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仰卧位踢腿法治疗骨盆上下错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熙水

关键词:仰卧位踢腿法, 骨盆上下错位, 手法
摘要:目的 观察仰卧位踢腿法治疗骨盆上下错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腰臀部疼痛引起的骨盆上下错位造成高低腿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以局部按摩加患侧侧卧位斜扳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仰卧位踢腿法.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但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9.31%高于对照组的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仰卧位踢腿法治疗骨盆上下错位的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术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剖宫产手术,观察组于剖宫产术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2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缩宫素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恶露干净时间、术后48 h阴道出血总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产后恢复基本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加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在高职医学类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探讨

    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理论、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生物学及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类的问题. 生物实验教学是临床医学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查漏补缺,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生物医学是高度综合交叉学科,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国外生物医学实验教学发展早、生物实验设备先进、实验室条件优越且教材规范化,在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实现开放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国内生物医学实验教学起步较晚、教学模式老套、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内容单一、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不重视生物实验课程. 如何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我国高职医学类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相结合,培养优秀的生物医学实践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高职医学类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1]. 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作者:张晓青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成人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成人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成人肺炎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剂量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60 mg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患者气喘、肺部啰音、咳嗽、发热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 mg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成人肺炎效果优于30 mg,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匹伐他汀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匹伐他汀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80例,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正常进行降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服用匹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 O2)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SOD、MDA及H2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OD活性升高(P<0.05),对照组SOD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MDA、H2O2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伐他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特性,能够改善DOP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涂云明;杨玉瓶;李志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HR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HRT不同依从性妇女的相关因素差异.结果 110例HRT更年期综合征中依从性差40例(36.36%),依从性好70例(72.73%);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更年期综合征及HRT认知、家庭支持、就诊条件、医疗费用、HRT不良反应及医患关系是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RT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更年期综合征及HRT认知不足、HRT不良反应、缺少家庭支持、文化水平低.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HRT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HRT依从性.

    作者:方艳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预防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预防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效果.方法 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STEMI患者125例,冠脉造影均显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呈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替罗非班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2组均在发作后12 h内行急诊PCI术,在冠脉造影导丝通过病变后,替罗非班组患者通过指引导管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24 h内穿刺点、皮肤、牙龈、血尿、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情况以及24 h内、30 d内支架内血栓形成、30 d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30 d内临床事件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30 d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的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预防CMVD,减少心肌再梗死和病死率,改善预后且重度出血风险无增加.

    作者:王丽;任远;徐文娟;张卫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试验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与活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正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临床各期前列腺癌的影响

    目的 评估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LRP)治疗临床各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在医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根据前列腺癌TNM临床分期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T1期前列腺癌患者12例,第2组为T2期前列腺癌患者24例,第3组为T3期前列腺癌患者14例.详细记录入选的所有符合标准的前列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术前组织切片评分(Gleason评分)和D′Amico分类;记录神经保留手术率、导尿时间、住院时间,随访5年生存率.结果 第3组患者PSA水平和Gleason得分明显高/低于其他2组(P<0.01);第1组患者年龄和BMI均低于其他2组(P<0.01);根据D′Amico的风险分类,第3组患者风险高(P<0.01).所有患者术中切除淋巴结数为(13.9±6.3).第1组患者神经保留手术率(单侧加双侧)明显高于其他2组患者(P<0.01).3组患者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5年随访期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6/12)、54.2%(13/24)和50.0%(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治疗临床各期前列腺癌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与T1和T2期前列腺癌患者在随访期具有相似的总生存率.

    作者:张延兵;和荣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频超声足踝肌骨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足踝肌骨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G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36例GA患者作为GA组,另选同期就诊的36例非GA患者为非GA组,观察2组高频超声表现,并比较GA组急性期、慢性期超声表现.结果 GA组36例患者共有69个关节行超声检查,非GA组36例患者共有71个关节行超声检查.2组超声表现中滑膜增生、骨侵蚀、滑囊炎、软组织肿胀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组腱鞘炎、痛风石、双轮廓征、尿酸盐沉积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69个受检关节中有急性期关节31个,慢性期关节38个,急性期关节痛风石检出率低于慢性期,血流检出率高于慢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腱鞘炎、痛风石、双轮廓征、尿酸盐沉积可作为GA的特征性表现,痛风石与血流可作为急性期与慢性期关节发作的鉴别指标.

