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西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3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型,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85.07%(114/134例)、91.04%(122/134例),检出幽门螺杆菌Ⅰ型菌株113例,Ⅱ型菌株11例,中间型菌株10例,各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粘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100例(88.50%)、5例(45.45%)、5例(50.00%),Ⅰ型菌株与Ⅱ型菌株、中间型菌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20.05,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有关,Ⅰ型菌株能引起较重的胃粘膜炎症.
作者:胡伟国;黄开宇;谢小志;徐辉;黄爱芬;陶洪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在细胞、细胞分子和分子水平对21三体综合征(Down syndrome,DS)进行诊断和干预.方法采用染色体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外周血淋巴细胞、羊水细胞进行DS的诊断、产前诊断和干预.结果在遗传咨询确诊的446例患者中,21三体型、嵌合型、易位型分别占85.43%、6.05%、8.52%.对252例适应症对象进行改良羊水细胞培养产前诊断,取得满意的成功率,并检出DS胎儿3例.10例DS患儿外周血nSH分析,含3个杂交点细胞占90%,含2个杂交点者为10%.20例DS患儿外周血PCR分析,19例(占95%)在3个位点显示三条带.FISH和PCR的阳性结果与细胞遗传学的检测相一致.结论开展以传统细胞遗传学诊断与产前诊断,结合FISH和PCR技术共用,可大限度地检出DS.
作者:王世雄;张静敏;胡琴;李一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为探讨婴幼儿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不同类型胃炎之间的关系及组织病理学的特征.方法评估5年内采用胃镜和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及H.pylori检测的结果.结果152例婴幼儿慢性胃炎中H.phlori感染率为15.8%.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中,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组的H.pylori感染率为高,分别为33.3%和28.6%.中-重度粘膜炎症的病例H.pylori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H.pylori的菌量与胃粘膜的病理变化、炎症程度密切相关;H.phlori阳性组的家庭成员中13C-UBT检测阳性率为54%.结论H.phlori感染起始于婴幼儿,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有一定关系,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为密切;胃粘膜病理炎症程度与H.pylori的菌量密切相关;家庭成员中H.pylori感染可能是婴幼儿感染的来源.
作者:邵彩虹;张冰峰;朱启镕;陈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苏祖斐,女,福建汀州人,1898年出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会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1998年8月2日在上海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壹百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由于方法学在儿科应用的限制,有关儿童的资料相对较少.近年胃电图(EGG)和胃动力障碍的关系受到高度关注.由于EGG的无创性,因此是了解儿童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检查手段.为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EGG特点,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作者:徐晓华;刘凤霖;甄丽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s)为反复发作的不能以结构(器质)或生化异常解释的胃肠道症状群[1].儿童FGIDs的诊断、治疗具有特殊性,其发病类型的年龄特征、需对患儿和家长同时进行治疗指导及对成年之后的影响,为区别于成人FGIDs的固有特征和规律.
作者:王茂贵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1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H.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H.phlori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用血清学试验及13C尿素呼气实验确诊的31例H.phlori感染的彝族儿童及39例无感染儿童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结果感染组HLA-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52%vs 3.85%,P=0.025,Pc=0.35),OR=4.245(95%CI:1.097~16.428);感染组HLA-DQA1*030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0 vs 12.82%,P=0.003,Pc=0.042),OR=1.147(95%CI:1.053~1.249).结论在HLA-DQA1位点上,H.pylori感染的彝族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HLA-DQA1*0102基因可能是彝族H.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而HLA-DQA1*0302基因则可能是抵抗基因和具有免疫抵抗作用.
作者:黄永坤;戚勤;郝萍;文革生;李海林;周丽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小儿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腹痛并伴随排便(次数和性状)异常,经检查并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的病变基础.IBS曾名为不稳定结肠、痉挛性结肠、过敏性结肠、粘液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肠功能紊乱、结肠神经官能症、结肠过敏综合征、激惹性结肠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腹泻等.据国外资料,儿科胃肠门诊就诊者2/3属于功能性疾患,IBS约占胃肠门诊的20%~50%,是常见的引起不明原因反复性腹痛的病因.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或5~10岁的儿童,女性多于男性[1].随着临床医师对IBS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标准更明确和实用,IBS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作者:叶礼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Wilson-Mikity综合征又称肺成熟障碍综合征,因肺未成熟所致,我院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琍;杨颖丽;王军;陈晓青;许冠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吸入糖皮质激素(GCS)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因为吸入疗法作用直接、迅速;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好;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但是,长期吸入GCS对哮喘儿童是否有全身副作用?由于实验方法、药物剂量、疗程及观测指标不同,所以结论也不尽相同.
