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洁;梁华茂;孔北华;马道新;江森
目的:研究山东省汉族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与等位基因HLA-A、B、DRB1的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0)方法,对197例ALL患儿和5841例健康脐带血样本等位基因HLA-A、B、DRB1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在等位基因HLA-A、B、DRB1中,ALL患儿的A11和A24;B40、B15、B56、B67和B27;DR9、DR12、DR14和DR16等基因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HLA-B48、DR7和DR15等基因的基因频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因HLA-A11、A24、B40、B15、B56、B67、B27、DR9、DR12、DR14、DR16对ALL患儿有遗传易感作用,尤其是B40与ALL具有强相关性;而基因HLA-B48、DR7、DR15等对ALL患儿有遗传拮抗作用.
作者:戴云鹏;阎文英;马秀峰;沈柏均;杨超;谢松梅;朱娜;王新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产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状态问卷(DSI)[1]对34例儿科住院患儿进行了测查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以了解两者心理状态差异,为去除诱因、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莉华;张红静;张瑞芹;郭敏慧;孙若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5例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肾肿瘤2例,肾盂、输尿管、膀胱多发肿瘤1例.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现存活4例,平均存活已24.5个月.1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应采用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作者:孟慧林;刘玉强;杨德安;李香铁;李慎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房构型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正常组3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1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房内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结果: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LAD均较对照组增高,而LADI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较对照组增大,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则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与以下指标的相关性依次为:LVMI(r=0.61、P<0.001)、脉压(r=0.32,P<0.01)、体重指数(r=0.31,P<0.05)、年龄(r=0.26,P<0.05)、体表面积(r=0.25,P<0.05);女性组LADI大于男性组(P<0.05);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构型发生了显著改变,左室重构发生在左房构型改变之前;左房内径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脉压、体重指数、年龄及体表面积呈正相关,与性别有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无关.
作者:黎莉;张薇;高海青;钟明;刘丹;张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出血继续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我们对210例脑出血患者中50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及其预后因素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华;白少露;张昕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角膜地形图,观察翼状胬肉对角膜表面屈光度的影响.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44例52只眼.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其水平向伸入角膜的距离(横径)及跨过角巩膜缘时的弦长(竖径);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Simk值(陡径与平径值、散光值及轴向)、角膜中心屈光度和平均屈光度以及以胬肉尖部为中心的扁平区内的小屈光度(p-屈光度);比较胬肉大小对角膜散光的影响以及各屈光度的差别,并观察胬肉术后角膜的屈光变化.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一扁平区,位于鼻侧的水平径向上,角膜呈循规性散光,散光度与胬肉的竖径及横径呈正相关(r=0.42,P=0.038;r=0.58,P=0.002),与胬肉距中心的距离呈负相关(r=-0.68,P=0.0002);p-屈光度[(38.67±2.44)D]显著低于(P<0.0001)角膜平均屈光度[(43.76±1.50)D]、中心屈光度[(43.98±1.48)D]及平径值[(42.69±1.52)D].术后,原胬肉所在处角膜屈光度增高(P<0.01),角膜平均屈光度增加,散光度减小(P<0.05).结论:胬肉到达瞳孔光学区前已影响视功能,且治疗时间可影响视功能受损程度及术后恢复程度;手术有利于角膜屈光状况的恢复.
作者:秦雪娇;李镜海;李海英;李建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周围静脉血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急性期反应蛋白(CRP)及腹腔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术前抽取周围静脉自凝血2 ml,应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IgG、lgA、IgM、CRP;抽取周围静脉防凝新鲜血2 ml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术后12 h再次抽取周围静脉血检测上述指标.术中留取腹腔血性渗液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并与术中测定的周围血相应值比较.结果:周围血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术后12 h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腹腔内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使胆囊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减弱.
作者:亓玉忠;胡三元;于文滨;禹化龙;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Lhermitte-Duclos病是一种少见的小脑病变,随着MRI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报告l例.
作者:徐惠;李传福;马祥兴;于梅;王茜;刘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右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3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行经胸二维(2DE)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E)检查,分别测量其右室心肌重量,评价二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右室肥厚的阳性检出率,并以3DE所测右室心肌重量超过36g/m2(男性)和32g/m2(女性)为心肌肥厚标准,评价2DE对右室肥厚诊断准确率.结果:3DE对右室肥厚的阳性检出率为18.75%,2DE的检出率为15.63%.以3DE所测右室心肌重量为标准,2DE对左室肥厚的诊断准确率为84.38%(P<0.05),漏诊率为9.38%,误诊率为6.25%.结论:2DE在估测右室心肌重量方面准确性较差,应将3DE作为评价右室肥厚首选的诊断技术.
