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文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水肿体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水肿体积为(15.26±6.32)ml小于对照组的(21.84±5.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3,P=0.000).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P<0.05).结论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均能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但托拉塞米临床疗效更高,能明显减小脑水肿体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民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88例,按照是否同时加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试验组44例患者同时加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和随访观察2组卵巢恶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盆腔疾病发生率为13.64%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同时加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可有效降低个体患者卵巢良、恶性疾病及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
作者:朱丽;昌艳霞;杜桂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良性BPH患者随机分为TURP组和开放组各32例.对比2组手术指标、疗效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URP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及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前的各项疗效指标(Qmax、PVR、IPS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善,但TURP组改善程度大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R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治疗良性BPH效果卓越,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还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采用该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大大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另外,采用该术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乐骏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为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56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毒性脑/脑膜炎患者101例(病脑组),化脓性脑/脑膜炎患者26例(化脑组),结核性脑膜炎29例(结脑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结果 3组患者发热、头痛、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癫痫发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化物、ADA、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脑脊液性状(包括颜色、透明度)、白细胞分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型颅内感染临床表现相似,部分颅内感染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需根据不同颅内感染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仔细分析,综合考虑以大可能作出正确判断.
作者:徐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成人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7年9月于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者62例,对62例确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予定期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均有皮肤紫癜(100.00%),黑便52例(83.87%),呕血4例(6.45%),血便4例(6.45%),大便潜血阳性2例(3.23%),腹痛60例(96.77%),关节疼痛16例(25.81%),肾脏损害12例(19.35%).62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治愈6例,显效26例,有效3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成人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根据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足量给予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华;黄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肾上腺素在重症哮喘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比较2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HR、RR低于对照组,SaO2、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肾上腺素可以改善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局,为进一步使用这种药物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叶贵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医院急诊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溶栓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12h内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患者12 h内血管再通率为80.0%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2,P<0.05).溶栓组患者CK峰值、CK-MB峰值低于常规组患者,达到峰值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血管再通率较高,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作者:程云飞;罗志彩;张自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促进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合理性的效果.方法 根据医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使用现状,由临床药师制订并实施干预措施,评价干预前、后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由干预前的77.78%降至20.28%(P<0.05);联合用药不适宜、溶媒使用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时机不适宜、用药疗程不适宜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干预后,免疫增强药、止吐药、扶正类中药注射剂、对症骨髓抑制药物的联合用药问题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肝药联合使用问题的发生率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合理使用率.
作者:张奇兵;袁珺;刘伦波;叶本模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中心药房患者退药原因,总结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中心药房退药患者600例的退药资料,对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计算构成比.结果 退药主要原因为患者出院或转科、药物不良反应、医嘱调整、医嘱输入错误、不合理用药、患者死亡和取消检查等.结论 医院应采取措施规范退药程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退药率,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作者:梁斯敏;陈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0例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40例为CIN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经阴道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3组入选者进行检查,比较3组入选者常规超声图像特征、超声弹性成像表现情况及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 对照组宫颈呈圆柱状且回声比宫体稍高,宫颈管位于中央呈强带状回声;宫颈癌组不同分级患者的超声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Ⅰa期主要表现宫颈回声不均匀,部分可见点片状低回声或高回声;Ⅰb期及以上形态不规则、宫颈内有不均质回声肿块、宫颈明显增大、宫颈管消失.对照组宫颈大部分呈绿色,极少部分呈红色与兰色,且宫颈管与宫颈浆膜层均呈红色;CIN组宫颈普遍呈绿色,少部分呈兰色或红色,且宫颈管与宫颈浆膜层均呈红色,部分可见兰色;宫颈癌组大部分宫颈呈兰色,少部分呈绿色或红色,部分宫颈浆膜层连续性中段.宫颈癌组弹性成像评分为1分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IN组;宫颈癌组弹性成像评分为3分、4分、5分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CIN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患者弹性成像评分为1分的人数占比明显高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期与Ⅰb期患者弹性成像评分为4分的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Ⅰa期;而Ⅱa期患者弹性成像评分为5分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Ⅰa期以及Ⅰb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一种无创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芳;欧阳靖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2017年2月2日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196例,根据预防措施实施与否分为2组,每组98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药物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实施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10%低于对照组的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急诊介入治疗、深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抗凝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积极的物理治疗联合药物预防措施可减少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急诊介入治疗、深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广清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40例(EB组),另选择同期入选普通支气管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的IgG、IgA、IgE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2组的免疫球蛋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EB组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EB组的IgG、IgA、IgE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和IL-4、IL-5、TNF-α、IL-1等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组急性发作期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处于高水平状态,与慢性咳嗽转归密切相关.
作者:陈艳;田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快速康复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施行骨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指导、体位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及院外随访等快速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后VAS疼痛缓解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指导用于老年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强;曹旭阳;高博;王政;翟金帅;黄腾;李西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美托咪定与神经阻滞联合方案,对照组给予B超引导下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方案.比较2组患者术中收缩压、心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和心率的高值低于对照组,低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观察组镇痛程度评分为(1.67±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神经阻滞联合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镇痛效果较好,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亚丁;王韵;王翠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降压方案,服药后血压均控制于≤140/90 mmHg.治疗组另给予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动态血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随访显示,2组患者的白天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夜间血压及24 h平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早期曾出现轻度头晕2例,口干1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治疗后期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2组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治疗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01±0.58)分,对照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12±0.45)分.2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加用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有利于血压控制和情绪改善.
作者:李琪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对妇产科围术期头孢呋辛合理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妇产科围术期患者418例,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9例,观察组于术前0.5 h给予头孢呋辛2.0 g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后再次予头孢呋辛2.0 g静脉滴注.对照组于术前和术中均进行头孢呋辛治疗,手术结束后进行头孢呋辛滴注,每次4.0 g,每天1次,连续滴注3 d后将滴注用药改为口服.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发病率、手术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头孢呋辛使用量,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发病率及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围术期的患者对头孢呋辛进行合理使用,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发病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同时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患者头孢呋辛的使用剂量,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作者:池志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密闭式留置针在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参与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分两周期进行研究,第一周期采用直型密闭式22号留置针(148例),第二周期采用Y型密闭式20号留置针(138例),对比2种不同类型密闭式留置针的重新置管率、疼痛情况.结果 Y型密闭式20号留置针的重新置管率为28.26%(39/138)高于直型密闭式22号留置针的11.49%(17/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1,P<0.01).Y型密闭式20号留置针的疼痛评分为(2.02±0.69)分高于埋置有型密闭式22号留置针患者的(1.87±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1,P<0.05).结论 22号直型密闭式留置针重新置管率较低,且患者疼痛值低,将其用于生物等效性研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章秀锦;许安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实施小肠内排列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将6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实施小肠内排列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急性肠梗阻症状患者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实施小肠内排列术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治疗急性巨大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巨大肺脓肿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17.78%),包括感染2例、呼吸衰竭2例及心律失常4例,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例(2.22%),其发生了感染.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结论 对急性巨大肺脓肿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高热不退等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王静海;叶翔;庞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医院儿科流感疑似病例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解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金刚烷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发热等不适症状,缩短流感病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芳;匡卫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