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ence,SUI)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41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经阴道无张力悬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治疗33例,经耻骨上途径无张力悬吊带术(suprapubic Arch sling,SPARC)治疗8例.结果:41例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5.5 min),出血量10~25ml(平均15ml).膀胱损伤5例,2例为双侧损伤.40例患者拔尿管后排尿良好,1例因带气囊拔尿管而损伤尿道,出现尿潴留.术后随访1~23个月,4例患者在明显增加腹压时有少许尿液滴出,其余患者皆可很好地自主控尿,1h尿垫试验<2g,治愈率为90.2%(37/41).结论: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可有效地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A23187或联合嘌呤霉素(puromycin)对人类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方法:收集体外培养成熟的人卵母细胞124枚,根据体外成熟培养的时间分为24、48、72 h组.分别采用A23187、A23187联合嘌呤霉素进行孤雌激活,然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孤雌胚胎进行性染色体分析.结果:A23187或联合嘌呤霉素能激活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激活率分别为38.9%、71.8%;二者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孤雌胚胎的发育潜能.随着体外成熟培养的时间延长,A23187联合嘌呤霉素对卵母细胞激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4、48 h组成熟的卵母细胞激活率和胚胎发育潜能显高于72 h组.FISH对9个孤雌胚胎的性染色体分析示,7个孤雌胚胎为XX,2个为X.结论: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嘌呤霉素能有效地激活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形成的孤雌胚胎核型多数为双倍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CMPR)在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的输尿管扩张性疾病33例,手术前均行超声(USG)、静脉尿路造影(IVU)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于静脉注射对比剂2~5 min后行薄层容积扫描,经独立工作站后处理获得患侧输尿管的CMPR图像.结果:USG发现33例均患侧输尿管积水,但显示梗阻部位及病变不理想;IVU示患侧输尿管未显影;CMPR图像均清楚地显示了输尿管的扩张程度、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毗邻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评价已有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IVU检查输尿管未显影的输尿管扩张性疾病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同种带瓣大动脉(conduit valved homograft,CVH)移植后的免疫反应,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①建立液氮冻存和4℃保存犬CVH (各14例)移植于异性受体犬腹主动脉实验模型;②在移植术后不同时点切取植入的CVH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7 d即可出现细胞免疫反应;1~3月达高峰;6~12月呈持续的低水平状态;表现为CVH内膜、动脉外膜、瓣下心肌组织中T细胞(以CD8+细胞和CD4+细胞为主)浸润,IL-2Ra持续表达.体液免疫反应仅发生于术后7 d~3个月,IgG沉积于CVH内膜和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周围;CVH瓣下心肌细胞、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间有散在的CD2r细胞浸润.结论:①CVH具有免疫原性.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是其免疫原性表达的主要部分;②CVH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以内)行免疫排斥反应的监测及防治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5△三棱镜诱发眼斜诊断弱视的作用.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查278例儿童视力和用15△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注视类型,并比较结果.结果:①53例用15△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双眼持续注视,其双眼视力相等,46例双眼视力均为1.0,7例视力为1.0-2-3;②51例用15△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轻度弱视的患者中,44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少于两行,视力为0.6~0.8;7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为0.4~0.5;③122例用15△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明显弱视的患者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均在0.2~0.5之间,与我国中度弱视视力诊断标准相符合;④31例用15△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重度弱视患者视力均低于0.1;⑤21例用15△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双眼持续注视,其双眼视力相等,但双眼视力为0.6~0.8;⑥用检查视力和15△三棱镜诱发眼斜两种方法诊断弱视的符合率为92.4%(257/278).结论:15△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注视类型,提高弱视的诊断率,使早期治疗弱视成为可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驱动蛋白Rbkinesin-6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有丝分裂的影响.方法:采用Rbkinesin-6特异性esiRNA介导的RNAi技术,系统分析Rbkinesin-6对肺癌细胞系A549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Rbkinesin-6 esiRNA可特异性地消除A549细胞Rbkinesin-6的表达,Rbkinesin-6缺失的细胞无法完成有丝分裂末期/胞质分裂,进而转变为双/多核细胞.