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丽;沈伟勤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主办,黑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承办的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健康促进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佝偻病防治学术交流会,拟定于2014年8月7日至9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研讨会将特邀目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儿童营养与喂养、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内分泌等新进展、前沿热点问题及实用技术进行探讨与交流。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治疗效果,探讨合理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初治的HB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入选25例初治HB患儿,男14例、女1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5个月(3~92个月)。其中原发肿瘤完整切除18例,存活17例;未完全切除7例,仅1例存活;原发肿瘤完整切除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完整切除者,Ⅰ、Ⅱ期患儿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所有临床分期的HB患儿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的关键,对于复发和转移的HB患儿的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侯维纳;邹湘;郭佳;王璐;盛光耀;孙素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拟于2014年9月-10月在广东省广州市联合举办“第十六届全国儿科肾脏病学术会议”。大会并将邀请国、内外专家专题报告。欢迎广大儿科肾脏病专业和相关专业同道踊跃投稿,积极参加会议交流。
作者:[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高氧暴露下早产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的影响,探讨红霉素对高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孕第21天剖宫产生后1 d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红霉素组、高氧组、红霉素高氧组。高氧组和红霉素高氧组持续暴露于常压氧舱中,对照组和红霉素组置于同一室常压空气中;红霉素组和红霉素高氧组每天尾静脉注射红霉素,高氧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四组分别于高氧暴露后第1、7、14天取肺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GSH和γ-GCS的蛋白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γ-GCS mRNA表达。结果高氧暴露后第1和7天,对照组、红霉素组、高氧组、红霉素高氧组四组间大鼠肺组织GSH、γ-GCS及γ-GCS 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氧组和红霉素高氧组的GSH、γ-GCS表达以及红霉素高氧组的γ-GCS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红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4天,四组间大鼠肺组织GSH、γ-GCS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红霉素高氧组γ-GCS mRNA表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爆发能导致GSH与γ-GCS的表达异常。红霉素可能通过上调γ-GCS活性,提高GSH抗氧化,在减轻高氧肺损伤过程中发挥一定抗氧化作用。
作者:蔡成;裘刚;龚小慧;魏东;胡勇;赵焕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儿科杂志》创刊于1983年,由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办,编委会由近200名全国各地的著名儿科专家教授组成。本刊遵循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反映儿科领域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主要读者为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每期除设一个系统疾病专栏(包括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肾脏、免疫、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系统)外,另设综合报道、儿童保健、实验研究、临床病理(例)讨论、疑难病例分析、文献综述、临床经验点滴、误诊分析、临床用药、诊治技术、循证医学、继续医学教育讲座等十余个专栏。本刊自创刊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自20世纪90年代起连续被评为临床医学类及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2000年起被纳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且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与不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初治的46例AP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诱导化疗方案和初始白细胞高低进行分组和对比分析。结果30例不加蒽环组患儿中有2例早期死亡,而16例加蒽环组患儿无一早期死亡。加蒽环组与不加蒽环组的完全缓解率、达分子学缓解时间和诱导化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定量分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蒽环组的高白细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不加蒽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加蒽环组和不加蒽环组的凝血异常时间、肝脏毒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APL诱导化疗中联合蒽环类药物可减少高白细胞持续时间,降低白细胞峰值,有助于减少早期死亡。
