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学
目的 比较间苯三酚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接收的先兆流产妇女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孕妇均给予维生素E、屈孕酮等常规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持续胎心监护,观察组孕妇接受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孕妇接受硫酸镁治疗.观察2组孕妇的治疗效果、先兆流产症状消失的时间;观察2组孕妇头痛头晕、出汗口干、胸闷心悸、肌肉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为(4.97±1.92)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38±1.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相当,但间苯三酚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且对症状的改善速度较快,建议治疗先兆流产首选间苯三酚.
作者:韦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确诊的120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静脉滴注.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评分)和巴氏指数(B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MoCA评分及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MoCA评分及B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在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药物不良反应小,适用于老年认知障碍患者.
作者:胡怡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0例,PTMC患者3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30例.对患者TSH水平进行测定,分析TSH水平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结节内钙化、甲状腺外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比较高,良性甲状腺结节组发生上述情况的例数比较少.对比3组患者的TSH水平可知,TSH在0.35~1 U/L、1~2 U/L数值范围的患者例数比较多,良性甲状腺结节组≥5 U/L的患者为0.结论 TSH水平变化可作为甲状腺患者病症变化的重要参照指标,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3例,为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传统护理模式,评价2组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34%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控制血糖稳定,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掌握度.
作者:王银虹;张媛;杨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进行内科急诊急救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5例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观察组45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住ICU率、成功救治率、病死率、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预警评分下进行内科抢救措施,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且可依据情况选择治疗措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适宜临床广泛应用开展.
作者:郭远标;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 将行管石复位术成功的BPPV残余头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0)手法复位成功后未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1组(n=50)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4周;治疗2组(n=50)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次,3次/d,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残余头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和3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2、4周时的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1组及治疗2组均能缩短残余头晕症状的时间(P<0.05),但治疗后第1、2、4周时治疗1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组在治疗第1、2周时评分和对照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4周时分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才能对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有治疗作用.
作者:马冬娟;胡进;陆霞;徐金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的基本情况、并发症、症状缓解、子宫异常及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症状缓解率、子宫异常发生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明显,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冷洪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患者,女,77岁,主因针灸后发现颌下血肿11 h、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后10 h入院.患者既往脑梗死间断针灸康复治疗,11h前于当地医院行颌下针灸后出现颌下血肿伴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遂转入当地医院ICU科,病情逐渐加重,10 h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约半小时心跳恢复,血压下降,予多巴胺维持血压并急转我院.查体:昏迷,T36.5℃,P 78次/min,R 26次/min,BP 88/58 mmHg(多巴胺4.5μg·kg-1·min-1),血氧饱和度90%,双侧颌下及颏下肿大明显,触质硬,周围皮下淤血.口腔内可见暗红色血凝块.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迟钝.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肠鸣音正常,四肢末梢凉.行体表包块彩超:下颌区混合回声团;心脏彩超:左室广泛前壁及心尖部运动明显减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血气分析:pH 7.59,PaO2 192.4mmHg,PaCO215.6 mmHg,乳酸1.30 mmol/L,全血剩余碱-6.4 mmol/L;患者存在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考虑过度通气,调整呼吸机参数.血常规:白细胞4.65×109/L,血红蛋白61.00g/L;凝血指标较差.
作者:赵浩天;王华伟;王光英;蒋小芝;贺法强;赵鹤龄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与免疫异常相关的感染性疾病[1].该病是国内常见传染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和危害严重等特点[2].据相关资料统计,在我国,每年因CHB而死亡的患者达30万[3].临床对CHB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除了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外,通常采用积极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中核苷类抗病毒药物(NAs)是一种能够抑制HBV复制,终清除病毒,控制病程进展的有效药物,且具有用药方便、适应证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CHB的临床抗病毒治疗[4-5].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恩替卡韦(ETV)与其他NAs在治疗CHB中的不同特点,提示ETV在治疗CHB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将其作为临床CHB治疗的一线用药.
作者:郑文灿;余梅;法艳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宫腔内病变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行经阴道彩色超声和经腹部彩色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对宫腔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经阴道彩色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超声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宫腔内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郭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上药物品种繁多,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使患者的致残率明显下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结合文献就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报道如下,为临床提供参考.1溶栓治疗1.1 溶栓治疗机制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病灶区的周围有缺血半暗带,所谓缺血半暗带是其中脑的脑组织血液流量处于电衰竭与能量衰竭之间的区域.缺血半暗带内存在大量存活的神经元.缺血半暗带是动态的,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元是否能挽救,主要看梗死后血流恢复时间,还有侧支循环的功能状况.急性脑梗死后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则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功能是可逆的,神经细胞可以恢复功能.如果急性脑梗死后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液,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缺血程度不断的加重,缺血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元不断减少,缺血半暗带不断缩小,临床上表现为病情加重,恢复差,所以脑梗死后应尽早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对减少脑梗死后的致残率非常重要.溶栓治疗是目前重要的恢复血液措施.这些措施要在一个时限内完成,即时间窗,超过时间窗恢复血液,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坏死已不可逆,且增加出血风险.溶栓治疗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溶栓无效,血管不再通,再灌注损伤,并发出血.目前基层医院多采用静脉溶栓,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动脉溶栓.动脉溶栓再通率高,但往往被其需要更长的操作时间而抵消其优点.由于溶栓治疗有出血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也要重视适应证,排除禁忌证,且必须有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
作者:唐运立;韦武;李青;韦妙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结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诊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对比观察2种检查方法检查患者前壁、下壁、侧壁及心肌缺血的情况.结果 心电图检出前壁缺血31例:其中T波倒置11例,ST段抬高1例,ST段降低19例;冠脉造影显示:LAD犯罪血管27例,LCX犯罪血管4例.LAD病变率高于LMCA、LCX、RCA.心电图检出下壁缺血8例:其中ST段抬高3例,ST段降低5例;冠脉造影显示:LAD犯罪血管2例,LCX犯罪血管1例,RCA犯罪血管5例.RCA病变率高于LMCA、LAD、LCX.心电图检出侧壁缺血11例,均为ST段降低;冠脉造影显示:LAD犯罪血管3例,LCX犯罪血管6例,RCA犯罪血管2例.LCX病变率高于LMCA、LAD、RCA.心电图检出13例,均为ST段降低;冠脉造影显示:LMCA犯罪血管8例,LAD犯罪血管4例,LCX犯罪血管1例.LMCA病变率高于LAD、LCX、RCA.结论 心电图可定位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变情况,且结果与冠脉造影符合,具有临床诊断指导价值.