结论:Rbkinesin-6在A549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胞质分裂后阶段起重要作用,Rbkinesin-6基因沉默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为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新型发光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晶体颗粒量子点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标记和成像,探讨它在血液细胞分化发育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发射波长为550 nm的绿色量子点转铁蛋白复合物分别在体外和体内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进行标记研究,并观察量子点转铁蛋白复合物对骨髓造血干细胞CFU-GM的影响.结果:量子点转铁蛋白复合物可标记骨髓中大部分造血细胞,而且荧光强度强,光学和化学稳定性好,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无影响.结论:量子点在血液细胞成像方面表现了优良的特性,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将2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n=10)和肝素组(B组,n=10).B组自肿瘤切除后持续静脉投入小剂量肝素,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稳定在50~70 s.两组患者自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每2 h采集1次静脉血检测血常规、PT、纤维蛋白原APTT、Fb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片段(F1+2)、D-二聚体(D-D).结果:与麻醉开始时比较,两组患者4~6 h后PT缩短,Fbg增高,AT-Ⅲ降低,F1+2与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用肝素后,F1+2与D-D开始降低,并明显低于同时点的A组(P<0.05).结论:随着手术的进行,患者血液凝固、纤溶功能增强,6 h后出现血栓前状态,小剂量肝素可改善血栓前状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ES细胞-D3来源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泌的胰岛素的降糖活性及IPCs移植对糖尿病(DM)鼠的降糖作用.方法:ES细胞-D3培养于经处理的鼠胚成纤维细胞滋养层上保持未分化状态扩增,对数生长期时转入无血清含bFGF的DMEM诱导液进行诱导分化,使其分化为IPCs.于诱导的第21天,用ELISA法检测IPCs受高糖刺激2 h后所分泌的胰岛素,同时将分泌的胰岛素静脉注射给小鼠,观察受鼠血糖的变化;将诱生的IPCs移植给链脲菌素(STZ)诱导的DM小鼠,观察受鼠血糖水平的改变.结果:ES细胞-D3体外诱导生成的IPCs所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糖活性,且IPCs经两次移植给DM小鼠后第5天,血糖水平较移植前显著降低(P<0.05),第2次移植后第15天,受鼠血糖水平反弹到与移植前没有差别.结论:小鼠ES细胞-D3诱导生成的IPCs能够分泌有活性的胰岛素,且在一段时间内可显著降低DM受鼠的血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HLA-B基因型与山东地区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型方法对29例山东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LA-B的基因分型,并与健康汉族人的HLA-B的基因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山东地区汉族人乙肝患者中HLA-B55、71、72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山东地区健康汉族人的基因携带率(P<0.05),HLA-B54在乙肝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健康汉族人的基因携带率(P<0.05).结论:HLA-B55、71、72基因表型与山东地区乙肝慢性化相关,而HLA-B54基因型与抗HBV的感染相关,免疫遗传因素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体外肾小管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体外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取肾小管细胞,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正常兔血清(SC组)、再灌注损伤兔血清(SIR组)和再灌注肾损伤兔血清+胰岛素(IN组)处理培养48 h后,分别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肾小管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钙ATP酶(Ca2+-ATPase)活性、一氧化氮(NO)和培养液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细胞组化染色检测肾小管细胞内SDH活性.结果:IN组与SIR组比较,肾小管细胞内SOD、SDH、Ca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MDA、LDH、NO含量显著下降(P<0.05);细胞组化染色显示IN组SDH颗粒密集,着色较深,而SIR组颗粒稀疏,着色浅淡.结论:胰岛素对损伤肾小管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为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并减轻细胞内Ca2+超载,促进细胞能量代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活化蛋白(RANTES)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培养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作为体外实验模型,分别加入浓度为0.1、1.0、10.0 ng/ml的IL-1β后采用RT-PCR、ELISA法从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观察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基础状态下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有RANTESmRNA的表达.0.1ng/ml的IL-1β作用4h即可明显增加细胞RANTES mRNA的表达(P<0.05),1.0 ng/ml的IL-1β作用8 h时作用达高峰,随着时间的递增,mRNA水平呈递减趋势,且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ELISA结果显示,基础状态下细胞培养上清液内有微量RANTES蛋白的表达.0.1ng/ml浓度的IL-1β作用4 h即可显著诱导细胞分泌RANTES,1.0 ng/ml浓度的IL-1β作用12 h培养上清液中RANTES含量达高峰.结论:IL-1β可增强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对RANTES的基因表达,二者在EMs的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霉胺对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对刀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昆明小鼠分成A、B、C 3组,每组20只.行1.5 cm腹正中切口,在右侧腹膜缝植5 mm2大小乳胶片,关腹前A组留置生理盐水1 ml,B组留置3%青霉胺1 ml,C组留置3%青霉胺1 ml且术后连续每天口服3%青霉胺1 ml.术后10、20 d分别处死各组的一半,根据Bigatt's计分法计算每组小鼠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积分,观察刀口愈合情况,行抗张力测试,部分粘连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及组织增生情况.