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携氧液体辅佐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王晓菊

关键词:液体治疗, 辅佐治疗,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常规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血氧饱和度, 治疗基础, 心肌酶谱, 随机选择, 缺氧损害, 患儿, 保护作用, 急性期, 对照组
摘要:为探讨携氧液体辅佐治疗对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缺氧损害的保护作用, 1999~ 2001年间我们对 78例急性期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佐携氧液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另随机选择同期 39例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脚气病 86例临床分析

    自 1997年 7月至 2002年 1月共收治 86例婴幼儿维生素 B1缺乏症患儿,其中男 46例,女 40例; 2~ 6个月 44例( 51.2%),~ 12个月 31例( 36.0%),~ 2岁 11例( 12.8%).

    作者:程亭秀;朱黎;刘美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为了解 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病程 5年以上的 1型糖尿病患者 76例,平均年龄 17.2± 3.9岁,平均病程 9.0± 3.4年,检测餐后 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微量白蛋白,眼底荧光造影等.结果显示, HbA1C平均水平为( 9.7± 1.7)%;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 9.2%,微量白蛋白尿( UAER: 20~ 200 μ g/min)和大量蛋白尿( UAER>200 μ g/min)分别占 7.9%和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 23.7%,非增殖型 16例占 21.1%,增殖型 2例占 2.6%,其中 3例合并白内障.提示目前 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仅有 18.4%的患者 HbA1C<8%;长病程、女性、血糖控制差是 1型糖尿病青少年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敏;朱逞;巩纯秀;吴玉筠;倪桂臣;颜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颅内病变头颅 B超、 CT及磁共振诊断特性比较

    为了比较头颅 B超( US)、 CT和磁共振( 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特性,应用头颅 US、 CT及 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进行同步对照检查.结果: US对室管膜下囊肿( SEC)和脑内钙化的分辨率明显强于 CT和 MRI. US和 MRI显示颅内出血或 HIE后遗症的囊腔性病变较 CT为好,尤 MRI能清晰显示囊腔壁结构. US、 CT和 MRI对脑室增大、脑积水、脑实质萎缩以及脑发育不良等病变的分辨率基本相似,但 US对脑皮质萎缩的诊断特异性较差,对颅内病变分布范围的整体显示不如 CT和 MRI,但对脑室增大的动态观察则方便易行.提示 US、 CT和 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具特点,各有利弊,临床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互补诊断,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李玉华;张忠阳;朱杰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应用

    新生儿常存在喂养不耐受现象,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可改善喂养.近年国外研究发现红霉素对胃肠有促动力作用,但国内对此报道少见.本研究就口服红霉素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以期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陈红武;瞿隽;姚英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 HIE伴胃肠功能障碍63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两者可以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多脏器功能障碍( MODS)的发生发展.

    作者:解发雨;张爱国;李双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几种特殊起病的川崎病临床分析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呈现一些特殊的起病形式,现将我院收治的几种特殊起病的川崎病总结如下.

    作者:李玉梅;徐乃军;王晓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 CD4+ T细胞表面 IL-2R的表达

    为探讨新生儿 CD4+ T细胞表面白介素 -2受体( 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的表达对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用全血法标记 CD4+ T细胞表面 IL-2R三条肽链 CD25、 CD122和 CD132,借助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 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和 17例细菌感染足月新生儿(感染组)治疗前后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并将对照组和感染组首次样本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前后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脐血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较低,分别为 3.84%± 3.61%、 0.74%± 0.53%和 12.70%± 8.54%,与治疗前感染组 (分别为 9.89%± 9.66%、 5.79%± 11.14%和 21.78%± 11.34%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细菌感染组治疗后新生儿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量为 11.11%± 7.06%、 6.35%± 6.23%和 27.41%± 17.19%,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05).提示 CD25、 CD122和 CD132在脐血 CD4+ T细胞上的表达较低,细菌感染组治疗前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表达的升高,表明 CD4+ T细胞活化,故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将 CD25、 CD122和 CD132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朱晓东;朱建幸;李玉峰;沈铮;孙建华;黄萍;张永红;陈同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细菌性痢疾研究的某些进展

    国内近年调查表明,志贺菌仍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占检出病原菌的 41.5%~ 92.15%.福氏型占 52.63%~ 98.76%,为主要的流行菌群,其中 2a又是当前流行的绝对优势菌株,占 64.38%~ 93.9% [1],但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间或有集体机构中菌痢流行或暴发的报道,这说明我国环境及卫生条件虽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仍不容忽视.

