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菌株表型和临床特征.方法对 2001年 8月至 2002年 7月经细菌培养证实的 216例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菌株血清分型,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 216例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儿中,不定型株引起者占 62.0%( 134株),可分型株占 38.0%( 82株);可分型株中 d型 73株(占 89.0%), c型株 5株(占 6.1%), f型 2株, a和 b型株各 1株,未分离到 e型菌株.男性患儿中可分型株的分离率( 43.0%, 61/142)明显高于女性( 28.4%, 21/74),χ 2=4.39, P<0.05.药敏结果显示 83.5%的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对头孢克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克拉霉素的敏感率分别高达 98.5%、 99.5%、 99.5%和 91.7%.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不定型和 d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氨苄西林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仍是治疗该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前国外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进展较快,缓解率( CR)已达 95%以上, 5年以上无事故生存率( EFS)达 70%~ 80%.我国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于 1998年在山东荣城召开的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期间,制定了一套符合国情的小儿血液病诊疗方案 [1].我院按此方案治疗 53例小儿 ALL,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2、 4、 10( IL-2、 4、 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血 IgA、 IgG、 IgM、 IgE、尿红细胞计数的关系,初步探讨细胞因子在 HSP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 ELISA法检测 42例 HSPN患儿及 4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 IL-2、 IL-4、 IL-10、 TNF-α的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 IgA、 IgG、 IgM、 IgE含量.结果 HSPN组血清 IL-4、 IL-10、 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 IL-2含量低于对照组( P<0.05);血 IgA、 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IgG、 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IL-10水平与 IgA呈正相关( r=0.4066, P<0.05), IL-4水平与 IgE呈正相关( r=0.5281, P<0.05); IL-2与尿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r=-0.6187, P<0.05), TNF-α与尿红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0.7033, P<0.05).结论血清 IL-2、 IL-4、 IL-10、 TNF-α、 IgA、 IgE与 HSPN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存在着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 IL-2和 TNF-α在 HSPN的发病中起相反作用,检测 IL-2和 TNF-α水平可作为初步估测 HSPN患儿肾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利用免疫疗法治疗 RRI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我们于 2003年 1月~ 2004年 8月应用锌硒宝及聚肌胞佐治 RRI并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四、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指征 (一)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 1990年第 9届悉尼世界胃肠病学会议推荐对复发性或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而当时胃溃疡患者并未在推荐治疗的行列中,这一观点被相继多次召开的有关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国际共识会议所沿用.通过反复的临床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的引入,人们对这一领域的了解逐渐趋向成熟,发现幽门螺杆菌确实能引起消化性溃疡,而且在根除感染后能预防溃疡的复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调节正常 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44例正常儿童、 44例哮喘患儿血清中及 45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培养上清中 RANTES的含量,同时对 45例哮喘患儿 DNA样本进行 RANTES基因型确定.结果哮喘患儿血清中 RANTES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儿童( P<0.01).未发现 RANTES-403( G/A)、-28( C/G)两位点的不同基因型显著影响哮喘患儿血清 RANTES蛋白的水平( P>0.05),但两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哮喘患儿,其 PBMC分泌的 RANTES水平有所不同:-403GA及-403 AA基因型个体低于-403 GG纯合型( P=0.06),-28CG杂合型个体低于 CC纯合型( P<0.05).结论趋化因子 RANTES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单核甘酸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蛋白的表达,终影响哮喘的发病过程和严重程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存在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 NSC),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的能力,一旦遇到损伤,受损的神经细胞将永久丧失,不可能再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又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是我国独特的流行性肺炎.于 1977年 7月在北京召开的疾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简称流喘肺炎.20世纪 70年代初期,此病在我国华东、华南的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及广西等六省、市、自治区流行,总发病数达十万以上.80年代中期和 90年代初分别于山西运城、北京郊县、河北农村和天津郊县发生了本病的暴发流行 [1~ 3].近的一次是 1999年 11月~ 2001年 1月发生在河南省汝阳县的流行 [5, 16, 18].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也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儿童健康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对哮喘基因的研究日渐深入,目前公认哮喘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多因子、多基因遗传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C反应蛋白( CRP)在急性感染和组织损伤等炎症时,在炎症后 6~ 8 h即开始上升, 36~ 50 h达到高峰 [1].