    作者:杨娟;易爱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松振腹法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焦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松振腹法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四肢骨折围术期焦虑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松振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焦虑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振腹法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焦虑较为有效、易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炜;周锦颢;全韩;彭建全;张剑慧;王德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百令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CRF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百令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包括24h尿蛋白定量、BUN、CCr、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h尿蛋白定量、BUN、CCr、SCr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CRF给予百令胶囊,可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义军;张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指导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监测指导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下指导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病原菌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2组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ESR水平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原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1,P=0.6619).结论 应用PCT监测指导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CRP与ESR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保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早期组)与延迟治疗(延迟组),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分压、好转率、采用有创治疗情况、症状好转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和氧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氧分压均显著改善,且早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延迟组,经治疗无效后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率低于延迟组,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恢复,对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等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光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佳阑尾切除手术方式探讨

    阑尾炎是阑尾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炎性改变,以急性阑尾炎多见,急性阑尾炎发病急骤,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发热、胃肠道症状等[1]. 诱发因素有梗阻、胃肠道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内脏神经发射及感染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治疗的急性阑尾炎一般以手术为主,主要有传统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传统阑尾切除术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条件,但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术后恢复慢,有较大的局限性[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其要求较先进的医疗器械及技术,基层医院并不适用[3].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及切口更美观等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世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 对比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疑似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监测,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结果 动态脑电图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脑电图,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脑电图对轻度、中度、重度病毒性脑炎患者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脑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旺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超声检查定位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对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患者91例的超声检查资料,按照疾病种类分为宫角妊娠46例和间质部妊娠45例.记录2组患者的TV-CDS检查结果和超声图像表现,比较2组患者超声结果和术后诊断结果的相符率.结果 宫角妊娠患者多胚胎多与子宫内膜相连,肌层厚度10~12 mm,且宫角内膜分界模糊,间质部妊娠患者则相反;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某些超声图像表现一样,但也有其独有超声图像;宫角妊娠的诊断准确率为93.48%(43/46),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准确率为91.11%(41/45).结论 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均有其独有的超声图像,掌握这些鉴别点有利于降低这两种异位妊娠的误诊率,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许虾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封包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封包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卤米松封包治疗,对比2组严重指数(PASI)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封包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敏;张小蒙;商干伟;孙菊;郭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miRNAs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miRNAs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及住院的急性胸痛患者1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nI区分不稳定心绞痛58例和心肌梗死123例,留取血标本进行miRNA检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的改变分为非ST段抬高亚组61例和ST段抬亚组62例,各组于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前后抽血检测并比较miRNA,介入治疗前后抽血检测并比较miRNA.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miRNA水平在4、8、12、24、72 h和7 d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非ST段抬高亚组与ST段抬高亚组mi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亚组miRNA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非ST段抬高亚组与ST段抬高亚组mi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非ST段抬高亚组miRNA水平高于ST段抬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亚组治疗前后mi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可通过检测miRN的方式进行鉴别诊断,miRNAs能够作为鉴别非ST段心肌梗死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云山;罗浩元;许丽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敏体质患者麻醉1例

    患者,女,17岁,体质量51 kg,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1个月入院. 术前B超检查显示:胆囊多发性结石. 患者自诉既往为高敏体质,主要过敏原有组胺、香烟、牛奶、小麦、鸡肉、鸡蛋、鲤鱼、小龙虾、大虾、人造黄油、尘螨等,过敏时主要症状为全身大小不等皮疹、瘙痒,目前尚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情况.

    作者:王建朝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9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开腹组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肿瘤学指标和预后.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保肛率高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相关死亡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微创特点,更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净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