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研究

翟光喜;王唯红;赵焰;李爱国;陶安进;朱启登

关键词:脂质体, 肝素, 低分子量, 剂型
摘要:目的:研制用于透皮吸收的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制剂.方法: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以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佳制备工艺;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分布,以Franz扩散池法测定其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以小鼠用药前后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研究其促透作用.结果: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在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85.4 nm,包封率为35.2%;其体外经皮渗透符合Fick's扩散方程,小鼠用药后血液凝固时间显著延长.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对低分子肝素有良好的透皮促进作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堵闭动脉导管术后急性溶血的处理

    自Porstmann等应用Ivalon海绵塞子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获得成功以来,应用介入疗法堵闭PDA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如Rashkind等型堵闭器、Sideris纽扣式补片、弹簧圈、Amplatazer蘑菇伞等.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残余分流也多在1~3个月后消失,但术后可发生急性溶血常需紧急外科手术或第2次行介入弹簧圈堵闭术[1].我们于2001年5~7月,对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堵闭巨大PDA术后急性溶血的 2例患者,进行积极的内科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一彪;郝芳之;张兆华;王振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高出生人口先天素质的干预模式

    目的: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高人口先天素质.方法:培训遗传咨询人员,建立遗传咨询网络,确认监护对象,确定监护目标和制定干预方法.结果:创立了<提高出生人口先天素质的干预模式>; 在山东省10个市(设区市)培训遗传咨询医生1 396人,技术人员124人; 建立遗传咨询门诊60个;遗传学实验室30个.按这个模式试行结果,可以降低出生缺陷率 5.2 ‰左右.结论:本干预模式行之有效,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效果显著.

    作者:郭亦寿;龚瑶琴;郭辰虹;陈丙玺;刘奇迹;李江夏;高贵敏;周海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核性葡萄膜炎1例报道

    结核性葡萄膜炎又称结核性色素膜炎,因其症状不典型,虹膜后粘连严重,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科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0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于1997年3月来院就诊.测视力:右眼5.0,左眼4.2,不能矫正.查眼前节:睫状充血,房水轻度混浊,角膜后沉着物为羊脂状.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黄斑上方见二个典型粟状黄色渗出病灶,左耳前有一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查体:体温37!℃,血红细胞沉降率4!mm/h,X射线显示左肺下叶活动性结核灶,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据此诊断为结核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及肺结核,遂给予抗结核治疗.眼局部采取:①1%阿托品散瞳,1%链霉素液滴眼每4小时1次;②链霉素500!mg/ml,0.2!ml结膜下注射;口服异烟肼、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及钙剂.肌注链霉素0.5!g,2次/d.治疗3周后眼部症状明显好转,视力提高至4.6;睫状充血减轻,角膜后沉着物消失,视网膜水肿消退,病灶愈合,耳前淋巴结亦较前缩小,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遂改为单纯全身抗结核治疗.半年后复查,视力提高至4.9,视网膜遗留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目前,由于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增加,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增高,眼部的结核约为0.1~1.5%,其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虹膜睫状体炎及播散性脉络膜炎.结核性葡萄膜炎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房水中找不到结核杆菌,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临床常规治疗方法难以见效的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应及时考虑其它特殊类型的致病原因.

    作者:陈铁梅;裘皓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神经内窥镜技术治疗颅内疾病33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颅内疾病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其中单纯内窥镜手术(EN) 11例,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ECM) 19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EAM) 3例.结果:治愈颅内肿瘤 13例,其中垂体腺瘤 6例,胆脂瘤 4例,囊性肿瘤 3例;颅内血肿 6例,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 2例,脑出血 4例;脑积水 6例;颅内囊肿 6例;脑囊虫 2例.本组无死亡及感染病例, 3例出现并发症为颅内积气, 1例为脑室内出血.结论:颅内垂体腺瘤、胆脂瘤、囊性肿瘤、颅内血肿、脑积水、颅内囊肿、脑囊虫等,应用神经内窥镜技术可取得微创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金龙;魏麟;于华强;庞琦;张庆林;郝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平片、CT、CTM对照分析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是指枕骨大孔周围骨向颅内陷入的畸形,多表现为枕骨髁和斜坡向颅内陷入[1], 探讨该症的影像学特征和适宜的检查手段,对提高诊断和指导治疗很有价值.

