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旋外翻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尚秋立;孙树新

关键词:手法治疗,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畸形, 肘关节功能障碍, 发生率, 临床效果, 功能恢复
摘要: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常遗留肘内翻畸形和肘关节功能障碍,肘内翻发生率平均为30.5%,笔者采用外旋外翻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0例,取得肘内翻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佳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髓复康对脊髓半横断大鼠背根节CGRP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髓复康对脊髓损伤后,背根节(DRG)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髓复康效应的机理.方法造成下胸髓半横断损伤的Wistar大鼠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定量图像分析法检查CGRP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脊髓半横断引起同侧首、尾侧各3个DRG内,CGRP表达的明显和持续性下调;②损伤后给服髓复康冲剂,可以明显减轻,但不能完全阻止,脊髓损伤诱发的CGRP表达下调;③损伤后给服中药补阳还五汤(或用大剂量的氢化考地松)治疗,不能减轻脊髓损伤诱发的CGRP表达下调;④脊髓损伤后服用髓复康的大鼠,其脊髓损伤区有明显的修复再生.结论结果不仅表明CGRP表达的变化与脊髓组织的损伤和再生有一定的关联;而且也表明,髓复康通过对CGRP-mRNA表达的调制,影响神经元DNA的合成,可能是它促进脊髓损伤组织的修复再生的机理之一.此假设还需进一步确认.

    作者:韩凤岳;唐军民;刘卫东;唐岩;张平;苏衍萍;常超英;曲鹏;刘恩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Jefferson骨折3例

    寰椎椎弓骨折系由Jefferson于1920年首先报道并描述其特点,尔后人们将这种骨折称为Jefferson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颈椎损伤的2%~4%[1].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3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成华;蒋华富;房晓彬;王亚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氯霉素软膏外敷治疗手指软组织撕脱伤

    我院应用5%氯霉素软膏外敷治疗手指软组织撕脱伤,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4~49岁;机器轧伤3例,电刨割伤4例,锐器伤1例;X线检查8例均无指骨骨折及指骨缺损,其中拇指末节软组织撕脱伤3例,食指中、末节软组织撕脱伤1例,食指末节软组织撕脱伤4例;损伤距就诊时间1小时~3天.

    作者:刘春梅;迟桂月;邢荣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无名异冲剂在骨折愈合中对DNA和BM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无名异冲剂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新西兰家兔55只造成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后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后1、2、3、4、5周取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Feulgen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显示DNA和BMP,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折修复细胞DNA指数和骨痂局部BM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两组相同;用药组第1、2周骨痂DNA指数和BM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用药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无名剂冲剂能促进骨折修复细胞的增殖,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诱导BMP合成,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刘献祥;余希杰;许书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钢丝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对比观察

    AO克氏针张力带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已被广泛认同和采用,疗效比较满意,但其存在的一些并发症也较突出.如克氏针突出引起的疼痛和张力带钢丝脱套.许多医者寻求各种改进方法.我们采用了钢丝张力带方法[1]治疗横断型和大块粉碎性髌骨骨折,并与克氏针张力带方法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新;张建中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自制小木棒治疗跟骨骨刺

    作者应用小木棒治疗跟骨骨刺15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50例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30~60岁;单足发病者126例,双足发病者24例,共174足;病程0.5~10年;患者主诉都有不同程度的立位或行走时足跟疼痛,局部踩及硬物时疼痛明显加重,入院检查174足X线全部确认为跟骨骨刺.

    作者:刘树虎;刘文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畸形32例分析

    由于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特点,其骨折常因自高处跌落所致.骨折类型常见的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其骨折易并发脱位、后凸畸形及脊髓损伤等.早期手术治疗主要是减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等.然而部分患者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再次给病人带来痛苦.我科自1993年1月~1995年10月接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脊柱后凸畸形32例.

    作者:邵诗泽;张恩忠;陈宝庭;张卫;谭远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按压推挤手法加过伸板8字横绕包扎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采用按压推挤手法、加过伸板8字横绕包扎固定的方法,对276例髌骨骨折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沧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8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仍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对该手术的认识及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其效果亦随之改善.我科自1990年3月以来共作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8例,通过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艾青松;胡祥怀;何世友;胡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笔者于1992年6月始采用改良张力带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20~65岁;横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5例.