结果:术后10 d,B、C组粘连发生率低于A组(P<0.05)、粘连积分明显低于A组(P<0.01);术后20 d,粘连发生率C组低于A组(P<0.05),粘连积分B、C组明显低于A组(P<0.01).B、C组刀口均甲级愈合,但抗张力测试低于A组(P<0.01).结论:青霉胺具有明显预防腹腔粘连的作用,降低刀口抗张力而不影响刀口愈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损伤大鼠双侧基底核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用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共同检测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选用3月龄大鼠16只,随机选8只制成模型组,将鹅膏蕈酸钠(IBO)注入大鼠双侧基底核,其余8只为青年对照组.另选24月龄大鼠8只为老年对照组.用Morris水迷宫对3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模型组与青年组、老年组相比,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是检测AD模型的可靠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慢性乏氧标记物(HIF-1α、GLUT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HIF-1α和GLUT1抗体对46例NSCL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者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IF-1α与GLUT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0%(27/46)和39.11%(18/46),r=0.492(P=0.001).HIF-1α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而GLUT1与淋巴结转移(P=0.021)和鳞癌(P=0.001)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GLUT1阳性的NSCL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39),而HIF-1α与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无关.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同时存在急、慢性乏氧,其无病生存率主要与慢性乏氧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30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服二甲双胍,1 500mg/d,连续12周.观察服用二甲双胍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腺激素及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BMI、WHR、LH、LH/FSH比值、T、A、DHEAS、FI、Homa IR、Homa β cel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ISI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其机制与二甲双胍降低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大鼠绿脓杆菌性角膜炎模型,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绿脓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产生的大鼠角膜炎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建立角膜炎动物模型,模型制作前30 min于大鼠球结膜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炎症组)和PDTC(治疗组),模型制作后1、3、6、12 h观察大鼠表现,角膜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活化情况.结果:LPS刺激后大鼠角膜组织中NF-κB早期活化.治疗组大鼠角膜中的NF-κB p65核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少于炎症组;鼠眼表现和角膜组织学改变较炎症组改善显著.结论:成功建立了绿脓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NF-κB活化在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DTC可有效减轻角膜炎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自杀基因体系联合重组干扰素α-2a(rIFNα-2a)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HSV-TK基因转染PC-3m细胞,经RT-PCR鉴定后,MTY法检测应用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前体药物及联合应用rIFN-α2a对转染PC-3m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未转染PC-3m细胞为对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的变化.结果:GCV对转染后PC-3m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34μg/ml,但其旁观者效应不明显;联合应用rIFN-α2a可明显增强旁观者效应,两药相互作用指数小于0.7.结论:HSV-TK基因与rIFNα-2a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半自动边缘检测算法测定动脉壁面积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应用1.5 T磁共振设备和半自动边缘检测算法测定血管模型的管壁面积,并为29例正常成人胸主动脉和双侧颈动脉行磁共振自旋回波成像及测定动脉壁面积.结果:所测血管模型管壁面积与实际测量面积高度一致,且健康志愿者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此测量方法准确且快速,适用于血管壁面积的重复测定及评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30例36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6耳均接受了完壁式(闭合式)乳突-上鼓室切除、鼓室探查术,其中28耳同时行中耳置管术,5耳同时行听骨链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清除的肉芽术后均作病理检验,其中炎性肉芽28耳,胆固醇肉芽肿8耳.结果:中耳置管者于术后1~3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以语频气导听阈的平均值为标准,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 dB以内)的31耳(31/36,86.11%).鼓室功能曲线检查结果显示,A型27耳(75%),C型8耳(22.22%),B型1耳(2.78%).术后随访0.5~3年,除1耳因鼓室积液复发,再次中耳置管外,其余患者症状无复发,主观听力无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8耳有2耳转为A型.结论:经过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中耳乳突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鼓室、鼓窦及乳突的通气引流,以防复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