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甾体抗炎药物所致的肾损害

周建华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物, 药物所致, 肾脏损害, 胃肠道损害, 肾损害, 发生率, 电解质代谢, 保护胃粘膜, 治疗效应, 生理作用, 前列腺素, 临床应用, 扩张血管, 环氧化酶, 高危人群, 儿科医师, 不良反应, 心血管, 副反应, 脏器
摘要:非甾体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atory drugs, 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 cyclooxygenase, COX),减少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的产生而发挥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PGs 包括 PGE2、 PGE2a、 PGI2、 TXA2等,是引起炎症与 发热的重要介质,也具有扩张血管、保护胃粘膜、调节水电解质代谢等生理作用. NSAIDs的治疗效应与不良反应都与抑制 PG产生密切相关. NSAIDs使用者中约 20%~ 25%出现副反应 [1],涉及胃肠道、肾脏、血液、肝脏、心血管、神经、皮肤等系统或脏器,以胃肠道损害多见,肾脏损害居次,发生率约为 5% [2],但高危人群中 NSAIDs的肾损害发生率可达 20% [2~ 4],且肾脏损害不易察觉,因此后果也较为严重.现主要介绍 NSAIDs的肾损害,旨在引起广大儿科医师的注意.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非甾体抗炎药物所致的肾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atory drugs, 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 cyclooxygenase, COX),减少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的产生而发挥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PGs 包括 PGE2、 PGE2a、 PGI2、 TXA2等,是引起炎症与 发热的重要介质,也具有扩张血管、保护胃粘膜、调节水电解质代谢等生理作用. NSAIDs的治疗效应与不良反应都与抑制 PG产生密切相关. NSAIDs使用者中约 20%~ 25%出现副反应 [1],涉及胃肠道、肾脏、血液、肝脏、心血管、神经、皮肤等系统或脏器,以胃肠道损害多见,肾脏损害居次,发生率约为 5% [2],但高危人群中 NSAIDs的肾损害发生率可达 20% [2~ 4],且肾脏损害不易察觉,因此后果也较为严重.现主要介绍 NSAIDs的肾损害,旨在引起广大儿科医师的注意.

    作者: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 RT-PCR方法检测 41例不同疾病阶段急性白血病患儿及 5例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 VEGF基因.应用 ELISA技术检测 5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和 20例健康儿童血浆 VEGF蛋白( sVEGF)表达水平. 结果 VEGF基因表达在 21例初发及复发未治组患儿为 90.5%( 19/21例); 20例缓解期患儿为 30.0%( 6/20例); 5例健康儿童均未检测到表达. 29例初发组 sVEGF水平明显高于 20例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001); 6例复发和难治组 sVEGF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 P<0.05)、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患儿的 sVEGF水平与下列预后影响因素呈正相关或有统计学意义:①诱导化疗达缓解时间的长短( P<0.01);②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高低( P<0.01);③诊断时有无髓外浸润( P<0.05);④发病时血浆 LDH水平( P<0.05)与其他临床指标无相关性( P>0.05). 结论 VEGF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 VEGF基因表达及 sVEGF含量可能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李莉;谢晓恬;梁爱斌;廖雪莲;杨莉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氨基酸在治疗秋季腹泻中作用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缺乏特效治疗.我科用小儿氨基酸治疗秋季腹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宁;王建亮;马桂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 0.7%.我国每年约有十余万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我国小儿心血管外科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增加、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设备的改善,对小儿先心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认识有了提高,全国不少医院都相继开展了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据前几年中华医学会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做各类心脏手术约三万余例,而其中近三分之二是先心病的手术.近年来我国在先心病外科治疗方面,无论手术数量、手术种类和手术效果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刘锦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体会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早产儿主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系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缺乏所致.针对病因给予外源性 PS替代疗法对 NRDS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证实 [1, 2].我们自 2003年起使用 PS( curosurf)预防和治疗早产儿 NRDS,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俊良;周勤;李怡;王敏;江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肾上腺髓质素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模型脑组织中含量变化及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 ADM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细胞的含量变化及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 7日龄 89只 Wistar大鼠制成 HIE模型后,将其中 29只分为正常组、 HIE组及 ADM组.模型制备后 48 h断头处死,取左侧脑组织测 ADM含量;将 60只分 6组,正常组、 HIE组、 ADM组(予 ADM 0.5 nmol/kg、 1.0 nmol/kg、 2.0 nmol/kg 3种剂量)、前列腺素 E1 组.于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模型制备后 48 h取脑组织,行 TUNEL法及 HE染色,测定细胞凋亡数、凋亡百分率、凋亡面密度及数密度,与正常组、 HIE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HIE组在凋亡细胞数、凋亡百分率、凋亡面密度及数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HIE组脑组织 AD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ADM在缺氧缺血后脑组织内含量明显升高,可降低脑细胞在缺氧缺血后的凋亡,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金正勇;牛延军;金政;池永学;许春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心动过速心肌病10例报告