    作者:胡令安;陈颉;卢春山;巩若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融合蛋白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CTXA2/B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并表达含有刚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及霍乱毒素A2/B亚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弓形虫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P30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含有霍乱毒素A2/B亚基基因的表达质粒pUAB024,在大肠杆菌JM109(DE3)中表达融合蛋白.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鉴定.结果:酶切电泳证明质粒构建正确.SDS-PAGE显示IPTG诱导可以产生特异性条带.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证实该条带为p30-CTA2/B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表达载体pUAB024-p30可有效表达特异性的融合抗原蛋白P30-CTA2/B.

    作者:古钦民;于瑾;王伟;卞继峰;何深一;周怀瑜;李瑛;赵群力;丛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叶绿素衍生物光动力学疗法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

    目的:研究叶绿素衍生物(CPD4)光动力学疗法(PDT)对人卵巢癌细胞、肝癌细胞、胆囊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应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PDT-CPD4对人卵巢癌细胞(3AO)、肝癌细胞(HCC)、胆囊癌细胞(GBC-SD)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结果:PDT对人卵巢癌细胞、肝癌细胞、胆囊癌细胞杀伤效应明显,CPD4的光动力学杀伤效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并与激光能量有关.结论:光动力学疗法对人卵巢癌细胞、肝癌细胞、胆囊癌细胞有明显杀伤效应,且与激光能量、药物浓度有关.

    作者:魏薇;张友忠;孔北华;江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

    我们采用4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分别将4种方法的MRI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子宫腺肌病在不同技术MRI中的表现特点,探讨4种MRI方法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侯金文;程华;孟祥水;李传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蒜素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新发现的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更易致严重腹泻.近年来发现的病例日趋增多[1] ,国内试用大蒜素治疗该病效果较好[2].为了解大蒜素对隐孢子虫的作用机制,我们观察大蒜素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免疫吞噬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锦华;陈秀春;周世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山东地区汉坦病毒重要基因序列进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分布.方法:应用RT-PCR法和直接核酸测序法,对来源于山东省11个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地区的患者中获得的31份汉坦病毒部分M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山东地区SEO型汉坦病毒至少存在4个不同亚型,HTN型汉坦病毒至少发现有4个分支,不同HTN型汉坦病毒亚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达13.0%~22.7%,而不同SEO型汉坦病毒分支间相对保守,差异仅5.0%~7.7%.结论:山东地区存在汉坦病毒的不同的基因亚型,这一发现将促进汉坦病毒流行规律、致病性和疫苗的研究.

    作者:贾继辉;于修平;王勇;王大燕;马立宪;赵蔚明;周亚滨;栾怡;齐眉;阎世坤;肖颖;曹倩;张光旨;孙庆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透明质酸预防关节滑膜切除所致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HA)对滑膜切除术所致兔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行兔双侧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后,左膝关节腔内注射1% HA溶液0.4 ml, 每周1次,对侧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周(组Ⅰ)和6周(组Ⅱ)处死动物,取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关节面软骨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软骨的结构、细胞、基质的着色性、潮线的完整以及血管翳生成等指标进行观察并按分级进行评价.结果:Ⅰ组HA处理膝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的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低(50% vs 83.3%,33.3% vs 83.3%,P<0.05),病变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轻,组织学评分(4.1 vs 8.4, 5.3 vs 10.9, P<0.01);Ⅱ组的结果也表明HA处理膝的病变发生率和病变程度,股骨下端(58.3% vs 100%,5.3 vs 10.9)、胫骨上端(41.7% vs 91.7% 3.1 vs 7.5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HA溶液关节腔内注射可抑制滑膜切除术导致的软骨退行性病变,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韶进;戴国锋;王永成;贺艳丽;汤继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LMWH治疗UA的机理.方法: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500IU,12h 1次.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其血浆ET、NO水平.结果:UA患者血浆 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LMWH治疗后 ET水平由治疗前(91.42±26.12)ng/L下降至(67.28±17.94)ng/L(P<0.01),NO水平由治疗前(37.89±9.23)μmol/L升高至(48.56±11.74)μmol/L(P<0.01),治疗前、后ET与NO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ET、N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MWH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ET合成下降、NO合成增加;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而发挥其抗心绞痛的作用.

    作者:吕琳;朱艳丽;朱兴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膜带3蛋白含量和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膜带3 蛋白含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红细胞膜蛋白并分析带3 蛋白含量;取适量患者红细胞检测红细胞丙酮酸-Cl 交换速率常数,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凝胶电泳显示患者组带3蛋白分布较窄,着色减弱;扫描图谱显示带3蛋白的浓度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红细胞丙酮酸-Cl 交换速率常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膜带3 蛋白含量减少,阴离子交换功能降低;带3蛋白阴离子交换功能减低是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改善带3 蛋白的功能将有助于恢复肝硬化患者红细胞的正常状态.

