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肾上腺素辅助急诊抢救重症哮喘患者效果观察

韦有军

关键词:急诊抢救, 重症哮喘, 肾上腺素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肾上腺素辅助临床急诊抢救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急诊抢救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对比2组患者的心率、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例(6.2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4例(29.1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急诊抢救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其临床治疗结果显著,相比较传统治疗方法,患者不仅可获得更高的救治成功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进行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TCD技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TCD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10日-2017年10月11日在医院进行诊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0例,均接受TCD检查,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对不同梗死面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的总异常率为85.56%(77/90),其中大面积梗死组49例患者中异常43例,异常率为87.76%;小面积梗死组41例患者中异常34例,异常率为82.93%.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患侧的收缩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均慢于健侧,大脑后动脉患侧的收缩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均快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TCD技术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杜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儿科病房收治的HSP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肾脏损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辅助治疗儿童HSP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海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成人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分析

    目的 分析成人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7年9月于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者62例,对62例确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予定期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均有皮肤紫癜(100.00%),黑便52例(83.87%),呕血4例(6.45%),血便4例(6.45%),大便潜血阳性2例(3.23%),腹痛60例(96.77%),关节疼痛16例(25.81%),肾脏损害12例(19.35%).62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治愈6例,显效26例,有效3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成人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根据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足量给予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华;黄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DCA理论在我院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督查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PDCA循环工具对该院重点监控药品开展合理用药督查,通过专项点评,探索合理用药督查的新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0-12月(非干预组,n=151)使用重点监控药品的住院归档病历进行专项点评,分析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用药绩效考核惩奖措施、引进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等干预后;选择对2017年4-6月(第1轮PDCA组,n=150)与2017年7-9月(第2轮PDCA组,n=222)使用重点监控药品的住院归档病历进行专项点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点评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住院病历523例,其中不合理病历110例.第1轮、第2轮PDCA组不合理用药率分别为19.3%、14.4%,明显低于非干预组的32.5%,且第2轮PDCA组低于第1轮PDCA组(P<0.05).结论 PDCA循环工具可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

    作者:刘猛;乐文清;叶晓磊;严家菊;卞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2017年我院中心药房退药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中心药房患者退药原因,总结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中心药房退药患者600例的退药资料,对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计算构成比.结果 退药主要原因为患者出院或转科、药物不良反应、医嘱调整、医嘱输入错误、不合理用药、患者死亡和取消检查等.结论 医院应采取措施规范退药程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退药率,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作者:梁斯敏;陈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耳穴埋豆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穴埋豆护理,比较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第一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胀及辅助通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能恢复肠功能,促进患者早期排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获得了患者的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宝川;赵惠芬;陈掌珠;卢米英;吕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地高辛中毒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地高辛中毒的临床特性及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影响因素,为地高辛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或住院期间发生的地高辛中毒患者31例,对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21例(67.74%)患者采用0.125 mg/d,10例(32.26%)患者采用>0.125 mg/d.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为(3.03±1.08)ng/ml,其中地高辛血药浓度>2.0 ng/ml 25例(80.65%),血药浓度0.8~2.0 ng/ml 6例(19.35%).地高辛中毒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及心脏毒性.结论 地高辛中毒影响因素较多,个体差异明显,应密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加强监护,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成守龙;苗苗;刘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水肿体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水肿体积为(15.26±6.32)ml小于对照组的(21.84±5.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3,P=0.000).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P<0.05).结论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均能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但托拉塞米临床疗效更高,能明显减小脑水肿体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民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某院药房外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某院药房外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情况,为医院药房外药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药学部对药房外的41个科室的备用药品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药房外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基本上能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数不符、不同种类药品混放或未按批号顺序有序摆放、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药品过期等.结论 持续改进药房外药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同时对药品管理相关人员加强培训和宣传,大限度地保证药品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吴紫娟;王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降压方案,服药后血压均控制于≤140/90 mmHg.治疗组另给予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动态血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随访显示,2组患者的白天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夜间血压及24 h平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早期曾出现轻度头晕2例,口干1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治疗后期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2组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治疗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01±0.58)分,对照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12±0.45)分.2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加用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有利于血压控制和情绪改善.

