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玲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择期行食道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并按照手术日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静吸复合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对照组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用药剂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状况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手术中运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较弱,术后护理难度降低,且康复速度加快,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赖贵荣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COPD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治疗后2组PEF、FEV1、FEV1/FVC指标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COPD急性加重次数为(0.36±0.17)次/人少于对照组的(1.63±0.57)次/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减少COPD稳定期患者的疾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
作者:仇芝;黄晋博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来宾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并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9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治疗及转归.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第一位为围生期因素(464例,占46.87%),第二位为感染性因素(203例,占20.51%),第三位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132例,占13.33%),第四位为母乳性黄疸(108例,占10.91%),第五位为ABO血型不合溶血(72例,占7.27%).经治疗后,治愈863例,好转75例,转诊46例,放弃治疗6例.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发病率高,其中围生期因素、感染因素、G6PD缺乏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感染,对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病情重的患儿积极完善G6 PD酶及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筛查,尽早干预,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预防胆红素脑病.
作者:许庆玲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68例,以单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扁桃体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总积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及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明勇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采取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5,P<0.05).治疗前2组FEV1、FVC及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VC及PEF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陈雨燕;刘宏波;罗斌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激光联合多乐氟治疗重度磨耗所致的牙本质过敏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度磨耗所致的牙本质过敏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多乐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第1个月、第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即刻总有效率为93.33%,第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6.67%,第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3.33%,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70.00%、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联合多乐氟治疗重度磨耗所致的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缓解患者的牙齿刺激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燕芬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建立医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并对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临床用药进行专项点评,为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的住院患者972例,分析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等.结果 医院人血白蛋白用药合理616例,合理率为63.37%;不合理用药356例,不合理率为36.63%,主要表现为血清蛋白≥25 g/L 200例(56.18%),病程中未记录用药原因72例(20.22%),当作营养补充剂32例(8.99%),用法用量不合理28例(7.87%),其他24例(6.74%).结论 医院人血白蛋白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管理,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和积累合理使用白蛋白的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
作者:杨玉仙;法艳梅;钱垚鑫;黄兴富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通过分析医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医院抗菌药物更加合理规范的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临床药师药学查房、医嘱审查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抗生素用药方法不正确、无抗生素应用指征、抗生素使用范围不正确、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当.结论 通过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可对广大的临床医务人员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起到警醒作用,从而使抗生素滥用率得到避免或降低,减少不良反应,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合理、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田孝孟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状况及合理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精神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医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106668张,以WHO推荐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与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二类精神药品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DDDs排列前3位的是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和右佐匹克隆.11种药品的DUI均<1.0,但右佐匹克隆和唑吡坦的DUI分别为0.98和0.89,接近1,有滥用的倾向.结论 医院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状况基本合理,但仍有不合理之处,个别药品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使精神药品使用趋于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陈志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对比人血丙种球蛋白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观察组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变化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止出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人血丙种球蛋白的药效相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较快.
作者:徐清清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全程护理效果.方法 将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溶栓成功率、内瘘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溶栓成功率为82.9%(29/35),对照组溶栓成功率为77.1%(27/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观察组内瘘再通率为88.6%(31/35)高于对照组的60.0%(21/35)(χ2=7.48,P<0.05).观察组患者便潜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及局部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经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结合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吴素敏;陈银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持续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9月1日在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结果 存在误差的标本份数,比较不同测定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检测结果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结果200份标本中出现误差30份(15.00%),常见误差原因包括保存不当(36.67%)、抗凝剂浓度不合格(26.67%)、采集时间不合理(23.33%)、送检时间过长(10.00%)、体检者自身原因(3.33%);不同测定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测得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剂浓度为2.8 mg/ml条件下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高于抗凝剂浓度为1.6 mg/ml条件下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时间、保存温度、抗凝剂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预防误差.
作者:邓瑰丽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总结与评价以临床药学为核心的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在医院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医院药学教学中的日常教学工作与PBL教学法的结合,分析医院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结果 以临床药学为核心的PBL教学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实习教学方法.结论 以临床药学为核心的PBL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医院药学实习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育青;韩兆欢;赵兴辉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转移性胃癌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低于对照组的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P<0.05).结论 对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胃癌患者给予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与配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英雪;陈丽贞 刊期: 2018年第31期
莫西沙星是新一代广谱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呼吸道组织和分泌物(如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衬液、肺泡巨噬细胞及肺组织)中的浓度均明显超过其在血液中的浓度[1].莫西沙星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菌均有作用. 由于莫西沙星抗菌谱广、肺部亲和力高,在呼吸内科广泛使用,相应的不良反应也增加,尤其是精神异常方面,多见报道[2]. 本文对莫西沙星引起的精神异常1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莫西沙星提供参考.
作者:吴维玲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儿科住院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40例为腹泻组,另选择应用抗生素未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40例为无腹泻组,观察腹泻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比较2组性别、年龄、抗生素种类、抗生素使用时间等.结果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在抗生素治疗的(4.66±2.13)d,单纯性腹泻36例,排便(4.80±1.39)次/d;严重腹泻伴发热、腹痛等4例;应用抗生素依次为:林可霉素、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治疗(3.01±1.03)d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均痊愈出院.腹泻组禁食、侵袭性操作比例及抗生素种类、抗生素使用时间均高于无腹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较高,具有一定特点,应实施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范贵琴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比较乌司他丁与氨甲环酸对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CP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其中乌司他丁组(A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给予乌司他丁30万U,氨甲环酸组(B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给予氨甲环酸1000 mg,对照组(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0 ml.比较3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12 h(T2)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手术结束回ICU后6 h、12 h、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及术中输血量.结果 3组T0时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T1、T2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T1、T2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6 h、12 h、24 h胸腔引流量及红细胞悬液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与氨甲环酸均可明显抑制CPB引起的纤溶系统过度激活,降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减少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且二者作用相似.
作者:李红喜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平均动脉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286例临床资料,将2016年1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14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7-11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146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硫酸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硝苯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母婴结局、平均动脉压和24 h尿蛋白.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9%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24 h尿蛋白均降低,试验组的平均动脉压和24 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效果较好,且能改善孕妇平均动脉压和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彬彬;黄秀敏;张莉莉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门诊预约挂号失约率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专门的小组总结分析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56730例患者门诊预约挂号失约的原因,对2017年7月-2018年1月的57320门诊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并制订持续质量改进目标进行实施.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调查门诊患者预约挂号失约率及满意度.结果 门诊预约挂号失约率在实施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后,由原来16.60%降低到8.00%,患者对门诊满意度由89.20%上升至9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预约挂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门诊预约挂号失约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8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合理用药质量改进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医院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处方共315份,2017年1-12月医院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处方共276份,2017年制定合理用药改进对策,优化适应证选择、基于药代动力学调整给药方式、血药浓度监测方式优化等.对比2016年与2017年的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学活动开展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感染控制时间及痊愈时间.结果 2017年剂量/疗程失当、不合理联用、品种失当、不合理用药的比例低于2016年,2017年药师参与、血药浓度监测、剂量调整的比例高于2016年,2017年感染痊愈时间短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与2017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质量改进提升了合理用药水平,缩短了痊愈时间.
作者:杨春源 刊期: 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