作者:周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收集自动发药机在医院药房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指标数据,观察自动发药机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2017年3-6月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服务投诉例数,调剂准确率、工作量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得出结果.结果 从2017年3-6月,周一日均处方量从1 709上升到1 926,取药人数从1 423上升到1 783,发药盒数从13 219上升到16 813.自动化药房投入使用后药房的投诉与差错减少.约20%的患者在5min以内完成取药,约45%的患者在10 min以内完成取药,约66%的患者在15 min内完成取药;90%以上的患者在30 min内完成取药,≥30 min取药患者比例约6%.5 min内完成取药的患者比例从17.38%增长到21.39%,10 min内完成取药的患者比例从19.60%增长到27.99%,取药时间在10 min以上的患者比例有明显降低.结论 自动配药机的使用提高了医院药房的调剂准确率、工作效率,提高了药房的现代化水平、医院药房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周丹如;陈康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患者女,83岁,因“反复胸痛3年,再发加重1天余”于2013年5月10日入院.有冠心病、高血压、高心病、病窦综合征、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病史.入院前2个月发作2次心前区痛伴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伴意识丧失、跌倒、尿失禁、四肢抽搐,每次发作约1 min,神智可自行恢复.动态心电图曾发现阵发性窦房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原发性ST-T改变;心电图曾发现交界性逸搏心律.胸闷、胸痛反复再发1天余,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0余分钟,可自行缓解,伴休息时气促.入院前约1个月心脏彩超:左房增大(38 mm),左室稍增大(左室舒张末直径51 mm),左室肥厚伴左室顺应性减退,三尖瓣及主动脉瓣中度返流,二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返流.入院心率88次/min.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胸前导联无明显ST-T改变;血肌酐162μm mol/L,血钾5.83 mmol/L,肌钙蛋白T 25.72 pg/ml(正常范围:0~14 pg/ml).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3)病窦综合征;(4)2型糖尿病;(5)肾功能不全;(6)高钾血症;(7)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静脉注射呋塞米40 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胰岛素12 U静脉滴注降血钾.约2h后心率降至44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T波改变,呈Wellens综合征2型改变.患者拒绝转至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及必要时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及可能的起搏器植入术.
作者:喻红;杨小燕;王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的质量及输注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2月需要输注血小板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手工分离血小板的患者44例纳入手工组,采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106例纳入单采组.另选择中心血站供应的手工分离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各10袋,比较两种血小板的质量及2组治疗疗效.结果 单采血小板计数高于手工,单采白细胞含量、红细胞含量低于手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小板血小板总量、血小板体积、酸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纤维蛋白原上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血小板回收率高于手工组,单采组凝血酶原活性变动率、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变动率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与手工组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有效率、血小板校正回收有效、总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采血小板质量明显优于手工分离血小板,但不能增进疗效.
作者:潘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氟米龙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HSK患者50例(59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30眼)与对照组25例(29眼).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0.02%氟米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效果、视力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视力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2组患者中治疗有效者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氟米龙治疗HSK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邢志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众所周知,幽门螺旋杆菌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可使人体产生胃胀、胃疼、口苦、口中异味等症状甚或导致消化道溃疡或胃癌,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有必要的.近年来随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方案的多样性及抗生素耐药性的提高,对抗生素的选择成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克拉霉素的耐药性为30% ~ 50%,甲硝唑耐药性为60% ~ 80%,左氧氟沙星耐药性为30%~50%,由此可见耐药性普遍提高,面对抗生素高耐药的情形下使用呋喃唑酮(痢特灵)及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新的趋势.同时痢特灵的耐药性及药物毒性较低,常用剂量下很少会出现不良反应,但随着该药物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屡见不鲜,超量或长期连续服用药物可能引起中毒,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引起人体肝坏死等疾病[1].现记录使用痢特灵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出现不良反应病案2例.
作者:张丽丽;施丽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观察阿立哌唑口崩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去除脱落病例观察组39例,给予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氮平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1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进步率为84.62%,对照组为82.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治疗前,2组患者TC、TG、HDL、LDL、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TG、FPG水平均有所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HDL、LDL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糖脂代谢的无影响,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王刚;梁晓亮;姜宝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ACS患者按照是否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分为使用组(64例)和未使用组(86例).2组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使用组另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2组在用药后1、3、6、12月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在注射药物时发生头晕,停药;所有患者均无皮疹、恶心、过敏性休克、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CS,不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且相对安全.
作者:钟玲;陈欣;张学丽;邵华;厉伟兰;柳亚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甲泼尼龙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予奥曲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痛、腹胀)、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心率、呼吸)、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炎性因子、血淀粉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8,P<0.01).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痛、腹胀)、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心率、呼吸)、淀粉酶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炎性因子、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肯定,可有效促进各项症状消退,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