作者:王静;贾月萍;刘桂兰;陆爱东;张乐萍;左英熹;王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经《临床儿科杂志》编委会讨论决定,从2014年下半年起举办2015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函授班,具体方法如下。一、2014年第7期起开设2015年度函授继续医学教育专栏,主要内容包括:婴儿常见胃肠道症状的实用处理法则等。每期刊登1讲,共10讲,2015年第5期刊登考试题,第6期刊登正确答案。要求学员认真阅读讲座后答题,并将答案寄至编辑部(复印无效)。合格者授予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10分,学分证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颁发。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2005和WHO 2006儿童生长标准在0~12月龄婴儿生长迟缓、消瘦和低体质量、超重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利用“婴儿营养与喂养”课题收集横断面和纵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中国2005和WHO 2006儿童生长标准计算身长的体质量Z评分(WLZ)、年龄的身长Z评分(LAZ)和年龄的体质量Z评分(WAZ),确定0~3、4~6、7~9和10~12月龄生长迟缓、消瘦、低体质量、超重的检出率,比较两种生长标准检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978名婴儿提供3909人次有效测量数据。其中,男婴数据占53.88%(2106/3909),女婴数据占46.12%(1803/3909)。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各月龄组中国标准和WHO标准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率在4~6、7~9月龄WHO标准检出率低于中国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重率除10~12月龄外,其余月龄WHO标准检出率与中国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标准和WHO标准在评价0~12月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的结果方面存在差异,WHO标准检出低体质量率低于中国标准,而检出超重率高于中国标准。
作者:康宇;梁小华;李廷玉;刘友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2只5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褪黑素组、缺氧缺血+生理盐水(HINS)组、缺氧缺血(HI)褪黑素组。各组大鼠分别在HIBD后24 h、72 h、7周处死,取脑经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蛋白水平。HIBD后7周以恐惧测试(fear condition test)和高空十字架测试(elevated plus maze test)评估大鼠记忆能力和抗焦虑能力。结果 HIBD后72 h、7周时,HI褪黑素组皮质区的galectin-3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H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后24 h、72 h,HI褪黑色素组的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I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恐惧测试中,在声音刺激前HI褪黑素组与HIN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声音刺激后,HI褪黑素组的恐惧百分数高于H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空十字架测试中HI褪黑素组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百分数均少于H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对HIBD后大脑损伤有短期和长期的保护作用。
作者:乔丽丽;沈伟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IgA肾病及紫癜性肾炎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标准过于单一、病程长及预后不良等均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I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都是与IgA有关的免疫复合物疾病。研究发现在这两种疾病患者血清中半乳糖缺乏的IgA1都显著升高,其水平可能是诊断IgA肾病及紫癜性肾炎的无创性生物标记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疾病预后、监测疾病发展。文章综述了半乳糖缺乏的IgA1的发现、结构、产生过程、可能的致病机制及其作用。
作者:张钰恒(综述);高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住院重症CAP患儿在相同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头孢美唑联合阿奇霉素(研究组)或单用头孢美唑(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体温下降、咳嗽减轻和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61.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P=0.003)。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82±1.17)d(、6.86±2.06)d(、6.30±2.04)d和(7.28±2.11)d,均短于对照组的(3.25±4.35)d、(9.72±3.96)d、(8.79±4.00)d和(10.14±3.9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2~5.53,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美唑治疗CAP疗效确切,重症CAP患儿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合理且有效。
作者:李佳凤;王世彪;刘光华;阮冠宇;曾凡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主编的《儿童保健学》第四版于2011年6月再版。该专著是1989年在国家卫生部原妇幼司的指导下,由我国老一辈儿童保健专家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钱倩教授联合组织编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历经20多年,改版3次,见证和推动了我国儿童保健学当代发展进程,是当今从事儿童保健学教学、临床、科研等工作学习的经典专著。第四版全书进一步完善了儿童保健学的学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儿童保健专业科研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当今儿童保健学的发展方向,规范了儿童保健工作程序,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到既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又具有新时代的特点。相信这次再版仍将继续担负着推动我国儿童保健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210例住院SA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曾应用IVIG治疗分为IVIG组(109例)和对照组(101例),比较两组的疗效、持续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比例等。结果两组患儿在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给予抗病毒、抗细菌等综合对症支持治疗;IVIG组应用IVIG 250~400 mg/(kg·d),持续3~5 d。IVIG组平均持续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部分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并发胸腔积液、肺不张、心肌炎、中毒性脑病的比例较对照组减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VIG组患儿在应用IVIG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IVIG辅助治疗儿童SAP有效且安全。
