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外阴炎可引起阴道口粘连,家长给患儿洗澡或把尿时发现异常,一些基层医院医师也误认为是外阴畸形,建议去上级医院治疗,给患儿家长带来痛苦和诸多不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C反应蛋白( CRP)在急性感染和组织损伤等炎症时,在炎症后 6~ 8 h即开始上升, 36~ 50 h达到高峰 [1].近年来对于 CRP在急性细菌感染和急性炎症时的意义研究颇多,而对于 CRP及儿科门急诊长期以来作为细菌感染判定指标的外周血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R%)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测定的价值国内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对 35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此方面做了前瞻性的研究,旨在探讨三者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重症肺炎仍是小婴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抗感染治疗比较重视,但由此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某些炎症失控,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而致死亡者亦不在少数,因此,探讨抗感染措施及其辅助治疗十分必要.我科于 1999年 11月~ 2001年 11月应用超微剂量肝素、美林(布洛芬混悬液)辅助治疗 40例重症肺炎,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是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水族、壮族集中居住地,是儿童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区,但病原学的诊断和研究尚未开展.为此我们收集了 2000年 1月~ 2002年 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 CSF),用免疫学方法进行了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和 Colti V-IgM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小儿上颌窦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多变,易造成误诊误治 [1~ 3].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小儿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已成为早期诊断的关键.为此我们对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5月在本院门诊或病房诊断为上颌窦炎的 200例患儿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利用免疫疗法治疗 RRI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我们于 2003年 1月~ 2004年 8月应用锌硒宝及聚肌胞佐治 RRI并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研究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对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 IVIG对新 生儿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分离培养后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 FITC-dextran)孵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的 FITC-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结果加入 IVIG处理培养的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 FITC-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均明显降低,但是新生儿脐带血降低更明显.结论 IVIG可以明显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种抑制作用可能与 IVIG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小儿各类疾病中占首位 [1].其病原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由于病原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而检测病原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对 2002年 6月~ 2004年 3月间因呼吸道感染住我院的 249例患儿进行了呼吸道病毒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 13( 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细胞( EOS)、 IgE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 32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水平,其中 20例测定了恢复期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水平, 20例正常儿童 PBMC培养上清 IL-13作对照,同时检测外周血 EOS及血清 IgE.结果哮喘儿童在急性期和恢复期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IL-13水平变化与 EOS、 IgE呈显著正相关( r=0.7498, 0.9218, P均 <0.001).结论 IL-13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在嗜酸细胞激活、活化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 IgE分泌、合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减少 IL-13生成的治疗对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喘息是婴儿常见的一个症状,婴儿喘息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上下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遗传性过敏症,后者通常与哮喘有关.母亲孕期吸烟可导致婴儿罹患阻塞性肺病和先天性小气道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四、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指征 (一)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 1990年第 9届悉尼世界胃肠病学会议推荐对复发性或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而当时胃溃疡患者并未在推荐治疗的行列中,这一观点被相继多次召开的有关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国际共识会议所沿用.通过反复的临床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的引入,人们对这一领域的了解逐渐趋向成熟,发现幽门螺杆菌确实能引起消化性溃疡,而且在根除感染后能预防溃疡的复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 tory distress syndrom, ARDS)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国外报道达 60%.过去认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仅发生于早产儿, 90年代后,人们发现足月新生儿也可发生,尤其是没有试产的选择性剖宫产儿,而且有相似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人们将其命名为 ARDS.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 ARDS发生率逐渐升高 [1],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对我院符合 ARDS诊断标准的足月剖宫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也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儿童健康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对哮喘基因的研究日渐深入,目前公认哮喘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多因子、多基因遗传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2、 4、 10( IL-2、 4、 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血 IgA、 IgG、 IgM、 IgE、尿红细胞计数的关系,初步探讨细胞因子在 HSP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 ELISA法检测 42例 HSPN患儿及 4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 IL-2、 IL-4、 IL-10、 TNF-α的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 IgA、 IgG、 IgM、 IgE含量.结果 HSPN组血清 IL-4、 IL-10、 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 IL-2含量低于对照组( P<0.05);血 IgA、 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IgG、 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IL-10水平与 IgA呈正相关( r=0.4066, P<0.05), IL-4水平与 IgE呈正相关( r=0.5281, P<0.05); IL-2与尿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r=-0.6187, P<0.05), TNF-α与尿红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0.7033, P<0.05).结论血清 IL-2、 IL-4、 IL-10、 TNF-α、 IgA、 IgE与 HSPN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存在着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 IL-2和 TNF-α在 HSPN的发病中起相反作用,检测 IL-2和 TNF-α水平可作为初步估测 HSPN患儿肾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铁剥夺对柔红霉素( DNR)诱导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柔红霉素单用或联合应用去铁胺( DFO)或三氯化铁( FeCl3)为处理因素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K562,应用 RT-PCR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 K56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信使核糖核酸( MDR1mRNA)和 P-糖蛋白( Pgp)表达的情况.结果 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柔红霉素( 1 μ mol/L)作用 24 h可使 MDR1/Pgp表达增加( P<0.05);②与单用 DNR组相比, DFO可显著抑制柔红霉素诱导的 MDR1/Pgp的表达,而 FeCl3的作用相反( P<0.05).结论柔红霉素短期作用可诱导 MDR1表达,提示化疗药本身的诱导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铁剥夺可减少柔红霉素诱导的 MDR1/Pgp表达,而 FeCl3的作用相反,提示铁剥夺有可能成为阻止或降低白血病化疗耐药的新的措施之一,而白血病化疗患者补铁应慎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不同时期痰液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 2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 19例缓解期哮喘患儿及 10例正常儿童的痰液,比较各组之间痰液细胞成分的差异.结果 哮喘患儿痰液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尤其在急性发作期,随病情缓解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哮喘患儿上皮细胞较正常儿童增多;正常儿童诱导痰液细胞分类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 中性粒细胞可能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淋巴细胞可能在维持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发挥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紫癜性肾炎( HSPN)的发病涉及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形成以及多种细胞功能的异常,在这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中,淋巴细胞的异常无疑是中心环节.自 1981年雷公藤应用于肾脏病临床 [1]以来,国内外在用其治疗 HSPN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调节正常 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44例正常儿童、 44例哮喘患儿血清中及 45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培养上清中 RANTES的含量,同时对 45例哮喘患儿 DNA样本进行 RANTES基因型确定.结果哮喘患儿血清中 RANTES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儿童( P<0.01).未发现 RANTES-403( G/A)、-28( C/G)两位点的不同基因型显著影响哮喘患儿血清 RANTES蛋白的水平( P>0.05),但两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哮喘患儿,其 PBMC分泌的 RANTES水平有所不同:-403GA及-403 AA基因型个体低于-403 GG纯合型( P=0.06),-28CG杂合型个体低于 CC纯合型( P<0.05).结论趋化因子 RANTES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单核甘酸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蛋白的表达,终影响哮喘的发病过程和严重程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便血和肾小球肾炎,病理为广泛的破裂性小血管炎,对患儿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过敏性紫癜肾炎( Henoch-Sch 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部分可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1, 2].现对我科 2000年 1月至 2005年 4月收治的 20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 HSPN临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