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结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变化特点

杨娟;孙琰;李树良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64例,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对超声显示良恶性、内部回声、大小、边界、血流阻力指数、有无钙化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单发患者28例(43.75%),多发患者36例(56.25%).甲状腺结节单发和多发的良恶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结节在回声类型、边界、形态、周边声晕钙化、纵横比、血供评分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区分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对于急性胆囊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小儿急性胆囊炎,因小儿急性胆囊炎发病率偏低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相关报道较少. 小儿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的病因较多,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溶血性疾病、肠外营养异常、胆囊纤维化、胆道梗阻合并感染等疾病有关[1]. 故其病因未明确.目前相关文献认为,胆道系统畸形、胆道结石胆嵌顿引起胆汁淤滞和胆道逆行性感染是小儿胆石症的主要原因[2].

    作者:杨钦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儿在给予综合治疗,在惊厥持续状态无效时,对照组实施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实施咪达唑仑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惊厥持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惊厥持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2.26%(P<0.05).结论 针对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咪达唑仑治疗的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康复较快.

    作者:陈竹;赵荣香;任丹;姜雪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配合密集型银质针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行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住院和门诊行密集型银质针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为对照组,常规消毒铺巾,在进针点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每个点2~3 ml;B组为试验组,术前1 h在选取的手术部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1~2 mm厚,用薄膜覆盖,1 h后撕掉薄膜,常规消毒铺巾,再在进针点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每个点2~3 ml,分别监测入室时、局麻穿刺时、布针穿刺时、手术结束时的血压(以平均动脉压表示,MAP=舒张压+1/3脉压差)、心率(P)变化情况,以及局麻穿刺、布针穿刺时体动次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状况.结果 A组在局麻穿刺、布针穿刺时血压、心率较入室时明显升高,体动次数较B组多,VAS评分较B组高(P均<0.05).结论 利多卡因乳膏配合密集型银质针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有满意的镇痛作用.

    作者:苍成友;李辉喜;刘鹏飞;钟诗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200例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方法 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复杂性牙列缺损患者200例,采用种植牙修复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种植共计480枚牙,观察并记录患者种植牙修复治疗前后满意度、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及1年后种植失败率.结果 200例患者共种植480枚牙齿,经随访1年显示,种植成功470枚(97.92%),种植失败10枚(2.08%).本组200例患者治疗后满意度均高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10.863、21.340、11.078、16.646,P<0.01).结论 临床上采用种植牙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成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梦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服孟鲁司特.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24 h咳嗽频率评分、夜间咳醒次数、24 h内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次数和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24 h咳嗽频率评分、夜间咳醒次数、24 h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均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2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呼吸峰值流速(PEF)的绝对值]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采用吸入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较单一用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华兴;张锦鸣;邱彬伟;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牙修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游离端缺失牙的修复患者治疗中应用种植牙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游离端缺失牙的修复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活动义齿的修复,观察组采用种植牙技术修复,观察2组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成功、稳定性、咀嚼良好性、固定功能、美观与舒适度占比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修复后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 在游离端缺失牙的修复患者治疗中应用种植牙技术能够提高患者舒适性,保证种植稳固性与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玉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诊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PD)常合并多认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及帕金森病痴呆( PDD) [1-2]. PD-MCI是指PD患者的认知功能轻度受损,由正常认知向痴呆发展的过渡状态. 主要以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及视空间能力损害为主[1].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衰老(年龄和发病年龄)、受教育程度、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进展.

