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大联;赵天亮;徐剑初;张运才;陈自强;华春妹;潘陈嵘;郑祖根;徐又佳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治疗的手术方式,讨论本病的病理特点和采用选择性开窗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对6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其术前CT等的定位、定性、定量及术中的具体所见,针对性地选择一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开窗,行潜行减压治疗,并观察其后期疗效.结果经治疗的63例患者,开窗潜行减压基本上达到了满意的减压效果,疗效达优27例,占42.8%;良33例,占52.4%;可3例,占4.5%;差0例.结论通过不同的开窗方式和多个开窗、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剥离和摘除退变增厚的黄韧带和椎间盘、潜行扩大椎管,能达到充分减压及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双重目的,保证腰椎的稳定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脊椎滑移的发生.
作者:周根欣;章进;祝健;倪增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从1989年9月,我科收治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35例,采用垫枕练功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蒋四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自1991年6月~1996年12月我院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骨折29例,Dick钉27例,CD内固定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胫骨平台或股骨髁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易发生关节功能障碍.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胫骨平台夹治疗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功林;葛宝丰;李兴勇;张军华;王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股骨干骨折采用髓内针固定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严或术后管理不当,将造成髓内针断裂,手术失败.现对近年来收集髓内针断裂4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邵建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进行概述.1 不同缝合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1 神经外膜缝合术 就是利用神经干外膜结缔组织层较厚的特点,进行断裂神经的对端缝合.
作者:崔玉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自1987年至1996年收治踝关节开放性骨折32例,经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农仁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5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X线、CT、MRI及腰椎管造影)变化特点.结果经平均30个月的随访,非手术治疗29例,优良率33.3%,手术治疗46例,优良率90%.结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增生狭窄型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方式以破碎游离型为主,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
作者:张世民;蒋位庄;周卫;刘昱彰;张禄堂;李星;章永东;黎作旭;兰吉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颈肌按摩、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弹拨松解和颈椎牵引的方法治疗颈椎病100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新丽;李树祝;傅利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颈痛对微循环的影响及痹痛消的疗效.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痹痛消组)和对照组(颈复康组).采用常规微循环测定方法,观测了应用痹痛消和颈复康冲剂治疗前后根型颈椎病疼痛及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分值均明显减少,两组间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的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943,p<0.05),治疗组疼痛的缓解优于对照组.治前两组微循环异常者分别高达80%和77%,治后微循环状况改善,特别是流态积分明显降低(t=2.3628和2.904,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总态积分降低显著,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型颈椎病微循环异常者高达80%,其疼痛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痹痛消治疗的镇痛作用与微循环的改善有关.
作者:刘秀芹;李金学;向昌菊;程爱华;王尚全;蔡静怡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机理,侧隐窝松解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探讨临床操作技巧,增进对侧隐窝狭窄的认识,提高手术疗效的稳定性和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 180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常规采用椎板间开窗术式,术中注意对侧隐窝的探查和对神经根的彻底松解,灵活掌握术式,兼顾脊柱稳定性.结果 14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优良133例,好转11例,无效3例,优良率达90.4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常合并侧隐窝狭窄,手术统计出现率为51.11%,术中注意侧隐窝的探查和松解,同时兼顾脊柱稳定性,是取得稳定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勇;张连仁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年来以髓内针治疗管状骨骨折应用日趋广泛,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平;张韩明;刘亚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994年1月~1997年6月,选用自拟腰腿痛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配合骨盆牵引、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惠全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男,25岁.7天前被尖刀刺伤左股前上部,在乡卫生院行清创缝合后,左股出现进行性肿胀、疼痛来诊.查体:左大腿外侧、后侧及小腿上段后侧、左臀部广泛皮下瘀斑.
作者:邹志亭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本文以MRI诊断的腰椎间盘退变分型与临床病理学改变加以对照,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同志勤;王坤正;赵京龙;傅建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们从1995年起,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闵大联;赵天亮;徐剑初;张运才;陈自强;华春妹;潘陈嵘;郑祖根;徐又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本院1993~1997年采用手术治疗1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汪益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自1982年以来在无麻醉下采用闭合整复杉木皮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92例,现小结如下.
作者:庞仲常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自1993~1996年,对62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进行了针刺奇功穴、手法扳牵治疗[1],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福华;李化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骶管封闭后手法推拿及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诸葛天瑜;程栋;周海艇;周前;王西迅;孙捷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