,口腔科医生对牙、颌、面的观察、测量与描述多以二维和定性描述为主,所用的测量工具多是卡尺等简单工具,难以对牙、颌、面系统的复杂三维空间几何形态做出全面、准确的定量分析和描述.

    作者:杨向红;高德龙;罗富强;舒文;刘铁根;李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山西地区成人正常(牙合)APDI值和ODI值的测量分析

    MEAW(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是多曲方丝弓技术的简称,于1986由Kim创立,有其独到的诊断设计思路,ODI值[1]和APDI[2]值是其中两项主要指标.

    作者:甘晓榕;赵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甘美达凝胶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甘美达凝胶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甘美达凝胶),对照组(安慰剂).擦去溃疡表面唾液后,隔离唾液,将凝胶涂于溃疡表面.每次饭后及睡前各上药1次,疗程6天.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6天进行观察.试验组入选病例63例,完成6天观察60例,剔除3例.对照组入选病例63例,完成6天观察病例62例,剔除1例.采用VAS标尺法观察用药前、用药后3分钟、8分钟时的疼痛程度;用药前、用药3天、用药6天时溃疡面积、渗出及充血面积及渗出程度.结果 用药后3分钟、8分钟时试验组对自发痛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而对照组是43.55%及53.23%;试验组止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用药后3天、6天试验组溃疡愈合有效率为45.00%、88.33%,而对照组是17.74%、43.55%,试验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 甘美达凝胶对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损局部,有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

    作者:华红;孙晓平;徐岩英;丛为民;康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树脂透明牙模型在根管治疗临床前教学中应用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索树脂透明牙模型在根管治疗前期教学中佳的应用模式.方法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的牙体牙髓临床前教学中,应用树脂透明牙模型,设计了盲预备→透预备→后透预备和透预备→盲预备→后透预备两种教学模式,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反馈,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设置主治医师参照组.结果 初次实习就在直视下完成根管预备,虽然可以直观地看到根管预备的过程,但由于学生对根管预备的程序和手法尚不熟悉,对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缺乏了解.因此,先直视操作并未达到帮助初学学生加深理解一些操作中关键问题的目标,如建立髓腔入口洞形和便易形的重要性,以及牙本质泥对根管预备的影响等.而先做盲法预备后再用透明牙直视下预备的教学模式,则可以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后透预备这一教学设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开髓洞外形和便易形与根管预备效果的关系,并加深了对彻底清创这一机械预备目的的理解.主治医师组的透明牙利用效果佳.结论 盲预备→后透预备→离体牙预备→透预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透明牙模型的优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透明牙可以应用于进修教育中.

    作者:雍(颹);岳林;冯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观察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牙体牙髓治疗断根-正畸牵引-桩冠修复治疗上前牙龈下牙折,达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温彦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固定桥以其美观、体积小、不影响发音、咀嚼效率高等特点受到广大牙列缺损患者和口腔医生的青睐,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种植固定桥已成为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但由于患者局部解剖特点的限制或某一种植体植入的失败,常常需要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做基牙来进行固定桥修复[1].天然牙牙根周围有牙周膜包绕,种植体直接与牙槽骨骨性结合[2],所以两者生理动度和生物力学特征有所不同,国内外很多医生和专家对这种联合固定桥修复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展望其应用前景.

    作者:张兴乐;周延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上颌尖牙间宽度、前牙弓深度与前牙弓周长之间相互关系的二维分析

    目的 探讨上颌尖牙间宽度、前牙弓深度与前牙弓周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其咬合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曲余弦函数来反映前部牙弓的形态,建立数学模型来编程计算.结果 ①在上颌前牙弓深度不变时上尖牙间宽度每增加1mm将提供约0.8mm的上前牙弓周长.②上前牙弓深度每减小或增大1mm需要上尖牙间宽度增大或减小约1.8mm~2.0mm.③在一定程度上,上下牙量的不调可通过调整上尖牙间的宽度来缓解、消除.结论 临床正畸中,特别在精细调整阶段应注意尖牙间宽度、前牙弓深度与前牙弓周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对终良好(牙合)关系建立的可能影响.

    作者:宋宇;周彦恒;林久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牵张成骨矫治腭裂动物模型新骨Ca、P元素能谱分析

    目的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实验动物(猫)模型硬腭部骨质缺损的基础上,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间期牵张区新生骨质的Ca、P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新骨生成与改建的发展变化规律.方法 家猫20只为实验对象.其中18只动物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动物15只):应用牵张成骨术,以每次0.4mm的速度,每日两次的频率和恒定的方向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裂隙完全封闭.于牵张术后第2、4、6、8及12周分别对3只动物施以安乐死,取标本测定Ca、P元素能量谱曲线并计算Ca、P元素质量比及原子计数比.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动物3只)及空白对照组(动物2只)对比.结果 通过对新骨的Ca、P元素能量谱、Ca/P质量比及原子计数比的分析可将DO后的固定期分为三个阶段,即2周左右为新骨形成早期,4~6周为中期,8~12周时为后期,显示了新骨不断钙化成熟的趋势.结论 牵张推移骨运送盘至健侧裂隙缘后,牵张间隙有规律地为新骨组织完全修复,终恢复骨连续性且结构正常.DO新生骨组织显示了不断钙化成熟的趋势,证明DO的成骨活动未经过软骨中介体.

    作者:陈刚;王大章;申岱;乔峰;王之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铸造冠加重牙龈增生1例

    在临床上,药物性牙龈增生发病率不是很高,肾移植术后铸造冠致牙龈重度增生更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雪;李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根管治疗失败感染根管中微生物定植模式研究

    采用公认的根管治疗原则进行根管治疗,一般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但对治疗失败的根管进行重新治疗的治愈率则明显低于初次治疗的根管[1].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在原位观察根管中微生物的形态、分布和相对位置来初步了解微生物在未治疗及根管治疗失败的无症状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模式,为治疗失败根管的再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谢方方;陈文霞;何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术显微镜在牙髓治疗中的应用

    牙髓治疗中手术显微镜的应用主要包括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和牙髓外科.在显微镜放大的视野下,能够定位隐蔽根管、发现微裂、辨别髓室底和周围的牙本质、识别峡区及根管系统的细微结构,对根管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1].医生可以在显微镜下清楚地观察到根管内的情况,避免了操作上的盲目性,过去一些困难病例如:寻找遗漏根管、C形根管的治疗、钙化弯曲根管和根管台阶的通过、修补髓腔系统穿孔、折断器械取出和根尖手术等,因为手术显微镜的使用争取到了更多的成功治疗机会.

    作者:张成飞;何秉贞;尹兴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