近年来对于 CRP在急性细菌感染和急性炎症时的意义研究颇多,而对于 CRP及儿科门急诊长期以来作为细菌感染判定指标的外周血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R%)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测定的价值国内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对 35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此方面做了前瞻性的研究,旨在探讨三者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喘息是婴儿常见的一个症状,婴儿喘息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上下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遗传性过敏症,后者通常与哮喘有关.母亲孕期吸烟可导致婴儿罹患阻塞性肺病和先天性小气道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不同时期痰液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 2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 19例缓解期哮喘患儿及 10例正常儿童的痰液,比较各组之间痰液细胞成分的差异.结果 哮喘患儿痰液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尤其在急性发作期,随病情缓解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哮喘患儿上皮细胞较正常儿童增多;正常儿童诱导痰液细胞分类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 中性粒细胞可能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淋巴细胞可能在维持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发挥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女婴外阴炎可引起阴道口粘连,家长给患儿洗澡或把尿时发现异常,一些基层医院医师也误认为是外阴畸形,建议去上级医院治疗,给患儿家长带来痛苦和诸多不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研究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对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 IVIG对新 生儿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分离培养后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 FITC-dextran)孵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的 FITC-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结果加入 IVIG处理培养的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 FITC-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均明显降低,但是新生儿脐带血降低更明显.结论 IVIG可以明显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种抑制作用可能与 IVIG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是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水族、壮族集中居住地,是儿童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区,但病原学的诊断和研究尚未开展.为此我们收集了 2000年 1月~ 2002年 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 CSF),用免疫学方法进行了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和 Colti V-IgM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胶原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含量的影响.方法 36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哮喘模型组( B组)、姜黄素组( C组)各 12只,采用卵蛋白( OV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 3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胶原沉积情况及免疫组化染色后 TGF-β 1着色情况.结果 B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明显, C组大鼠症状轻, A组无症状.B组支气管粘膜下、血管壁及周围、肺胞壁、肺间质均有胶原大量沉积; C组胶原沉积明显轻于 B组; A组轻,胶原沉积不明显.肺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发现 B组 TGF-β 1着色强, C组较弱, A组微弱表达.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哮喘的气道胶原沉积,而在延缓气道重建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TGF -β 1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婴幼儿难治性癫癎预警因素的认识.方法将 100例婴幼儿期初发的癫癎患儿分成难治性癫癎组和非难治性癫癎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发年龄、围生期情况、是否合并脑瘫、癫癎类型、有无癫癎持续状态、发作频率、治疗前发作总次数、开始用药时间和用药后起效时间)及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难治性癫癎组初发年龄小,接近半数患儿有围生期不良因素,合并脑瘫者多,多数为婴儿痉挛和混合型发作,用药前发作频率高,发作总次数多,用药后起效时间晚,头颅影像学异常者多,与非难治性癫癎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发年龄和异常神经影像学表现与难治性癫癎相关.结论婴幼儿难治性癫癎可早期预知,初发年龄早、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是重要的预警因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白三烯受体基因 mRNA在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对比白三烯受体基因 mRNA在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轻、中、重度哮喘患儿白三烯受体基因 mRNA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哮喘组白三烯受体基因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引入内参β-actin,应用电泳凝胶定位分析仪, 1 D凝胶分析软件,对比并定量分析 CysLT1 -Receptor和 CysLT2-Receptor基因 mRNA在哮喘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和评价.结果在哮喘组及对照组中均可检测到 CysLT1 -Receptor和 CysLT2 -Receptor基因 mRNA的表达;哮喘组白三烯受体基因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01) ;轻、中、重度哮喘患儿 CysLT1 -Receptor和 CysLT2 -Receptor基因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年龄因素对哮喘组白三烯受体基因 mRNA表达无影响( P均 >0.05).结论 CysLT1 -Receptor和 CysLT2 -Receptor基因在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存在表达,其 mRNA表达水平在哮喘组显著增高;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哮喘组白三烯受体基因 mRNA的表达无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便血和肾小球肾炎,病理为广泛的破裂性小血管炎,对患儿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过敏性紫癜肾炎( Henoch-Sch 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部分可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1, 2].现对我科 2000年 1月至 2005年 4月收治的 20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 HSPN临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