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品惠;钱晨程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特点,并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合并DM分为(DM+CHD)组、CHD组,每组34例,对比2组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病变部位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CHD+DM组患者单支病变率(20.6%)低于CHD组(44.1%),CHD+DM组患者三支病变率(41.2%)高于CHD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双支病变率、左前降支病变率、右冠状动脉病变率、左主干病变率、左回旋支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DM组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与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DM组心绞痛复发率(29.4%)、支架内再狭窄率(17.6%)、再次血运重建率(35.3%)高于CHD组的8.8%、2.9%、14.7%(P均<0.05).结论 DM合并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CHD患者更严重,但与病变部位无明显关系.单纯CHD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CHD合并DM患者.
作者:杨科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从医院2015-2017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3869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实验对象,就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科室主要为呼吸内科(占29.21%),其次为重症医学科(占18.43%)以及神经外科(占14.8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科室主要为重症医学科,其次为呼吸内科以及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为20% ~40%.结论 医院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加以明确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的监测.
作者:林丽容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比较盐酸埃克替尼联合调强放疗(IMRT)与单药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老年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2例均已确诊的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口服联合IMRT,对照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单药口服.观察比较2组完全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评价2组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23.1%,高于对照组的3.8%(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8.9±1.8)个月,长于对照组的(5.4±1.6)个月(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率为46.2%,高于对照组的11.5%(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耐受性尚可.结论 盐酸埃克替尼联合IMRT治疗老年EGFR突变型Ⅲ期T1-3N2-3肺腺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任媛媛;金红松;许万松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48例(包括良性和恶性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与术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结果对照,对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病变患者46例,其中良性44例,恶性2例,未发现异常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病变患者48例,良性44例,恶性4例.超声诊断检出率为95.83%,符合率为91.30%.术前诊断甲状腺腺瘤患者23例,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癌2例;而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腺瘤23例,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癌4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具有高检出率和高符合率的特点,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桂宁;房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目标性监测在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12月开展中药处方目标性监测后,在中药处方点评中影响其使用规范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明确监测目标,制定监测方案,实施干预措施,对实施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目标性监测后2017年间中药处方不规范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2016年间(P<0.05);实施后医院医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中目标性监测的实施,可规范中医师中药处方使用,提高患者中药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冯桂英 刊期: 2018年第35期
包裹性胸腔积液多指结核性胸膜炎未能及时诊断或未能合理治疗,胸腔产生胸水而胸水吸收慢引起胸膜肥厚粘连,从而形成纤维包裹[1]. 因胸腔积液被纤维组织包裹,一般药物很难渗入到积液中发挥作用,此时采用胸腔穿刺术治疗成为必要治疗手段. 近年来,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取得了良好效果[2] ,对不同剂量尿激酶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有争议. 本文通过使用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1例,分析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和尿激酶用量的选择.
作者:李杰;孙云;丁红丽;忻志鸣;陈燕茹;黄斌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以项线部位为主的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以项线部位为主的推拿手法以及口服中药葛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中药葛根汤加减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为72.72%,高于对照组的40.91%(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以项线部位为主的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严锋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关联.方法 选取1000例孕妇,在孕早期(≤12周)测量血红蛋白水平,根据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血红蛋白组、正常血红蛋白组、高血红蛋白组,对比分析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孕妇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的不同分为100~109 g/L组、110~119 g/L组、120~129 g/L组、130~139 g/L组、≥140 g/L组,分析不同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孕妇1000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1例,发生率为6.10%;低血红蛋白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8.11%;正常血红蛋白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5.28%;高血红蛋白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7.39%.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140 g/L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110~119 g/L组孕妇;分为5组后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呈U型关系.结论 孕期将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岳晏刚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对比分析医院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前(2017年11~12月)、后(2018年1~2月)单剂量药袋工作时间以及配药质量合格率.结果 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需要1名配药药师,1名核对药师,单剂量药杯平均工作时间(6.61±0.29)s,短于人工配药(27.47±1.67)s,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工作效率高于人工配药效率(P<0.05).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组1个月内出现数量配置错误、品种配置错误、碎片、袋口未封等问题共188包,人工配药组1个月内出现上述问题共6355包,全自动分包机配药质量合格率(99.8%)高于人工配药组(94.0%).结论 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可有效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以及药品调剂准确率.
作者:夏晓燕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COPD缓解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硫酸沙丁胺醇实施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指标.
作者:周未来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胎盘病理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医院分娩的291例早产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0例早产无胎膜早破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产妇的胎盘病理变化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经多元Logistics线性回归发现,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生殖道感染、宫颈机能不全、胎位异常是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的绒毛间质纤维化、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梗死、合体细胞结节增多、间质血管增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剖宫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受到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其胎盘病理变化以绒毛间质纤维化、绒毛膜羊膜炎等为主,易引发妊娠不良结局.
作者:任春霞;张少玉 刊期: 2018年第35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升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及医院的救治效果[1-3]. 而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抗生素药物输液已经成为急诊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方法. 但对急诊患者使用抗生素输液时,却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5]. 现选取我院采用抗生素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急诊输液患者,分析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评价其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钟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采用腺肽α辅治重症腹腔感染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腹腔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治疗.评估2组APACHEⅡ与胃肠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APACHEⅡ与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2组T淋巴细胞及IFN-γ、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胸腺肽α辅助治疗重症腹腔感染患者效果显著,患者病情及细胞免疫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火保;刘进生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以小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将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药物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小儿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43例.对照组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右美托咪定组静注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右美托咪定组谵妄评分、Aon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 为了实现对误吸、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科学防范,提升小儿术后苏醒期的镇静程度,应将右美托咪定作为主要镇静药物.
作者:王雅端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效果.方法 择取7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瑞芬太尼+托烷司琼+地佐辛+生理盐水自控静脉注射镇痛,观察组在手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托烷司琼+瑞芬太尼+生理盐水进行自控静脉注射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术后6、12、24 h疼痛状况进行评分,观察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在术后6、12、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 临床上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效果确切,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莉红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IL-6、TNF-α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4%,高于对照组的81.18%(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低于对照组的14.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贤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硅胶假体隆鼻术中联合应用自体耳软骨鼻尖塑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行隆鼻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硅胶假体隆鼻术联合自体耳软骨鼻尖塑形,对照组患者则行单纯硅胶假体隆鼻术塑形.术后调查所有患者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34.62%(P<0.05).结论 硅胶假体隆鼻术中联合应用自体耳软骨鼻尖塑形能显著降低隆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军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药学监护措施的开展对中风类中成药合理应用的促进效果.方法 对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116例使用中成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将药学监护开展前的58例作为A组,药学监护开展后的58例作为B组.对比分析药学监护开展前后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数量,并从选用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药物配伍等4个方面对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注射剂中活血化瘀类、益气活血类处方使用次数低于A组,口服剂活血通络类处方使用次数高于A组(P<0.05或P<0.01);B组选用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等项目不合理用药情况均少于A组(P<0.05);B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用及中药费与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发生在选用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方式上,通过药学监护措施的开展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意外事件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咏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对CHD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CHD患者入院时和住院后5 d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CA125和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MB(CK-MB)、促前脑利尿钠肽(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临床心功能参数项目,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CHD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等不良事件的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则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与CHD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脏功能障碍高风险CHD患者,并且持续升高的血清CA125水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因此,通过检测CHD患者血清CA125水平,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
作者:祁从辉;李进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脉介入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比较2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3级为85.37%,高于对照组的46.34%(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方法,可改善患者血流情况,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炜;李彩凤;周敏 刊期: 201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