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钦州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现状调查分析

吴家嘉;李定胜

关键词:口腔诊疗, 消毒灭菌, 调查
摘要:目的 调查钦州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现状,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培训和现场调查法,对钦州市69所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建筑布局、消毒灭菌设备配置、消毒与灭菌管理等,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所医疗机构有56所建立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站,其中,建筑布局流程不符合要求的占94.64%(n=53);由消毒供应室实行集中管理13家,建筑布局流程不符合要求的占46.15%(n=6).三级医疗机构集中管理达100.00%(n=5),二级医疗机构集中管理达66.67%(n=6),一级医疗机构集中管理达14.29%(n=1),未定级医疗机构集中管理达2.08%(n=1).消毒员持证上岗三级医疗机构达100.00%(n=5),二级医疗机构达57.14%(n=4),一级医疗机构达20.00%(n=1),未定级医疗机构集中达20.00%(n=7).结论 钦州市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重点环节存在较大缺陷,应多方面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监督与指导,持续改进消毒与灭菌水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贫血原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营养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干预和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比较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正常饮食恢复时间、网织红细胞改善时间和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营养性贫血儿童治疗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综合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丽霜;朱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临床药师干预抗肿瘤辅助药物合理使用的作用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肿瘤辅助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肿瘤科的住院医嘱,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药师未干预的医嘱资料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药师干预后的医嘱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合理性.结果 观察组抗肿瘤辅助用药销售金额所占药品总额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合理辅助用药医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在安全、经济、有效的使用抗肿瘤辅助药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甘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信息化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信息化改进后的管理成效,寻求其优缺点和提供后期的持续改进方法.方法选取医院通过预先设定筛选条件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信息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非信息化管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疾病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房管理、专科管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病情告知、健康宣教、辅助检查知晓率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完善和医疗质量的改进,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持续推进并不断实践.

    作者:吴迎秋;张雪芳;孙小燕;温萍果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岗松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疾病治疗观念的转变,替代疗法在预防和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1] ,而天然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替代疗法,又因其具有广泛的分布、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含有大量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岗松( Baeckea frutescens L .)属桃金娘科,是一种小灌木,常被用作香料和观赏植物,东南亚、澳大利亚及中国南部地区普遍都有其分布. 在民间用药中,岗松叶常用于治疗发热、妇女经闭、产后妇女肢体酸痛、四肢麻木及类风湿性疾病[3]. 在中医药理论中,其全草入药,味苦、辛,性凉,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及杀虫止痒之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於青肿胀、小便闭塞不通、虫蛇咬伤及阴道瘙痒等相关疾病. 现代药理学活性研究也证明岗松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4]. 研究表明岗松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及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等活性成分[5] ,且这些成分在岗松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有关岗松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新的研究加以综述和总结,为以后岗松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

    作者:荣涛;严明;何玲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小肠内排列术和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常规的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对比2组肠管损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肠管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症状运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刘学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双倍剂量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双倍剂量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伴下尿路症状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双倍剂量0.4 mg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5 mg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推荐剂量0.2 mg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5 mg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命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PSS评分、QOL评分及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PSS评分、QOL评分均降低,Qmax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倍剂量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可更好改善患者自觉症状以及Qmax,但是仍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大剂量坦索罗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锦添;李智强;陈从其;林云侨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与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平均给药次数及子宫切除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血清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给药次数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血清β-HCG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降低患者子宫切除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友云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