作者:张廷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小儿慢性胃炎是小儿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有关慢性胃炎胃电图与胃肠激素之间相关性研究尚无报道.我们对30例小儿慢性胃炎胃电图(EGG)及血浆胃动素水平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小儿慢性胃炎胃电图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丽萍;胡亚梅;范瑞君;王宝西;王茂贵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导致婴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其所致的死亡数超过其他病原[1].在中~低收入国家,RV每天导致约1600~2400名儿童死亡(每年600000~870000例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占6%.据估计世界范围内腹泻病死亡中RV占20%~25%[2].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并不能减少RV感染[3],因此,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均较高.世界上任何地区儿童90%以上都感染过RV,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健康,因此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将对降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4].迄今为止轮状病毒疫苗用于预防轮状病毒腹泻已近20年,其效果及安全性究竟如何,有必要以循证医学方法作一科学的评价.
作者:张佳玲;万朝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NICU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神经发育后遗症并未成比例下降.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各种类型神经源损伤,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文红;陈涵强;张荣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73年Bishop等[1]首次在患急性胃肠炎的婴幼儿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发现了轮状病毒,以后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为寻找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方法,我们对3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丽;张国成;米生键;李少闻;刘向萍;王茜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症的增多,重度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例时有发生,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早产儿贫血是较常见的现象,所有早产儿生后前几周均发现血红蛋白下降而出现贫血,而且出生体重越低,贫血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也越长,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作者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下是早产儿贫血的主要原因[1].
作者:孙斌;冯星;丁云芳;顾秀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于我院治疗CMV肝炎患儿(血清CMV-IgM均阳性)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6月,平均2.6月.
作者:朱凤莲;李树军;赵军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发病机制与病毒对心肌直接破坏及免疫损伤有关[1,2].由于VM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一直在探讨有一定疗效的治疗途径.鉴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大量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性疾病中的独特作用,我们采用一次性大剂量(1000 mg/kg)IVIG治疗VM,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与免疫指标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芮涛;王雪娣;曹勤;李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肌钙蛋白是肌肉组织收缩的调节蛋白,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仅存在于心肌的结构蛋白,利用单克隆抗CTnI抗体、结合碱性磷酸酶的CTnI抗体和4-甲氧基-4-(3-苯磷酸盐)螺-(1,2-二螺[4,4]二氧已烷3,2'金刚烷)(AMPPD)发光剂检测血清CTnI含量,对于心肌的损伤比其他心肌酶类更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且持续时间长.我们通过动态监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术前、术后血清CK、CK-MB、CTnI的变化,以评估不同类型手术对心肌的可能损伤.
作者:李怀远;蔡及明;朱玮琪;沈立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特应质孕妇风险因子对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1例愿意接受保健观察与指导的孕妇分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婴儿脐血中IgE(CB-IgE)、IL-4、IFN-γ;对36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特应质孕妇所生婴儿的脐血再分Dpt/Df刺激和空白对照两组;并在6~24个月内随访两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情况.结果特应质孕妇与对照组婴儿脐血各43份,特应质组CB-I-gE 0.08~0.38 Kua/L,IL-4 4.08~22.3μg/ml,IFN-γ 0.01~10.5μg/ml,对照组CB-IgE 0.01~0.47 Kua/L,IL-4 4.80~26.20μg/ml,IFN-γ 0.12~9.30 μg/ml,各项数值比P>0.05;36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特应质孕妇脐血在Dpt/Df抗原刺激下产生IL-4 mRNA表达率为62.3±13.1,对照组表达率27.4±14.4(P<0.05),有非常显著意义.在6~24个月随访中特应质组30例发生过敏性疾病25例患病率83%,对照组8例患病率27%(P<0.05).结论特应质母亲虽可以将疾病基因传给子代,但婴儿期尤其是早期若能回避风险因子刺激似乎还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过敏性疾病发生,早期干预有其一定价值.
作者:郑珠丽;邵洁;华炳春;李云珠;俞善昌;裘佳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