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缨;王莹;李璧茹
目的分析陕西省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SP)携带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8~10月门诊就诊、年龄1个月~5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未使用或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 d共234例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培养SP,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SP携带率为28.2%,年龄主要为1~4岁,家中居住、就诊前未使用抗生素的儿童携菌率较高.共分离出66株SP,其中100%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8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54%.结论西安地区SP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携带率近1/3,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耐药性和敏感性,以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为主要特点.
作者:陈彩平;张国成;杨永弘;沈叙庄;王咏红;李艳;许东亮;徐修礼;丁翠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杭州地区肺炎链球菌儿童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鉴定的100株肺炎链球菌临床株和2002年2月至6月自入托幼儿分离到的53株健康携带株,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用E-test法检测红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92.8%的菌株(142株)对红霉素耐药,敏感株仅7.2%(H株);红霉素MIC范围为0.047μg/ml~>256μg/ml,其中MIC>256μg/ml的高水平耐药株达73.9%(113株).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均为92.8%,与耐红霉素情况完全一致.结论①红霉素能很好地代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活性;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差,不宜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常规用药.
作者:华春珍;尚世强;李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自4岁起发作性的肩部扭动,继之双下肢乏力,下蹲,或突然摔倒,意识清醒.1天内发作10~20次.曾经在当地医院就诊,2次脑电图检查均未提示有癎性放电,仅有1次轻度异常,头部CT检查正常.
作者:陆燕芬;陈丽琴;陆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与儿童肥胖症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121名,男62名,女59例,年龄2~6岁,其中肥胖症儿童62例,正常对照儿童5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各成分,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0A)、载脂蛋白B(apoB);酶学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并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血脂、游离脂肪酸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肥胖症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肥胖症儿童血浆TG、TCH、LDL-c、HDL-c、apoA、apoB、FF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血浆脂联素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5),与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1),与血脂其他成分及游离脂肪酸均无相关性.结论作为新型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有关,并且脂联素的变化早于血脂成分的改变;检测血浆脂联素,有助于判断儿童肥胖症发展趋势,为儿童肥胖症的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作者:卢慧玲;王宏伟;温宇;林汉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为改善传统的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失衡)的诊断方法和效果,编写了酸碱平衡紊乱的分阶段程序化诊断方法.方法判断过程包括7个阶段.当一个阶段的判断完成后,根据需要考虑是否需要继续往下判断和选择哪一个后续阶段,直到得出后诊断.结果和结论该诊断方法更为全面、规范化和易于操作,提高了诊断率;可以诊断单纯型、二联、三联和少数四联酸碱失衡.
作者:张家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探讨和总结在小年龄肺高压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衰竭救治中的经验教训,现将我院内科ICU自1999年底至2001年初收治的1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出现通气不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病儿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罗长缨;王莹;李璧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短期化疗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L)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的影响.方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应用特异的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结果AL组血清IGF-I疗前为(118.7±61.7)μg/ml,治疗6个月时为(124.4±48.8)μ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时IGF-I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L组血清IGFBP-3水平治疗前为(2801.6±1083.3)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90.2±889.7)μg/ml和治疗6个月时的(3789.2±987.1)μg/ml,治疗6个月时IGFBP-3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血清IGF-I水平与IGFBP-3水平有高度相关性(r=0.834,P<0.01).结论化学治疗对AL患儿IGFS有影响,同时引起IGF-I和IGFBP-3关系紊乱.
作者:陈志红;杨立亭;李堂;孙立荣;孙秀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根椐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及白细胞升高,体检为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诊断并不困难.
作者:黄一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胎儿畸形类型、家庭对手术承受能力探讨母胎手术对纠正出生缺陷的可行性.方法回顾10年来新华医院以及2年中包括新华医院在内的杨浦区分娩或引产后证实和发现的胎儿和新生儿畸形资料,分析畸形的类型,并调查其家庭状况.结果10年中新华医院胎儿及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为16.76‰(251/14976例),杨浦区2年中畸形发生率为12.53‰(120/9577例),可行母胎手术的畸形病儿36例,占所有畸形儿的14.34%,其孕妇平均年龄28.86周岁,有大学文化程度者11例(占30.56%),家庭月收入大于3000元者16例(占44.44%).结论推算每年可行母胎手术1~3例.母胎手术能阻止畸形胎儿器官功能异常,使生后有机会用手术纠正,以提高胎儿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
作者:杨祖菁;施诚仁;朱雅君;肖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和14例伴胸腔积液患儿胸水进行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胸腔积液患儿X线胸片检查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者,血清和胸水中IL-8、TNF-α水平较肺部无纤维化改变者明显增高,胸片检查肺部无纤维化改变者,其血清与胸水中IL-8、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8和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导致肺部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宝西;杨敏;李武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方法对119例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3 d和26~28 d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并与142例正常儿进行比较.结果在出生后2~3 d和出生后26~28 d时,低出生体重儿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力、主动肌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及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均<0.001);出生后26~28 d时低出生体重儿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力、主动肌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及总评分与出生后2~3 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比正常儿弱,随着日龄的增加,其神经行为能力不断增强.