    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发作的心动过速可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即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一旦心动过速得到控制,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不全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将此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achycardiomypathy, TCMP). TCMP是一种可治愈的心肌病,预后较好,及时认识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本院 10例 TCMP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健怡;陈秀玉;黄敏;华仰德;李锦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草药与肾损伤

    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日益广泛,有关中草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逐年增多.肾脏因其所司功能和独特的血液循环特点是不良反应易伤及的器官.

    作者:姚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剂量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锌、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在 20%以上.目前已公认免疫力低下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中发现小剂量补充锌剂能改善儿童的锌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1].我们通过对 42例低锌水平 RRI患儿的红细胞锌及 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对照比较,以期进一步了解小剂量锌剂补充对 RRI发病的干预机理与疗效.

    作者:张海燕;罗望梅;刘翠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进展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主要由体内激活的 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近年研究发现它是一种有广泛免疫活性的效应因子,在激活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GM- CSF主要促进粒、巨噬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成熟,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而且可以活化巨噬细胞产生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ADCC)和多形性中性粒细胞( PMN)产生补体介导的吞噬作用,以及增强 PMN的各种功能. GM- CSF还能提高 C3bi及 Fcr受体的表达,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兰海霞;博晓真;新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室间隔缺损远离大动脉开口的右室双出口外科治疗与适应证选择

    目的回顾室间隔缺损( VSD)远离 2个大动脉开口的右室双出口( double-outlet right ventricle, DORV)的病理解剖特点、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结果,对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提出优化意见. 方法 1984年 4月至 2005年 4月共有 37例 VSD远离 2个大动脉开口的 DORV患儿接受外科手术,年龄 5个月~ 12岁,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病人分 3组比较,其中心室内隧道修补术( intraventricular tunnel repair, IVR)组 15例, Rastalli手术组 10例, Fontan手术组 12例.对限制性 VSD,同时扩大 VSD直径.结果手术住院死亡 10例,死亡率 27.0% (10/37例 ),其中 1999年 4月后死亡 2例,死亡率 10.5% (2/19). IVR的手术死亡率( 46.7%, 7/15例)明显高于 Rastalli组( 20%, 2/10例)和 Fontan组( 8.3%, 1/12例). 结论三尖瓣与肺动脉之间距离是否大于主动脉瓣口直径是区别选择 IVR手术和 Rastalli手术的主要依据.共同房室瓣、三尖瓣附属组织跨越或嵌入到 VSD和主动脉之间的区域、两个心室发育不平衡是我们选择改良 Fontan的主要适应证.