作者:蒲开彬;黄英;舒畅;闫莉;韩环立;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卡介苗(BCG)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基因转染表达HL-60细胞表面,研究其抗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HSP70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并利用脂质体2000将其转染HL-60细胞。HL-60细胞分为未转染的HL60-wt组、转染空载体pDisplay的HL60-pDisplay组、转染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的HL60-HSP70组,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培养72 h,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各组HL-60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6 d后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细胞,加入HL-60靶细胞以不同效靶比共培育12 h,LDH释放改良法检测CTL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扩增获得的HSP70基因大小与理论值一致,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构建正确。HSP70表达在转染后的HL-60细胞表面。转染后的HL-60细胞,即HL60-HSP70组能明显促进异体T细胞扩增,该组CFSE阳性率、IFN-γ含量、CTL杀伤率均高于HL60-wt和HL60-pDispla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效靶比增大,HL60-HSP70组CTL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HSP70,并制备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HL-60细胞瘤苗,HSP70基因转染后能明显增强HL-60细胞的免疫原性。
作者:李晓玲;刘春雷;孙立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儿科杂志》2014年度函授讲座已全部刊登完毕,现登出本年度试题,请已报名参加本年度函授教育的学员将答案做在本试题纸上,并于6月底前寄至本刊编辑部。编辑部凭报名注册登记及答题合格之试卷发放学分证书(本试题复印无效)。尚未报名而希望参加者请速报名(将个人资料、地址、邮编及200元函授费寄至本刊编辑部),过期不候。试题答卷邮寄地址:上海市控江路1665号《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邹强收;邮编:200092;咨询电话:021-25046448;电子信箱:jcperke@sina.co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占儿童和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5%~60%。以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常见。短疗程的多药联合强化疗可使儿童和青少年B-NHL的总体生存率达80%以上。影响B-NHL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骨髓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与否、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化疗后患儿的动态反应。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寻找新的危险因子,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是未来临床研究的重点。文章就目前儿童和青少年B-NHL临床诊治要点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高怡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技术依次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SCN患儿的ELANE、HAX1、WAS、GFI1、CSF3R及CXCR4基因突变情况,并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患儿上述常见致病基因均未见突变,中性粒细胞功能正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可明显提升患儿中性粒细胞水平。结论 SCN是一种与多基因突变有关的遗传异质性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但仍无已知突变基因的患儿占相当比例。
作者:杨湖;高宗燕;李琳迪;蓝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HP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HPS患儿以持续高热(100%)、肝肿大(64.29%)为突出表现,其次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53.57%)、脾肿大(50.00%)、多浆膜腔积液(42.86%)、淋巴结肿大(32.14%)、黄疸(17.86%)、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4.29%)、皮疹(14.29%)和消化道出血(10.71%)。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高三酰甘油血症、自然杀伤细胞数量降低及低钠血症等为主。病因分析显示,感染相关性HPS 17例(60.71%),其中以EB病毒相关性HPS多(11例,感染相关性HPS的64.71%)。死亡与存活病例间的血清白蛋白、尿素氮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5 g/L是HPS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33,P=0.026)。结论 HP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HP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确诊并干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徐冬青;袁晓军;安霞;汤梦婕;王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代谢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通过串联质谱检查、血清酶学检测、尿黏多糖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的11例代谢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有6例经血串联质谱检测及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4例经外周血α-酸性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Ⅱ),1例经尿黏多糖定性检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6例PCD患儿予以补充左旋肉碱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随访2~10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正常;4例GSD和1例MPS患儿因缺乏有效治疗在诊断后数天~5个月内死亡。结论遗传性代谢缺陷是儿童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不同代谢缺陷所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不同,早期确诊及针对性治疗可逆转部分代谢性心肌病。
作者:饶姣;李渝芬;王树水;张智伟;张程;曾国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性肺出血多见于新生儿,为新生儿期危重疾病及死亡原因之一,亦可见于其他年龄组。急性肺出血患儿发病凶猛,抢救难度大,病死率极高。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8月年本院PICU收治的12例急性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探讨其救治策略。
作者:王海东;张世梅;张妮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