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吴芳华;黄利勇;郑志刚
目的 分析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相关报道分析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药品成分中的维生素K1有关.结论 应对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张正午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s)家族为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包括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三种亚型,其作用广泛,参与体内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分裂及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其中PPARα分布为广泛,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及各类免疫细胞中,并且在脂肪酸氧化率高的组织,如肝脏、心脏、骨骼肌中分布较多. PPARα与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本文对PPARα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重点总结了PPARα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丁萍萍;张陆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常规、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肾功能、血常规、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肾功能、血常规、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减少患者治疗的费用,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何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D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微量尿蛋白.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9,P<0.05).试验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微量尿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DN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微量尿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碎石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4,P<0.05).观察组碎石时间为(18.90±1.90)min短于对照组的(42.50±5.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9,P<0.05).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效果较好,碎石率有所提高,手术质量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祝睿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眩晕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恶心、呕吐、眩晕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4.891,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眩晕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效果较好,能缓解患者恶性、眩晕等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孙正雄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洼田饮水试验在创伤性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经口进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30例,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早期经口进食的评估,评估结果Ⅰa级可正常进食;Ⅰb级、Ⅱ级需改变饮食种类重新评估;Ⅲ、Ⅳ、Ⅴ级暂不进食.结果30例患者中正常进食20例,可疑吞咽障碍6例,Ⅲ级以上高危4例.可疑患者通过改变饮食种类,注意吞咽的量,平稳过度至正常进食.结论洼田饮水试验用于指导创伤性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经口进食,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游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为适应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在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弊端的前提下,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对医院供应室管理集中管理,优化人员与设备使用.旨在确保供应室中的无菌物品质量合格,有效保障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进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维护好医院的声誉.
作者:庄玉兰;姜醒;林莺;胡梦月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华法林钠片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58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给予华法林钠片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钠片治疗.比较2组产妇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钠片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效果较好,极大地改善了患者下肢动脉的血流情况,促进了血栓的消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小儿病毒性肠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包括中药及中成药、西药、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等,对多种治疗方案的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静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5).治疗前2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诊重症肺栓塞栓塞症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指标,临床治疗价值较高.
作者:赵娅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柠檬水喷雾在经鼻蝶入路患者术后口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行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患者需求棉签蘸水涂抹口唇,试验组患者每2小时给予柠檬水喷雾,每次20 min.比较2组患者的口渴感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口渴感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柠檬水喷雾能有效改善患者口干、口渴等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钱雨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治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肺动脉压、血清白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周、24周后2组患者肺功能及肺动脉压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后2组患者血清hs-CRP及IL-8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辅治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肺功能,疗效较好.
作者:张军;田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巨幼细胞贫血(MA)的诊断价值,以提高MA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已经确诊的49例MA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中、重度贫血48例,轻度贫血1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10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34 pg 47例占95.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 48例占98.0%;部分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外周血涂片镜检可见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大于5%)现象,成熟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部分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分布减少,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巨幼变,但以红细胞系统巨幼变为明显.结论 当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时,如一系、二系、三系减少或增多,一系增多伴二系减少,均应建议临床医师做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尽快查出病因,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缪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肾镜在基层医院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初步使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采用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肾镜配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60例,根据术前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及术中输尿管条件决定是否留置D-J管2周后再行治疗.术后30 d X线复查腹平片判断结石残留情况,观察手术完成、碎石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输尿管穿孔、撕脱等严重情况发生,平均手术时间32 min,术后随访30 d无发热、腰痛等情况,残石3例,净石率达95.0%.预置F5 D-J管7例(其中存在泌尿系感染4例,存在输尿管狭窄3例),置管率为11.7%.结论 对于合适的患者,孙氏末段输尿管肾镜操作方便、安全性好、降低住院费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治疗肾结石.
作者:田福起;闫海顺;李金水;于亚男;石华;陈云翔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13日-2017年10月13日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DD、LVESD及LVEF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
作者:周亮;魏艳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病例1.女,1岁,2018年4月2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缘于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5 ℃,伴食欲欠佳,流涎,无咳嗽、咯痰,查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口腔可见散在疱疹,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血常规:WBC 7.33 ×109/L,N 0.707,L 0.205,RBC 4.92 × 1012/L,HGB 138 g/L,PLT 271 ×109/L,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给予康复新液均匀涂抹于疱疹处,每天4~5次,同时在吃奶或饮食前30 min给予开喉剑喷雾剂喷于患处,每天3~4次,连用5 d,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3 ml口服,每天3次抗病毒治疗. 5d后复查血常规及血糖均正常,患儿精神食欲可,嘱患儿家属加强护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去公共场所,如有发热、精神差、易惊、咽痛、起皮疹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作者:曲林芬;宋素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鞍区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 ~15%,其中泌乳素型腺瘤和无功能型腺瘤发病率高,约占垂体瘤发病率的2/3,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手术方法[1]. 颅咽管瘤是一种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2%~5%,其生长部位与下丘脑、基底动脉环及其动脉、视神经等结构关系密切,手术解剖空间狭小[2]. 两者组织学表现一般呈良性,均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具有非常相似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糖和脂肪代谢异常等内环境紊乱,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常伴有意识障碍. 当血钠值>160 mmol/L、持续24 h以上时,病死率高达60%~70%[3];而机体缺少钠离子,超过脑细胞代偿能力,脑细胞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危及生命[4-5];本文收治的垂体瘤及颅咽管瘤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各1例,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内环境紊乱得到控制,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通过对比发生发展的共性及特异性,更好地实施个体化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我管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自我管理教育时间表,对创伤性脑损伤偏瘫患者60例进行康复训练,每周评价康复训练相关技能执行情况.结果 60~79分为基本完成,80~89分为执行良好,90分以上为执行优秀.基本完成患者下一周给予重点评价教育,全部达到执行良好或优秀以上为教育成功.60例患者教育成功56例,成功率为93.33%;4例基本完成者出院前给予重点评价教育.结论 自我管理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切实可行,提高了患者对相关技能执行的依从性,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6月11日-2017年8月20日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58例,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反应7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2%,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表面及附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肾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听觉或视觉,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溃疡、胃出血、消化不良、便秘等为主.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溃疡、胃出血、消化不良及便秘等为主,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如加强诊断、给予患者胃黏膜保护剂、定期对患者血常规或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查等.
作者:李磊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