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福利
为客观地分析孤独症患儿的心理行为障碍特征和诊断规范化,用ABC量表分析儿童孤独症患儿的心理特征,并了解ABC量表效度,对临床诊断为孤独症的20例患儿用ABC量表再评估,另设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2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20例孤独症患儿中,总分≥68分10例,<68但≥53分6例,<53分4例,阳性率80%;对照组20例总分均<53分.提示ABC量表可唤起家长对忽视的症状加以重视,有助医师分析患儿心理特征,为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支持依据.
作者:王子才;钱冬梅;盛晓尉;瞿磊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解视频脑电图对非癫性发作的诊断价值,对252例拟诊或排除癫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共监测到发作52例,非癫性发作35例,其中睡眠期肌阵挛10例,睡眠障碍6例,习惯性抽动5例,歇斯底里2例,非癫性发作性强直4例,行为异常4例,头痛、腹痛发作2例,百日咳发作、婴儿拥抱反射各1例;癫性发作17例,其中强直和阵挛性发作4例,强直性发作4例,阵挛性发作3例,局限运动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婴儿痉挛、大田原综合征各1例.结果表明,视频脑电图是鉴别发作性质及类型的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是鉴别癫与非癫性发作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忠东;胡鸿文;李光乾;叶秀云;张雅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但常规剂量的铁剂可致小儿腹泻、食欲减退等副作用,以致有部分病人不能坚持治疗,近年来我科应用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新俗;古家常;黄启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6年~1998年在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40例高热惊厥(简称FC)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2岁23例(57.5%),~6岁17例(42.5%),经门诊随访1年~2年,进行了有关首发情况及复发因素的回顾性分析.FC首发诱因:上感33例,喉炎2例,肺炎2例,肠道感染2例,支气管炎1例.有癫及FC家族史15例(37.5%).
作者:李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探讨应用房隔穿刺和球囊房隔造口术建立可控大小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新方法,选用3周~4周的乳猪共6头,体重5kg~10kg(平均7.5kg),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应用房隔穿刺和Rashkind球囊房隔造口术,建立可控大小ASD动物模型;术后即刻超声测量ASD直径和ASD边缘与周围结构的距离.结果:6例无1例死亡;除1例并发心包积液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即刻超声示ASD直径范围4mm~10mm(6.16mm±2.40mm);ASD边缘与二尖瓣、三尖瓣、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冠状窦的距离均在5mm以上.提示这种新方法具有易操作性,可控性,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名武;李奋;高伟;高玲玲;周爱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的治疗方法,采用小剂量氟哌啶醇结合心理干预治疗26例TS患儿,并与28例常规剂量治疗组作对照.结果发现两组疗效比较相近(P>0.05),而药物毒副反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小剂量氟哌啶醇结合心理干预是TS一个疗效好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光;张亚君;陈彩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哮喘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从2000年上海和全国对0岁~14岁儿童的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有上升;儿科医师对其诊断水平有提高;但治疗方法仍不尽人意.上海的调查结果显示哮喘儿童使用吸入疗法者不足三分之一,96.6%的患儿使用抗生素.为此有必要加强对哮喘防治知识的提高.
作者:王乃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颅内出血是小儿时期较严重的疾患,不及时抢救,易危及生命,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挽救部分小儿的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本文对1988年~1998年间收入本院的100例颅内出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作者:王薇;李璧如;敖黎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1996年~1999年共收治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10例,男6例,女4例,均符合结脑诊断标准.10例中惊厥6例,颅神经损伤2例,偏瘫1例.除对症及支持治疗外,采用大量全疗程联合抗结核药物,包括初期强化治疗3个月(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巩固治疗半年(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维持治疗10个月(异烟肼+利福平).早期并给地塞米松0.1mg~0.25mg/(kg@d)静滴,待脑脊液正常后减量,改强的松1mg/(kg@d),连用30天.晚期或有椎管阻塞时鞘内给药,异烟肼25mg~50mg,地塞米松1mg~2mg,每周3次,至脑脊液恢复正常.并发脑积水加乙酰唑胺25mg~50mg/(kg@d),分3次口服,不缓解者可行侧脑室穿刺;并发脑脊膜蛛网膜炎加透明质酸酶12.5U~250U,稀释于10ml注射用水中,每周1次鞘内给药,10次为一疗程.
作者:许新俗;程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对15年来收治的30例IE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0例IE患儿治愈9例,死亡5例;持续发热为其主要表现,血培养阳性18例(60.0%),其中金葡菌9例(50.0%);超声检查发现赘生物21例,有赘生物及有基础心脏病组死亡率为23.8%和25.0%,无赘生物和无基础心脏病组无死亡;栓塞组死亡21.4%,无栓塞组为12.5%;血培养阳性组死亡22.2%,阴性组为8.3%.提示IE的显著症状是持续发热,金葡菌感染占首位,预后与赘生物、栓塞、基础心脏病存在和血培养阳性有关.