    作者:曾思平;黄东永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5例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病人采取石膏托外固定5例,髓内针内固定5例,钢板内固定14例,外固定架固定18例,加压螺纹钉3例;血管损伤单纯修补13例,端口吻合19例,大隐静脉移植15例.结果随访平均3.5年,肢体成活率为57.7%(26/45),总截肢率40%(为18/45),死亡率为2.3%(1/45),结论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完全缺血时间、骨折程度、血管损伤程度以及软组织破坏程度.而正确处置损伤血管及骨折固定方式是关键.

    作者:高忠礼;赵长福;于庆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带血管骨移植在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临床观察带血管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对48例不同类型的骨肿瘤行局部彻底切刮除,或骨膜外瘤段切除后所致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6例,游离移植3例;带血管胫骨瓣游离移植1例;带血管蒂腓骨瓣同侧顺逆行转位移植9例,游离腓骨移植22例,双腓骨瓣组合移植4例,腓骨皮瓣游离移植3例进行修复治疗.结果移植骨与主骨均获得愈合,时间为2.5~4.2个月,平均3.5个月.并经0.5~12年(平均4.7年)的随访,45例治愈,;3例复发,复发的3例病人中2例为骨肉瘤,1例为动脉瘤样骨囊肿恶性变,终行了截肢术.结论证明带血管骨移植用于修复病变广泛的良性骨肿瘤或低变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疗效可靠,恶性肿瘤者较差.

    作者:程春生;赵雅萍;张耘;刘威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自制双刃针经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8例

    自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自行磨制的双刃骨圆针,作锁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横断型与斜型骨折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代恩;刘远芬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螺丝钉与克氏针相结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笔者从1995年以来,采用松质骨螺丝钉与克氏针相结合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尚军;陈希;黄树开;林一峰;陈朝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治疗

    我院1968~1997年收治脊椎结核并发截瘫2061例,并对其中的1146例随访结果做一分析.临床资料本组2061例中男673例,女1388例;≤15岁471例,16~59岁1491例,≥60岁99例.颈椎66例,颈胸椎8例,胸椎1463例,胸腰椎88例,腰椎55例,多节段381例(其中胸椎330例).截瘫率14.44%.病程<2年1792例,>2年269例.延误诊断>1年1040例.

    作者:李浩宇;肖树军;罗坚;王福宸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指端缺损后再生过程的初步探讨

    近3年来,我们用生肌膏治疗指端缺损,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于治疗中逐渐观察到指端缺损后的再生过程,现作如下叙述.

    作者:陈光磊;李子英;钟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X射线骨矿密度定量分析系统对人体前臂骨矿密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依据人体骨骼骨密度的增减,在X射线机照射下,该骨骼的衰减系数会相应地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一现象,现将X射线骨矿密度定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黄伯灵;刘永年;朱钢;姜耀清;庞俊;王金香;张健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斜扳结合按揉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本院采用斜扳结合按揉委中穴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8~54岁;病程15分钟~1周.均有典型或不典型腰部扭闪史.

    作者:朱红;端木群力;黄东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兔脊髓损伤后钠钾钙镁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前后血清及脊髓内钠、钾、钙、镁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30只家兔用改良Allen氏法造成脊髓损伤,6只家兔暴露脊髓不造成损伤.在伤前和伤后6h、24h、48h、72h及6d,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和脊髓组织中离子钠、钾、钙、镁和总钠、钾、钙、镁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血清中离子钙含量升高,总镁含量下降;脊髓组织中总钙、总钠含量升高,总镁、总钾含量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体内微量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作者:申才良;江曙;董英海;张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治疗儿童期股骨颈骨折32例

    儿童期股骨颈骨折较少见,国内报告不多.我院自1972年5月~1994年8月共收治14岁以下的32例,占本院成人股骨颈骨折的2.56%,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德立;袁建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