    作者:凌衡滨;刘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血小板聚集率(MPA)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治疗后PRI、MPA指标下降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低于对照组的15.87%(P<0.05).结论 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PRI和MPA指标,提高疾病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国仕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以MIS-TLIF治疗,对照组予以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和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2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术后1周,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MIS-TLIF治疗可使脊柱的稳定性得到很好保持,神经组织和肌肉受到损伤较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高亚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联用在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45例.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A组加服缬沙坦,B组加服氨氯地平,而C组联服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观察比较3组降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指标变化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C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A、B组(P<0.01);A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4.44%,B组为71.11%,C组为91.11%,C组降压效果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C组上述肾功能指标均优于A、优于B组(P<0.05);用药期间,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B组为11.11%,C组为1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还可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甲状腺结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变化特点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64例,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对超声显示良恶性、内部回声、大小、边界、血流阻力指数、有无钙化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单发患者28例(43.75%),多发患者36例(56.25%).甲状腺结节单发和多发的良恶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结节在回声类型、边界、形态、周边声晕钙化、纵横比、血供评分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区分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娟;孙琰;李树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Ⅲ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Ⅲ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Ⅲ期结肠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对Ⅲ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A组采取一期缝合.B组采取T管引流.观察2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以及个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均短于B组(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B组的13.33%(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进行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T管引流治疗,一期缝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时间,一期缝合对医师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缝合技术的好坏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医师要掌握患者的手术的适应证,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实施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镜手术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筋膜内保留神经根治术组(A组,n=40)和筋膜间保留神经根治术组(B组,n=40).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个月血清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水平、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分期、组织切缘阳性率,术后6、12个月控尿、勃起等生理功能变化.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血清PSA表达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分期、组织切缘阳性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12个月控尿、勃起生理功能均优于B组(P<0.05).结论 与腹腔镜下筋膜间保留神经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比较,腹腔镜下筋膜内保留神经根治术可明显改善控尿及勃起生理功能.

    作者:魏军;刘飞;刘珏;王宁华;董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护理前2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曲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患者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丙泊酚以及二者复合诱导进行气管插管时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心率、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术前无高血压者ASAⅠ~Ⅱ级、接受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医治,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的中青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分别采用静推丙泊酚2 mg/kg(A组),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依托咪酯0.2 mg/kg(C组),记录患者在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生命体征改变.结果 B组在插管后血压心率略上升(P<0.05);A组在诱导后心率血压下降较明显,插管后逐步回升(P<0.05);C组在整个诱导和插管过程中循环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 为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不良反应,维持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及气管插管过程当中的生命体征稳定可采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诱导方式.

    作者:陈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心脏介入手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20例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介入手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相关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脏介入手术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情况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13例,平均年龄70.4岁,平均衰竭器官3.64个,病死率65.00%,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占100%,其中呼吸衰竭占死亡第1位,其次是心衰患者和肾衰患者,病死率与受累器官的个数呈正相关,受累器官越多.年龄越大,病死率就越高,而且术后到患者首发器官衰竭平均时间为4.9 d,快0.5d.结论 临床上老年心脏介入手术后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情况,因此要做好对患者预防感染的控制工作.对于急性呼吸衰竭和心脏并发症等常见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诱因进行干预,以便于促进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招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呼吸机用于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致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呼吸机用于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致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功能衰竭致低氧血症患者60例,患者均使用呼吸机结合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使用呼吸机配合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者的临床病症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呼吸次数为(38±5)次/min,治疗后为(22±3)次/min;治疗前心率为(131±11)次/min,治疗后为(88±7)次/min;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氧分压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呼吸机结合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病症均得到改善,血氧分压也明显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值得在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致低氧血症患者时优先选择使用.

    作者:于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在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实施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治疗前后房性期前收缩(PAC)、室性期前收缩(PVC)、心绞痛发作频率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2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2组PAC、PVC、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帕利哌酮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帕利哌酮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精神病科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剂量不同分为A、B、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帕利哌酮治疗,A组服用6 mg/d,B组服用9 mg/d,C组服用12 mg/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8周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B、C组治疗后PANSS总分低于A组(P<0.05);3组治疗后卡片总数、总正确数、持续错误、随机错误、完成分类等WCST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1),3组间各WCST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嗜睡、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肌张力障碍、兴奋或激越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C组(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剂量帕利哌酮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及认知功能改善均有良好疗效,以6 mg/d的剂量疗效佳且不良反应低,可作为推荐剂量使用.

    作者:梁仕栋;曾义雪;郑惠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