作者:姜秀波;吕秀翠;仇丽华;张东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儿,男,5个月.发现左颞部肿物10 d、皮肤出血点8 d就诊.患儿无诱因出现左颞部肿物,并迅速增大,而后出现头面部大量红色针尖大小出血点,逐渐波及躯干及四肢,口腔粘膜及唇亦出现出血点,无血尿、呕血、便血.
作者:赵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各40例患儿和健康儿童的IL-8、IL-10、TNF-α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10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哮喘的气道炎症可能与IL-8、TNF-α的上调和IL-10的消耗性降低有关,表明IL-8、IL-10、TNF-α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陆晓霞;王莹;董宗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锌有对抗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损害的作用,为研究硫酸锌是否干扰柔红霉素的抗肿瘤性,本实验研究了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硫酸锌对白血病细胞系的影响.方法7种浓度柔红霉素为柔红霉素组、同样7种浓度柔红霉素与硫酸锌为柔红霉素+硫酸锌组,MTT法检测两组对CEM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柔红霉毒(0.016μg/ml)和柔红霉素(0.016μg/ml)+硫酸锌(2μg/ml)作用下的CEM细胞凋亡率.结果柔红霉素+硫酸锌对培养细胞的作用与单用柔红霉素一样,抑制率随柔红霉素浓度增加而增加,两组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测凋亡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锌在体外对柔红霉素的细胞毒性无影响,有望作为化疗药物的心肌保护剂用于临床化疗中.
作者:蒋莎义;马沛然;陈力军;韩月琴;孙迎红;王海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在儿科门急诊呼吸道病毒感染逐年增长.为了解近几年来上海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毒病原感染流行情况,我们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患儿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病原检测.
作者:丁韻珍;苏犁云;孙家娥;徐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机械通气对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生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于3~18月龄时进行肺功能随访.测定潮气量(VT),吸呼比(吸气时间/呼气时间,Ti/Te),达峰时间比(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的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达峰容积比(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VPEF/VE),呼气峰流速(PEF),呼吸系统阻力(Rrs)及顺应性(Crs).结果①机械通气组婴儿各项肺功能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除Rrs外,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机械通气组Rrs为(6.60±2.78)Kpa/(L·S),明显高于对照组(4.91±1.97)Kpa/(L·S)(P<0.01).②阻力与机械通气天数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3).结论新生儿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至婴幼儿期,除阻力外肺功能指标均已基本恢复正常.而阻力增高主要与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有关.
作者:张亚平;张皓;邵肖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1996年2月至2001年1月5年中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4例ALI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对6个死亡危险因素作单因素相对危险性分析.结果64例患儿占全院同期住院总数的0.084%,占同期PICU收治危重儿数的3.77%,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为34.38%.原发病中肺内因素主要是肺炎,其次是吸入;肺外因素主要是败血症,其次是捂热综合征.6个危险因素的死亡相对危险性排列依次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肺外器官受累、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200、败血症、危重儿评分≤70分和肺炎.结论AL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可能与临床医师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病死率仍居高不下,SIRS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是造成死亡的高危因素.
作者:朱绿绮;陈霞;张绍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病史简介患儿女性4岁.因间歇性腹痛2个月余收住院.入院前2月余,出现发作性腹痛,多位于脐周,不剧,发作间隔时间短则1~2 d,长则十余天.入院前5 d起,腹痛频率加剧且持续时间延长,院外予肠虫清及头孢拉定加丁胺卡那治疗,无明显效果.
作者:周云芳;俞宏真;蒋丽蓉;王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在解放前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解放后由于推广无菌法接生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大大降低,然而从1990~2001年我院仍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53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吴仕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体内分布广泛,可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应答,并参与炎症反应,其与临床各学科的关系已备受关注.大量实验证明,ICAM-1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其血清浓度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肺癌、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心肌梗塞、肾小球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黑色素瘤等疾病严重度、预后的指标.本文主要介绍其基础研究和在新生儿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细胞间粘附分子包括ICAM-1(CD54)、ICAM-2(CD102)、ICAM-3(CD50),三者同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FA-1)的配体,其中以ICAM-1发现早、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方面地位重要而临床研究也多.
作者:马莉;贾系群;刘翠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