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红霞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将综合性护理干预融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疾病的类型、特征、分布状况等.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临床常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统计、分析其个人信息、疾病类型、诊疗结果 等.结果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的发病情况,年龄分布: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高,占53.3%;性别分布:男占59.2%,高于女性;疾病类型分布:以脑血管类疾病为主,其中以脑梗死的发病率高,占43.3%,高于其他疾病类型;诊疗效果上:治愈和或好转者占82.5%,不幸死亡者占3.3%.结论 对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的疾病,在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类型以及总体诊疗效果等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此分析总结经验,日后才能做出更为适当的疾病防治、诊疗措施,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亦能提升本科室的诊疗质量和效率.
作者:赵源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专科护士设置给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带来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40名手术护理的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种类、手术数量、各个科室手术特点以及护士本人的意愿和各科室主任的要求等,分为6个专科护士小组,分别为胃肠外科和肝胆胰脾外科、甲乳科一组,妇科一组,骨科一组,胸心外科和脑外科一组,泌外一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一组,并为专科护士实施科学仪器操作培训以及理论学习,对比分析专科设置前后患者手术间衔接时间、护理质量、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核通过率.结果 专科设置后,对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配合、特殊仪器的使用以及手术期的护理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差异显著(P<0.01);接台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核通过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专科护士的设置显著增强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手术室护理质量,是现代化专业护理的有效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郭玉梅;程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医院宫颈病变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A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60例)和B组(LEEP后病理检查,63例),观察比较2组诊断宫颈病变的符合率.结果 A组诊断总符合率(93.33%)与B组(96.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后病理检查均为诊断和鉴别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对于确诊的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可采用LEEP治疗.
作者:黄海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急性胃肠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 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成人输液区急性胃肠炎患者1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4%,高于对照组的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燕玉;赖小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应用左西孟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米力农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有关指标[B型利钠肽(BNP)、24 h尿量、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1);治疗后,2组BNP、S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24 h尿量、LVEF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增加(P均<0.01),且观察组在治疗后BNP下降程度、24 h尿量上升、LVEF缓解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27.45%(P<0.01).结论 左西孟旦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中,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治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降低药占比的药学干预措施.方法 采取药品集中采购、制订科室用药比、动态监控药品等药品管控干预及制定处方点评标准、参与临床实践、更新药学知识等临床药学干预.结果 经过药学干预措施后,医院药占比下降较明显,基本在30%左右.结论 医院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合理用药,降低了药占比.
作者:廖晗;熊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临床监测的过程中,观察行葡萄球菌A蛋白快速检测法的效果,评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快速检测法对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90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测定,应用SPSS 17.0软件测定检测的灵敏性效果和特异度.另选取100份ICU患者的痰标本,通过双盲实验法,分别对痰标本进行常规痰培养测定以及葡萄球菌A蛋白法测定,分析痰培养结果 和葡萄球菌A蛋白法的测定相关性.结果通过SPA测定后的结果优于痰标本常规测定的效果.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SPA测定后,均为阳性指标,在显微镜下显示为棕色球形,灵敏度为100%,90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呈现阳性.结论 通过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测定法能够及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监测,临床灵敏度高.
作者:邱杰;苏明宽;吴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脏超声检查各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1);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比值(E/A)、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的效果显著,对左心功能有显著提升作用,且服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启东;赖木乔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价脐带绕颈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状态及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晚期妊娠200例正常胎儿(非脐带绕颈组)和160例脐带绕颈胎儿(脐带绕颈组)进行MCA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测定,并随访2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脐带绕颈组MCA血流动力学指标S/D、PI及RI均高于非脐带绕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脐带绕颈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高于非脐带绕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普勒超声评价脐带绕颈胎儿MCA血流动力学状态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有重要临床价值,并对临床医师确定胎儿分娩方式及时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符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氮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日常生活能力(B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HAMD、PSQI、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PSQI、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可有效治疗PSD,能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康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毫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抢救的新生儿窒息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31例患儿(显效26例、有效4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 对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王树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采用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2组治疗指标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及便秘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双歧三联活菌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改善患者肠功能,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蕊;邱毅贵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药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药学研究.方法 将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部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神经功能(NIHSS)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4.1%(P<0.01);观察组治疗后脑血肿及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能有效促进血肿及水肿的吸收消退,改善病灶周围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加强了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患者在与疾病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也逐渐达成了药物治疗的共识.但是从实际情况上看,一些医院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存在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 为了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药学管理来规范用药.
作者:郑金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维生素D不足与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的关系,总结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相同的骨化三醇、普通维生素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水平、疼痛VAS评分、白介素-6(IL-6)、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 60例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患者接受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血清25-OH-D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后IL-6、BAL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维生素D不足与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的关系密切,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患者基本具有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表现,骨化三醇及普通维生素D治疗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能够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长贵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 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腹痛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71.87%(P均<0.05);观察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2.12±0.23)d,短于对照组的(5.31±0.54)d(P<0.01).结论 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应用在消化性溃疡中疗效较为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青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因出现下肢骨折接受专业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施行护理干预,B组施行常规干预,对2组DVT具体发生情况及干预满意度作综合评定.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3.57%,低于B组的28.57%(P<0.05);A组干预满意率为96.43%,高于B组的67.86%(P<0.01).结论 对于施行手术疗法的下肢骨折患者,施予护理干预有助于防范DVT,推荐骨科优先选用.
作者:汤仁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运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一般治疗、合并治疗,必要时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56例在一般治疗、合并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临床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口腔溃疡、皮疹程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及发热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76.78%、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52.08%、77.08%(P<0.01或P<0.05);2组患儿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以轻微不良反应为主,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显著缓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促进病情转归,进一步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国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观察组出现咳嗽1例、咯痰1例,对照组出现咳嗽4例、咯痰4例、气喘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1).结论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方法有显著效果,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