作者:潘同国;杨勇;王作军;李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传染病仍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城市化进程更为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流行性感冒(流感)即为其中主要的一种.每年因流感就诊人数2~2.5千万人次,死亡2万,经济损失30亿~50亿美元[1].而儿童流感的感染率是成人的1.5倍~3倍,6岁以下的孩子20%可出现中耳炎[2].若患儿本身有以下情况则会增加严重流感的机会:哮喘及其他慢性肺部情况、先心、应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慢性肾病、代谢性疾病等[3].及时治疗儿童流感,对保障儿童健康、降低额外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皓;邬惊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组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一侧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焦福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苯那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幼鼠肾硬化的保护作用,将SD幼龄大鼠行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即对治疗组大鼠给予苯那普利6mg/(kg@d)治疗12周,观察大鼠尿蛋白、血生化及残余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苯那普利于治疗的第7、9、12周显示出较好降尿蛋白作用,尿蛋白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7.3±4.4)mg/24h、(2.0±1.2)mg/24h、(5.2±3.5)mg/24h比(14.4±1.8)mg/24h、(17.5±9.8)mg/24h、(15.2±4.7)mg/24h(P均<0.01);形态学上显示系膜增生和肾小球硬化均减轻,与模型组相比系膜增生率和硬化指数分别为8.0(5.0~13.1)%比35.4(11.0~67.5)%和0.3(0.3~0.9)比1.9(0.3~6.7)(P均<0.05).提示,在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的幼龄肾病大鼠肾硬化模型中,苯那普利显示了肾保护作用.
作者:胡波;李红叶;杨霁云;丁洁;张敬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在20%左右,近年渐增,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RRI是一症候群,患儿机体免疫力低下作为主要致病因素已得到公认,但也有文献报道亚临床VitA缺乏也是重要病因之一[1],目前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43例RRI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α受体(SIL-2R)水平及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并与健康儿比较,以期进一步了解RRI的发病机制及使用VitA和玉屏风两药对RRI发病的干预机理与疗效.
作者:杨晨炜;张学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研究父母亲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Hhe)与子女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选择33例正常儿童父母亲和49例CHD患儿父母亲,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显示,如以15μmol/L为正常上限,CHD母亲组发生Hhe11/32例(34.38%),对照组未见异常,χ2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4);CHD父亲组发生Hhe9/17例(52.94%),对照组仅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4).病例组中有CHD家族史的父母亲发生Hhe者占83.3%(5/6例),高于无CHD家族史的Hhe发生率36.9%(15/43例),P=0.035.结果表明,父母亲Hhe与子女CHD有相关性,Hhe可能是子女发生CHD的病因之一;具有CHD家族史的父母亲更易发生Hhe.
作者:刘虹;李松;叶鸿瑁;韩玲;孟昭亨;李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研究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神经系统外表现,对25例以肝、神经系统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15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者7例,以骨关节症状为首发症状者3例;确诊时伴有肝脏肿大21例,肝功能异常13例,脾脏肿大7例,有神经或精神改变4例;88%患儿病初误诊为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提示对原因不明的肾脏损害、溶血性贫血、骨关节症状,同时伴有肝脏肿大和/或肝功能异常的患儿,需考虑HLD的可能.
作者:黄杰;周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小儿神经科自1994年至1999年共收住脑型寄生虫病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25个月~11岁,平均年龄5.6岁,幼儿3例,学龄前儿童7例,学龄期儿童5例.食用羊肉串2例,淡水螺肉1例,溪蟹(用火烤)2例.居住过西北及宁夏牧区各1例.发热6例,头痛11例,呕吐8例,惊厥10例,肌肉疼痛2例,肢体瘫痪、尿潴留、腹部肿块、皮疹各1例,嗜睡2例.昏迷伴面神经麻痹1例,颈抗5例,病理反射(+)4例.15例中脑囊虫病9例,肺吸虫病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2例,棘球蚴病1例.
作者:张雅丽;叶秀云;林忠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病史简介患儿,女性,10岁,山西省太原市人.二、三年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双侧身体和肢体略呈不对称,右侧身体略大于左侧,左侧肢体较右侧稍短和细,尤双侧臀部和大腿不对称更趋明显,行走略跛并稍偏向左侧.肥大侧部位无任何痛、麻等不适感觉.曾先后在当地医院及北京各医院就诊,双下肢X线摄片测得胫骨长度左侧为34cm,右侧为34.6cm.进行脑电图、肌电图、脑血流图、腹部超声及头颅、颈椎和胸椎MRI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患儿在校读书成绩尚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包括游泳及跳舞等.睡眠胃纳正常.因双侧肢体不对称原因未明,特来疑难门诊求诊.患儿系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既往5岁时,右颈部曾被铁片划伤,伴左上肢关节脱位,治疗复位1周后左上肢活动恢复正常.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畸形以及肿瘤史.母孕期无特殊.其胞姐及家族中其他成员均无类似病史.体检发现患儿神清,发育好,检查合作.
作者:陈惠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为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本文对1983年7月~1999年10月92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分析与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景辉;乔红梅;成焕吉;韩燕燕;李善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围产期窒息所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HIE)和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期危害大的常见病,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1].而早期诊断并及时施以相应的治疗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极其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74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末宝;朱文英;钱国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