    作者:李琪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小儿扁桃体术后舒芬太尼复合地塞米松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地塞米松在小儿扁桃体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扁桃体手术患儿分为3组,A组予舒芬太尼2.0μg/kg镇痛;B组予舒芬太尼1.5μg/kg+地塞米松150μg/kg镇痛;C组舒芬太尼2.0μg/kg+地塞米松250μg/kg镇痛.对比3组患儿的镇痛(FLAAC)、镇静(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的FLAAC评分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在麻醉复苏室出现1例呼吸抑制现象,与其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扁桃体手术患儿术后应用舒芬太尼2.0μg/kg+地塞米松250μg/kg镇痛效果较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毅;高国一;李忠云;武建洪;张云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均分2组各44例.介入治疗组进行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手术治疗组进行切除动脉内膜的手术治疗.比较2组脑分水岭梗死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6个月后脑梗死复发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组脑分水岭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0,P<0.05).干预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均低于干预前,且介入治疗组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6个月后脑梗死复发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均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俊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肾盏憩室结石患者24例,均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4~128(89.2±19.8)min,术中出血量为34~186(67.2±15.2)ml,住院时间为4~9(5.6±0.3)d,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复查,结石清除率达到100%.随访6~24个月,症状彻底消失23例,症状显著缓解1例.IDV复查结果提示,肾盏憩室彻底消失10例,肾盏憩室显著缩小13例,24个月后肾盏憩室结石复发1例.结论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中应用价值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烨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二胺氧化酶、血氨、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二胺氧化酶、血氨、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且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从而对肝性脑病起到明显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秀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瘤,好发于成人 ,多见于40~50岁,儿童很少见,另外,女性患者要明显多于男性患者,这可能与女性因月经失血而男性肺活量较大能耐受慢性缺氧有关 . 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左、右侧发生率均等,双侧发病少见,或伴有鼓室、迷走神经等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或同时发生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癌等.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比较困难. 此外,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关系密切,且血供丰富,极易出血,一旦确诊,主张立即手术切除,以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颈动脉体瘤是外周化学感受器瘤的一种, 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体的外鞘,从组织发生上来讲颈动脉体来源于外胚层与神经管之间的神经嵴,属于副神经组织,故又称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在临床上是一种散发、少见的疾病,有文献报道在颈动脉肿瘤中其所占的比例为 0. 03%,在头颈部肿瘤中所占比例为0. 22% [1-2]. 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引起体内血液成分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以使颈动脉体代偿增生,从而形成肿瘤,这是目前认为颈动脉体瘤的发病原因[3]. 颈动脉体瘤的生长速度缓慢,多数良性,但也可以发生恶变,恶性诊断依据一般是肿瘤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或术后复发[4].

    作者:赵燕芹;王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四妙勇安汤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四妙勇安汤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只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予四妙勇安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05,P<0.05).观察组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00,P>0.05).结论 四妙勇安汤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增大患者的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建;陈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罗浮山风湿膏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浮山风湿膏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疗法,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联合罗浮山风湿膏药外敷,以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3、5、7 d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罗浮山风湿膏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可以降低西药的用量,使患者尽早活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赵文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40例(EB组),另选择同期入选普通支气管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的IgG、IgA、IgE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2组的免疫球蛋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EB组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EB组的IgG、IgA、IgE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和IL-4、IL-5、TNF-α、IL-1等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组急性发作期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处于高水平状态,与慢性咳嗽转归密切相关.

    作者:陈艳;田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术前系统性肺康复训练联合氨溴索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系统性肺康复训练联合氨溴索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7月-2016年12月)60例和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50例.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术前系统性肺康复训练,2组均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术后1个月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咳嗽峰流速(PCF)、呼气峰值流量(PEF)],随访3个月比较2组生活质量[癌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FVC、FEV1、PCF、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FVC、FEV1、PCF、PEF水平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幅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QLQ-C30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系统性康复训练联合氨溴索应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效果良好,对改善其近期预后状况有益.

    作者:赵文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小剂量肾上腺素辅助急诊抢救重症哮喘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肾上腺素辅助临床急诊抢救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急诊抢救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对比2组患者的心率、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例(6.2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4例(29.1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急诊抢救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其临床治疗结果显著,相比较传统治疗方法,患者不仅可获得更高的救治成功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韦有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