    作者:王顺民;徐志伟;刘锦纷;曹鼎方;史珍英;朱德明;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超声分析:附4例报告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为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近年来被逐步认识.为提高对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诊断水平,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徐斐燕;邹韧;顾胜利;沈志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模型肺组织TIMP-1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模型肺组织 TIMP- 1表达的影响,提供哮喘防治新途径的可靠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健康豚鼠 108只随机分为 3组,以卵蛋白( 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 Zafirlukast)治疗.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标记 TIMP- 1,图像分析 TIMP- 1表达水平,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OVA激发后 8周,治疗组肺组织中 TIMP- 1标记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哮喘组和对照组( P<0.05),分别为 17.55± 7.08, 10.20± 2.80及 7.57± 3.39;激发后 12周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 TIMP- 1标记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哮喘组,后者 TIMP- 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激发后 8周始,治疗组气道炎症、上皮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等病理学变化较哮喘组明显减轻. 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使哮喘豚鼠肺组织 TIMP- 1表达水平增加,在延缓哮喘气道重塑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季伟;周卫芳;朱灿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射频消融治疗小儿快速心律失常

    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自 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与普及.据不完全统计, 2000年 1月我国完成射频消融已逾万例( 136家医院),成功率达到 96.6%,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8%和 0.9%.

    作者:黄敏;陈秀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β2-微球蛋白在小儿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于1968年由瑞典科学家 Berggard首先从肾小管蛋白尿中分离发现,它由人体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间质细胞以及部分上皮细胞合成,合成后的β2-MG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的轻链广泛存在于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的其他多种细胞的细胞膜上.

    作者:王林;郭宗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维持性血液透析1例报告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完善,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仍以腹膜透析( PD)和血液透析( HD)为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小儿急、慢性肾功衰竭以往仍首选 PD,小儿 HD难度较大在于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水份、营养的管理.我院于 1975年将 HD应用于临床,已经对几十例药物、毒物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患儿进行 HD治疗,效果显著,现将 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云波;矫建梅;胡东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止咳露(澳特斯(R))临床疗效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评估小儿止咳露(澳特斯(R))的化痰、祛痰、止咳等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 3~ 11月间,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咳痰症状患儿共 160例随机分为小儿止咳露(澳特斯(R))组 80例、对照组 80例,治疗疗程均为 5 d,比较两组单个症状改善率、综合症状改善率和总有效率. 结果两组在化痰、祛痰、止咳等方面均有显著临床疗效;小儿止咳露(澳特斯(R))组至疗程第 5天在减轻单个症状的疗效和综合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小儿止咳露(澳特斯(R))组临床症状综合改善率 82.1%,总有效率 90.0%,仅 3.8%患儿有轻度呕吐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止咳露(澳特斯(R))是一种适用于各年龄期小儿的安全有效的化痰止咳药,药物接受度高.

    作者:陆权;俞惠民;秦铭;王莹;陆敏;陈志明;季纯珍;肖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喂养与体重增长情况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的建立,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生存率逐年提高.但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不成熟,常伴有各种疾病与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早期胃肠喂养能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现将我院 NICU于 1999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 36例,对其开始早期胃肠喂养与体重增长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杨筱池;顾海兰;刘志英;罗月英;梁永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先天性肺囊肿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片变化多样,易引起误诊误治. 1988~ 2004年我院共收治先天性肺囊肿 56例,其中初次误诊 20例,行手术治疗 51例,并经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涛;王艳丽;汪源;刘琼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肌部室间隔缺损类型与外科纠治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类型和外科纠治方法的选择.方法对 2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流入道缺损 5例,前部缺损 4例,中部缺损 7例,心尖部缺损 5例.经右心房或右心室修补缺损.残余缺损 5例,其中流入道缺损 1例,中部缺损 2例,心尖部缺损 2例,直径均小于 0.3 cm,未处理.并发室上速 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 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右侧气胸 1例,心包积液 1例,低心排 2例,死亡 1例. 结论明确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选择合适的纠治方案能明显减少残余缺损发生率.

    作者:陈会文;刘锦纷;张海波;苏肇伉;徐志伟;丁文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