    作者:彭友清;吕敏和;权启镇;吕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改良式铸造烤瓷桥临床设计与应用

    金属烤瓷修复体以其美观、耐用、异物感小,已逐步被人们认可并被临床广泛选用,但切割牙体组织过多,制作工艺程序相对复杂,且价格偏高.自1999年以来,我们对要求行烤瓷修复,自愿配合的患者,有选择地采用了改良式铸造烤瓷桥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德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种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实验新技术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组织细胞中mRNA的表达,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原位杂交实验也受到组织取材难的限制,因此检测组织细胞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很难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外周血是了解疾病的窗口,取材容易,我们针对特定信息分子mRNA的表达,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实验方法的探索.通过反复实验,改良了原位杂交流程,使检测方法取得了成功.

    作者:李瑞峰;魏树珍;陈融;郭成浩;陈福琴;李莉;邴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羟甲基烟酰胺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羟甲基烟酰胺(Ⅰ)缓释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湿法制粒法制备缓释片,以正交实验设计考察HPMC用量、粘度及粘合剂种类对药物体外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该缓释片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粘合剂种类和HPMC用量对该缓释片的释药速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HPMC Ⅰ缓释片体外释药符合设计要求.

    作者:臧恒昌;翟光喜;任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角膜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3种人工角膜支架材料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反应.方法: 将多孔材料、Polyester材料和膨体聚四氟乙烯三种材料切成直径6 mm的圆盘状.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的材料经氩等离子体处理.把4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7组, 每组6只兔, 3组为实验组,3组为对照组,1组为手术对照组.将盘状支架材料手术植入角膜板层囊袋内.术后第42、84天取角膜进行角膜组织学及生物化学分析.结果: 材料处理组角膜水肿明显减轻,8周后3种材料中角膜水肿均消失.多孔材料和polyester材料植入后新生血管出现延迟, 范围较小,炎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术后6周纤维细胞迁徙材料内, 术后12周空腔填充大量纤维细胞,材料的厚度明显增加.同时葡萄糖氨基聚糖分析发现,Keratin Sulfate (KS)含量降低,Dermatin Sulfate(DS)含量增高,并有大分子葡萄糖氨基聚糖出现.材料处理与否不影响胶原蛋白及葡萄糖氨基聚糖的沉积.结论: 支架材料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可明显减轻角膜炎症反应,增加材料内间质蛋白的沉积,增加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吴欣怡;乔智;李淑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温致神经管畸形相关基因片段N32的克隆和测序

    目的:对高温致神经管畸形相关基因片段N32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方法:利用T-A克隆方法,将高温致神经管畸形相关基因片段N32克隆入pMD 18-T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少量抽提质粒,酶切鉴定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N32片段的序列与家鼠剪接因子3b1(Sf3b1)基因的3'端序列同源性为93%.结论:N32片段所在基因的低表达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袁青;高英茂;李少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EGF 对前列腺细胞中鸟氨酸脱羧酶基因表达的调控

    目的:探讨EGF诱导前列腺增殖的分子机理.方法: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促增殖作用;以适浓度EGF(50 ng/ml)刺激该细胞,分别于0、1、3、6、12、24 h提取总RNA,用斑点杂交法分析测定各组细胞中ODC mRNA丰度;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EGF刺激细胞后ODC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EGF能促进PC-3细胞的增殖,而且随着EGF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性增加;②斑点杂交显示,EGF刺激细胞后3 h,ODC mRNA开始明显升高,12 h达高峰(约为0 h 的3.66倍),至24 h 时有所降低;③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EGF刺激细胞3 d后ODC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EGF诱导ODC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促进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刘贤锡;迟伟玲;刘师莲;胡海燕;刘传华;耿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镜外科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利用腹腔镜将脑室-腹腔分流管末端固定于肝膈间隙25例,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32例.观察术后颅内压、脑室前角指数和脑室体部宽度指数变化、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Karnofsky评分.结果:常规手术及应用腹腔镜技术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应用腹腔镜技术和常规手术的腹腔端梗阻率为12%和21.8%(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和3.1%(P>0.05),Karnofsky评分分别为69.3±11.3和57.5±10.5(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具有腹部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操作空间大、分流管末端固定可靠,粘连及阻塞的几率明显减少等优点,是今后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姜鹏;庞琦;张庆林;端木建华;王成伟;徐广明;刘玉光;江玉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