    目的 探究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到医院检查人员的尿、血分泌物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以320株致病菌为样本,分别进行药敏实验,并根据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320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185株(57.81%),革兰阴性杆菌135株(42.19%).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枸橼酸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变形杆菌属.MRCNS及MRS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100.00%,其中细菌和药物之间表现出的耐药性不同.结论 细菌耐药率的升高,使其多种耐药性加强.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耐药性可增加临床上对细菌耐药性的了解,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情况及合理应用药物,有利于医学研究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赵培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七氟醚与异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麻醉在疝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七氟醚与异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麻醉在疝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行疝气修补术治疗的疝气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采取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比2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前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5 min、术中15 min、返恢复室时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疝气修补术中七氟醚与异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但七氟醚联合氯胺酮所致躁动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王学坤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雷贝拉唑组加用雷贝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雷贝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76.0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00%高于奥美拉唑组的7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嘉新;江芸;王大海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十六味冬青散对COPD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肺脏凋亡蛋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十六味冬青散对COPD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肺脏凋亡蛋白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60只清洁型的SD雌性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成5组:A组COPD模型组、B组十六味冬青散高剂量组、C组十六味冬青散低剂量组、D组氨溴索治疗组、E组健康大鼠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肺脏中的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的浓度.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结果 A组炎性反应水平高,E组炎性反应水平低.C组炎性反应水平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炎性反应水平低于A组和C组,且D组研究反应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ax、Caspase-3水平高,Bcl-2、Bcl-2/Bax水平低,E组Bax、Caspase-3水平低,Bcl-2、Bcl-2/Bax水平高.B组和D组的Bax、Caspase-3水平低于A组和C组,Bcl-2、Bcl-2/Bax水平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Bax、Caspase-3、Bcl-2、Bcl-2/Ba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Bax、Caspase-3、Bcl-2、Bcl-2/Ba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的起病原因可能与肺部炎症及肺脏细胞的凋亡有关,十六味冬青散在COPD肺组织治疗中可以起到抗炎、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是调节凋亡途径中的Bax、Bcl-2以及Caspase-3等相关蛋白的表达,阻止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政;巴达拉呼其其格;谢海棠;佟淑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心脉隆注射液佐治老年脓毒症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佐治老年脓毒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脓毒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上升,心率和呼吸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出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CO、FS和SV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佐治老年脓毒症急性左心衰竭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缺血缺氧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晓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185例抗生素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185例抗生素类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资料,为降低ADR的发生率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出现的185例抗生素类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抗生素种类、ADR程度分级,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85例抗生素类药品ADR报表中,年龄≤18岁的未成年人所占比例高(43.24%);头孢菌素类引起ADR的例数多(占71.35%),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44.17%).结论 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重视抗生素类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孙楠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特征,观察β受体阻断剂治疗对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心衰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服用组22例与未服用组30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心功能.结果 52例患者中,合并扩心病及冠心病各4例(7.7%);高血压11例(21.2%);糖尿病5例(9.6%);风心病2例(3.8%);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21例(40.4%).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组BNP、LVEF、6 min步行距离、LVEDD、LVESD、HR均优于未服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COPD患者并发症较多,易发生心衰且不易诊断,因此,对COPD患者要提高心衰的诊断率,以提高治愈率,β受体阻断剂使用者心功能指标优于未使用者.

    作者:曹磊;掌瑜;韩寒;赵宁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外科患儿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医嘱点评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外科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情况,并对其适宜性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120例外科使用奥美拉唑钠的患儿医嘱,对适应证、给药时机、停药指征、用法用量、溶媒选择及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点评.结果 120份病例医嘱中共有医嘱184条.注射用奥美拉唑用药适应证不合理比例为18.48%(34/184).用药时机不适宜比例为10.33%(19/184).溶媒种类及体积不适宜比例为2.17%(4/184).重复用药比例为0.54%(1/184).结论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用药情况总体较好,但在预防性用药指征及给药时机的把握方面,还有待加强监督和管理.

    作者:张少燕;夏锦芳;江周虹;吴友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高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高龄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接诊的200例高龄产妇(年龄不低于35岁)及200例非高龄产妇(年龄低于35岁)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产妇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高龄组产妇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并发率、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置胎盘、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及胎盘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47.00%明显低于非高龄组的62.50%,剖宫产分娩率53.00%显著高于非高龄组的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975,P<0.05).结论 年龄对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情况、分娩方式的终选择均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高龄产妇与非高龄产妇相比,妊娠期间更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妊娠风险性更高,因此高龄产妇终多选择接受剖宫产分娩.

    作者:李永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9例

    药品不良反应(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ADR报告和监测是指ADR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随着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的越来越多,但因一些制剂工艺及所含成分的影响,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1] ,主要治疗偏瘫、口眼歪斜等症状,但随着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物也可以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但有关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以至于在临床应用中无法对相应的不良反应做出治疗干预. 本文分析我院2016年疏血通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朱益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医院感染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实施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患者2513例和实施后患者2499例,比较2组患者医院感染率;选取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其他科室成员80名,比较实施前后学员考核成绩合格率.结果 实施的PDCA循环管理制度后,医院感染率为0.4%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94,P<0.05).PDCA实施后,学员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为96.9%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3,P<0.05).结论 PDCA循环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管理质量,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提高医院消毒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琴;周艳;蒋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药师参与颌面外科临床合理用药内容与实践

    口腔专科医院用药较多的科室为口腔颌面外科,涉及颌面部外伤骨折、正颌外科、囊肿异物炎症组织切除刮治及颌面部肿瘤治疗等多个复杂病种,在用药方面也有着诸多的选择和要求,因此对药剂科药师的临床工作的要求更高. 我科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业务水平,深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

    作者:管艺;何晓光;王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C-反应蛋白的作用

    目的 分析缬沙坦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及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9,P<0.05).治疗前2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CRP、HOMA-IR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CRP、HOMA-IR指数均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效果好,CRP降低明显,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卫洪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