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膀胱结石的效果对比

李勇军

关键词: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大力钳碎石, 钬激光碎石, 老年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膀胱结石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对照组采用膀胱结石大力钳碎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残留尿量(Ur)、大尿流率(MF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Ur、M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Ur均降低,MFR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膀胱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碎石治疗后,能显著改善Ur、MFR,不仅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此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研究新进展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急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血便或黑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出现贫血、休克,严重者甚至死亡. 80%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自限性,急性大量出血病死率约占10%,60岁以上患者出血病死率占30%~50%.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年发病率约 50 ~150/10 万,病死率约 5% ~12%[1]. 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约占30%~40%;其次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 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初次诊断后2年内有65%的患者不会发生破裂,第1次出血病死率可达50%[2]. 本文就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晏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FiltekZ350复合树脂和超瓷嵌体修复Ⅴ类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FiltekZ350复合树脂和超瓷嵌体修复Ⅴ类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拔除的离体前磨牙100颗,按照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FiltekZ350复合树脂修复,研究组接受超瓷嵌体修复.比较2组的边缘微渗漏分级及边缘微渗漏深度.结果 2组均未完全消除牙齿微渗漏.在立体显微镜下可见,研究组微渗漏仅表现于釉质内或釉牙本质界,而对照组微渗漏表现以超过釉质,至牙本质,甚至到轴壁.研究组的牙齿边缘微渗漏深度为(138.01±35.58)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85±24.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2,P<0.05).研究组0~1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瓷嵌体修复Ⅴ类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效果与FiltekZ350复合树脂比较更理想.

    作者:张艺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股—腘—小腿动脉长段闭塞行导管接触性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导管接触性溶栓在股—腘—小腿动脉长段闭塞腔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股—腘—小腿动脉长段闭塞且行导管接触性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23例,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术前、术后给予人文关怀及健康指导,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9±0.10显著增加到术后的0.77±0.24(P<0.05).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期间发生穿刺处鞘管周围出血3例,立即处理后好转.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小腿动脉长段闭塞的效果好,且安全性好,正确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姗姗;冯晓芬;崔丽君;汪海飞;雍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需输血治疗患者200例,输血前均给予不规则抗体检验,统计全部患者的阳性率,客观的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类型.结果 200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1.50%(3/200),其中男1例,孕妇2例.结论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安全输血提供重要的保障,减少或者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出现.

    作者:朱小腾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HPLC-MS/MS法测定患者血浆中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患者血浆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浓度的HPLC-MS/MS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HPLC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温50℃,流速0.8 ml·min-1,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质谱检测方式为ESI正离子模式,MRM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伊曲康唑705.3~392.2 m/z,羟基伊曲康唑721.2~408.1 m/z.结果 血浆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的浓度均在0.1~1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5%,平均回收率为85%~10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王磊;刘红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影响Ramsay-Hunt综合征预后的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医院治疗的49例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析影响Ramsay-Hunt综合征预后的因素.结果 患者性别、患病侧别、有无多神经受累及治疗开始时间对预后判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病初面瘫评分对预后判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面瘫的严重程度是判断Ramsay-Hunt综合征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彭静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接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和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2,P>0.05).2组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房内径(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R、IVST、LVDd、LVM、LVMI及LA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应用中医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与高血压的常规西药治疗具有相类似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医师的指导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作者:窦莉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单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医院行单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对照组进行常规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麻醉并发症、麻醉效果和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单下肢骨科手术的效果好,临床价值高.