    作者:叶礼燕;夏桂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窒息新生儿 89例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可引起肾脏、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中以心脏受累较常见,为了对窒息儿心肌损害作出诊断,我们对 119例新生儿作了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测定,并作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 66例分析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常见疾病,在婴幼儿中发生率高.为了解本地区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2000年 12月经细菌培养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 66例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华春珍;董关萍;尚世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研究

    为探讨新生儿感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性.将 1998年 6月至 2001年 8月新生儿病区患儿葡萄球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 BACTEC-912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增菌肉汤培养基培养检测 MRS.结果显示各种标本中 MRS的检出率显著不同,血液标本的总检出率为 69%;脓液标本 MRS检出率为 41%;气道分泌物中 MRS总检出率为 60%.气道分泌物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检出率为 56%,表皮葡萄球菌 MRS检出率为 80%. 3种标本中,脓液标本中 MRS检出率明显低于血液标本和气道分泌物标本 (P均 <0.05).各种葡萄球菌中 MRS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99株 MRS菌株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泰能则全部敏感;对利福平、环丙沙星、 SMZ+ TMP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性较差.提示 MRS菌株已经成为新生儿感染重要病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呈上升趋势.

    作者:俞生林;冯星;肖志辉;张瑞宣;丁云芳;陶云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45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向治疗探讨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中枢兴奋性药物治疗疗效常与药物的选择、用药方法、药物剂量、对产生副反应的处理及治疗的坚持性等有关.我院自 1991年开始采用利他林和匹莫林 2种兴奋剂同时口服,并结合家庭和心理的多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小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遗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巯基嘌呤( 6-mp)早在 50年代用于治疗白血病,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为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标准化疗方案中,它作为缓解后维持治疗的主要药物.近几年来,随着化疗个体化创见的提出,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的遗传多态性与儿童 ALL的临床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李娟;顾龙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13年变迁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变化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近十几年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的变化,以指导临床选药,对 1999年 2月至 2001年 12月收治的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与 1988年 12月至 1991年 12月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总计 985例患儿中检出病原菌 40种, 1081株,两组分别为 572例, 606株和 413例, 47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检出构成比由原来 28.9%上升到 64%,并检出 1株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分别由原来 1.2%和 0.8%上升到 3.8%和 2.9%;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则由 31.2%和 6.4%降至 8.4%和 1.3%;金葡菌对苯唑青霉素和红霉素, CNS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敏感率均显著下降 (P<0.005);但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 13年来无改变.提示 CNS成为当前哈尔滨地区新生儿常见的致病菌,且其耐药性在增加;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检出明显增加;金葡菌和 G-杆菌的感染明显减少 (P<0.01),尤以 >7天的新生儿组为著.

    作者:李梅;董力杰;崔晓梅;孙忆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为评价高频振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疗效,对 11例重症 MAS采用 HFOV治疗,有气漏者采用低容量策略,其余采用高容量策略,频率 10Hz左右,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改善氧合状态,以达到吸入氧浓度≤ 0.4时,脉氧饱和度≥ 0.9,调节振荡压力幅度使 PaCO2维持在 30~ 40mmHg.结果治愈 7例,死亡 2例. 9例患儿 HFOV满 48小时,治疗后平均气道压由 22± 3.5cmH2O降至 15± 3.2cmH2O(P<0.05),吸入氧浓度由 0.80± 0.10降至 0.33± 0.12(P<0.001),氧合指数由 24.0± 4.5降至 7.4± 1.8(P<0.001),动脉 /肺泡 PO2由 0.10± 0.01升至 0.35± 0.06(P<0.01).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提示 HFOV治疗 MAS安全有效.

    作者:丁晓春;冯星;朱雪萍;肖志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对 2000年 12月至 2001年 8月的 50例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进行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及谷草转氨酶( GOT)检测,对照组为 20例健康小儿.

    作者:郑振文;郭晓辉;徐传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1984年 Darioy等 [1]提出采用控制性低通气治疗重症哮喘. 1990年由 Hicking等 [2]首先提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 (permissive hypercapnic ventilation,PHV)的要领.有关 PHV的应用在成人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哮喘等报道较多,而儿科有关 PHV策略的应用报道尚少. 1999年 1月至 2000年 9月,我们采用 PHV治疗 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振坤;钱秋芳;张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

    为建立尿路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获得构建组织工程学泌尿系器官所需的大量尿路移行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刮削法和组织块法分离出尿路上皮细胞,在角化细胞培养基( Keratinocyte-SF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扩增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类型特异性蛋白质.结果: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呈现出典型的移行上皮形态特征.细胞经 10次传代后仍扩增迅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CKAE1/AE3阳性、 CK34β E12阴性.提示该常规中细胞分离方法可靠,传代顺利,扩增迅速;尿路上皮细胞经 10次传代仍保持其固有生物学特性,未见老化.

    作者:耿红全;陈方;吴湘如;周昕;谢华;陆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携氧液体辅佐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为探讨携氧液体辅佐治疗对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缺氧损害的保护作用, 1999~ 2001年间我们对 78例急性期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佐携氧液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另随机选择同期 39例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