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手术术中心电血压监测154例临床分析

曹向山;张水旺

关键词:口腔手术, 心电监护, 血压监测, 心血管疾病患者, 右束支传导阻滞, 青霉素过敏,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实施监测, 金属烤瓷, 监测工作, 基牙预备, 颌骨囊肿, 高血压病, 病情程度, 心电图, 脑梗塞, 冠修复, 冠心病
摘要:近一年来,我院对154例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术中心电血压监测工作.术前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程度,术中实施监测,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本组患者154例,年龄14~90岁,平均60.8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99例.154例中,原发为高血压病59例,冠心病44例,风心病6例,各种心律失常1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房颤5例,房早3例,室早2例,心动过缓2例,心动过速2例),其它病症有脑梗塞10例,青霉素过敏3例,心慌10例,晕厥和虚脱4例.154例患者,口腔处置为拔牙者129例,开髓20例,金属烤瓷冠修复的基牙预备4例,颌骨囊肿手术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中连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变化情况.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egg细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正上颌尖牙唇侧低位

    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是口腔科常见病,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Begg细丝弓固定矫治器对30例患者进行了矫治,取得了满意疗效.一、资料和方法

    作者:秦德川;高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累及颈动脉病变和6例颈动脉源性疾病的治疗经验.结果12例患者分别经DSA、超声波、MRI和螺旋CT血管成像确诊,并分别实施围阻断期的脑组织保护措施一Matas实验,颈内动脉返回压测定和保持阻断前高血压状态.本组病例均施行颈动脉阻断术.围阻断期无手术死亡.结论颈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应放宽其手术适应症范围.

    作者:叶茂昌;王来平;吴冰;张志宏;李容新;陈传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侧鼻唇沟全厚瓣在全下唇缺损中的应用

    下唇肿瘤侵犯下唇的宽度大于2/3时,施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全下唇组织缺损,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整复方法主要有唇颊组织旋转推进术[1]及各种远端皮瓣的应用[2],它们存在术后张力过大、小口畸形、饮食功能障碍、白唇臃肿、二次手术等诸多不足,给患者带来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近年来,作者应用双侧鼻唇沟全厚瓣或辅以上唇转移瓣联合进行全下唇组织缺损的重建,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徐锦程;黄全顺;卢保全;廖圣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正常腭及先天性腭裂的对照解剖学研究

    正常的腭部及咽部解剖结构是产生正常语音的基础.先天性腭裂整复手术的目的就是:封闭腭部裂隙,恢复腭部生理功能,为正常语音创造条件.完善的腭咽闭合是获得正常语音的前提,而对腭部肌肉的功能性整复则是产生良好腭咽闭合的基础[1~4].近年来,在对正常及先天性腭裂腭部肌肉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使先天性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序列治疗方法[4,5].本文仅就近年对正常人及先天性腭裂患者的腭部肌肉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健;金志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壳聚糖复合生物膜引导颅颌骨再生的研究

    目的开发研制新型骨引导再生膜-壳聚糖复合膜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壳聚糖复合膜由可降解壳聚糖凝胶和珊瑚微晶复合而成,成膜经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测试后植入家兔的实验性颅颌骨缺损中,设置对照组;采用不脱钙组织切片、四环素荧光示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观测以及多媒体骨组织计量学分析等手段对该膜制品促进骨创愈合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该新型壳聚糖复合膜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内植入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家兔颅颌骨创愈合(P<0.05).结论新型壳聚糖/珊瑚微晶复合膜具备良好的引导成骨活性,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一种有效的口腔颌面骨组织引导再生膜制品.

    作者:姚晖;曲树明;张建华;史弘道;雷涛;张建成;杨韶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唇裂患者术晨热的发病研究

    目的寻找唇裂患者术晨热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复习近十年来收治的492例唇裂患者病案资料,按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畸形程度、是否伴发腭裂及手术季节六类指标设计四格表或行列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晨热发病与年龄、营养状况、手术季节等因素显著相关.结论3~6个月患儿、营养不良患儿、夏季手术的患儿易发生术晨热,对这三类患儿应予谨慎对待.

    作者:张来健;吴惠明;王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性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所有神经毒素中毒性强的一种.它是人类肉毒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虽然人类从十八世纪已经认识到肉毒中毒,但是直到十九世纪才发现Bt,它可以使中毒的肌肉麻痹(如呼吸肌麻痹),若不能早期确诊,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Bt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逐渐将Bt引入临床,以治疗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所导致的疾病.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范海东;王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牙骨质的表面形貌及组织学特点

    目的探讨在我国患病率较高的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是否存在牙骨质发育不良.方法快速进展性牙周炎(RPP)患牙31颗、慢性成人牙周炎(AP)患牙10颗和健康牙27颗,用体视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在普通光镜下观察牙骨质的组织学特点并测量牙骨质厚度.结果RPP患牙的牙根表面未见广泛的凹陷,与AP患牙相似.RPP组牙骨质厚度为0.035m±0 015nml(n=26),与健康牙0.034mm±0.015mm(n=2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可能不存在牙骨质发育不良.

    作者:卫书盛;曹采方;孟焕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光固化粘接固定桥技术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应用

    本研究采用横行不锈钢丝固位针及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技术修复前牙缺失120例,经1~7年临床追踪观察,成功率为95%.一、材料和方法

    作者:杨路;孙克勤;梁朝霞;孙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牙菌斑pH值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牙菌斑中一些细菌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pH值的变化正是反映了菌斑细菌的产酸情况.本文就菌斑pH的检测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综述如下.一、牙菌斑糖分解代谢的基本情况

    作者:刘大力;袁诗芬;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分析

    阻基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主要症状是夜间睡眠打鼾和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及白天过度嗜睡.近三年来,我科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多;曲延征;欧阳奇明;陈泽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菌内毒素与牙髓炎关系的研究

    本文采用鲎试剂显色技术,定量检测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的牙髓腔内细菌内毒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内毒素含量与牙髓炎症状态下的临床表现间的关系.

    作者:肖水清;汪竹平;王铎;张锦心;王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草珊瑚口腔膏—口腔溃疡牙周病患者的福音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处理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后CyclinD1、E2F的表达

    目的探讨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后,CyclinDi和E2F表达的变化.方法2mmol/HMBA对培养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进行体外诱导72h后,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处理与未处理细胞的CyclinDi和E2F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MBA处理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CyclinDi和E2F表达,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结论HMBA通过影响CyclinDi、E2F的表达而发挥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静;王丽京;吴军正;司徒镇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封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德正齿科新技术服务部广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河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河北省第六次口腔医学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牙效果

    目的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所起的作用.方法选用2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用Panchel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下颌骨长度增加,上切牙内收;前牙覆盖减小,其中骨因素占70%,牙因素占30%;磨牙关系改善,其中骨因素占96%,牙因素占4%.结论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1分类错可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内收上切牙;其中,骨的改建是功能矫治的关键.

    作者:方义玉;李江宁;陈阳萍;陈扬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分离株的蔗糖粘附能力

    目的探讨猛性龋儿童变链茵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茵(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含蔗糖培养液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结果各组变链茵分离株之间及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之间对玻壁的粘附比无显著差异;各组远缘链球菌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显著大于各组变链菌菌株(P<0.05).结论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与非猛性龋及无龋儿童分离菌株无差别;远缘链球菌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强于变链茵.

    作者: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