    作者:刘兴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微针疗法联合瘢痕止痒软化乳膏修复妊娠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针疗法联合瘢痕止痒软化乳膏修复妊娠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有妊娠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瘢痕止痒软化乳膏修复妊娠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针疗法修复妊娠纹.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腹部皮肤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腹部皮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部皮肤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针疗法联合瘢痕止痒软膏修复妊娠纹的疗效理想,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恢复皮肤弹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柏杨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OOK球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COOK球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进入医院产科分娩的存在引产指征的12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COOK球囊,对照组单用米索前列醇,比较2组产妇引产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对存在引产指征的产妇使用COOK球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促进其宫颈扩张,进而提高引产成功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六味地黄丸联合丹参明目丸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丹参明目丸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医院糖尿病门诊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丹参明目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及DR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PBG、HbA1c、SBP、DBP均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后,观察组DR新增率、进展率均低于对照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联合丹参明目丸防治DR具有一定的作用,药理机制尚需完善.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药对糖尿病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控细胞粘附,血栓阻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壁炎性反应. 作为血管内环境稳定的主要调节因素,内皮细胞维持血管扩张与收缩的平衡,调节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纤维蛋白溶解和血栓形成以及血小板粘附,这些平衡的扰乱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病理生理条件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 糖尿病环境下导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机制包括葡萄糖代谢改变,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低度炎性反应状态和活性氧的生成[1-2].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的药物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血管并发症是重中之重. 现就中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超然;李亚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暴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暴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实施手术切除时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在实施切除手术时不显露喉返神经.比较2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时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够保证更清晰操作,降低喉返神经受损率,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江茜;黄繁;韩元圣;胡方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与分析我院近3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开具的抗高血压药处方26316张进行调查分析,对处方中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种类、单个品种用药比例、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近3年我院高血压用药患者女性高于男性,其中年龄分布以61~75岁居多.我院常用降压药有七类,即钙通道阻滞剂(CCB)类、β受体阻滞剂(β-RB)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滞剂(ACEI)类、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利尿剂类、α受体阻滞剂(α-RB)类及复方制剂类,其中以CCB类应用多.我院近3年单个用药比例高的均为CCB类的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在联合用药方面,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结论 我院近3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种类齐全,其中以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一线治疗药物.在众多降压药中氨氯地平用药频度高,在联合用药中以单独用药和二联用药多.3年间比较用药规律、用药趋势均无明显变化,基本符合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原则.

    作者:贺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全自动摆药机药品盘点使用中的数据化管理

    药品盘点工作对药品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药品管理的一项具体制度要求,药品盘点也是发现问题的手段,通过盘点,可以发现药品流通中出现的相关差错:例如药品入库错误、调配错误、药品效期管理不完善等[1].近年来随着自动化药房的发展,全自动摆药机的运用逐渐在多家药房出现,我院自2016年7月份开始使用全自动摆药机,由于全自动摆药机摆药与以往手工摆药的药品数据处理模式不同,导致盘点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根据全自动摆药机的数据处理特点结合我院药房盘点制度和Excel 工作表的数据处理性能,终实现了全自动摆药机药品盘点的数据化管理.

    作者:邹远磊;夏清荣;梁俊;李军;陈欢;孙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药品管理中过期药品报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对医院过期药品报损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加强药品管理,降低损耗,减少损失.方法 对2013年1月-2017年9月该院药品出库金额、过期药品报损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药品报损率低于3‰,但5年中过期药品报损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造成浪费,成为药品管理的隐患.结论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药品的养护,保持低报损率,减少过期药品报损造成的浪费.

    作者:张宇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 通常认为,只要患者在X线征象中表现出关节破损的现象,并且伴随严重的疼痛感或功能障碍症状,任何的非手术治疗均不会对疾病的缓解有明显的帮助,那么就可以推断为关节置换的指征[2]. 髋关节置换术一般是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手段[3].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术指征也得到显著扩大,手术开始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制,更多高龄的患者开始接受此类型手术,并且手术应用部位也得到了显著拓展,从髋关节到髋部伤病[4]. 常见的髋部骨折包括转子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是指小转子水平以上到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大多情况下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老年女性患者为常见,其次是老年男性患者,在中青年中此疾病相对不常见[5].由于股骨转子间的血运相对丰富,因此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在发生过骨折后比较容易愈合,并且也不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发生转子间骨折,比较容易应对,可以采用多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老年患者在年龄和基础疾病因素的作用下,任何一种治疗措施均有可能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6]. 因此即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方法较多,但对于高龄患者而言,还是主要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

    作者:向黎;项云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达立通颗粒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方案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评分、常见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胃排空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排空率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常见症状如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上腹痛等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常见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立通颗粒应用在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患者中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黎文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骆氏妇科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目前,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影响生育,不孕不育症逐年增加,同时也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据调查显示,不孕夫妇的离婚率是正常人群离婚率的2.2倍[1] ,由此可见不孕症的危害性. 骆氏妇科在针对此类疾病的诊治,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和特色,通过临床不断探索,结合针灸疗法,为患者缩短了疗程,提高了受孕率.

    作者:曹赟赟;骆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骨二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42例应用髓内钉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扩髓组(22例)和非扩髓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彻底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 扩髓组患者的手术用时长于非扩髓组,术中出血量大于非扩髓组,但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非扩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髓组中髓内钉杆及锁定钉失效发生率为0,非扩髓组患者中发现1例髓内钉主杆失效,二次手术行扩髓髓内钉治疗后骨折顺利愈合,发现4例锁钉松动、退钉等现象,骨折愈合后取出失效内固定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骨折,非扩髓由于其优势,可用于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扩髓组可用于活动需求量大的青年患者.

    作者:任强;曹旭阳;高博;王政;翟金帅;黄腾;李西成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