作者:王勇;张运;郑昭伦;邢艳秋;张梅;季晓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房肌细胞内Ca2+超负荷及Ca2+调控蛋白在心房颤动(AF)时心房肌电重构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0例慢性AF患者和6例对照组心房肌细胞内Ca2+含量和细胞膜L型Ca2+通道、肌浆网钙泵、磷酸受纳蛋白、兰尼硷受体和肌集钙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Ca2+含量提高4.4倍;细胞膜L型Ca2+通道mRNA表达下调33%;肌浆网钙泵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减低34%和27%;兰尼硷受体mRNA下调21%(P<0.05~0.001);磷酸受纳蛋白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肌集钙蛋白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率相关的细胞内Ca2+超负荷可能是AF电重构的始动因素,心房肌Ca2+调控蛋白异常是Ca2+超负荷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A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学义;张薇;钟明;葛志明;张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预测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以15例成功的PCI患者术后6个月室壁运动改善为检验标准,进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及SPECT检查,比较两者检测心肌存活性的准确性.结果:DSE峰剂量期与低剂量期在预测心肌存活敏感性、阴性预测准确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DSE相比,SPE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结论:在预测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面,DSE和SPECT各有优缺点,但DSE更具实用性.
作者:陈文强;季晓平;张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心房肌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慢性房颤患者10例,对照组6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颤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左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心房肌细胞内Ca2+含量.结果:房颤患者心房内径扩大[左房(63±11)mm;右房(64±14 mm)];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节长短不一,结构模糊,线粒体丛状聚集,嵴异形明显,糖原聚集,润盘扭曲,肌浆网肿胀、破裂;心房肌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 330±770)μg/ml vs(302±31)μg/ml,P<0.01)].结论:心房肌结构重构可能在慢性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是慢性房颤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后心房收缩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房颤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作者:张供;巩性军;钟明;朱慧;张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7年12月~1999年11月我们对44例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施行气道支架加计算机遥控腔内放射治疗,结合体外照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春亭;胡立宽;王静;李怀臣;姜淑娟;雷茂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扇形移位之前牙比正常前牙受外力撞击后更易发生脱位,且因大多数又伴有深复(牙合),致使其治疗结束时钢丝正好位于下牙咬合处,其咬合力量易将钢丝向根方推移,在其唇面做一矩形夹板卡紧后固定钢丝,可改善不利状况,临床病例如下:
作者:孙家睿;陈鲁沂;刘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肝性脑病(HE)的关系.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制造大鼠HE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HE模型组25只,正常对照组10只.HE模型组第1天均腹腔注射TAA300 mg@kg-1,第2~4天,每日分别注射TAA 150 mg@kg-1,直至出现HE症状.正常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组大脑、小脑、肝组织中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HE模型组大脑、小脑、肝组织中N0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NOS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HE模型组大脑、小脑、肝组织中NO含量与NOS活性呈正相关(r=0.7284,r=0.8220,r=0.7010;P<0.001).结论:NO可能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邵丽华;汪心婷;马立宪;孙淑爱;王淑娥;潘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18例开角型青光眼、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并进行比较.结果:开角型青光眼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而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角型青光眼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较闭角型青光眼显著升高(P<0.01~P<0.05);急性闭角型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具有高粘滞血症,是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潜在性危险因素;高血粘度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上对开角型青光眼较对闭角型青光眼起着更为直接、重要的作用;高血粘度在急性闭角型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均起着导致眼内微循环障碍、睫状体部位淤血、水肿,加速前房角关闭的作用.
作者:申家泉;边广庆;唐侠;岳爱环;李琳;康汝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是红霉素9位酮基被2-甲氧乙氧甲基肟取代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体内抗菌活性明显优于红霉素.我们对罗红霉素干混悬剂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
作者:杨娜;张岫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l(PAI-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I2)等促凝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连续观察76例ACS患者入院时上述指标的变化,随访3~7个月,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ACS患者血浆中FIB、PAI-1、vWF、TXB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者FIB和vWF浓度高于未发生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和vWF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B、PAI-1、vWF、TXA2参与ACS发病机制.FIB和vWF影响ACS患者短期预后.
作者:纪求尚;张运;朱园园;安丰双;王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免疫无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7例形态学上诊断为ALL的病例,取其外周血或骨髓,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APAAP法作免疫表型分析,对免疫无标记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及预后进行了观察.结果:42例患者未表达任何系统性分化标记,或仅表达CD38、HLA-DR或CD9等非系限性抗原.与分化型ALL相比,免疫无标记型ALL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纵隔肿块发生率与白细胞数量均较高,化疗完全缓解率(CR)较低(P<0.05),存活期较短(P<0.01).结论:免疫无标记型ALL有其临床上的特殊性,预后较差.
作者:郭成山;陈颖洁;彭军;陈春燕;张明珙;屠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选择我院2000年10月至2002年5月住院的有肾穿剌指征、并经家长同意行肾脏病理检查的肾小球疾病患儿7例行肾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标本常规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7例中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1例,单纯血尿3例,紫癜性肾炎2例,狼疮肾炎1例.男4例,女3例,2岁7个月~15岁.穿刺步骤:病儿取俯卧位,腹部下垫约10 cm厚的枕头,将肾顶向背侧.
作者:柳方娥;王芝;张英辉;郝芳之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